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文/李淑俊摘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美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基于一些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意境以及思想之美,从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渗透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美化。
当下语文教材中入选的作品大多是中华历史文化宝藏中的瑰宝,它们无不散发着美的光芒,无不蕴含着美的基调,这就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所以教学中就要对这一“美的富矿”进行挖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启发学生赏析作品的语言美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如若不能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其他美也就很难体味得到。
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若能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里遨游,定会开阔视野,陶冶美好的情操。
美读是感知文学作品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
叶圣陶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提到,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
通过美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自然而然地领会作品的语言美。
通过指导学生美读与欣赏,可以让学生发现《绿》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的温柔和谐之美;“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轻柔秀丽之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崇高之美……语言文字表达形式的艺术美也是语言美的主要内容。
王实甫的《西厢记》其语言文采斐然,又流利畅通,典雅而质朴,华丽而秀美。
教材节选《长亭送别》中“听得到一声‘去也’,送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令人瞠目结舌的夸张;“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夸张、对比、衬托,将离愁烦恼写足……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口满香”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年称誉的诗剧。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审美教育,就是人们常说的美育。
现行的语文教材注意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生动、感人的故事,优美清新的散文,感情充沛的诗歌,引人深思的寓言,启迪心扉的童话,充满了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
教师应当善于理解、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我的做法是:一、抓字、词、句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边分析边体味。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两个时间副词“才”的教学;前一句,“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
”首先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烈火在邱少云的身上燃烧时间很长,在启发学生找出突出时间长得词语。
一抓“烈火”,烈火在人身上燃烧一两秒钟就使人疼痛难忍,“半个多钟头”合多少秒钟,可见时间长。
二抓“渐渐”,这里是一点一点的意思。
“半个多钟头”以后,烈火开始一点一点地熄灭,可见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不止“半个多钟头”,而是更长时间最后落实到“才”上,它起了强调作用,表示时间很长很长。
这样逐字、逐词、逐句地理解课文,使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牺牲自己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后一句:“……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先引导学生体会“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志愿军战士要浴血奋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为什么志愿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歼灭了敌人?是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是对敌人的满腔仇恨,是战友间的深厚的阶级情谊,最后体会“才”字,表示时间很短很短。
在词句的品味中,学生受到英雄群体的感染。
经过不断地进行字词句教学,学生具备了分析理解重点字词句的能力。
这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二、采用各种直观的手段,再现美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育是通过学生所感觉的美的形象的作用人、教育人的。
语文课本中,写景状物的文章以清新的文笔,美妙的语言描写了大自然的美。
作文什么叫美育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美育的视角,引导学生理解作文中的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学生能理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能识别和分析作文中的美的事物和元素。
•学生将能够运用美育原则创作作文。
•学生将能够通过作文表达个人审美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作文创作中展现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美育在作文中的应用展开,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节:美育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第二节:作文中的美的事物和元素识别。
•第三节:美育原则在作文创作中的应用。
•第四节:通过作文表达个人审美情感。
•第五节:作文中的创意与创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解释美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作文中的美的事物和元素。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美育的应用。
•实验法:学生实际操作,创作作文,教师指导。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作文美育教程》。
•参考书:相关美学和作文创作的书籍。
•多媒体资料:美的作文案例视频、音频资料。
•实验设备:作文创作所需的文具和设备。
通过上述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作文中美的事物和元素的认识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美育作文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评估学生作文创作的质量和美育元素的运用。
•考试:设置作文创作考试,评估学生对美育知识的掌握和创作能力。
评估方式将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考核作文的质量,也考核学生在美育方面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安排如下:•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每周完成一定的内容。
小议作文教学与其育 内蒙古赤峰市克旗新开地乡总校范长国 摘要:在学校美育中,语文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 途径多种多样: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加强培养
语文教学教学是对学生美育的一个 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 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 练,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 审美观点的培养,以发展他们的感受美、 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通过作文 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呢? 首先,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 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 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 美就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 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o但从中学 生的作文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意捕 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长长的辫子”、。水 汪汪的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 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 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 要使学生明确人的重要本质是内在美, 不能把 目光停留在外在美上。要用虞斯 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 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与他的 本身,在于他的心灵,要是人没有内心 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 质的美。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称为美的形象。<愚公 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 美在于“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出 入之迂 ,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 山的目的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 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邻人,因而 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写内在美和外在美 统一的人物。