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概述
- 格式:pps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42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预
防交通事故发生,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人身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身安全。
在道
路交通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驾驶员、乘客、行人等所有参与者的生命
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保障财产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还要保障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不仅
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因此,在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要保证车辆、道路设施等财产的安全。
三、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交通管理、提高
驾驶员素质、完善交通设施等。
四、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即使交通事故发生了,也要尽
可能减少其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这需要及时救援伤者、清理现场、维
护交通秩序等。
总之,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驾驶员素质,完善交通设施,才能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知识详解分析第⼆讲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知识1、道路交通安全定义及特点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活动中,能将⼈⾝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平的状态。
意味着⼈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平,即为不安全。
特点:1)道路交通安全是在具有⼀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绝对⽆交通事故发⽣;2)不是瞬间的结果,⽽是对交通系统在某⼀时期、某⼀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3)绝对的交通安全的不存在的,交通安全与不安全只是⼀个相对的概念;4)不同的时期与地域,可接受的损失⽔平是不同的,因⽽衡量交通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2、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和应⽤实践最直观的⽬的是尽可能使道路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和损失最低,从⽽达到安全、快捷、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系统⽬标。
也就是说,道路交通安全技术研究和应⽤实践的核⼼问题是道路交通事故。
因此,谈论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内涵有明确的认识。
中华⼈民共和国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于2003年10⽉28⽇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2004年5⽉1⽇起施⾏。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内涵给予了明确的定义: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这⼀定义⽐较符合我国现阶段道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定义包含车辆、道路、运动、原因、事态和后果六⼤要素。
(1)车辆,是指机动车和⾮机动车。
车辆是产⽣交通事故的主体和前提条件,即在交通事故产⽣的各个条件中,必须触及到车辆,没有车辆的参与则不能称其为交通事故。
如⾏⼈在道路上⾏⾛,发⽣与车辆⽆关的意外事件(如跌落或碰撞其他物体)致伤或致死等,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
(2)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的地⽅的总称,包括⼴场、公共停车场等⽤于公众通⾏的场所。
道路是产⽣交通事故的承载体和基本条件,在这⾥其有⼀个⽐较明确的特性,即社会性、开放性。
道路交通安全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上保障人、车和物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内容:
1. 交通法规:驾驶员应熟知并遵守交通法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禁止酒后驾驶、遵守速度限制等等。
同时,在行驶中应注意观察标志、标线等交通信号,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2. 驾车安全:驾驶员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
车辆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各项安全系统的正常工作。
3. 步行安全:行人在道路上行走,应走人行道或路肩,远离车流。
夜间或能见度不高时应穿着明亮色彩的衣服,并打开手电筒,以增加自身的可见性。
4. 安全的交通环境: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营造出安全的交通环境,比如按照规定设置交通信号等,同时也应该严格限制无牌驾驶和超载行驶等非法行为。
5.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从小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在没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单独行走或骑车。
同时,家长应教育孩子要自觉穿戴安全带或头盔,并引导他们在安全的地方过马路。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宣传交通安全法规,提高公众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交通安全分类交通安全一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交通安全被细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将介绍以下几种交通安全分类:道路交通安全、机动车安全、行人安全以及交通信号。
一、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上驾驶、交通管理和行人过街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的顺畅和安全,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设置了交通标志、道路标线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以引导和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此外,在道路建设和维护中,也需要考虑路面平坦、无障碍以及排水系统等问题,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二、机动车安全机动车安全是指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的安全行为以及车辆的安全状况。
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信号和速度限制,避免酒驾、疲劳驾驶和违法超速等违规行为。
此外,机动车的安全状况也十分重要。
车辆应按时进行保养和维修,并确保刹车、灯光和胎压等关键部件的正常运作,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三、行人安全行人安全是指行人在道路上的安全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人应当使用人行横道或斑马线等指定地点过马路,遵守交通信号,不随意穿越马路。
夜间行走时应尽量穿着明亮的服装,并使用反光背心或其他辅助设备,以提高自身的可见性。
行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车辆行驶方向,避免突然冲出,确保自己的安全。
四、交通信号交通信号是指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交通指示牌和交通信号灯等设施,用以指导和规范道路上车辆和行人的行为。
交通信号的设置是根据道路交通的需求和情况而定的,包括红绿灯、箭头指示牌和行人过街信号等。
驾驶员和行人都应当严格遵守交通信号,按照指示进行行驶和过马路,以确保交通的有序和安全。
综上所述,交通安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
道路交通安全涉及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机动车安全强调驾驶员的安全行为和车辆状况,行人安全关注行人自我保护和遵守交通规则,交通信号起到指导和规范作用。
只有通过综合管理和个人意识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交通安全的目标。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建设安全的交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CHAPTER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道路交通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道路交通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减少交通事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交通安全对于保障物流运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 2 3由于中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中学生交通事故频发部分中学生在道路上存在闯红灯、逆行、骑车带人等违法行为,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违法行为突出一些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导致中学生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和技能。
