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插管患者置入胃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59.80 KB
- 文档页数:2
ICU昏迷病人鼻胃管置管困难原因危重昏迷病人插胃管时,因病人无吞咽功能配合,或昏迷病人多日未进食,食管处于闭合状态,或行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后压迫食管等原因,当胃管插入至咽喉部时,极易向上或向下折弯而形成盘曲,导致插管失败。
喉镜直视下插胃管方法简单实用,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尤其是对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在本组困难置管病人中73%的病人均可通过喉镜直视下插胃管方法置管成功,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对于喉镜直视下插胃管失败的病人,作者应用胃镜下协助放入,成功率达100%,目前并发症报道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胃镜下协助置管操作复杂,且费用较贵。
胃镜下协助置管可将营养管置入于十二指肠降部或空肠,因此胃镜下协助置管常应用于空肠营养管或困难置管病人。
ICU昏迷病人鼻胃管置管困难原因如下:(1)反复插管导致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甚至食管粘膜水肿;(2)有报道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无吞咽反射是置管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本组无此类病人;(3)颈部气管损伤引起炎性肿胀,本组有8例病人在气管插管时,无置管困难,行气管切开后1~2周,出现胃管置管困难,其中3例需胃镜引导下的置管均为此病例,后在胃镜下插管中发现,为气管切开套管压迫食道或损伤所引起炎性肿块,造成常规下胃管插管时误入气管,同时普通胃管硬度韧性差,操作中易弯曲,从而影响胃管插入;(4)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对食管的压迫,本组病人均为行机械通气,在喉镜引导下未放气囊不能插入的3例病人,在插管过程中作者行放气囊法,顺利插入胃管。
机械通气病人脱机方法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和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的方法进行脱机。
两种方法脱机比较无显著差异。
故临床应用中,可根据病人病情合理选用。
1、脱机前的心理护理:病人担心脱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因此,精神紧张,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脱机前要告知病人脱机步骤及脱机中可能产生的感觉(轻度气促等),使病人对脱机过程有思想准备,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ICU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0T14:00:42.4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3期作者:古力苏木?阿不都瓦依提艾米日古丽?麦合木提[导读] 因ICU患者病危重,大多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而经口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措施,患者均不能经口进食。
古力苏木?阿不都瓦依提艾米日古丽?麦合木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分析ICU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ICU病房进行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的患者76例,在留置胃管的同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05%,两次插管成功率为3.95%,平均留置胃管时间为(25.58±4.46)d,应用呼吸机时间为(10.53±1.22)d。
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气管插管;胃管;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86-02因ICU患者病危重,大多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而经口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措施,患者均不能经口进食。
但为保障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给,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护理人员必须为患者留置胃管进行鼻饲喂养,以维持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
从解剖学角度来讲,咽部结构复杂,且神经分布较多,反复置管会引起食管及鼻咽部黏膜损伤,严重的可能发生窒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因此,我院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在留置胃管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76例ICU气管插管患者,均经口气管插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0~82岁,平均(54.3±2.6)岁;疾病类型:脑外伤者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9例,脑出血者14例,多发伤13例,呼吸衰竭者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者2例。
