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因素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4
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在临床上,痰属于具有无创伤性与便捷性的一种病原学诊断标本,通常状况下,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明确病原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痰液留取主要通过口腔排出,但由于人体口咽部极其容易寄居菌群,故而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痰培养试验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现阶段,考虑到临床上普遍存在痰标本留取方法不当、合格率偏低、标本质量差等情况,笔者主要立足于其留取方法角度,深入探究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以期寻求有效、正确的痰标本留取法,提升痰培养合格率。
标签:痰标本;留取方法;痰培养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留取方法的正确与否与病原学诊断结果息息相关。
如何正确、及时地采集痰标本并进行运送、保存及处理,已成为了临床细菌室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其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应给予高度重视。
痰液属于肺泡、支气管、气管所产生的分泌物,基于正常状况下,此类分泌物相对较少,而在病理状况下,譬如出现肺结核、肺部炎症、肿瘤等疾病时,痰量呈增加趋势,其成分、性状、成分容易出现改变[1]。
一般而言,鼻咽与唾液分泌物虽可与痰相混合,但其并非为痰的构成部分,用痰标本检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明确疾病感染病原菌,对抗菌治疗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主要立足于痰标本角度,深入探究不同痰标本留取方法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现综述如下。
1 痰标本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痰主要是指喉部以下部位各级气管的一种分泌物,此类分泌物在临床上的定性主要存在两种类型:一是生理性,二是病理性的。
有关研究者发现,痰属于呼吸道的一种分泌物,若健康人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基于病微生物感染后易出现大量痰液。
一般而言,痰液可传播疾病,主要包括霍乱、肺结核、麻疹、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等。
此外,痰内细菌易经由血液传播至肾、肝、脑膜等部位,而诱发这些部位上的疾病。
从本质上来讲,痰属于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经由上皮纤毛运动自肺部推向上呼吸道,最后经由人正常咳嗽反射自气管内排出,正常人痰量相对很少,只维持呼吸道湿润。
痰标本在收集、储存过程中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了痰标本在收集、储存过程中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后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为在以后工作中避免不利因素影响、提供指导性意见。
方法对我院在年月日期间痰培养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初筛涂阳病人共计611例,对痰培养收集、储存时间环节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痰标本数量(P=0.008),不同痰标本阳性级别(P=0.001)的痰培养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储存时间对涂阳培阴率和污染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痰标本储存时间涂阳培阴率污染率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多发,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痰涂片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结核病诊断技术[1],但此方法只作为筛查患者的方法传统罗氏培养仍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2],,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室检查过程中,痰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痰培养的结果。
本文讨论痰标本在收集、储存过程中对痰培养结果的影响。
从而为临床痰培养实验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标本收集和储存20 年月- 年月期间,本院收集的份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未进行培养的标本储存与4℃的冰箱。
1.1.1实验室痰培养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要求对痰涂片阳性的标本进行培养[3]。
患者用于涂片的3份痰标本选取2份做培养(1)3份痰标本均有阳性,选取阴性级别最高的2份痰标本进行培养(2)3份痰标本2份阳性;选取2份阳性痰标本进行培养。
(3)3份痰标本1份阳性,选择阳性标本和1份质量好的阴性标本进行培养。
1.1.2实验室质量要求(1)涂阳培阴率(以病例培养)对于未治疗的患者,一般涂阳培阴率不超过10%。
(2)污染率(以培养管计算):污染率比接种的培养管为计算单位,不比标本为计算单位。
一般实验室污染率在3-5%之间。
1.2 方法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x2检验。
抗生素使用、标本采集方法对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表时间:2017-08-23T16:08:41.3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李巨坤[导读] 对于临床为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选择规范的标本采集手段及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前进行检查。
(嘉禾县人民医院湖南嘉禾 424500)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标本采集方法对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从2014-10至2015-10我院检验科收检的需要进行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的病例中抽取220份,其中110例将采集方法作为唯一变量分为改良采集法的探究Ⅰ组和日常采集法的参照Ⅱ组,另110例将是否使用抗生素作为唯一变量分为使用抗生素的参照Ⅲ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的探究Ⅳ组,对比临床成效。
结果探究Ⅰ组的合格样本数占82.27%(48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74.55%,参照Ⅱ组的合格样本数占63.64%(35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67.27%,探究Ⅲ组的合格样本数占89.09%(49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75.08%,参照Ⅳ组的合格样本数占70.91%(39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63.5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之间的检查平均用时、检查费用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于临床为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选择规范的标本采集手段及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前进行检查,能够保证采集标本的规范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结果影响;抗生素使用;标本采集方法;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发生人数较多的一类疾病,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大多发生于季节变换时[1]。
患者经呼吸道将病原菌吸入体内,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弄清楚病原菌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性用药,进行治疗[2]。