安全教育不足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现状03道路交通安全标准包括道路设计标准、交通信号标准、车辆安全标准等,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技术依据。
0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车辆和驾驶人管理、道路通行条件、交通事故处理等内容。
02《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等,为开展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了指导。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与标准CHAPTER红灯绿灯黄灯交通信号灯的作用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和作用01020304表示停止,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
表示准许通行,车辆和行人可以按规定通过路口。
表示警告,提醒车辆和行人注意,红灯即将亮起。
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交通标志的识别与遵守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如禁止通行、禁止停车等。
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如直行、左转、右转等。
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如十字路口、急弯路等。
驾驶员和行人应熟悉并遵守各种交通标志,以确保行车和步行安全。
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交通标志的遵守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等信息的标线,如导向箭头、车道分界线等。
道路安全与交通安全道路安全是指在道路交通中,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和行为规范。
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运输领域,保障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有序运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工作。
道路安全和交通安全都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道路安全和交通安全的关系、道路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加强道路安全与交通安全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道路安全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道路安全和交通安全是密不可分的。
道路安全是指以道路为载体,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而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运输领域,保障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有序运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工作。
道路安全是交通安全的基础,交通安全是道路安全的终极目标。
只有在道路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交通安全的目标。
2. 道路安全问题目前,道路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地方。
首先,存在道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部分道路缺乏交通信号设施和行人过街设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一些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存在超速、违反交通规则等行为,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另外,部分机动车维修状况差,存在制动失灵、灯光不亮等问题,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3. 交通安全问题除了道路安全问题外,交通安全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首先,交通拥堵问题严重,交通流量过大导致道路拥挤,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其次,部分驾驶员存在疲劳驾驶、酒驾、违章变道等问题,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另外,一些非机动车和行人存在横穿马路、闯红灯等行为,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 加强道路安全与交通安全的措施为了加强道路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
其次,加强对交通信号设施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顺畅性。
另外,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马路交通安全内容
马路交通安全内容指的是在道路上通行的各类交通参与者需要遵守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
马路交通安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人和车辆要各行其道,遵守交通信号和标志标线的规定。
行人在横过马
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的指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保持安全车速,注意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
2.行人和车辆要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通
行时,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避免因车辆制动或操作不当而发生追尾事故。
3.行人要注意观察路面情况,不要随意横穿马路或闯红灯。
行人在横过马路
时要仔细观察路面情况,确认没有车辆或车辆已经停稳后再通过,不要随意闯红灯或横穿马路。
4.车辆要保持安全车距和车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保
持安全车距和车速,避免因车速过快或跟车过近而发生交通事故。
5.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标线的规定,不要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或超
速行驶。
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和标志标线的规定,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心态,避免因疲劳、酒后或超速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总结一下,马路交通安全内容是指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通行时需要遵守的安全规定和注意事项,包括各行其道、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观察路面情况、保持安全车距和车速、遵守交通规则等。
这些内容的目的是确保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
为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交通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二、交通安全基本知识1. 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手势等。
(1)交通信号灯: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示。
(2)交通标志:包括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等。
(3)交通标线:包括车道线、人行横道线、停车线等。
(4)交通警察手势: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进行相应的行驶或停车。
2. 交通规则:包括车辆行驶规则、行人通行规则、非机动车通行规则等。
(1)车辆行驶规则:包括车道使用、会车、超车、变道、停车等。
(2)行人通行规则:包括横穿马路、过街设施使用、行人等待区等。
(3)非机动车通行规则:包括车道使用、会车、超车、变道、停车等。
3. 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设施、停车设施等。
4. 交通违法行为:包括超速、酒驾、疲劳驾驶、违章停车、逆行、闯红灯等。
三、交通安全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原则、道路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交通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具体细化。
3.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了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使用、管理等相关规定。
4. 《机动车登记规定》:规定了机动车登记的范围、程序、管理等相关规定。
四、交通安全行为1. 遵守交通信号: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手势进行行驶。
2. 佩戴安全带:驾驶人和乘坐人必须佩戴安全带。
3. 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规则进行行驶,不违章驾驶。
4. 保持安全距离: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追尾事故。
5. 避免酒驾、疲劳驾驶:酒后不开车,避免疲劳驾驶。
