城市地下工程的类型与建设特点绪论.城市地下工程.河海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67
城市地下工程特点及支护方法摘要:城市地下工程就一般分类而言属浅埋的土层地下工程,具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结构埋深浅、与临近结构相互影响等特点,了解城市地下工程特点,对城市地下工程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城市地下工程特点提了城市地下工程的支护采用刚性支护结构或复合式支护结构。
关键词:城市地下工程工程特点支护1.地下工程的主要类型地下工程通常是指在地下开挖的各种隧道与洞室,如铁路隧道、公路隧道、矿山井巷、军事地下工程、水工隧洞、地下仓库以及地下厂房等。
地下工程因其具有不占用地面面积,不受外界气候影响,不干扰城市基础设施,隐蔽性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之中。
地下工程可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使用目的或用途不同,地下工程的类型主要有交通隧道、水工隧洞、矿山巷道、地下厂房、城市地下工程。
(2)按介质环境不同,地下工程可分为土层地下工程和岩石地下工程。
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地层环境的不同对于地下工程的结构选型、荷载确定以及结构设计计算方法有很大影响。
(3)按埋深不同,地下工程可分为浅埋地下工程和深埋地下工程。
作用于这两类地下工程上的荷载不同,施工方法也不一样。
浅埋地下工程一般采用明挖法或盖挖法施工,深埋地下工程一般采用暗挖掘进施工。
2.城市地下工程的主要特点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工程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城市地下工程就一般分类而言属浅埋的土层地下工程,但其独特的工程复杂性层出不穷。
归纳起来,城市地下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地质条件差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埋深多在20m以内,而在此深度范围内大多为第四纪冲积或沉积层,或为全、强风化岩层,地层多松散无胶结,存在—卜层滞水或潜水。
同时我国部分城市,如武汉、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部分区域承压水位高,承压水含水层顶板埋藏浅,对地下工程施工影响巨大。
城市地下工程的基本特点是地质条件差(多数情况下富含地下水),而在现阶段取得准确的地质及围岩力学参数和设计荷载参数等数据极其困难,给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带来困难。
《城市地下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引入思政元素,优化知识体系《城市地下工程》是我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既具有实用性,又能紧跟学科前沿。
近几年,在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等支持下,本课程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引入思政元素,改进教学内容,在夯实课程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创新能力、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共同发展。
基于课程内容的特点,把我国专家学者的重要工作引入课程,对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主要考虑了以下4个方面:(1)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结合,并突出我国专家学者,特别是我校在此方面的特色与优势。
授课中,注意知识内容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浅入深,进而增加当代基础理论的国内外成果。
另一方面,岩土工程为我校国家重点学科,谢和平院士、何满潮院士,以及城市地下工程陶龙光教授等在工程理论,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使学科前沿能更好呈现。
同时,提升学生自豪感与家国情怀。
(2)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实用性。
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施工工艺由实例引入,经过归纳理论,再到实践中去。
我国地下工程发展迅速,工程实践内容丰富,工程技术人才水平高,“大国工匠”校友周予启等工程师为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等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开展课程实验,重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中,设计课程实验,鼓励学生创新自主实验,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坚实基础。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专业责任感。
道德教育是国家发展中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城市地下工程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道德建设,在讲授施工与工艺的章节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白工作中态度不正、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等极易引起工程事故,从而养成正直、守信、负责的良好品德。
二、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思政教学质量深度学校强调研究型本科教育理念为先导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主修课程一、引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土地紧缺等。
因此,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主修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1.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本课程主要介绍地下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原则、技术和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地下空间,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2. 地下交通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地下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地下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技术要求,掌握地下道路、地下铁路等地下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技术。
3. 地下管网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地下管网的规划和设计方法,了解地下管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运维管理要点。
4. 地下空间环境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地下空间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地下空间环境的评价与改善方法,了解地下空间的通风、照明、防水、防火等工程技术要求,掌握地下空间环境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5. 地下物流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地下物流系统的布局与设计方法,了解地下货运站、地下仓库等地下物流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技术。
