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陈霞老师西点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5
西式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书籍第一章:西式面点师的介绍
1.1 职业概述
1.2 职业发展前景
1.3 职业要求
第二章:西式面点的基础知识
2.1 西式面点的起源与发展
2.2 西式面点的种类介绍
2.3 西式面点的特点与口味
第三章:西式面点师的技能要求
3.1 面团制作技巧
3.2 面点成型技巧
3.3 面点烘焙技巧
第四章:西式面点的工具与设备
4.1 面团制作工具
4.2 面点成型工具
4.3 面点烘焙设备
第五章:西式面点的经典配方与制作方法
5.1 法式可颂面包的制作
5.2 苹果派的制作
5.3 奶油泡芙的制作
5.4 玛德琳蛋糕的制作
第六章:西式面点的创新与变革
6.1 融合中西元素的面点创新
6.2 环保与健康意识在西式面点制作中的应用
6.3 面点师的创意与创新能力培养
第七章:西式面点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方向
7.1 西式面点店的创业与经营
7.2 酒店、餐厅等职业机会
7.3 自由职业与个人品牌的打造
结语:成为一名优秀的西式面点师
通过本书的学习与培训,你将掌握西式面点制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面点师的职业要求与发展前景。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西式面点的经典配方与制作方法,以及创新与变革的趋势。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你都可以通过成为一名优秀的西式面点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个美食之旅吧!。
版权信息书名:西点制作教程作者:陈洪华,李祥睿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ISBN:978-7-5019-8542-5前言近年来,我国西点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在许多大中城市,蛋糕房、面包屋、西饼房以及大中型西式糕点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趋势迅猛。
目前,我国各地的烘焙业从业人员大约已达60万人。
《西点制作教程》是烹饪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西点制作工艺是烹饪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点已经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了,为了培养西点制作的专门人才,普及西点文化,特组织编写本教材。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
根据餐饮、烹饪专业学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
同时,在注重西点知识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餐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本教材分为三篇十四章,由扬州大学陈洪华担任主编,扬州大学李祥睿担任副主编。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等由扬州大学陈洪华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由扬州大学李祥睿编写;第九章由清华大学周静编写;第十章由湖南株洲周国银编写;第十一章由江南大学陆中军编写;第十二章由山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王东编写;第十三章由南京新东方烹饪学校孙荣荣编写;第十四章由南京鼓楼社区培训学院姜舜怀编写。
全书稿件由扬州大学陈洪华统稿。
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以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内容涉及面广,难免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不胜感激。
陈洪华 李祥睿2011.11第一篇 西点制作基础知识一、西点的概念西式面点(简称西点),英文写作“Western Pastry”,主要是指来源于欧美地区的点心。
专利名称:一种高质量起泡稀奶油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顾瑞霞,袁佩佩,王文琼,陈霞,陈大卫
申请号:CN202010985961.8
申请日:20200918
公开号:CN112136901A
公开日:
202012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高质量起泡稀奶油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黄油和高脂乳为主要原料,复合以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性盐,所制得的稀奶油品质稳定,起泡率高,成本低,可用于乳制品、烘焙食品、餐饮等行业,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申请人:扬州大学