因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为了探究患者是否服用抗生素及标本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从2014-10至2015-10我院检验科收检的需要进行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的病例中抽取220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影响儿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痰培养标本质量对培养结果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痰培养标本为污染标本,导致细菌培养结果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甚至会对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造成误导,影响患者预后改善,还会导致医患矛盾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升高,使得医院形象受损。
因此,必须保证痰培养标本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特就儿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对策综述如下。
关键词:儿科;痰培养标准;质量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痰液为肺泡、支气管以及气管产生的分泌物,肿瘤、肺结核以及肺炎等不同病理情况下痰液成分、形状、量、质以及色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痰培养可作为临床进行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指标,能够为临床进行疾病诊治以及用药等提供重要指导[1]。
保证痰液标本质量的前提为正确留取痰标本,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痰标本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故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确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以便及时规避,使标本留取合格率得到提高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2]。
1痰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分析1.1患者与其家属因素患者配合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为主要影响因素,小儿心智发育不健全,自理能力差,家属对痰标本留置等相关知识认知不足,无法协助患儿正确留取痰液标本,或者由于家属文化水平有限等,缺乏主观配合意识,认知不到痰标本质量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部分患者无法自主咳痰导致留取合格痰标本的难度较大。
痰液中含有奶或者患儿口水,患儿自行咳嗽的痰标本大部分为口水,均会对痰培养标本质量造成影响[3,4]。
1.2医护人员因素痰标本留取方法不当或者不正确为影响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因素,如吸痰深度不够,未能吸到脓性痰液等,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不高或者健康教育形式单一、材料简单,未交接痰标本留取工作等。
如针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或者无法自行咳痰患者,护士在吸痰过程中不遵循无菌原则,导致痰标本受到人为污染[5]。
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李永红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探讨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对策。
方法2012年1~12月本院收集的1524份痰培养标本设为对照组,2013年1~6月收集的768份痰培养标本设为实验组,由专人负责调查分析对照组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提出对策并在实验组中实施。
比较实施前后两组痰培养标本不合格情况。
结果两组痰培养标本在采样时机有误、样本量不足、口腔未清洁干净、样本水样或唾液样、非肺深部的痰液不合格情况比较,均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合格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采样时机有误、标本量不足、口腔未清洁干净、样本水样或唾液样等因素是引起痰培养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
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痰标本采集流程等可提高痰培养标本合格率。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李永红
【作者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济南,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人工气道患者痰培养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 [J], 马丽军
2.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J], 杨秀云
3.环节质量管理在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及降低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J], 徐梦
4.留置尿管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J], 罗莉;马华兰;陈春燕;黄冰冰;黎康
5.微生物室痰和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预见性解决方案 [J], 李医;马新磊;张撼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介绍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是用于评估医疗机构痰标本质量的指标。
痰标本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然而,由于痰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不合格的痰标本可能会影响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
因此,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的设立对于提高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痰标本质量的因素痰标本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痰液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痰标本质量的因素:1. 采集技术不规范痰标本的采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操作规范。
如果采集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或者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采集,可能导致痰液的污染或者不足,从而影响痰标本的质量。
2. 病人配合度不高痰液的采集需要病人的配合。
如果病人不配合或者不理解采集的目的和方法,可能导致采集失败或者采集到的痰液不够质量好。
3. 保存条件不当痰液在采集后需要妥善保存,否则可能导致痰液的变质或者细菌的繁殖。
保存条件不当包括保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不合适等。
4. 运输过程中的问题痰液在采集后需要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如温度过高、震荡等,可能导致痰液的质量下降。
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的意义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的设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病例诊断准确性痰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例的诊断准确性。
通过设立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可以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对痰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等环节的管理,提高痰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病例的诊断准确性。