6. 地下商业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地下商业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原则,了解地下商业设施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要求。
7. 地下公共设施工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城市地下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地下公共设施的布局与设计原则,了解地下停车场、地下公园等地下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技术。
8. 地下工程施工与管理:本课程主要介绍地下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特点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中,开始大规模的展开了地下空间建设规划。
地下空间工程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人地矛盾,但是随着地下空间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当前既有的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直接影响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地下空间工程;特点;机遇和挑战引言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中,要避免人地紧张,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聚居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恶化,在此背景下地下空间工程应运而生,其将交通体系开发到地下,形成地铁。
将日常生活生产在地下展开规划发展,则商场、仓库等形成。
1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及施工特点城市地下工程极为复杂,往往涉及诸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交叉应用。
城市地下工程特点在于需要地下工程理论广泛应用与软弱底层以及高度复杂环境,所以体现了地下工程经验性的特征,另外,还会受到软土层施工影响和制约。
同时,城市地下工程的地质环境较为恶劣,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因素,而地面和地下建筑物分布较密集,导致整个地下空间施工的风险系数较大。
以勘察阶段为例,伴随勘察规模以及基坑深度的增加,水位埋藏浅以及多个透水层共同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会影响整个基坑开挖进度,一旦进入基坑开挖环节,还容易引发周边环境的变化,使得地基土体形成形态变化,对地下管线以及建筑物造成负面影响,从而给整个地下空间施工带来安全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都会支护体系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施工并未既定标准或者规程开展,容易引发钻探结构变位以及变形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支护体系失稳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基坑工程深度以及面积增加的背景下,需要深基坑开挖设计理论以及施工体系作为支撑,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地下空间施工技术和水平。
2地下工程主要施工技术2.1明挖法明挖法又被称为基坑开挖技术,其优势在于施工流程简单、安全,同时还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而其劣势在于给周围环境会带来明显影响。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地下工程英文名称:underground works定义:包括隧洞(隧道)、地下空间等建筑物的工程。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目录同名图书内容提要:图书目录:图书信息地下工程的定义定义: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街地下通道等源自: 应用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Ⅰ)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韩选江来源文章摘要:为有效保护地面上的生态环境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并营建新世纪的地下长城,在新的 2 1世纪里将会建造更多的地下工程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
本文介绍地下工程施工中可采用先进的逆作法、盾构法、新奥法、沉管隧道、顶管工程和大型沉井施工新技术,以供同行们参考应用地下建筑:顾名思义,就是修筑在地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巷道、管道、隧道、油库及人防工程等等。
地下建筑具有显著的不同于地上建筑的特征。
1.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密闭性;2.具有良好的抗灾和防护性能;3.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4.地下工程施工困难,工期一般较长,一次性投资较高。
5.使用时须充分考虑人的心理状况;对通风干燥要求较高。
开设院校:作/译者:张庆贺御各种自然灾害、战争和人为破坏。
第八章介绍地下工程CAD、结构计算软件应用、施工多媒体信真监编辑本段图书目录:前言第一章绪论1.1 地下空间开发的历史与发展前景1.2 地下工程分类1.3 地下工程设计计算方法的进展1.4 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进展1.5 地下工程防灾1.6 计算机技术应用复习思考题第二章地下工程的规划与建筑设计2.1 概述2.2 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2.3 地下工程建筑设计2.4 地下工程室内环境和装饰复习思考题第三章地下结构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3.1 概述3.2 地下结构的荷载3.3 地下结构选型与构造3.4 地下结构设计模型与计算方法3.5 地下结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中的新进展3.6 工程设计实例复习思考题第四章地下工程的施工4.1 概述4.2 施工组织设计4.3 施工技术管理4.4 岩石地下工程施工方法4.5 软土地下工程施工方法4.6 地十工程的辅助工法4.7 地下工程施工监测和环境保护复习思考题编辑本段图书信息书名:高等学校教材--地下工程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定价:29条形码:9787810826884ISBN:ISBN 7-81082-688-3作者:贺少辉印刷日期:2006-2-1出版日期:2006-2-1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58页中图法:中图法一级分类:中图法二级分类:书号:简介: 本书结合近年来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的发展,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地下工程主要施工方法的工艺过程和技术要点,力求系统、全面,且重点突出、有所侧重。
