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一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6
(语文百花园一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宿xiǔ:夜晚柳绿更带朝烟。
朝zhāo:早晨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带着昨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在淡淡的轻烟中若隐若现。
(怕惊扰了客人的好梦)家里的小童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莺鸟啼叫,隐居山中的客人还在酣眠。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著称。
这首《田园乐》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山晨景:桃花带春雨,绿柳笼轻烟,地上落红点缀,空中黄莺啼鸣,一派清新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
全诗以动显静、动静结合,从人物酣眠的表现我们不难体味到山中生活的无限情趣!语文百花园二浪淘沙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触(chù):碰着;遇到。
须臾却入海门去,须臾(xū yú):极短的时间;片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却:后退。
译文:八月时节,钱塘江的涛声震天动地,潮水汹涌着奔腾而来。
数丈高的潮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顷刻之间,潮水又退向“海门”,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上。
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浙江海宁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
四句诗,分别写涨潮和退潮: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以“须臾”一词,显出潮水退去的迅疾。
气象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日晕yùn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东虹jiàng日出西虹雨。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蚂蚁搬家,天将雨。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语文百花园三鼓励勤奋学习的格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这句话出自《汉书·枚乘shèng传》,意思是:)汲水的井绳能将井架磨断,泰山的泉水能把石头滴穿。
水并不是给石头打眼的钻子,井绳也不是用来拉开木料的锯子,是天长日久不停地摩擦,才使它们这样的。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手册
学科介绍
本教材是一套专门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语文知识和技能、思维品质教育、语言表达和交流等。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可以系统地研究语文
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掌握基础的
语言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
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2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重点词语、阅读篇目、生字词、知识技能、字词句练、核心素养练等内容。
每个单元
的内容都紧密衔接,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拓展课、小组合作研究、游戏竞赛、思维导图等。
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教学评价
本教材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笔试、口试、作品评选、参与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教学建议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以上是《语文百花园一》教学手册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2.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3.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4.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5.完成童话: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6.学习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根据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完整。
7.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8.自改习作,并和同学交换修改。
【重点】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3.学生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完整。
4.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难点】学生在讲童话、寓言故事时,要把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讲得清楚明白,能运用不同的语调讲述。
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1.教具:PPT课件、童话或寓言故事的动画片、《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续写习作一篇。
2.学具: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授课类型】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悟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2.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3.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哪些句子中间出现了破折号?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展示带破折号的句子。
)2. 认识破折号。
A、学生读句子,理解题意。
B、学生交流,你获取了那些信息?C、总结破折号常用的4种用法。
(课件出示破折号的几种常用用法。
)D、拓展练习。
二、温故知新1.字义的理解。
A 学生自由读,弄清题意。
B 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C 拓展练习。
语文(S)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语文百花园一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文:语文百花园一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以旧知带新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运用叠词以后,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好听,从而学习新的叠词类型。
2.结合课件,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方式进行生字教学,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更牢固地记忆。
3.充分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谚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要团结、要勤奋。
4.通过练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积累并运用语言,培养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巩固书写,认识“捺”的变化写法。
(2)学习并积累ABB 式叠词。
(3)区分并学习运用“他”、“她”、“它”。
(4)猜字谜、背诵谚语,知道要珍惜时间。
(5)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规律,掌握方法。
(2)以练为主、积累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知道要珍惜时间,要团结、要勤奋。
(2)通过猜谜、交流,提高识字兴趣。
重难点分析:1. 巩固识字,正确掌握“他”、“她”、“它”的用法。
2. 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课前准备:1. 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会写1.学生练习书写“木”、“人”、“又”,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有中竖的字,两边笔画不能与竖齐平。