重症监护患者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及对策留置鼻胃管就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也是进行胃肠减压所实施的操作,为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之一[1]。
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基础护理学》操作方法进行。
结合临床留置鼻胃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置管方法和胃管,使插管顺利进行,以便提高插管成功率。
1 常见问题1.1插入不畅。
常见原因:1.1.1清醒病人不予配合。
1.1.2昏迷病人不能配合。
1.1.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咽喉部通气道狭窄。
1.1.4疾病本身导致插入困难。
1.2判定困难。
2 处理2.1对清醒及无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用普通胃管置管,可以借助病人的吞咽动作送管,插管成功率极高。
操作前向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训练,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取得病人配合,减轻插管过程中的不适。
也可采取双枕垫头快速置管法。
将双枕置于病人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常规法置胃管通过鼻腔,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同时双手向同一方向稍做捻转,以增加胃管韧性,使管端沿着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
此法减轻了插胃管时对咽喉部的刺激,并且节省人力和术者体力,尤其躁动病人,能使其头部固定,但脑干损伤病人禁止采用此法。
可采用呼气末瞬间置管法[2]。
常规置管至会厌部时停顿数秒,仔细观察病人呼吸状态,待病人呼气末,护理人员轻柔而快速沿咽后壁稍加旋转顺势加压,再次以1~2 cm长度插入,胃管置入16~18 cm,用压舌板轻轻下压病人舌根部,证明胃管通过会厌部进入食管,尔后将胃管轻缓置入胃内。
在呼气末时病人的声门裂较吸气时窄,声门关闭,声门周围诸肌肉处于收缩状态,气管内气体进入食管,气道压力降低,喉结前移回到原位,减少对食管压力,食管上口松弛,易于胃管置入。
2.2对于昏迷病人,插管时不能主动配合,普通胃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且反复插管刺激,可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增加插管难度。
12例ICU患者胃管难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霍山县医院重症监护室韩春梅【摘要】目的探讨我科12例患者胃管难置的原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12例ICU患者置入胃管失败后从积极寻找原因,改进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
结果胃管置入失败后通过改进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成功解决了12例ICU患者难置胃管的问题。
结论对ICU患者置胃管前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式,同时护士要加强护理技术训练,规范置胃管的操作方法,有助于大大提高胃管置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 ICU 胃管难置原因分析护理对策ICU患者大多有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还有部分病人因病情不能经口进食,留置胃管可以帮助病人提供早期食物营养支持,增强患者的抵抗力,有利于病情恢复,而且还能起到鼻饲药物和胃肠减压等治疗作用。
胃管置入是ICU常规操作项目,但ICU患者多为意识不清或伴有烦躁,不能配合胃管置入,另外,我科病人多有气管插管,影响胃管置入操作,导致出现使用常规的置胃管方法置管失败,本文对2018年1月以来我科所遇12例胃管置入困难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及所采取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总结2017年7月至2020年9月我科12例胃管置入困难的患者置管失败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12名患者基本资料统计:意识状况:中深昏迷6例,浅昏迷及镇静患者6例;疾病诊断:脑出血患者5例,甲醇中毒1例,脑梗塞1例,双侧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支气管及肺部疾病3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
插管护士均具有丰富的胃管置入经验,具备胃管置入独立操作能力,在操作失败后通过护理质控小组讨论,充分结合本人(质控组长)及各组员临床护理经验及查阅资料,对患者置胃管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及寻找对策,最终顺利置入胃管。
2原因及对策2.1气管插管致胃管置入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有5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胃管置入时发现胃管反复盘曲在口腔不能正常沿食管后壁到达胃内的情况,分析原因是气管套囊或导管对气管影响气管后壁,对其产生推压作用,使其后方突出,间接压迫食管壁,致食管狭窄,胃管置入阻力增加,另外气囊压迫附近组织或食管导致水肿、反复置管引起的鼻和咽喉粘膜水肿均有可能是导致置管失败原因。