河海大学博士论文一键搜索>>>1 : 21世纪初我国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研究(胡金波)2 : 21世纪领导人才可持续发展方略研究(苏春海)3 : Agent理论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杨汉成)4 : DASB、W-SFCW特性及联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何成达)5 : FDI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研究(冯跃)6 : GPS和伪卫星组合定位技术及其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杨光)7 : GPS精密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兰孝奇)8 : Lattice Boltzmann方法的理论及其在水力计算中应用的研究(王兴勇)9 :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rmour Units(刘宙)10 : Web构件模型研究及其在水利领域中的应用(费玉奎)11 : 坝基老化岩-水-化学作用数值模拟研究(阿里木·吐尔逊)12 : 半湿润地区水生态环境恢复研究(倪深海)13 : 饱和-非饱和土中氟运移规律动态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张红梅)14 : 饱和砂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及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研究(丰土根)15 : 饱和砂土动力弹塑性模拟及地震反应分析研究(魏迎奇)16 : 泵站水流运动特性及水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成立)17 : 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王保田)18 : 变分差分法及其在拱坝分析中的应用(邓思华)19 : 波浪剩余动量流的垂向分布及其在波流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郑金海)20 : 不连续介质的力学模型及其应用(赵宁)21 : 布隆迪共和国微水能资源开发的研究((布隆迪)劳赛夫(Nzeyimana Joseph))22 : 材料动力特性研究(郑永来)23 : 参数优选算法研究及其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杨晓华)24 : 层状砂井地基固结分析及其工程应用(刘加才)25 : 层状岩体边坡工程力学参数研究(巫德斌)26 : 层状岩质边坡工程安全监控建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陈志坚)27 : 掺MgO微膨胀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及其有效应力法研究(梅明荣)28 : 潮流波浪泥沙模型变率影响研究(窦希萍)29 : 潮汐电站厂房浮运结构的浮运稳定和结构优化分析(范波芹)30 : 成层弹性地基上板的计算(王林生)31 : 城市产业竞争力研究(张虎春)32 :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配置研究(盛广恒)33 : 城市排水泵站进水水力特性研究(徐辉)34 :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MSW)的沉降变形研究(彭功勋)35 : 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研究(陈军飞)36 : 城市水环境系统控制决策支持技术研究(朱春龙)37 :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王沛芳)38 :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王华)39 : 冲积河流水力及河床形态的数值模拟研究(()Khalil I.Othamn)40 : 冲积河流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黄才安)41 : 冲淤河道相应水位过程中的非线性分析(袁永生)42 : 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和经济运行研究(朱宝和)43 : 抽水蓄能电站水力过渡过程调节控制研究(王林锁)44 : 抽水蓄能电站旋转备用容量电价研究(程芳)45 : 粗粒料浸水湿化变形特性试验及其数值模型研究(魏松)46 : 大坝安全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洪云)47 : 大坝安全监控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何勇军)48 : 大坝安全监控感智融合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苏怀智)49 : 大坝安全监控集成智能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王建)50 : 大坝安全监控系统可靠性研究(岳建平)51 : 大坝安全监控正反分析的新模型和新方法(赵斌)52 : 大坝动力系统的安全监控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徐洪钟)53 : 大坝与岩基的反馈分析及其应用(顾冲时)54 : 大尺度水文模型及其与陆面模式的耦合研究(苏凤阁)55 : 大断面矩形管道进口段设计定型化研究(李文平)56 : 大规模多目标系统决策理论、方法及应用(董增川)57 : 大系统多目标规划和风险决策理论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方道南)58 : 大型风电场电压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潘文霞)59 : 大型工程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王志华)60 : 大型灌区水资源系统优化决策研究(周振民)61 : 大型河网水力水质数值模拟方法(徐小明)62 : 大型水体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研究(饶群)63 : 大型圩区水环境随机模拟模型及应用研究(詹红丽)64 : 带帽控沉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及作用机理分析(雷金波)65 : 弹性及弹塑性问题的边界元法和有限元与边界元的对称耦合问题(郑雄)66 : 弹性力学中的Hamilton理论及数值方法研究(周建方)67 : 堤坝渗漏热源法及示踪理论研究(董海洲)68 : 堤防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实践研究(邢万波)69 : 堤防振动沉模防渗墙材料与受力变形特性研究(钱玉林)70 : 堤基渗透变形理论与渗漏探测方法研究(刘建刚)71 : 地表-地下水资源大系统规划与管理模型研究(谢新民)72 : 地面地下水资源联合评价模型探讨(郝振纯)73 : 地铁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与寿命预测(杜应吉)74 :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张海波)75 : 地下洞室工作性态研究(李振明)76 : 地下洞室全过程优化设计建模理论与分析方法(杨海霞)77 :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开采的风险分析((几)阿尔喀利(Alkaly Camara))78 : 地下隧洞测控技术与地表沉降动态监控模型的研究(王铁生)79 : 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变形试验研究(周云东)80 : 地质缺陷对混凝土坝结构性态演变和转异的影响研究(赖道平)81 : 电磁流量计特性的理论研究(张小章)82 : 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欠发达区域发展研究(屠高)83 : 东亚地区国际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比较研究(黄健元)84 : 动水中射流特性研究(华明)85 : 堆石料亚塑性本构模型及面板堆石坝数值分析(岑威钧)86 : 盾构施工开挖面变形与破坏机理研究(秦建设)87 : 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钟小春)88 : 多尺度裂隙介质中的水流和溶质运移随机模拟研究(黄勇)89 : 多格式差分法及其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刘晓明)90 : 多孔岩石力学性质实验研究与模拟(谢守益)91 : 多目标规划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及其在三峡水库规划中的应用(刘建南)92 : 多视角的银行关闭策略研究(华坚)93 : 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黄海艳)94 : 防洪工程系统建模研究及可靠性分析(陈艳)95 : 防洪调度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余达征)96 : 防洪系统中行蓄洪的预报调度研究(李致家)97 : 非饱和膨胀土的变形与强度特性研究(缪林昌)98 : 非饱和膨胀土的结构模型和力学性质的研究(徐永福)99 : 非饱和膨胀土的裂隙概化模型与边坡稳定分析(袁俊平) 100 : 非参数统计理论在洪水频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董洁)。