)2.出示生字卡片:“林”、“从”、“双”,学生仔细观察。
3.出示生字卡片:“木”、“人”、“又”。
学生比较“木”和“林”、“人”和“从”、“又”和“双”这三组字,特别注意“木”、“人”、“又”在“林”、“从”、“双”中的变化:“捺”都改写成了“点”。
4.教师板书这三组字,学生认真观察。
5.学生练习书写“林”、“从”、“双”,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仪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练习,全班进行评价。
“ “ 二、读一读,说一说 1.复习上期学过的叠词。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一》教案【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里的“语文大课堂”是“我爱家乡展现会”对这一部分,书中的要求是如此的:你一定喜爱自己的家乡吧!我们开展一次“我爱家乡”的展现活动,好吗?写一写,画一画,剪一剪……把颂扬家乡的作品展现出来。
互相说说自己最爱家乡的什么,什么缘故爱它?再把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思路】这是让小孩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一个好机会,而我们那个地点正是以旅行兴县的地点,有好多看不够的美景。
何不让他们走进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先来观赏一下呢?因此,我收集了许多家乡美景图片,同时利用往常自制的《做个欢乐小导游》的课件,决定先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然后再让他们画他们所见,写他们所感吧!【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家乡美景图片,激发小孩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做个欢乐小导游》课件的播放,学会如何样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能语言通畅流利、有条理的介绍自己家乡某一处的景物。
【教学预备】收集家乡美景图片,或者画你眼中的家乡美景。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通过你们的预备,我想你对家乡一定有了专门多的了解了吧?谁能勇敢的拿起你手中收集的图片或是你自己画的画,来说说你眼中的家乡呢?(分小组说,抽每组代表给全班同学说)二、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收集的图片真多,画得好,说得更好。
那么,你们想明白老师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模样的吗?好,就让我也来说一说吧。
(师深情并茂的说)三、师:老师看见好多小朋友看起来不信一样,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师播放的我们家乡的美景图片,如何样?(播放收集的图片资料)四、师:如何样,家乡的美景是不是吸引了你们啊?老师专门喜爱我们家乡的一处风景,但是我刚才有意没有播放出来,你们想明白老师最喜爱哪处风景吗?(生猜)五、师:嗯,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厉害,难道猜出来了。
我想,你们也一定专门熟悉,因为它就坐落在我们的县城里。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中,“语文百花园一”就像一座充满惊喜与挑战的花园,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回想刚刚踏上这一教学旅程时,我满心期待地带着孩子们走进这片“花园”。
还记得那堂课上,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小男孩,在讨论诗词意境的时候,突然举起了手。
他那略带紧张却又充满渴望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
他磕磕绊绊地表达着自己对一首古诗的独特理解,虽然表述不算流畅,但那勇敢迈出的一步,却如同花园中一朵悄悄绽放的小花,让我看到了希望的芬芳。
在“语文百花园一”的教学中,基础知识部分是根基。
字词的积累、语法的运用,这些看似枯燥的内容,其实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
为了让孩子们不觉得乏味,我尝试了各种有趣的方法。
比如,把字词编成小游戏,让他们在竞争中记忆;把语法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故事里,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理解。
阅读理解的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
我发现很多孩子在阅读文章时,往往只是匆匆浏览,抓不住关键信息。
于是,我带着他们一句一句地读,引导他们学会提问、思考和总结。
就像在花园里寻找珍贵的花朵,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写作练习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描述开始,比如描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物件。
有个孩子写了他的小闹钟,从闹钟的外形到每一个指针走动的声音,描述得栩栩如生。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引导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就能像花朵一样绽放。
口语交际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孩子们逐渐变得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有些孩子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总是理解得不够透彻。
还有些孩子在写作时,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语言组织能力却有待提高。
这让我意识到,教学需要更加有针对性,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在今后的“语文百花园一”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计划。
同时,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引入更多的多媒体资源,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本单元“语文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重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重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习作”要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
教学目标:1.学习“温故知新”栏目的五项内容:①字义的理解;②认识破折号;③拓展与交流;④阅读平台;⑤积少成多。
2.学习“口语交际”:开一个讨论会,说说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
3.学习“习作”:写想象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字的丰富,进一步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一)字义的理解1.想一想:(1)我们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有哪三种?(2)这三种查字典的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2.比一比:在学习小组内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望”字,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查得既迅速又准确。
(展示课件第三屏)3.做一做: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展示课件第四屏)(1)“德高望重”的“望”:④名望,声誉;(2)“喜出望外”的“望”:③希图,盼;(3)“看望”的“望”:②拜访;(4)“望不见”的“望”:①看,往远处看。
4.练一练:你能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汉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吗?(展示课件第五屏)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歇;③消息;④利钱;⑤儿女;⑥繁殖,滋生。
(1)狐狸看准时机,一下跳到冰面上,无声无息.地向野鹅群走去。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语文百花园一》分为“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大部分,其中“温故知新”又分为“语言与标点”“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积少成多”四大块。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认识歇后语以及积累歇后语,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去独立阅读短文,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因此,本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了这一点。