危重病人胃管留置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时间:2011-10-20T11:21:33.34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苏雪红[导读] 胃管易误入气管的病人,可采用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苏雪红(台州市中心医院浙江台州 318000)【摘要】对337例危重病人进行胃管留置,总结出因病人害怕恐惧或不配合治疗,胃管盘在口腔及咽喉部或在咽喉部受阻,胃管误入气管等是胃管留置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置管困难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胃管留置;原因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R459.9 【文献标识码】B在ICU的危重病人常需要胃管留置,但由于各种原因常导致胃管留置困难甚至失败,这样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影响治疗及病情观察。
因此针对危重病人胃管留置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胃管留置的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科总共留置胃管337例,男175例,女162例;年龄11岁~90岁;均为危重病人,常规留置胃管失败23例,留置胃管困难83例。
经过改进后留置胃管均成功。
2 置管困难的原因2.1 病人感到害怕恐惧,拒绝插管或配合欠佳病人对此项操作的意义理解不够,常规的胃管留置对清醒病人要求其做吞咽动作进行配合,而这种吞咽实际上是一种空吞动作,非条件反射,受主观意识支配,完成这一动作有一定的难度,且吞咽时间很短暂,吞咽动作完成后,如果无条件反射刺激,一般很难一次性插管成功的。
而反复插管会让病人疲劳、焦虑,更加恐惧,不易配合。
2.2 胃管盘在口腔及咽喉部或在咽喉部受阻,极度消瘦、张口呼吸、经口气管插管等病人,常因人工气道不能随呼吸运动发生变化,从而使人工气道置入段处于相对扩张状态,同时气囊充盈固定后使原扩张部更加膨大,相应地挤压食管,产生占位效应,造成胃管留置受阻。
而咽部有喉上神经分布,对刺激较敏感,胃管通过咽部喉上神经时,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留置失败。
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留置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关键词】气管气管插管患者常需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质,或经胃管灌注食物、药物。
常规经鼻插胃管法,由于刺激大,加上在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给插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了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同时置入胃管,具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我科利用本方法对2000~2003年间48例气管插管患者进行胃管留置,一次置管成功率达95%,现就插管困难原因及对策进行讨论。
1 正确插管方法备齐用物,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后,置管前静推咪唑安定5~10mg,向上牵拉气管无反应表明达预定效果。
护士戴无菌手套,润滑胃管前端,从一侧鼻孔缓缓置入,约进入16~18cm时阻力增大胃管不能进入,此处正是气管导管压迫食管位置。
此时护士用左手在患者颈部触摸到气管,环形捏住气管及导管向上提,使其离开食管壁,使管内间隙增大,右手迅速将胃管向内送入所需长度,松开牵引,常规检查后固定[1]。
2 插管困难原因分析患者体位不当有研究表明[2]置管至咽部时前倾头部,不但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反而较去枕仰卧位显着降低。
原因是前倾头部可使气管起始部与喉交接处弯曲度加大。
气管导管在此处对气管后壁及食管起始狭窄部压迫更甚,而气管插管远较硅胶胃管硬,若单靠胃管本身硬度克服气管插管压迫造成的硬性阻力,势必困难,同时由于气管导管移动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刺激性呛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置管难度。
患者不合作由于气管对外界刺激的感觉比食管更加敏感,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牵拉气管会引起剧烈呛咳,给插管带来很大困难,插管时患者扭动全身,甚至强行拔管。
导管对食管压迫及置管时食管处于关闭状态从解剖学上分析,其气管是由“C”字型软骨环支撑,其后方缺如,中有肌纤维和结缔组织相连。
一般成人气管直径15~20mm [3]。
患者在平卧头颈自然正位或稍前倾状态下,气管会随颈项弧度有一弯曲,恰好在气管起始与喉连接部,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与第7颈椎之间,也正是食管起始部,且随着颈项前倾弧度增大,气管弯曲度也会增大。
留置胃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留置胃管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留置胃管常用于胃肠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是促进患者恢复的主要方法,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术前留置胃管,能减少手术及麻醉的并发症等。
笔者将在留置胃管中遇到了较多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XX年3月~20XX年3月留置胃管患者160例,男98例,女62例,年龄7~86岁,昏迷患者48例,昏迷并气管切开例。
2 插管方法操作前的准备: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插管的重要性及操作过程中的不舒适感,讲解操作中如何配合,以减轻不适,选择合适胃管,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
插管:清洁湿润鼻腔,用石蜡油棉签润滑胃管前段15~16 cm,嘱患者放松,将胃管插至14~16 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当患者吞咽时,顺势将胃管插入至预定长度。
当患者出现恶心时,嘱患者做深呼吸(哈气),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说明胃管误插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让患者休息后再插。