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地表空间不足。
如果随意扩大城市规模,将导致大量问题。
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地下。
时至今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趋于完备。
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态的概括解析现今,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形式主要有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管线、地下商业服务设施、地下储藏硐室及地下人防设施等。
1.地下轨道交通地下轨道交通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轨道交通不仅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开发的重要形式,对城市环境与景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空间网络中承担着集散人流、改善交通、引导商业等多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地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其规模和速度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
地下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能缓解地面道路压力,减轻地面道路的负荷;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公共空间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在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地下轨道交通与其他地下空间利用形式结合得比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
2.地下快速交通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急剧增长,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
近年来,我国下交通相比,地下快速交通具有明显的优势:1、能够避免地面道路的拥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2、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3、能够缩短行车时间,提高运输效率;4、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景观。
不过,在地下快速交通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地下快速交通属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一个部分,是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重新开发利用。
在进行建设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在建设完成后还需要一定的维护管理费用。
2、施工难度大。
由于工程中所涉及到的管线繁多,在进行施工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地下快速交通项目在施工时难度较大。
3.地下停车场在现代城市中,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长,在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停车难。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特点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赵金兴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交通等一系列工程的要求与需求不断增高,其空间不再局限于地面,未开发的地底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近一些年来,我国逐渐的对地下空间开始了开发与利用,并且也是在逐渐进步的与发展的。
在开发地底的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工程有这或多或少的困难,了解地底情况并针对问题而研究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特点,并对地下施工专业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地下空间施工发展所存在着的问题与发展的机遇。
关键词:地下空间;特点;机遇与挑战引言:城市的地下空间得到应用与建设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其真正的发展壮大,形成一种系统的,专业化的工程是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作为能够增加城市功能以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的一种工程,也逐渐的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
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不断增多,其自身的特点也是逐渐的显现了出来。
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特点城市地下空间施工的增加,使人们认识并总结出了一种最适合进行地下作业的工程,也逐渐摸清了地下的情况,并针对现状总结出了这种工程,这种工程存在着以几种特点:(一)地下施工周围地质情况与环境差就我国的土质而言,南方多为红土,北方多为黄土和黑土,这种土质并不很适合进行地下的加工作业。
我国的地下工程建设大多集中在地下米之内,地下米一般是沉积层,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土地,存在着滞水与潜水。
土质不适合以及存在着的地下水都大大增加了进行地下空间建设的难度,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并不能完全取得地下土层的详细参数,这也就使得我国在进行地下工程建设中要花费超过正常维护的资金进行对未知土质的防护,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
北方的黄土也是地质环境差的重要原因,黄图土质疏松,遇水易冲塌,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大对地下工程的破坏。
