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液体的压强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38
液体压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液体由于受 作用:因而对容器底有 力:当然也就有压强:液体具有 性:容器壁要阻碍它:因而液体对容器壁要产生 力:也要产生 。
[1.0] *2.与固体相比:液体有不同的性质:这就是液体具有 :因而液体的压强就有不少区别于固体的特点。
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方法是 。
[1.0] *3.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仪器是 。
这种仪器上的金属盒(盒面是橡皮膜)放到液体中时:它的U 形玻璃管两边液柱的高会发生变化:被测的液体中某处的压强大小就是通过U 形管两边液面的 显示出来的。
[1.0]*4.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1)液体的压强与深有关:深越深:压强 :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处压强 。
(2)液体中的某一点处:液体向 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压强的大小是 的。
(3)对不同的液体来说:相同深处的压强 :这说明液体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 有关: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处:液体的 :压强越大。
[2.0] *5.如图7-16示:甲、乙两个容器都是圆柱形的:但乙容器比较粗。
两容器中盛的都是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时液面一样高。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A .甲容器中的水少些:所以水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小些B .乙容器底面积大些:所以水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小些C .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压强也相等D .水对两容器底的压力不相等:但压强相等*6.如图7-17示:甲、乙是两个圆柱形的容器:甲粗而矮:乙细而高: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都盛满某种相同的液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0]A .甲所盛的液体肯定比乙多: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大B .乙容器中液面比较高:液体对乙容器底的压强大C .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多少不能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也不能比较*7.液体由于 而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由于 而对容器壁也有压强: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 有关:还与液体的 有关。
根据压强公式P =F /S :可以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P = :式中ρ是指液体的 :其单位应取 :h 是指液体的 :其单位应取 。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考点集训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1.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和具有,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
2.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当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发生形变时,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 影响因素:①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③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
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为。
式中p表示液体的压强,ρ液表示,h表示。
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 ,注意:这里的h是液体中某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必须是,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1)连通器:上端________,下端互相______ __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只装入同种液体且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_ _____。
(3)连通器的应用举例:、、等。
二、中考链接5.利用废弃饮料瓶可以研究液体压强的一些特点。
小刚在饮料瓶周边不同高度,打了几个对称且相同的小孔,当瓶里装满着色的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
这表明在液体内部( ) A.只在水平方向有压强B.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C.同一深度朝不同方向压强大小相等D.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6.使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很差B.用手按橡皮膜用的力越大,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越小C.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橡皮膜伸入液体越深,两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越大7.在研究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时,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面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
如图所示,设“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能求出该处的压强。
若减小所选“平面”的面积S,该处的液体压强将如何变化(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同种液体且深度相同,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压强分别用F甲、F乙、p甲、p乙表示,则( ) 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沪科版8.2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案一、教学内容1. 液体的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2.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
3. 液体压强的计算:p = 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难点: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不同密度的液体、测量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液体压强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本质。
3. 例题讲解:分析液体压强计算实例,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计算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液体压强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7. 知识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4. 液体压强计算实例5.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液体压强计算题目:(1)一个容器内装有水,深度为1m,求水的压强。
(2)一个容器内装有盐水,密度为1.2×10³kg/m³,深度为0.5m,求盐水的压强。
答案:(1)p = ρgh = 1.0×10³kg/m³ × 9.8N/kg × 1m = 9800Pa(2)p = ρgh = 1.2×10³kg/m³ × 9.8N/kg × 0.5m = 5880Pa2. 液体压强应用题目:一个水井深度为10m,求水井底部的水压强。
8.2 研究液体的压强(第20次)有答案班别: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对于公式p=F/S和p=ρgh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F/S只适用于固体压强的计算B.p=F/S只适用于柱形液体压强的计算C.p=F/S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压强的求解,p=ρgh只适用于液体压强的求解D.关于液体压强的求解,p=F/S和p=ρgh均可使用,但由于ρ和h容易直接测得,所以通常运用p=ρgh求解【答案】D【解析】【分析】区分压强的定义式p=FS和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得出答案。
【详解】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公式p=FS,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公式p=ρgh一般适用于液体,对于密度均匀的柱状固体也可以适用。
故选:D。
2.如图所示,容器内装有水,A点水的深度是A.8cm B.32cm C.40cm D.62cm 【答案】D【解析】【详解】水的深度是指该点到水面的高度,由图可知,A点水的深度:h=70cm﹣8cm=62cm,故D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质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答案】A【解析】【详解】如图三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因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三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为h甲>h乙>h丙,由p =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甲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最大。
故选A。
4.有一种生活在田野的小老鼠,它把自己的洞穴打在了小斜坡上,如图所示,这个洞穴有两个出入口B和C,还有一个存放粮食的地方A。
有一次下大雨,水从斜坡上方的C洞口灌到了洞穴里,那么水面在老鼠的洞穴里到达的最高位置是A.洞口C的顶端B.洞口B的顶端C.存放粮食处A的顶端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BC两个通道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可以构成连通器,两侧液面保持相平,故水面在洞穴里到达的最高位置是洞口B的顶端,由于A上端没有开口,当水进入洞穴后A处空气不能排出,由于气压的作用水不会到达A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