2. 优化治疗方案痰标本的质量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效果评估。
如果痰标本质量不合格,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或者治疗方案的不准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通过设立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痰标本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从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比较和交流痰标本不合格率专科质量指标可以作为医疗机构间比较和交流的依据。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项实验室检查项目,通过对痰液中的细菌进行采集和鉴定,可以指导医生对呼吸道感染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
而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则是该检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采集方法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痰样本的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采集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分析。
1.主动咳痰采集主动咳痰采集是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行咳出痰液。
这种采集方法能够获得含有炎症细胞和细菌的深部呼吸道分泌物,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但是主动咳痰采集的质量和数量受到患者合作能力和痰液黏稠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以获得足够的痰液供检验,因此需要医生的耐心指导和患者的积极配合。
2.刺激咳痰采集刺激咳痰采集是指通过刺激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使痰液咳出进行采集。
这种采集方法相对于主动咳痰采集,可以获得更多的痰液,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对采集过程的不适感。
但是刺激咳痰采集时,有可能将口腔和上呼吸道的细菌和污染物带入痰液中,影响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气管刷检测在某些情况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或合作能力差,无法进行正常的咳痰采集。
这时可以采用气管刷检测的方法,通过气管镜将刷子送入气管深部进行采集。
这种方法能够获得比较纯净的痰液样本,但是操作过程复杂,有一定的风险,并且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1.抗生素的使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进行痰样本细菌学检验前,患者可能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抗生素治疗。
长期的抗生素使用会影响痰液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甚至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
在进行检验前需要了解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史,以及停药后的间隔时间,以便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抗生素对细菌培养的影响某些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在痰样本细菌学检验中可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培养。
在进行细菌培养前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在近期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以避免抗生素的影响对培养结果的干扰。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们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痰样本的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不正确的采集方法可能导致痰样本中细菌的混杂,从而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正确的采集方法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大清早起床后进行痰样本采集,这样可以避免口腔中的细菌污染痰样本。
2. 患者应当先用水漱口,然后在深呼吸数次,以便将痰液从呼吸道深部带出。
3. 患者应当将痰液吐入干净的容器中,并尽量避免将口水混入其中。
4. 采集好的痰样本应当尽快送到检验室进行细菌学检验。
如果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患者没有按要求漱口或者没有深呼吸,或者痰样本中被口水混入,都有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医护人员在进行痰样本的采集时,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监督,确保采集到的痰样本是干净和准确的。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一方面,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抑制痰样本中的细菌生长,导致检验结果呈假阴性;长期大剂量的抗生素应用也可能导致部分抗药性细菌的产生,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在进行痰样本细菌学检验之前,医生应当了解患者是否有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在进行检验前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已经在使用抗生素,医生也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在进行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也应当根据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进行调整。
在检验结果显示患者感染的细菌对某种抗生素存在抗药性时,应当避免使用这种抗生素,并选择对该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医生们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的使用都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医护人员应当在进行检验前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调查,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注意和处理。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分析痰液样本中的细菌类型及其数量,并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及其类型。
而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采集方法的影响痰样本是呼吸道感染的关键样本之一,其采集方法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痰样本采集方法包括:(1)自行咳出痰样本:患者在清晨醒来时,自行咳嗽将痰样本排出,这种方法采集的痰液可能来自下呼吸道,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情况。
(2)气管插管抽吸痰样本:对于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通过气管插管进行抽吸采集痰液。
(3)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于危重患者,医生需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通过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采集痰液。
以上不同的采集方法将直接影响到痰样本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在细菌学检验结果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采集方法得到的痰样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可以发现不同采集方法得到的痰样本中细菌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