浅析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应用工程科学和技术手段,在城市地下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已经成为缓解城市地上资源短缺和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与设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效率以及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衔接等问题。
背景介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大、资源供给压力增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成为缓解城市压力的重要途径。
城市发展对于地面资源有限的限制,迫使城市向地下空间延伸,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
背景介绍中的内容将为深入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提供必要的背景认识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意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建设、开发和利用的工程项目,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城市地面压力: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的不断增加,城市地面空间日益紧张。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建设可以有效减轻城市地面建筑密度,缓解城市地面压力,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2.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地下空间不仅可以作为建设新项目的空间,还可以用来保护和修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在地下空间建设文化遗产展览馆、博物馆等设施,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3.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功能服务空间,如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交通系统等。
这些地下设施能够方便市民生活和出行,提升城市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4.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城市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特点及工程事例分析Mr.Lin地下工程设计时需要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在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和经济的设计地下结构。
1、地下结构是在受载状态下构筑,主要承受地层垂直压力和侧向压力;2、地下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利用和改善地层的自稳范围与自稳时间。
地层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地层种类和构造不同,自稳范围和时间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变化;3、地下工程设计应将地层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分块施工、支护结构、窑洞不能太大,难度和技术)4、充分考虑地下水变化带来的地层参数的变化和静、动水压力的变化。
5、动态的设计过程: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有自己的模式,且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变更设计特别多。
下面结合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特点谈谈自己对南京地铁地陷事故的看法。
工程事例近日,有报道关于南京地铁施工引发的地陷问题,南京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基坑附近发生局部地陷,导致一辆31路公交车连同乘客掉到坑里去了。
有图有真相地铁属于典型的城市地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该依据地下工程的特点,尤其在设计阶段应将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几个典型特点考虑到位。
网上普遍认为,这次地陷是由地铁施工引发的,官方给出的解释也是由施工引发的流土所致。
然而,作为土木学子尤其是将来从事岩土工程的我们,必须清醒而全面的认识到此类工程问题的本质,不能简简单单的归咎于施工,毕竟土木工程建设本身的综合性决定了土木工程问题的复杂性。
1. 我们知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紧密联系的,尤其像地铁这种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所遇到的问题随时变更设计是很常见的事。
很显然,导致地铁地陷的施工方和设计方并未根据地下工程设计的这一特点,在遇到地下水渗漏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变更设计和施工方案,这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 地下结构是在受载状态下构筑,主要承受地层垂直压力和侧向压力。
当地下结构受载突然增大就比如事故图中载满乘客的公交车行驶至施工中的地铁隧道上方,地下结构垂直向压力陡大,导致地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从而地层破坏,引发地陷。
城市地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了解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
3. 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程等知识,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城市地下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建设与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定义、功能及分类,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 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功能- 地下空间的分类与特点2.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讲解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参考教材第三章。
- 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 地下工程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管理原则及政策法规,结合教材第四章。
- 地下空间利用原则与策略- 地下空间管理政策法规4. 城市地下空间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案例,借鉴教材第五章。
-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 实地考察与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城市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第二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第三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第四周:城市地下空间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