坚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交流收获、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课前准备:1.阅读童话故事,并选择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在家演练,准备回校试讲。
2.收集课外的歇后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语文百花园一》。
板书课题。
二、学习“温故而知新”过渡:我们现在先到百花园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看看。
(一)学习“语言与标点”。
1.(展示课件三)指名学生读。
2.这段话要我们思考什么。
3.(展示课件四)出示句子,学生齐读,问:你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
5.(展示课件五)顺势出示课文小泡泡的话和插图,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提示语”“提示语提示些什么”。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百花园一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百花园一》是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的百花园。
这个单元的内容有“语海畅游”“读读背背”“能说会道”和“写话”四个栏目。
“语海畅游”是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包括学习部首查字法和辨析多音字两项内容。
“读读背背”安排的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秋浦歌》。
“能说会道”以“我的暑假生活”为题,要求学生互相交流在暑假中经历的事情。
“写话”在“能说会道”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写下来,并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
“百花园一”的内容与本单元课文密切相关,有助于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掌握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方法。
2.认识多音字,读准字音。
3.学习古诗,积累古诗。
4.根据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5.根据要求进行写话训练。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2.学习多音字。
3.背诵古诗。
4.根据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5. 根据要求进行写话训练。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方法。
2. 根据要求进行口语交际。
3. 根据要求进行写话训练。
课前准备:1. 字典。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语海畅游(一)学习部首查字法(展示课件第三到第四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教学查“征”的方法。
习查字典,尽早使用字典工1.学生自读书上的范例,要求读得流利、通顺,具实现独立识字、独立阅明白所表达的意思。
读。
2.与同桌说清过程,内化查字典的过程。
3.让学生按书上范例的引领自己动手查“征”。
练习查“棚、深、试、逃”(设置一个梯队)1.让学生试查“棚”字。
2.与同桌比赛查“深”,看谁查得快!3.小组之间比赛查“试、逃”。
部首查字法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1.确定所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引导学生归纳与划分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步骤,强化学生记忆。
语文百花园一教材简析:“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栏目有五项内容:一项是“汉语拼音”,编排的学习内容是认识隔音符号;一项是“词语辨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一项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与想法;一项是“阅读平台”,编写了一篇我国古代传说《仓颉造字》,供学生自主阅读;最后一项是“极少成多”。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
这是本单元课文学习的延伸和拓展,目的是让学生在演讲活动中共享神话和传说带来的无穷乐趣,受到更多的启迪,并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的内容是让学生编写科幻故事。
这是一次想象作文训练,与单元课文的学习有机整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的设计注重各项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第一项是对本单元有关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目的是对以前学过的字词方面知识的整理,使学生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字词句,培养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字词句的意义,掌握应用规律,提高应用能力。
第二项是“拓展与交流”意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目标,在交流、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阅读,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项是“积少成多”。
第四项是“阅读平台”,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在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搜集和积累语言材料的意识和能力。
“口语交际”的教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做到有话可说,有话爱说。
让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习作”内容是让学生编写科幻故事。
引导学生产生科幻的兴趣,然后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想象的。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编写科幻故事,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反映人们健康向上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同时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2、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难点: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神话、传说和科幻故事。
教学时间:5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温故知新(汉语拼音、词语辨析、拓展交流)一、汉语拼音1、引导学生通读上下两行音节。
(1)让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上下对着读。
2、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上下每组音节有什么不同。
3、认识隔音符号,了解隔音符号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对隔音符号的作用作出了如下表述:a、 0、 e 开头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音节混淆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和前边以n、ng收尾的音节相连,如果不用符号隔开,前一音节最后一个字母n、g 会被误认成后一种音节的声母。
“翻案”(fɑn’ɑn)会被念成“发难”(fɑnɑn),“档案” (dɑng’ɑn)会被念成“单干”(dɑngɑn)。
另一种是和前边以i、u、ü收尾的音节相连,如果不用符号隔开,两个音节常常被误认成一个音节。
“西安”(xi’ɑn)会被念“先”(xi ɑn),“酷爱”(ku’ɑi)会被念成“快”( kuɑi),“余额”(yu’e)会被念成“月”(yue)。
再一种是和i、u、ü以外的其他元音收尾的音节相连,不用符号隔开,虽不至于被误读成一个音节,但元音相连,视觉上难以产生清晰的印象,给阅读带来困难。
例如huɑɑo(“花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隔音符号的用法。
4、指名学生读下面的音节,体会隔音符号的作用。
fān’àn翻案fāng’àn方案shēng’ǒu生藕mīng’ē名额天峨 tiān'éhē’ǎi 和蔼二、词语辨析1、指名学生读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回答括号的问题。