地址: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沈志海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探析
朱在勤;陈霞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06(000)021
【摘要】面点的造型艺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艺术种类,它是通过面点原料,制作手段的专业手工技巧实现的艺术,是食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也是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
它体现了原料美、技艺美和组合装饰美,是面点形、色的配合、色、形、器的统一。
它也是艺术造型与食品原料相结合,充分发挥食品原料性能和工艺制作的特点,使艺术创造与面点工艺融为一体。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朱在勤;陈霞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2.116
【相关文献】
1.中式面点的造型与加工创新技术探析 [J], 崔爱萍
2.中式面点的造型与加工创新技术探析 [J], 周蒙蒙;吴婷婷;李梦蝶
3.中式面点造型与制作规范 [J], 高狄
4.中式面点造型与制作规范 [J], 高狄
5.中式面点的造型艺术研究 [J], 杨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面点生肉馅风味形成的因素
朱在勤;陈霞
【期刊名称】《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年(卷),期】2007(024)004
【摘要】调制生肉馅的主料普遍选用的是猪夹心肉,以冷却肉最佳,并随着肉的加工细度的增加,生肉馅的口感变得更好.生肉馅风味的形成,除了受生肉自身所含风味物质的影响外,还受调辅料如葱、姜、料酒、食盐、酱油、白糖、味精、水的影响,也受皮冻中大量的风味物质的影响,还受生肉馅的调制方法如调味品投放次序、调馅时的搅拌温度和方法、皮冻加入量和加入时机的影响,以及加热熟制对风味形成的影响.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朱在勤;陈霞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2.116
【相关文献】
1.酱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主体风味成分研究进展 [J], 黄魏; 程平言; 张健; 李岭卓; 胡峰
2.影响啤酒中5-羟甲基糠醛形成和老化风味形成的因素 [J], 王海明
3.浅析白酒风味质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J], 谢俊
4.发酵蔬菜风味物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黄玉立;赵楠;黄庆;马倩;胡琨;李华佳;朱永清;左勇
5.发酵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形成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张根生;潘雷;岳晓霞;徐旖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一甜面包、辫子面包的制作[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次示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面包的膨松原理和面团搅拌方法,熟练掌握面包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学会判断面团搅拌的程度、醒发程度、成型和烘烤技的技法。
[教学重点]1、面包面团的调制方法;2、甜面包和辫子面包的成型方法;3、面包醒发程度的判断4、面包的烘烤工艺。
[教学难点]1、面团搅拌程度的判断;2、面包醒发程度的判断;3、烘烤过程炉温的控制。
[教学内容]一、面包制作原理酵母,又称啤酒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的兼性厌氧真菌微生物。
面团中引入酵母菌后,酵母菌得到了面粉中淀粉、蔗糖分解成的单糖作为养分而繁殖增生,进行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同时产生水和热。
CO2被面团中的面筋网络包住不能逸出,从而使面团出现了蜂窝组织,膨大、松软并产生酒香气味。
酵种发酵还产生了酸味。
其反应式如下:1、淀粉分解淀粉酶2(C6H10O5)n+nH2O————→nC12H22O11淀粉麦芽糖麦芽糖酶C12H22O11 +H2O————→2C6H12O6麦芽糖葡萄糖蔗糖转化酶C12H22O11 +H2O—————→C6H12O6+C6H12O6蔗糖葡萄糖果糖2、酵母繁殖C6H12O6+6O2———→6CO2+6H2O+674大卡C6H12O6———→2CO2+2C2H5OH+24大卡3、杂菌繁殖氧化酶C2H5OH————→CH3COOH+H2O二、原料面包粉100 2000酵母 1.3 26面包改良剂、0.5 10盐 1.0 20糖18 360奶粉 5 100鸡蛋10 200水480 960黄油(奶油)100 200葡萄干适量适量白芝麻适量适量豆沙馅适量适量三、制作方法1、计量:将各种原料按配方中的比例称量好。
2、面团搅拌:面包粉、酵母、面包改良剂、盐、糖、奶粉慢速搅拌1分钟。
加入鸡蛋和水慢速搅打2分钟,中速5分钟,加入黄油中速搅拌8-10分钟,到面筋完全扩展即可。