当遇到插入有阻力时,回抽一小段,再小心向前推进;为昏迷患者插管时,去枕,使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 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将胃管插入到预定长度。
固定: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在鼻翼部固定,再用一条胶布在颊部固定,需持续胃肠减压者,接胃肠减压器;需鼻饲者将胃管开口端反折,用纱布包裹,用别针固定在枕旁。
3 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患者方面:①有些患者已通过沟通了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表示愿意配合插管,或是以前有过插管经历,消除不了恐惧与紧张心理,胃管未进入鼻腔,患者眼睛紧闭,鼻部肌肉紧张,胃管通过鼻腔阻力很大,通过困难,这时通常通过语言交流告诉患者:如请眼睛睁开,望着我的鼻尖等语言。
当患者眼睛睁开一刹那,顺势将胃管插过了鼻腔,插到14~22 cm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看到喉部有吞咽动作时,顺势将胃管通过会厌部,这时告诉患者深呼吸,不再做吞咽动作,缓慢将胃管插入到所测量长度;②有些年轻患者能理解插管的重要性,也愿意配合插管,但对插管刺激产生的恶心反应比较强烈,不是插入十分受阻,就是把已插入的胃管吐出,为了减轻患者的恶心感,转移患者注意力,一边与患者交流,一边趁着患者说话放松时推进胃管,多向患者连续提问,当患者回答时,小心推进一小段,直至插到所测量长度;③有些患者能理解插管的重要性,但拒绝插管,我通常每隔15min到患者床头作解释工作,遭到3次拒绝后,报告护士长,请求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给予帮助,得到患者理解、信任后,进行插管;④有些老年患者往往选择麻醉后插管;⑤有些患者有慢性鼻炎或鼻甲肥大,为提高插管成功率,将胃管前端20 cm在石蜡油中充分浸润后插管;⑥鼻中隔弯曲患者,选择弯曲对侧鼻腔,为了保护鼻腔,防止鼻黏膜损伤,首次留置胃管后,每天向鼻腔内滴石蜡油2~3滴;⑦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因金属导管对气管内壁推压作用,间接压迫食管壁,常在胃管插入16~18 cm时,遇阻盘绕在口腔内,可于置管咽喉部一下2~3 cm时(气管切开部位),由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外拉一点,顺势将胃管插入,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助手再将气管套管复回原位,操作者继续按常规插入胃管;⑧昏迷伴舌后坠患者,取床头抬高30°卧位插胃管;尤其注意插管前,充分清理呼吸道,避免误吸及痰鸣音影响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插不进胃管的原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概述胃管插入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或排除胃内容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会遇到插入困难的情况,导致胃管无法成功插入患者的胃内。
这些困难可能来源于多种原因,包括患者因素、操作技术、器械问题等。
本文将探讨胃管插入困难的常见原因、解决方法以及预防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胃管插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操作成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通过深入了解胃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医护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文章将首先介绍胃管插入困难的常见原因,包括解剖结构问题、病变导致的狭窄、患者痉挛抵抗等情况。
然后将探讨解决插入困难的方法,如采用适当的技术、药物辅助等手段。
接着将讨论预防胃管插入困难的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技术操作注意事项等。
此外,文章还将对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做出展望,探讨可能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胃管插入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胃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分析解决插入困难的方法,以及提出预防胃管插入困难的措施。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胃管插入困难的本质,为医护人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同时,对未来胃管插入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胃管插入困难的问题,为临床操作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2.正文2.1 胃管插入困难的常见原因在进行胃管插入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使得胃管无法顺利插入。
这些困难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胃管插入困难的原因:1. 贲门括约肌过度收缩:贲门括约肌是连接食道和胃的肌肉,其过度收缩可能导致插入胃管时阻力增加,使得胃管无法顺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气管内插管与管理中的失误及处理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与危重病人抢救以及心肺复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
由内气管插管导致的并发症与死亡者时常发生,其发生的因素主要与操作者对上呼吸道解剖关系不熟、气管内插管操作不当、插管后观察不细、以及术后拔管时机选择失误有关。
