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方法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85.46 KB
- 文档页数:2
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产手术48例临床总结发表时间:2014-04-10T14:38:0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作者:杨朝何[导读]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中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杨朝何(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庞庄分院江苏徐州 221440)【摘要】目的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8例行剖腹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24例,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剖腹产手术中,且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术中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剖腹产手术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70-02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中疼痛,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近几年来,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选择剖宫产的妇女越来越多,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8例行剖腹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8例行剖腹产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2至40岁之间,平均年龄27.43±2.83岁。
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平均年龄25.74±2.89岁,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平均年龄26.89±2.73岁。
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应用【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缩宫素【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30-02在分娩时多给予产妇应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其可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此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了临床治疗中。
但应用此药物静脉给药时会致使患者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等副作用发生,甚至会致使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发生,对患者的生命有严重的影响。
故在应用此药物时应密切注意其的安全情况。
笔者对此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以分析此药物如何合理地应用在治疗中。
1.剖宫产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情况1.1 此药物的药理学情况。
thomas等进行过有关报道,在新生儿分娩之前给予产妇应用5iu缩宫素药物注射之后,产妇的心率出现了明显的加快,其在35s后可到达最高峰,120s之后会出现下降到基础值之下,患者在应用药物5s之后平均动脉压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表现,其到达最低点时间为25s,恢复到正常的基础数值的时间为115s。
1.2 应用此药物的具体剂量标准。
因为如果大剂量地应用此药物会致使产妇出现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有关学者都在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其具体应该应用的合理剂量为多少,现今,相关文献表明此药物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中使用的剂量比较大,最小0.35iu,最大40iu。
现今此药物的具体应用剂量还有很多的争论意见,有关学者还没有统一起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药物的具体用量。
1.3 此药物的应用途径及给予患者用药的方法。
在现今还没有统一给予患者应用此药物的具体用量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应用药物的方式和途径也在研究中,有关学者也没有对此情况进行统一,现今一般给予患者应用药物的方式有三种情况,其为如下三种情况,为单次小剂量注射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和持续静脉输注及单次静脉给药三种方式。
2.此药物致使发生心血管副作用的特征此药物在临床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现今还是缺少比较合理的应用方式,故现今关于此药物在应用中出现副作用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且多为心血管的副作用表现,这也需要有关学者进一步的研究,以解决此问题。
浅谈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腰术中的优越性。
方法将20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腰b组为硬膜外麻醉组。
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血压下降发生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a组诱导时间与b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腰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宫产。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目前腰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推崇,特别是急诊剖宫产更是首选的麻醉方法。
因为其麻醉阻滞完善,起效快,对循环干扰不明显,不良反应少,脑脊液回流明显标志。
麻醉穿刺成功率高。
硬膜外麻醉则常因为麻醉平面局限,出现阻滞不全现象,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而被术者排斥。
为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我们将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术中,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例asa ⅰ级的行剖宫产的足月临产妇,年龄20~40岁,身高155~170cm,体重50~80kg,术前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腰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
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麻醉方法两组孕妇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常规吸氧,同时监测心电、血压、氧饱和度,麻醉前快速输注乳酸林格液500ml。
a组:侧卧位局麻下行腰l2-l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25号腰穿针(针内针法),见脑脊液溢出后根据身高体重注入0.5%布比卡因2~2.5ml,取出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管3~4cm。
b组:侧卧位选l2-l3椎间隙用18号硬膜外穿刺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导管3~4cm,硬膜外注入实验量2%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脊麻表现,硬膜外再注2%利多卡因6~10ml。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不同阻滞平面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分析两种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2例需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