3、醒发:醒发25—30分钟再分割为60克/个30个,100克/个15个滚圆、中间发酵15分钟成型。
通电加热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加热手段,近年来在快餐加工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通常将物料通入直流电流时,物料产生的发热现象称为焦耳热。
当利用交流电流时,尤其是利用高频交流电源进行加热时,由于发热因子(因素)并不限于焦耳热,因此这里将物料中通电加热时发热的现象广义称为通电加热。
通电加热又称欧姆加热(Ohmicheating)、电阻加热(Electricalresistanceheating)。
通电加热技术与传统加热有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的加热方法是依靠施加热能通过对流、传导或辐射等方式使食品加热,并达到烹调、杀菌和加工的目的。
在加热过程中,要使物料中心达到要求的杀菌温度,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加热,这样不但会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而且由于表面的过度加热,就会导致食品外表的焦糊或煮烂,而影响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品质。
若采用通电加热,则能很好地克服上述的缺陷,因为通电加热是在物料内部自身产生热量,不需要热交换表面,不存在温度梯度,克服了传统加热方式的外表过热和液体升温快、内部和固体升温慢的缺点,避免了烧焦或黏附现象的发生,这不仅能保证食品的质量不降低,并升温迅速,热能转化率高,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能效。
早在19世纪末期就出现了利用通电加热来处理流体食品的加工技术。
20世纪初将牛奶通过两个平行而具有不同电位的电极之间实现了低温杀菌。
当时在美国有6个州具有商业化的牛奶加工厂利用通电加热来灭菌,但是由于没有适当的惰性电极材料和有效的电气设计及系统控制方式来降低电极腐蚀和电化学作用,随后的几年便销声匿迹了。
当人们经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微生物杀灭作用是热效应的结果,而不是电流本身。
随着人们对通电加热技术的深入研究,其加热的优越性逐步得到认识。
随着新材料的发明和电极(如钛电极、铂电极)的问世,以及绝缘装置制造技术的改造,加上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于1980年由英国电气研究发展中心开发设计,而由英国电气委员会取得这项连续式电阻加热器的专利,在1983年一种新的快餐加工技术———通电加热及应用陈霞1朱在勤1杨铭铎2(1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扬州225001)(2哈尔滨商业大学中式快餐研究发展中心,哈尔滨150076)摘要:通电加热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加热手段,它是在食品物料两端直接通入电流时物料自身产生热量的加热方法,在食品的加热杀菌和解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乳品工程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路径探索
陈大卫;张臣臣;关成冉;鲁茂林;陈霞;顾瑞霞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22(43)24
【摘要】乳品工程专业是为培养应用型乳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一类
专业。
为落实“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在高校乳品工程专业教学中融入
思想政治元素对于培养富有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综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了目前乳品工程专业思政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
乳品工程专业开展思政教学的主要路径、思政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及思政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提高乳品工程专业思政育人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394-398)
【作者】陈大卫;张臣臣;关成冉;鲁茂林;陈霞;顾瑞霞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2
【相关文献】
1.思政元素融入环境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探索
2.工程人才培养视角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的路径研究
3.思政元素融入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
4.课程思政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的路径探索——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
