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影像学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成骨性肿瘤(一)骨样骨瘤1.X线表现好发胫骨、股骨等长管状骨的骨干,绝大多数发生于骨皮质,其次为骨松质和骨膜下,少数发生于骨的关节囊部位;呈偏心性类圆形低密度区;皮质增厚、硬化;瘤巢具有特征性;分型:①皮质型; ②松质型;③骨膜下型。
2. CT表现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部分。
骨破坏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新生骨。
3. MRI表现未钙化部分在T1WI上呈中等或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钙化部分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
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
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和骨髓水肿T1WI呈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图10-5-1)。
二)骨肉瘤1. X线表现(1)观察要点:①骨质破坏;不规则斑片状、虫蚀状或大片状。
②肿瘤骨;致密、絮状、毛玻璃状和针状瘤骨;3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④软组织肿块:其中可有瘤骨。
(2)X线表现分型: ①溶骨型骨肉瘤:骨质破坏的形态及部位;较大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Codman三角),②成骨型骨肉瘤:肿瘤骨呈象牙状;放射状或不规则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快或肿胀。
③混合性骨肉瘤: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硬化(成骨),边界不清:软组织肿胀(或肿块);不规则骨膜反应。
@将殊类型骨肉瘤:多发硬化型骨肉瘤;骨旁骨肉瘤(图10-5-2).2. CT表现大致同线,能显示瘤体的直接征象, MPR重建对诊断和观察周围组织情况、肿瘤在髓腔内蔓延的情况有很大的意义,增强扫描对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显示较好,可见明显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能将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区分得更清楚(图13. MRI表现MRI扫描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肿瘤的骨外扩展与髓腔浸润的范围,以及病变与邻近重要结构的关系。
发现瘤骨更敏感,显示软组织更清晰;对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显示最好,形态表现与CT相似,但显示细小骨质改变能力不及CT;大多数肿瘤T,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 T1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肿块外形不则,边缘不清楚(图10-5.4)。
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一、X线平片检查的作用㈠首选检查方法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CT、MRI 等较现代的成像技术在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已经比较明确,与其他系统不同,由于X线穿过骨骼时,骨与周围皮肤肌肉等软组织、骨的皮质与松质骨对X线吸收差别,在X线胶片上形成天然的不同密度(不同黑白)的对比,从而为骨骼系统疾病X线诊断创造了极为有利条件,故而X线平片对骨骼系统疾病的检查有相同的价值。
在骨肿瘤的诊断中,普通X线检查仍居主导地位X线平片是骨肿瘤的CT、MRI.DSA诊断的基础摄X线平片简便,低廉是目前骨肿瘤诊断主要的,首选的常规的检查.㈡X线平片诊断步骤阅读X线平片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A.首先观察X线片的投要示是否合格a.投照部位是否符合要求,有关部位是否均已包括在胶片内。
b.黑白对比的鲜明度,所投照部位骨骼、软组织、关节腔隙轮廓的清晰度是否满意,B.分析平片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从皮肤、皮下脂肪层,骨皮质、髓腔、关节等部位,按其密度逐一的分析,尤其注意不要遗漏观察胶片边角处C.对骨及软组织肿瘤的病变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生肿瘤的位置病变的形状及其边缘病变的密度病变的数目病变周围器官组织的改变1.分析肿在骨骼系统中的部位病灶在骨内的解剖位置,对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和对了解肿瘤的组织起源提供重要线索,良、恶性骨肿瘤都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骨肉瘤好发于长骨骺端,尤其膝关节附近,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骺端,脊索瘤好发于骶骨2.观察肿瘤的形态良、恶发不同的肿瘤的形态不同,其边缘的形态亦有不同良性肿瘤有的有完整的包膜,呈囊状,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晰锐利。
而恶性骨肿瘤与恶性软组织肿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无明确界限边缘不清,有时呈分叶状生长3.观察肿瘤病变区的密度肌骼被肿瘤组织破坏取代,正常骨骼残缺或消失呈低密度。
骨组织疏松亦表现为骨密度减低。
而肿瘤区内有骨化或钙化,骨质增生均形成高密度,如成骨肉瘤的肿瘤性骨母细胞所成的骨,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密度增高影──瘤骨,和软骨类肿瘤的瘤软骨的钙化所形成的点、环状钙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