气管内插管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与并发症一般分为:1.置入喉镜与插管操作直接引起。
2.导管插入气管内留置期间引起。
3.拔管后或延迟拔管引起。
一.气管内插管致口腔损伤气管内插管期间发生的口腔损伤并发症或不良后果,多数由于操作不当或初学者插管时间过长与反复插管失败,甚至采用暴力所致。
防范与处理1.喉镜进入口腔时,使其镜片弧度与舌体的曲度相吻合。
2.喉镜显露声门并非用力越大显露越清,有时适得其反。
3.为预防喉镜置入时上切齿脱落,采用护齿罩使其受力分解。
二.气管插管致喉损伤原因1.暴力或技术操作欠佳。
2.气管插管时间过长。
3.导管质量问题防范与处理1.了解咽喉部解剖关系。
2.麻醉诱导欠差。
3.选择好插管时期。
4.诱导时期充分给氧。
5.若声门显露良好,不必采用管芯。
6.导管进入口腔前应先向右旋转90度,当接近声门时在回转90度。
三.气管插管失败与插管困难原因1.头后仰受限。
2.张口困难。
3.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颌缘的距离成人大于6.5cm.4.肥胖。
5.病人咽腔、喉头结构异常。
6.操作者技术欠佳或解剖关系不清。
处理在插管期间三次插管失败称为插管困难,操作者应请教插管较好的医师帮忙试插为重。
如还不成功,主动放弃。
四.气管导管误人食道原因1.常见于声门显露不清者。
2.由于自信导致插管误入食管。
3.当导管尖端进入声门就退喉镜,将导管带出声门并滑入食管。
处理;直接观察,插管后用听诊器听双侧呼吸音与插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五术中气管导管脱出原因1.气管内插管过浅。
2.气管内插管完成后,由于头部位置改变。
3.导管尖端在声门下,整个套囊在声门上。
防范与处理1.插管时要把套囊段插入声门内。
胃管置入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置管失败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方法:找出并分析置管失败的原因,结合临床病情制定出不同的方法与护理措施,以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果:分析置管失败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既保证了治疗计划的有效进行,又减少病人的身心痛苦。
结论:留置胃管虽是一项普通的护理操作,但由于疾病的影响对操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操作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的身心痛苦。
关键词胃管置入失败原因分析对策留置胃管是普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术前准备,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操作技术,虽大部分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然而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及其他因素影响,插管失败仍然较常见。
本文总结其插管失败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能避免反复插管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损伤,效果显著。
临床资料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科因胃肠减压、术前准备、鼻饲营养等共置胃管640例次,年龄1~79岁,其中男314例,女326例,1次置管成功448例,反复置管成功(2次以上)192例。
置管失败的原因分析患者的原因:①心理因素:胃管外观粗长,将其插入体内,90%的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害怕因插管引起难以忍受的不舒适;对胃管的作用不能认同,因教育背景的不同,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对护士所解释留置胃管的目的及意义不能全面理解,因而不能有效的配合护士的操作,甚至拒绝胃管。
②个体因素:当胃管插入15~20cm时,部分患者出现强烈的恶心、呕吐,不能耐受而将胃管吐至口腔或自行拔出。
意识障碍、吞咽功能差的患者,易将胃管误入气管。
③年龄因素:学龄前儿童,遵医行为低而不能配合操作人员;听力下降的老年人,与操作人员沟通发生障碍,不能有效配合。
操作者的原因:①操作前没有解释置管的目的及意义;没有依据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解释方式,导致与患者无效沟通。
留置胃管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作者:毛阿丽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73-01【关键词】留置胃管失败原因护理对策留置胃管是施行胃肠减压、外科手术前准备和危重昏迷病人胃肠道营养支持的基本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护理人员操作方法不当等因素,常会导致胃管留置失败,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笔者查阅有关文献报道,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现就失败原因详细综述如下,一、患者因素1 患者因紧张恐惧而拒插胃管留置胃管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当胃管通过咽喉部时刺激咽部神经末梢,使患者出现痛苦体验。
无论是初次还是再次置管者,均有拒绝置胃管现象。
紧张、恐惧心理是导致患者拒绝置胃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对留置胃管的治疗认识不足,也是导致患者拒绝插胃管的因素。
无论采用何种置管方法,操作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认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心理问题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也可让有过轻松体验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留置胃管的始终。