5.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专业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融入模式
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生菌乳制甜点的开发与研究现状陈霞, 王娜, 包一枫, 桑建, 顾瑞霞*(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摘要:乳制甜点是益生菌生长的良好载体,添加了益生菌的乳制甜点不仅可增加产品的营养和功能特性,同时也可以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对益生菌甜点的研究现状、益生菌的选择标准、益生菌对乳制甜点品质的影响及乳制甜点中影响益生菌活性的因素进行综述,可对益生菌甜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生菌;乳制甜点;研究进展乳制甜点是指添加了一定比例的牛乳、乳粉、发酵乳、奶油或干酪等乳制品制作而成的一类甜点的总称。
乳制甜点由于其奶香浓郁、口感细腻、营养价值丰富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近年来,乳制甜点的消费量在世界各国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4年世界乳制甜点的消费额超过了13.5亿美元[1]。
乳制甜点已成为甜品店和超市里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
随着食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通过增加产品的保健功能和益生特性已成为食品企业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策略之一。
大量研究证实乳制甜点是益生菌生长的良好载体,将益生菌添加到乳制甜点中,不仅可以增加了产品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提升产品的功能特性和商业价值[2]。
Ares等[3]调查显示,在消费者感兴趣的功能性食品中,乳制甜点已被认为是可信任的功能食品载体。
在欧美国家,益生菌乳制甜点的开发和研究已经受到许多企业家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益生菌乳制甜点也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市场潜力的功能食品之一[1]。
1 益生菌甜点的应用研究现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益生菌甜点主要为低温乳制甜点,包括慕斯、布丁、蛋糕、馅饼、巧克力点心和冰淇淋等[4]345-360。
在我国益生菌乳制甜点的研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实验室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还不是很多。
1.1 慕斯慕斯又称奶油冻,是在打发的奶油中加入起稳定作用的明胶以及改善结构、口感和风味的辅料制成的一类低温乳制甜点。
慕斯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作为蛋糕夹层制成慕斯蛋糕。
烘焙原理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烘焙原理的书籍推荐:
1. 《烘焙科学与技术》(作者:张金熙、王小宏、陈东群):本书深入介绍了烘焙科学的原理和技术,包括烘焙过程中的热力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2. 《面包的科学》(作者:Emily Buehler):本书介绍了烘焙面包的原理,从面团的制作、酵母发酵、烘焙温度等方面详细讲解烘焙面包的“科学”。
3. 《烘焙的艺术:面包、蛋糕与甜点的精髓》(作者:Peter Reinhart):本书介绍了烘焙的艺术和技巧,从选择材料、制作工艺、烘焙温度、口感和颜色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
4. 《简易烘焙手册》(作者:方静、张晓文):本书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烘焙指南,介绍了烘焙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可提供初学者快速入门的指导。
5. 《甜点制作:基础技术与烘焙艺术》(作者:沙琳·温宁汉姆):本书详细介绍了烘焙甜点的基础技术和烘焙艺术,包括面团的制作、酵母发酵、烘焙温度和装饰技巧等方面。
实验一甜面包、辫子面包的制作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示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面包的膨松原理和面团搅拌方法,熟练掌握面包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学会判断面团搅拌的程度、醒发程度、成型和烘烤技的技法。
[教学重点]
1、面包面团的调制方法;
2、甜面包和辫子面包的成型方法;
3、面包醒发程度的判断
4、面包的烘烤工艺。
[教学难点]
1、面团搅拌程度的判断;
2、面包醒发程度的判断;
3、烘烤过程炉温的控制。
[教学内容]
一、面包制作原理
酵母,又称啤酒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的兼性厌氧真菌微生物。
面团中引入酵母菌后,酵母菌得到了面粉中淀粉、蔗糖分解成的单糖作为养分而繁殖增生,进行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CO2气体,同时产生水和热。