第1章道路交通安全概述主要内容:1、安全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2、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演变趋势;4、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过程。
§1.1 安全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安全:通常是指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即人身不要受到伤害,财产不要发生丢失。
◆关于人身安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三不伤害):①交通参与者自己不要伤害其他参与者,即不要伤害别人;②交通参与者自己不要被其他参与者伤害,即不要被别人伤害;③交通参与者自己不要伤害自己,即自己不要伤害自己。
交通参与者:是指在从事交通活动过程中与人的特定行为或临时角色相关的不同群体,通常指驾驶员、骑车人、行人、乘客等。
◆道路交通安全:从本质上讲是指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通俗的讲是指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也就是既不要向他人(包括自己)或他物施加伤害、也不要遭受到外来伤害。
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存在两方面的含义:1)从交通参与者个人——微观层面上讲,就是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受到伤害(三不伤害);很多人难以理解:自己怎么会伤害自己呢?2)从交通管理部门——宏观层面上讲,人身安全涉及交通安全和机动化程度两个方面。
用公式表示则为: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机动化程度交通安全:用万车死亡率表示;机动化程度:用1000人拥有的机动车数量表示。
“安全”一词的内涵正在扩展◆粮食安全:在社会层面上消费者所需要的粮食能否得到可靠、充分的保证;◆石油安全:在社会层面上消费者所需要的石油能否得到可靠、充分的保证;◆网络安全:在消费者层面上能否确保网络的实时畅通及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避免网络“黑客”的攻击。
还有: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1.2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1)汽车的正面效应随着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汽车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加快了社会的变革,因此,汽车被称为“改造世界的机器”。
第1篇一、交通安全概述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通行、运输过程中,遵守交通法规,确保人身、财产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行为准则。
交通安全教育是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交通安全教育必知知识点:二、交通安全法规1. 交通信号(1)红灯:表示停止。
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必须停止,不得进入交叉路口。
(2)绿灯:表示通行。
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黄灯:表示警示。
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必须停止。
2. 交通标志(1)警告标志:用于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
(2)禁令标志:用于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通行。
(3)指示标志:用于指示车辆、行人通行方向。
(4)指路标志:用于指示道路方向、距离等。
3. 交通标线(1)白色实线:表示禁止跨越。
(2)白色虚线:表示允许跨越。
(3)黄色实线:表示禁止跨越。
(4)黄色虚线:表示允许跨越。
(5)斑马线:表示行人横过道路。
4. 交通规则(1)遵守交通信号,服从交通警察指挥。
(2)行人在人行道内行走,不得进入机动车道。
(3)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4)驾驶机动车时,不得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
(5)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拨打手机、观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
(6)驾驶机动车时,应保持安全车距。
三、交通安全常识1. 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 在道路上行走、骑行、驾驶,应保持注意力集中,不得分心。
3. 行人横过道路时,应走人行横道、过街设施,不得闯红灯。
4. 驾驶机动车时,应确保视线清晰,不得驾驶视线受阻的车辆。
5. 驾驶机动车时,应保持车况良好,不得驾驶故障车辆。
6. 驾驶机动车时,应遵守限速规定,不得超速行驶。
7. 驾驶机动车时,应保持安全车距,避免追尾事故。
8. 驾驶机动车时,应遵守会车、超车规定,确保安全。
9. 驾驶机动车时,应遵守夜间行车规定,使用车灯。
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理解一、引言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时,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交通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理解。
二、认识道路交通安全1. 定义道路交通安全是指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时,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设合理的道路和设施,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则,加强对驾驶员、行人等各类参与者的管理和教育等。
2. 意义(1)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道路交通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或死亡。
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和规范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促进经济发展。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加强对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能够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维护社会稳定。
道路交通事故往往会引起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出现,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和规范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1. 驾驶员驾驶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交通环境的安全。
驾驶员应该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保证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车辆车辆是道路交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车辆应该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行车过程中不出现故障或事故。
3. 道路环境道路环境是指道路本身以及周围建筑物、设施等因素。
良好的道路环境可以提高行车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而恶劣的道路环境则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4.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雨雪等,行车过程中会出现视线不良、路面湿滑等情况,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1. 建设合理的道路和设施建设合理的道路和设施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和设计道路,建设符合标准和规定的交通设施。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1.1 国内外交通安全概况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1899年美国发生世界上第一起汽车交通事故2004年10月发布的国际权威报告《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报告》指出,根据75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的死亡统计数据,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每天有3242人死亡,而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人数高达5000万。