自行咳出的痰样本往往包含的细菌种类更多,数量更多,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情况。
而气管插管抽吸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得到的痰样本中细菌种类和数量可能受到了采集过程中的外界因素干扰,比如插管的创伤、操作的熟练程度等,从而影响了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采集方法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医务人员在进行痰样本采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小外界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1 抗生素的影响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发挥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说,抗生素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素的使用会抑制痰样本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致检验结果中细菌数量的减少。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引言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情况,为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痰样本的采集方法和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 正确的痰样本采集方法正确的痰样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应该在早晨起床后进行痰样本的采集,因为此时痰液最为浓稠,含有较多的病原菌。
在采集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在上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
还应该避免因咳嗽而混入口腔的唾液,影响细菌学检验的结果。
2. 采集方法不当的影响如果患者在采集痰样本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或者痰样本受到口腔唾液的污染,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患者使用了抗生素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使医生难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
1. 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见药物,其作用就是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患者的感染症状。
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痰样本中的病原菌数量可能会显著减少,甚至完全被杀灭,这就会导致细菌学检验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使得原本可以被杀灭的细菌变得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在此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对感染的细菌进行治疗可能会产生无效的结果,从而延误病情。
结论痰样本的采集方法和患者使用抗生素均会对细菌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进行病原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采集方法进行,避免痰样本的污染,并且需要谨慎评估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医生在使用检验结果指导治疗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确定痰中是否存在致病细菌,并帮助医生制定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在进行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时,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往往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痰样本的采集方法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采集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检验结果。
目前常见的痰样本采集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我痰样本采集:患者自主咳嗽后采集痰样本。
3.气管插管采集:用气管插管的方式采集痰样本。
不同的采集方法可能会导致痰样本中细菌含量不同,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些研究表明,气管插管采集法可以提高痰样本中细菌的检出率,对于需要进行痰培养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气管插管法。
抗生素是影响病原菌生长的重要因素,抗生素使用会影响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的结果。
在进行痰样本细菌学检验前,患者需要停止使用抗生素至少24小时,以避免抗生素对痰样本中细菌的生长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可以降低痰样本中细菌的检出率,并且还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现象。
因此,对于需要进行痰培养的患者,应该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采集痰样本,或者在停止抗生素使用至少24小时后再进行痰样本的采集和检验。
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的常见因素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对几种影响痰培养结果常见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痰培养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对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4年05~10月的832份痰培养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去除常见影响因素,分析两组实验数据阳性率.结果:实验组痰培养阳性率为48.7%,对照组阳性率为23.8%.结论:提高送检痰标本质量,去除影响因素,对提高痰培养标本阳性率至关重要.关键词:痰培养;阳性率痰液是是一种粘性分泌物,是肺泡及气管、支气管产生的,正常情况时痰液量很少,在病理情况下,痰液量会增加、性状和成份会有所改变[1]。
痰培养具有采集方便、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是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容易获得的标本。
因此常用痰培养标本作为肺部感染病原学的诊断方法[2]。
但目前痰培养的阳性率普遍较低,一般为30%-50%,假阳性率较高。
痰标本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受送检质量的影响很大,送检质量进一步影响疾病诊断及用药。
现在痰标本采集和送检中都存在许多问题,都是送检率和成功率低的原因[3]。
临床发现,采样时机有误、标本量不足、标本质量差、口腔未清洁干净等因素都是痰培养标本合格率降低的影响因素。
本次实验为了更好了解痰培养合格率及阳性率低的原因,为以后提高送检合格率和阳性率,现将我院2014年05月--2014年10月送检的痰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32份痰培养标本都是2014年0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检验科收集住院的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液培养,常规临床送检并同时进行细胞学检验的痰培养标本。
仪器 HX-21A 型细菌分析仪:合肥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试剂:仪器配套试剂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1.2 方法1.2.1实验分组对照组:2014年05-07月收集的479份痰标本。
实验组:2014年08-10月收集的353份痰标本。
其中实验组中353份痰液均要求患者清晨用冷开水反复漱口清洗咽喉,然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于一次性无菌痰杯内,痰量>1ML并肉眼观察痰标本的性状排除泡沫性痰和粘液性痰,留取粘液脓性痰和脓性痰作为合格标本,而对照组无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