CO2被面团中的面筋网络包住不能逸出,从而使面团出现了蜂窝组织,膨大、松软并产生酒香气味。
酵种发酵还产生了酸味。
其反应式如下:
1、淀粉分解
淀粉酶
2(C6H10O5)n+nH2O————→nC12H22O11
淀粉麦芽糖
麦芽糖酶
C12H22O11 +H2O————→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蔗糖转化酶
C12H22O11 +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2、酵母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674大卡
C6H12O6———→2CO2+2C2H5OH+24大卡
3、杂菌繁殖
氧化酶
C2H5OH————→CH3COOH+H2O
二、原料
面包粉100 2000
酵母 1.3 26
面包改良剂、0.5 10
盐 1.0 20
糖18 360
奶粉 5 100
鸡蛋10 200
水480 960
黄油(奶油)100 200
葡萄干适量适量
白芝麻适量适量
豆沙馅适量适量
三、制作方法
1、计量:将各种原料按配方中的比例称量好。
2、面团搅拌:面包粉、酵母、面包改良剂、盐、糖、奶粉慢速搅拌1分钟。
加入鸡蛋和水慢速搅打2分钟,中速5分钟,加入黄油中速搅拌8-10分钟,到面筋完全扩展即可。
3、醒发:醒发25—30分钟再分割为60克/个30个,100克/个15个滚圆、中间发酵15分钟成型。
4、成型:面团重量60克,包豆沙馅做4个造型,辫子面包3个造型,酥粒面包1种,菠萝面包一种,调理面包3种。
5、最后发酵:发酵温度35℃—38℃,湿度80℃—85℃,时间45—60分钟,醒发后的面包从醒发箱中拿出,表面刷蛋水。
6、烘烤:烤炉上火170℃,下火210℃,时间为5分钟后,上火200,下火180烤至表面为金黄色即可出炉。
四、成品要求
色泽棕黄色,气泡均匀,口感细腻、湿润。
实验二、海绵蛋糕、瑞士卷的制作
示范教学部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示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蛋糊面团的成团和膨松原理,学会蛋
糊面团的调制方法,熟练掌握配料、搅打、装模和烘烤的技法,并学会瑞士
卷的卷制和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
1、蛋糊面团的成团和膨松原理;
2、蛋面团的调制方法;
3、海绵蛋糕的烘烤成熟技法;
4、瑞士卷的成型和装饰方法。
教学难点:
1、打蛋糊的技法
教学内容:
一、制作原理
鸡蛋中的蛋白质是一种亲水胶体,具有很好的起泡性能,经过高速搅打,能包裹住气体形成泡沫,与面糊结合,在成熟时受热膨胀,形成松软的特性
二、实验器具及原料
(一)实验器具
台秤1只;烤箱1台;烤盘2只;打蛋机1台;裱花袋2只;不锈钢方盆1只;十寸盘2只;擀面杖1根;厨刀1把。
(二)投料标准
鸡蛋1000克,低筋面粉500克,绵白糖500毫升,蛋糕油50克,水200克,色拉油200克。
(三)装饰料
哈密瓜果膏200g,椰蓉200g,鲜奶油1瓶,彩色巧克力针200g,草莓酱1瓶。
三、制作程序
1、海绵蛋糕
(1)、计量:按上述配方将所需原料计量称重,面粉和泡打粉混合过筛备用。
(2)、面团调制:将蛋、糖加入打蛋机中,高速搅打至出泡沫,加入蛋糕油、面粉高速搅打至体积膨胀3倍,颜色变白,慢慢加入水,最后改低速搅拌后加入色拉油搅匀即可。
(3)、生坯成形:将蛋糊加入裱花袋中,挤入纸模具。
(4)、生坯熟制:将烤盘放入180℃的烤箱中烤约30分钟呈淡红褐色即可。
2、瑞士卷
(1)、蛋糕糊同海绵蛋糕。
(2)、在刷过油的烤盘上,铺一层油纸,浇入薄薄的一层蛋糕糊即可。
(3)、生坯熟制:将烤盘放入200℃的烤盘中烤约8分钟呈现淡红褐色即可。
(4)、成型:用擀面杖卷在油纸背面,边卷边向下压住,带动蛋糕卷紧。
四、成品要求
1、海绵蛋糕
色泽棕黄,绵软细腻,口味香甜。
2、瑞士卷
粗细均匀,果酱、巧克力涂抹均匀,色泽亮丽,形态美观。
实验三、苹果派、水果塔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示范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甜酥点心面团的调制方法,学会苹果派、黄桃派、核桃派和水果塔馅心的调制方法和成形方法,熟练运用烘烤的成熟方法。
教学重点:
1、甜酥面团的调制方法;
2、苹果馅和水果塔馅心的调制方法;
3、派和塔的成形方法;
4、烘烤的成熟方法
教学难点:
1苹果馅、水果塔馅心的调制方法;
2、派和塔的成形方法。
教学内容:
一、制作原理
由于面层的水分在烘烤过程中因受热而变成水蒸气,蒸汽的压力迫使层与层分开。
同时,面层之间的油脂像“绝缘体”一样将面层分开,防止了面层的相互粘结。
在烘烤过程中,熔化的油脂被面层吸收,而且高温的油脂亦可作为传热介质烹制了面层并使其酥脆。
二、原料及配方
原料苹果派水果塔
面粉900 800
黄油500 450
糖250 360
鸡蛋3个140
泡打粉 4
食盐 4
柠檬香精10
馅料苹果500 鸡蛋2
黄油50 泡打粉4
糖300 奶油:打发
葡萄干100 黄桃
玉米粉50 草莓
水30 猕猴桃
三、制作方法
1、计量:将各种原料按配方中的比例称量好。
2、搅拌:黄油、鸡蛋、白糖搅拌至均匀,倒入面粉继续搅打成团即可。
3、擀压:擀成长方形的皮,放入模具,取出多余部分,底部用牙签戳许多小洞。
4制馅:
苹果馅:苹果切丁,加糖、朗姆酒腌渍1小时,黄油烧化,将苹果丁挤干水分后超炒15min,加入用水溶解的玉米淀粉即可。
5、装馅:添上馅料,中间多,边上略少,盖上用花刀切的条,用花夹子夹
牢边,表面刷蛋液。
6、成熟: 160℃烘烤至金黄色即可。
四、成品要求
色泽金黄色,形态美观,香气浓郁,口感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