【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带点词语表达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讨论括号里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
】●人们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赤柱洪水,可是天地毫不理会。
(为什么用“哀求”而不用“请求”?)(“哀求”是苦苦请求的意思。
用“哀求”更能体现出人们的悲惨遭遇和极度渴望的心情,“哀求”表达的意思比“请求”要深些。
)●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熬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把“熬夜”换成“度过”好吗?)(把“熬夜”换成“度过”不好,因为“熬过”更能说明人类没有火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凄凉。
)●直到现在,希腊人对普罗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称他是“人类的大恩人”。
(是用“敬仰”好,还是用“敬佩”好?)(用“敬仰”好,“敬仰”的语义要重些。
“敬佩”是尊敬、佩服的意思。
“敬仰”除了“尊敬”的意思外,还含有“仰慕”的意思。
)●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名字叫女娲。
(把“神通广大”换成“聪明美丽”好吗?)(把“神通广大”换成“聪明美丽”不好,因为“神通广大”一词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也指特别高明的本领,概括地写出了女娲的特点,也为后文女娲创造人类埋下伏笔。
:聪明美丽“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力强,让人感觉好看。
)2、让学生选择句子中带点词语说话。
三、拓展交流1、导语:本单元课文是一篇篇奇妙的神话传说。
古代劳动人民用大胆、丰富的想象,编织了神奇的梦想。
你们在学习时,也一定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远古的时空自由的翱翔,体会到了古人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课文,那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离奇的情节和人物的特点谈出自己的感受,允许学生之间补充、争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让学生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温故知新(阅读平台、积少成多)一、阅读平台1、导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2、播放《仓颉造字》录像。
3、介绍仓颉。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
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4、阅读《仓颉造字》(1)文章是怎么写仓颉造字的?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交流。
(仓颉爱动脑筋想问题;在绳子上打结或用贝壳记事;发现龟背上的花纹;观察自然现象,造出不同的符号。
)(2)读了短文,你有哪些感想?(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提示: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
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
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
于是,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
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
图画文字已成为笔划省简、具规模的汉字了。
汉字是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在世界文字体系中有着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
汉字却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采的文字体系。
5、阅读拓展。
告别「结绳记事」的年代中国古书上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等记载,这是早期记事常用的方法,可惜这些物质无法长久保存下来,所以当时的记事情况已无法知晓了。
但安阳小屯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卜辞,在龟甲与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当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总字数达到3500个上下。
从甲骨文字结构来说,除了象形以外,形声、会意、假借等比较进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应用。
可见在三千余年前的商代文字已达到了相当完备程度,那幺在它以前一定有个更长的发展过程。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龟甲上刻划符号了。
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发现了在陶器上刻划的符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因而有人认为它们就是早期文字。
至于在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发现的朱书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国的汉字至少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
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
二、极少成多1、让学生背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2、引出《春夜喜雨》,板书文题。
3、自由朗读诗句。
4、指名朗读,读出诗句的节奏美。
5、让学生说说诗句中都写了哪些景色。
6、提出读不懂的词语,大家互相解决。
7、说说诗句表达的情感。
8、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9、背诵诗句。
10、拓展:读描写春雨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课前准备: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
一、活动准备1、导语: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我们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那当我们每次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会想到哪些神话小故事?当你看到夜空中美丽的银河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故事都并不存在,但我们依然迷恋这些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让我们以“我喜爱的神话、传说故事“为话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吧。
2、让学生说一说,演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提出活动建议:(1)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神话或传说故事,认真思考自己自爱的理由,最好能够想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并确定演讲题目,拟定演讲提纲。
(2)在演讲时,要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讲清楚,使人信服,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说,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表达方法。
(3)听别人演讲,要抓住他演讲的中心;要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事例。
听完,想想自己准备对哪些看法提出质疑。
4、提出评价要求:( 1)演讲题目是否与演讲的中心意思密切相关,演讲的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围绕中心进行演讲。
(2)演讲表达是否有条例,语气、语调是否适当。
(3)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表明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开始1、各小组推荐演讲人。
2、学生演讲,评价。
【评价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重点让学生讲述喜欢的理由,可以从想象丰富、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感人、故事蕴含的意义给人启迪等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