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作品选共8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46 MB
- 文档页数:89
唐宋文学作品选
中国唐宋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彩作品无穷无尽,如唐朝的"登鹳雀楼",宋代的"西游记",等等。
"登鹳雀楼"乃大唐著名文人王维的一篇骚文,由描写感慨组成。
此文以宁静的笔调叙述了大雁与鹳雀并称“鹤双影”的传奇传说,一张勒婆一片湖水一只雁鸟一座楼——像是一首动人的诗,给人以天高云淡、望楼临江的强烈感受。
文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讽刺了当时文人在唐朝孤立无援的气概,“空余江湖转多情,不逊风月”怨叹了自己面对的不满的命运。
"西游记"是宋代著名作家吴承恩所写的玄幻小说,叙述悟空和他的门徒一群神仙,一由西天取经此历一番波澜起伏的冒险历程。
整部作品由若干篇文章组出,包括许多问世以来令人赞叹的ドラマティックな場面。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唐僧与4大魔头搏斗的情形,唐僧机智勇敢地起心动念以白骨精与沙僧的伏猪利等招数击退了原本强大的4魔头,真正展示出仁慈和勇气的精神。
唐宋文学作品被大家所熟知,它们的创作始终充满着新鲜的想法和独特的文学手法,其中也包括丰富的哲理思想,至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研习唐宋文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系统的探究社会背景中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更加深刻的理解当今社会价值观。
因此,对高校和高等教育而言,研习唐宋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白体诗人:徐铉、李昉。
模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元和体”以及其浅易流畅的诗风,多应酬唱和、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浅切闲雅,平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王禹偁:提倡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放眼民生,语言较为深沉含蓄,感情纯朴真切。
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古调长篇《感流亡》、《对雪》;写景抒情的近体小诗《村行》、《杏花》。
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从总体上看,王禹偁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2、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主要有三类题材:怀古咏史、咏物以及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艺术特征: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体典丽的艺术特征,如杨亿的《南朝》。
西昆体两个致命的弱点: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3、欧阳修诗:三类:一类是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如《食糟民》、《边户》等;一类是深刻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的作品,如《戏答元珍》,这类诗作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艺术性较高;还有一类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小琐碎的事物,并注入士大夫的文化情趣,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其评诗专著《六一诗话》开后代诗话词话之先河。
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北宋诗风,他的主要风格是平易晓畅、直率自然;在表现手法上,他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传统;显露出宋词的创作个性和时代特征。
欧阳修词: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作为开创风气的一代文宗,他对词作也有所革新。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以词抒发个人怀抱,如《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欧阳修词风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种是深婉含蓄,一种是清新疏隽。
宋代文学作品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繁荣和精彩的时期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宋代文学作品,以及它们的正文和拓展:1.《水浒传》:施耐庵著,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
描写了北宋末年一群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拓展: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除了《水浒传》之外,还有《三国演义》等。
《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起义,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而施耐庵也通过这一题材,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红楼梦》:曹雪芹著,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描写了清朝贵族家庭的生活和人物关系,通过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拓展:曹雪芹是清朝的一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除了《红楼梦》之外,还有《废艺斋集稿》等。
《红楼梦》中描写的贵族生活和人物关系,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虚伪,而曹雪芹也通过这一题材,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3.《三国演义》:罗贯中著,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
描写了三国时期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拓展: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有《水浒传》等。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三国历史事件和人物,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而罗贯中也通过这一题材,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宋代文学作品,以及它们的正文和拓展。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背诵篇目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後庭遗曲。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怎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旧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宋代诗词大全集《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
宋词和唐诗均为中国古典诗的艺术高峰。
清代所编《全唐诗》是家喻户晓籍,现又新编出《全宋词》,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
全书共五册,荟萃宋代三百年间的词作。
文学体裁《词》简介大全集中国文学《宋词》简介大全宋词总集。
宋人词集的编纂,宋代本朝就开始了。
在北宋,词虽然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似乎还没有被普遍承认为“正统”文学,所以北宋人的词一般不收入文集。
宋人词集丛刻﹐宋代有长沙书坊的《百家词》(今佚)、闽刻《琴趣外编》(今存五种)、《六十家词》(今佚)等。
明末毛晋汲古阁刊《宋名家词》六集六十一家,为宋以后大规模刊刻词集之始,其书流传最广。
其后﹐清代侯文灿刻有《十名家词集》﹐秦恩复刻有《词学丛书》。
晚清刊刻词集之风更盛﹐规模也更大。
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及《宋元三十一家词》﹐江标刻有《宋元名家词》﹐吴重熹刻有《山左人词》﹐吴昌绶刻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朱祖谋刻有《彊村丛书》﹐陶湘刻有《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
1931年﹐赵万里又补诸家丛刻之遗﹐编成《校辑宋金元人词》73卷﹐搜采校订﹐水平超过前人。
嗣后周泳先有《唐宋金元词钩沉》﹐较之赵辑﹐又多出不少新的资料。
但诸家所刻﹐於孤篇断句概置不录﹐不足以探求一代词作的全貌。
唐圭璋在综合诸家辑刻的基础上﹐广泛搜采﹐凡宋人文集中所附﹑宋人词选中所选﹑宋人笔记中所载词作﹐俱一并采录﹐更旁求类书﹑方志﹑金石﹑题跋﹑花木谱等诸书中所载之词﹐统汇于一处﹐编为《全宋词》。
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在长沙出版线装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者对此书进行重编﹐并经王仲闻订补加工﹐1965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出版。
新版《全宋词》在材料和体例方面较旧版均有很大提高﹕以善本代替从前的底本﹐增补词人 240余家﹐词作1400余首;删去可以考得的唐五代、金元明词人词作;重新考订词人行实和改写小传;在体例上调整旧版以“帝王”﹑“宗室”等分类的编排方式﹐改为按词人年代先后排列。
中国古代文学宋代诗歌部分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选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呷,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尧臣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生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王安石明妃曲(选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苏轼和子由渑池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选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慧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初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宋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作品部分)宋代文学史阅读书目(作品部分):1.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2.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宋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陈衍《宋诗精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20097.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0.鲁迅《唐宋传奇集》,齐鲁书社,199711.王禹偁《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商务印书馆,200312.王仲荦《西昆酬唱集注》,中华书局,198013.梅尧臣《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614.苏舜钦《苏舜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5.欧阳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6.王安石《王荆文公诗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7.王令《王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8.苏轼《苏轼诗集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9.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20.陈师道《后山诗注补笺》,中华书局,199521.陈与义《陈与义集》,中华书局,200722.陆游《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3.杨万里《杨万里诗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24.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5.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6.赵崇祚《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7.李璟、李煜《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1128.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温韦冯词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9.柳永《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201230.晏殊、晏几道《二晏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1.苏轼《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32.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3.周邦彦《清真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4.李清照《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朱敦儒《樵歌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6.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7.姜夔《姜白石词笺注》,中华书局,200938.蒋捷《蒋捷词校注》,中华书局,201039.唐圭璋《宋词纪事》,中华书局,200840.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41.严羽《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2.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中华书局,2003。
《宋词名篇选录3000篇大全集》(2101—2400篇)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于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 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 唐诗、宋词”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