契科夫说: 人应该什么都 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 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 的确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 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但是, 也确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 还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灵魂丑恶。 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 丑来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观察人 物的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因为人物的 素质教育22 内在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美、语言美 表现出来的。 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 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有美的闪光。 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 的工人、’农民,现身教育事业的教师, 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的身上发掘 出美来。提倡描写, 灵美的正面人物的 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 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学生 不能很好的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 导他们认清美与丑,.从而歌颂美的。批 判丑的。 其次,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 力。学生一谈起自然风光美。认为杭州 的西湖,泰山的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 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环境却是 一无美处。学生写<初到校园),因感知 不到校园的美,便在施工的现场凭空添 上一个枝叶繁茂 花香四溢的花圃。这 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还很不够, 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识、有目的地 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 诱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 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 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 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 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 和形式的同一体,但自然美却更重形式。 形状、色彩、音响、气味等都是自然美 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绚丽的色彩美、 婀娜的姿态美、诱人的馨香美等。不仅 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多面 性和易变性。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具有多 种形式因素,人们就可以从各个的角度 去发现它的美。不同侧面与人的关系不 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黄山,八 音鸟的歌声与“兰香灯笼 的幽香使人 感到优雅,山峰的突起与云海的变幻使 人感到雄奇。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 自然美还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 以他的美并不永恒。黄山的“枫松相问, 五色纷披”,随秋天的过去而改变:“来 去无定”的雾气,翻腾变幻的云海,会 羹那间化为乌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 断流;校园里的扑鼻花香,会因花谢而 消失。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才能准 确的表现自然美。 . 观察的对象、范围应集中些,要从 看得见、摸的着的景物入手;要帮助学 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 观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罗丹说: 。所谓大师、 竟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 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 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为了培 养学生感知自然美的能力,要注意培养 学生善于从不显眼的、看来平淡无奇的 景色中去发现美。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做到情景交融。因为观 察自然景物,除了它本身美的特征起作 用外,还受欣赏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愿望 的影响。对于同一景物,不同心境的人 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个人的心境不同, 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的感受也不同。因此, 使学生写出不同的感受的作文是很有必 要的。 最后,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表达美 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呢7 一是用教师积累的生活经验去点燃学生 联想和想象的火花。比如指导学生写<我 为此而自豪>,可以为伟大的祖国、五星 红旗、万里长城而自豪,也可以为改革 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而自豪,也可以为 世界冠军刘翔而自豪,也可以为申奥成 功而自豪,等等。在这里教师一要用语 言要素加一点拨,使他们进入联想和想 象的境界;二耍引导学生善于模仿。刚 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从典范之作的思想、 语言、技法等方面汲取营养,提高自己 的写作水平。语言文辞的模仿至关重要, 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 写作往往苦于语言积累不够,文辞贫乏, 致使难以表达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改变 这种现状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品, 训练语感,积累词汇,妙用语句。文章 Unit 4 Reading: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Type of class:Reading:She said helpingothers changedherl . Teaching aims: 1.Students are able to masterthe new wordsandphrases. 2.Learn to use the direct speech and reported speech. ’3.Master the reading strategy:(1】 Read for meaning,not forthe detail;(2)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word you don’tknowfromthe context. 4.After careful reading,students will beableto realizetheimportanceofhelping peopleintroubleandto cherishthelife也at they areliving. Important&Difficultpoints: 1.Master the reading strategy:(1】 Read for meaning,not forthe detail;(2)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word you don’tknowfromthe context. 2.Make students realizetheil-nportance ofhelping people in trouble and to cherish thelife. Teaching aidS:PPT,cha ̄,blackboard Teachingprocedures: Section 1 BeforeYouRead Have a discussion wim your partner. fkind ofpeople need our help? f canwe do forthem? eg:Ithink W can needhelp. Section 2砌eYouRead 1.Predicting: W.hat’sthe article about? 2.Readforthefirsttime: Strategy: 1.Readforthemeaning,notfordetail. 2.Finishthetaskaccord ̄tothecontext. T k:Putthesewordsintothe correct space. 德阳市绵竹实验学校朱琴文 3.Readforthe secondtime: Strategy: 1.Read the questions first,也en read the passage. 2.You canunderstandthemeaning of awordyoudon’tknowfromthe context. Task:Answerthesequestions. I.What did Yang Lei’s mother say aboutherdaughter’s volunteerwork? 2.What does the word”pupils” meaninthe 3rdparagraph?( ) ’ A.志愿者B.老师C.学生 3.What did the children say about theirvolunteerteachers? 4.How didYoung Lei say she could heIp? 5.What did Yang Lei say about her time asavolunteer? 4.Listenand read. 5.Use也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fill intheblanks. Helping others changed Yang Lei’s life! YangLei,aPekingUniversi锣 , wentto apoormountainvillagetoteachthe poor children.She worked there on a one-year program.Every year thcy 1oo volunteers teach缸 China’s . Life in the mountains was so hard for Yang Lei,but fortunately,Yang Lei’s parents her daughter’s decision. Most ofthe,childrentheremaynotbe able to go t0 ,because thcir families are so poor.ButYang Lei said that she could——students’eyes to the outside