两组患者均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阻滞平面为T8,观察组阻滞平面为T6。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显效时间、血压、心率及麻醉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给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anesthesia methods in the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82 cases of full-term singleton delivery women needing cesarean se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1 cases in each,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the block level was T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 The anesthesia action time,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anesthesia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neonatal APGAR scor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delivery women with cesarean section is obvious,and it is worth wid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Key words] Anesthesia method;Action time;Clinical curative effect;Block level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率也在逐年上升[1]。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方法效果
发表时间:2016-07-27T15:03:32.3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期作者:常庆文
[导读] 连续硬膜外镇痛(CSEA)通过硬膜外腔连续输注稀释性局麻药和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
常庆文
(黑龙江省肇东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肇东 151100)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对胎儿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产妇 30例临床连续硬膜外镇痛的麻醉方法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30例剖宫产中,麻醉开始至始儿娩出时间在30~45min,麻醉效果优7例,良21例,差2例。
结论:腰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是目前用于分娩镇痛的最有效和最佳方法。
合理使用硬膜外阻滞不仅可以消除产妇的疼痛,还可以得到产妇的主动配合,避免母儿抑制。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2-0082-01 连续硬膜外镇痛(CSEA)通过硬膜外腔连续输注稀释性局麻药和脂溶性阿片类镇痛药。
优点是较单纯应用局麻药增强了镇痛效果,局麻药总剂量和血药浓度降低,运动神经阻滞较轻,对血压影响较少,母婴耐受良好。
适当的剂量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对胎儿的呼吸及长期的神经行为无明显影响。
现对30例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连续硬膜外镇痛的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剖宫产产妇30例,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2岁。
其中发胎膜早破3例,臀位3例,前置胎盘2例,头盆不对称4例,胎儿宫内窘迫3例。
1.2 方法
CSEA采用联合穿刺针,由17号硬膜外腔穿刺针与25号笔尖式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组成。
一般选用L2~3间隙单点穿刺,也可选择L1~2硬膜外向头端置管后,再由L3~4行腰麻。
需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者,最好选择两点穿刺,以免有术后镇痛药逸入蛛网膜下腔之虑。
硬膜外穿刺判断硬膜外针到达硬膜外腔后,取腰穿针置入硬膜外穿刺针空心中,刺入蛛网膜下腔,回抽有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局麻药液。
取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
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麻醉药为布比卡因5~10mg或丁卡因(地卡因)8~10mg,轻比重或重比重液均可。
注入速度0.3~0.4ml/s。
1.3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
优:肌肉松,无疼痛,无牵拉反应。
良:腹肌稍肾,无疼痛,轻微牵拉反应;差:腹肌肾疼痛,牵拉反应严重。
2.结果
30例剖宫产中,麻醉开始至始儿娩出时间在30~45min,舒张压(DBP)下降幅度<1.33kPa 20例, 1.33~2.66kPa 6例,2.67~3.99kPa 4例。
收缩压(SBP)下降幅度<1.33kPa 6例,1.33~2.66kPa 9例,2.67~3.99kPa 8例,4.00~5.32kPa 4例,>5.32kPa 3例。
麻醉效果优7例,良21例,差2例。
3.讨论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其麻醉必须适应产妇在妊娠期呼吸、循环、胃肠、泌尿等系统所发生的特殊病理变化,以确保母亲安全、舒适和无痛,并对胎儿、新生儿抑制损伤最小。
其次,还应为产科医师提供最佳手术条件,所以选择何种麻醉方法是很重要的。
剖宫产术手术的麻醉选择取决于手术的原因、手术紧急程度、病人的愿望和麻醉医师的能力。
腰段硬膜外神经阻滞是目前用于分娩镇痛的最有效和最佳方法[1]。
合理使用硬膜外阻滞不仅可以消除产妇的疼痛,还可以得到产妇的主动配合,避免母儿抑制。
在产程中由于产妇消除了焦虑和恐惧情绪,有利于产妇在分娩过程配合用力,减少助产率。
适用于麻醉平面和血压较易控制,术后可行自控镇痛的产妇。
连续硬膜外麻醉具有麻醉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麻醉的可调性、适时性等优点。
Fisher以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新生儿1分、5分Apgar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其间无差异。
有些学者认为硬膜外麻醉比全身麻醉对新生儿的抑制要小得多,是国内剖宫产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我国从1957年开始将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替代了以往先用局部麻醉后再滴乙醚的方法。
对此,现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
目前,硬膜外麻醉已成为我国产科手术中常采用的麻醉方法。
但如何防止低血压发生仍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硬膜外麻醉后有血压下降者达到32%~72%,用麻黄碱升压的有12%~23%,将利多卡因改为布比卡因后可减少血压下降的发生率。
所以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应将麻醉平面调节在最合适的范围,一旦出现血压下降、胎儿宫内缺氧,可立即将孕妇取左侧卧位,并快速输液给小剂量麻黄碱。
腹膜外剖宫产术要求对骶3~5神经根阻滞完善,因此可用骶麻(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10ml)+硬麻(胸12至腰1穿刺)或取胸8至腰1,骶3~5,用0.5%~0.75%布比卡因。
除作用时间长、血压波动小外,同时有胎儿脐静脉血浓度和母体血浓度比值最小的优点。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必须强调的是先兆子痫病人血压虽高,但血容量不足,回心血量少,舒张压几乎与中心静脉压成反比,故扩容、扩血管应同时进行,才不致发生血压剧降及肺水肿[3]。
扩容时最好应用CVP监护。
扩血管可用柳胺苄心定,解痉药物仍以硫酸镁常用,而Mg2+浓度应维持在2~3/mmol/L,利尿剂尽量暂时不用。
高危妊娠包括糖尿病、心脏病等。
(1)对糖尿病孕妇,原则上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5~6/mmol/L),剖宫产术时如发生低血压,应输入不含糖的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防治;(2)对心脏病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低血压是硬膜外麻醉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发生于以下情况:(1)术前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2)仰卧低血压综合征;(3)阻滞范围过广。
左侧卧位和硬膜外分次给药是预防低血压最重要的手段。
全脊髓麻醉是连续硬膜外麻醉中最危险的合并症,其原因为穿刺针误入蛛网膜下隙,发生率为1/10000,引发心搏骤停发生率为0.5/10000~5.0/10000。
[参考文献]
[1]李仲廉,邓乃封.妇产科麻醉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9.
[2]金孝巨,郭文俊. 全麻剖宫产对母体及新生儿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8):416.
[3]曲元,徐成娣.轻比重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J].北京医学,2001,2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