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今后20 年中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将增加65%左右交通事故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交通战争”§1.1 国内外交通安全概况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预计将成为全球疾病与伤害负担的第三位原因6---欧盟1957至1995计38年,12个国家约20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约4000万人受伤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700亿欧元欧盟15国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已降至4万人以下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8---欧盟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道路安全状况,包括限速和安全带的使用等1991年Gerondeau 道路安全专家委员会提交了欧洲道路安全政策报告,提出60多种技术对策至2000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和严重受伤的人数降低了20%~30%9---德国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死亡人数024681012141610万人口死亡率死亡人数10万人口死亡率10---德国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采取的措施:✓对在公共交通干线上的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施加影响✓进一步改善车辆技术安全性能✓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特别是消除事故多发路段(点)✓完善紧急救援系统11---美国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机动车拥有量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首位,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也居第一位2004年,美国一年的交通事故数为618.1万起,死亡42636人,伤278.8万人交通事故次数和受伤人数绝对数量较高10万人口死亡率、亿车英里死亡率、亿车英里受伤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14---美国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1969年颁布《公路安全法令》和《汽车安全措施法令》,成立了“国家公路安全局”1967年AASHTO 发表了委员会报告“考虑公路安全的公路设计与操作实践”,经修改、扩充后于1991年形成AASHTO 标准《道路安全设计与操作指南》,要求道路设计和运行管理人员除遵守其他技术标准和规范外,还应特别遵循安全规范推广应用了澳大利亚实施道路安全评价的经验15---澳大利亚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20世纪60年代末达到高峰,以后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且成为年龄在5-35岁公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政府非常重视交通安全的研究,除对已有道路和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研究,从驾驶员行为、道路设施与环境和车辆安全性能加以改善以外,还较早开展“道路安全评价”工作,并形成了规范和制度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澳大利亚实施了许多有效的安全措施,并于1992年制定了国家道路安全战略,定义总体目标、特殊目标和优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这一战略,制定了国家道路安全行动规划,在道路安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日本日本的公路网密度居世界各国之首,达303km/百平方公里,是中国的24倍战后的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车辆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迅速增加1966年日本开始制定和实施"交通安全综合计划"19---日本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死亡人数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受伤人数 事故次数死亡人数事故数量受伤人数20---加拿大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2004年有2730人死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比1985年减少1632人,与1985年相比降低了37.4%持续的道路安全计划和各级政府部门、安全机构和一些强制性组织的参与,成功地将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3000人以下成功实施国家全民强制性计划,到1995年,实现了95%以上的驾驶员使用安全带的目标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交通事故的统计规律1)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2)管理措施不同,交通安全状况也不同3)不同类型车辆,交通事故数量不同避险车道4)气候条件影响交通事故5)时间不同,交通事故数量也不同6)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一、国外交通安全概况发达国家交通安全管理法规概况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静态信息系统(2)动态信息系统(3)提供信息的方式道路情报板电子显示板无线电广播----美国25美国弗吉尼亚州动态信息显示DMS(Dynamic Message Signs)日本新交通系统(UTMS)在个人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日本§1.1 国内外交通安全概况二、国内交通安全概况1901年中国发生第一起汽车交通事故2003年在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5个城市,而交通造成的CO污染和噪声污染分别占各自污染总强度90%以上。
2003年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0.4万人,受伤人数49.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3.7亿元。
281970-2006年道路交通事故次数统计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800000900000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1998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驾驶员人数激增,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291970-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1998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驾驶员人数激增,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301970-2006年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统计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1998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驾驶员人数激增,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1984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1990年期间稍有回落31 1998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水平不断增强,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驾驶员人数激增,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321970-2007年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50100150200250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二、国内交通安全概况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安全情况。
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8亿元。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比2005年下降9.4%;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13.6%;死亡人数下降8.7%;受伤人数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下降19.5%。
二、国内交通安全概况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由于奥运期间开展的道路交通安全攻坚战,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
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67759人2009年,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报,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其中,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降幅明显。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同比减少5起。
全国万车死亡率为3.6,同比减少0.7。
二、国内交通安全概况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
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
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数减少2534人,下降3.7%;受伤人数减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财产损失增加1196.7万元,上升1.3%。
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44起,同比减少32起,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69起,同比增加8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34起,同比增加10起。
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3686652起,与去年二、国内交通安全概况2011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造成62387人死亡、237421人受伤,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4.4%和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