2 患者配合不当导致置管困难咽部神经末梢对刺激极为敏感,插胃管时易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致使胃管盘曲在口腔或咽喉部,造成插管困难或插管失败。
还有个别患者因紧张、恐惧心理导致置胃管时咽喉部肌肉收缩使胃管无法置入。
因此患者正确配合是保证置管顺利的前提之一。
胃管能顺利插入需要让患者主动配合作出符合生理意义的吞咽动作。
有文献报道,饮水插管法[1],诱导吞咽插管法[2]等都是通过诱导吞咽反射的方法而取的了很好的效果。
为减少胃管刺激反应,在插管前5~10 min,鼻咽部局部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能暂时性麻醉鼻咽部黏膜神经丛,使局部神经反射暂时减弱或消失,使插管得以顺利进行。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清醒患者,在插管的同时吞咽5ml~10ml的石蜡油有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产生吞咽动作,使胃管下滑,还可使石蜡油附着咽喉和食管粘膜上,明显减少胃管对粘膜的摩擦和刺激。
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第一篇: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1.临床资料普外科2012年9~10月留置胃管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4~82岁,留置天数2~10天,其中:肠梗阻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2例、胃癌2例、直肠癌2例、胰腺炎1例、胆道手术2例。
15例患者60%不了解留置胃管的意义,80%不能忍受留置胃管要求拔管,最多能忍受留置胃管的时间是4~5天,15例中有2例不能忍受自行拔管。
2、常见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2.1 恐惧心理患者不配合操作,甚至拒绝插胃管,影响了操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治疗及护理。
原因:(1)患者初次插胃管,由于知识的缺乏,即对操作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
(2)由于多次置管或由于操作不当,增加了插管的痛苦。
并由此带来的心理、生理的不良影响,如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甚至产生心衰、血压发生变化等。
2.2 机械性损伤留置胃管可诱发鼻咽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局部的感染。
原因:(1)胃管的质地选择不适。
(2)护士操作不熟悉,未掌握留置技巧或反复插管导致黏膜损伤。
(3)病情需要长期置管者,因多次反复抽管而损伤鼻咽部黏膜。
2.3 引流不流畅胃管内无液体流出或抽吸胃管时无胃液抽出,胃肠减压效果欠佳。
患者腹胀,甚至发生呕吐。
原因:(1)胃管的粗细选择不合适。
(2)置管长度不够深。
(3)未采用负压引流。
(4)患者的体位不合适。
(5)胃管被胃内容物或血块堵塞。
2.4 鼻胃管滑脱胃管从鼻腔自动或被动脱出。
原因:(1)胃管的固定不牢固。
(2)患者烦躁,将鼻胃管拔出。
(3)恶心、呕吐频繁,将胃管呕出。
3 对策3.1 胃管的选择根据病情选择质地、粗细及小合适的胃管。
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应选择型号较粗的胃管,防止血块或胃内容物堵塞胃管。
3.2 置胃管技巧(1)操作者术前与患者沟通,强调心理干预在操作前的重要意义,即建立干预基础、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等。
置胃管困难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商丘市中心医院对42例置胃管困难患者,于再次置管前做好原因分析及相应护理对策再次插管均获一次成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自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42例胃管插管术的插管困难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6岁,平均47岁。
文化程度文盲8例,初中文化17例,高中文化11例,大学文化6例。
其中肠梗阻10例,食管癌及胃癌14例,昏迷9例,胆石症及其他急腹症者9例。
首次置管者29例,有插管经历者13例。
2原因分析2.1 操作者方面的原因2.1.1缺乏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当护士向患者介绍插管目的、过程、方法等时,语言不通俗易懂,语气不自信,患者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当患者或家属提出相关问题时,不能及时流畅地给予正确回答,对患者造成不信任感。
2.1.2缺乏对患者的了解操作前没有认真阅读病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文化、家庭、婚姻等,不了解患者具体情况言谈时往往造成误解或伤害,如患者鼻中隔弯曲向左而护士插管时偏从左侧鼻孔插入,势必造成插管困难,同时给患者造成痛苦使其不能主动配合。
2.1.3护士缺乏操作经验操作者临床经验不足,物品准备不全或摆放不合理,不能正确地运用生理解剖知识、动作生硬、不娴熟、不连贯,增加患者的紧张心理,造成恐惧,增加插管难度。
2.1.4胃管选择不当不能根据患者年龄、身材、所患疾病季节温度变化、治疗需要等选择粗细、软硬适中的胃管插管,增加不必要的插管困难。
2.2 患者自身原因2.2.1患者鼻腔疾病如鼻中隔弯曲、鼻前庭炎、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
这些疾病本身造成鼻咽腔狭窄,胃管通过困难,若置管前不做检查,强行从患侧插管,则会引起鼻腔出血,插管困难。
2.2.2患者对插管的目的、方法不明确担心插管的安全问题,会引起哪些不适反应、插管的治疗效果、能否影响饮食、休息等,缺乏这方面的信息来源,这类患者多为首次插管,也就是他们最担心的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两方面的问题,对这项操作缺乏信赖感,所以不能很好地配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