67JIAOXUEWENCUI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因素的渗透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霍桥学校初中部张锦艳摘要:美育是以美学和审美教育理论为指导,提升审美素质的教育。
它旨在培养和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和丰富的情感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因素,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净化学生的心灵、纯洁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精神《语文课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因素值得教师思考与探究。
一、朗读,感知文本的形式美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声情并茂的朗读文本,将无声的文字外化为有声语言,不仅对文本的内容领会得更加深刻,而且更是对文本形式美的一种深刻感受与欣赏。
1.感知韵律美。
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除丰富的语调之外,还有字的阴阳上去的声调,语调的荡气回肠与声调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双层参差交错的波浪线,优美的画着自己的形状,形成独特的美感。
因此,教师有声有色地范读一篇课文,富有韵律的声音,包含感情的语调,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无乐的朗读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会绕梁三日而不绝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文本、作者心灵最深处的情感交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不能以教师的范读代替学生的个性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多样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如个别学生范读、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等。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诗,这些古诗句式整齐,平仄相配,音调和谐,句末押韵,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的特点,在朗读中自能感受声音的形状美。
同时语文教材中也选入了一些现代诗,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自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给人美的享受;如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节奏鲜明,语调柔美,朗读时注意韵律美,多次的朗读胜过教师过多的解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审辨美的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文学写作实践,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加强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关键词】审美教育情感人物形象写作实践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
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
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养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
蔡元培先生也精辟地指出:“养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
”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乃是贯彻文道统一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做到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审美教育本身是一种始终不脱离形象和感情的扣人心弦的教育,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形象和感情见长。
语文教师除了讲授基础知识外,还要挖掘作品中所有具体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教育,让学生在怡情悦性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美德,让学生在这个富有艺术美的文学天地里任意驰骋,从而在心智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同时,语文教师要把审美的武器交给学生,使他们有一个美丑判别的标准。
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语文教师唯有具备以上起码的认识,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识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一、通过启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美是连续情感的纽带。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的生动性和情感性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
新课程推行以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
席勒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希望能帮到大家!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作为一名中学一线教师,我经历了从教师一言堂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巨大转变,并在新课程理论学习中认识到审美教育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因此,多年来,本人一直进行着审美育人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现就其深远的意义的价值归纳如下:许多教师都有同感,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味同白水,无一点新意可言,还有许多七拼八凑的抄袭现象,这就是学生没有审美素养的反映。
审美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想象的学术概念,而是包括充足的理论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内的一门科学,审美素养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学生审美情操的优与劣,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审美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此话不假,许多发明创造全开始于想象。
从苹果落地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从水车转动到飞机螺旋桨的问世;从带着扫帚去扫雪到电动除雪器的诞生等等,全缘于想象。
想象是审美过
程最基本的品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推陈出新,敢于创新大胆想象地引导,学生才会写出立意新颖文彩斑斓的好文章来,只有松开学生心中各种顾虑,放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的脑海中才有可能流绘出五色缤纷的梦想汹涌澎湃的抱负,此等思绪此等胸襟成文,定不会只是小花小草般狭隘偏激,相反,大江大河的气度和心系人民情牵祖国的情怀才会跃然纸上,扑面而来。
俗话说:“针刺如芒在背。
”我们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有教育并引导学生增强自身感知能力,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在想象中触摸历史那早已冰冷的真实。
眼下许多学生对国际国内新闻充耳不闻,对父母的期待老师的教诲不理不采,相反,他们更愿意蜗居于网吧一角,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之中,这是丧失感知能力或漠视生命的一种体现、教师更应该予以关注。
人常说:“美无处不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自然,并领略到其中之美进而表现在作文中呢?我认为:课外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心情和视野,让他们到风景悠美的地方去感受美;到纯真可爱的孩童中去寻找美;到贫寒却充满真情的农家去品味美。
丰富自身的视野和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矫正对美的偏见。
课内教学中,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课文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对换角色,真真切切地贴近感情,长此以往,学生的感受能力定会有所发展,到那时,
他们跳跃的笔下定会是一片锦绣、一片灿烂。
审美是对美的境界进行审视品味欣赏,从而使心灵得以净化和洗礼、思想得以启迪和充实、情操得到陶冶、品格得以升华的过程。
一个品行高尚知识渊博、情感丰富的人绝不会做出自私低俗丧失灵魂的文章来。
足可见精神世界完美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立身行事的方法问题。
因此,在引导和准备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观察力,这样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变得丰富多彩,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百花齐放,才能有真知、有见地、有思想。
人格包括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世界观等因素,而完善的人格是寻真、持善、求美的和谐统一。
现代社会中学生人格组成中的任意一部分形成及发展都缘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作文教学还必须注意到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
总之,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审美教学和作文育人相给合,只是一种尝试,但其作用及价值却如春天的种子,已经发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收获一缕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