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75
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一、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1.综合防治原则:农业害虫防治不仅仅是采取单一的控制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例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这样可以达到综合治理的效果,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害虫种群的滋生。
3.绿色防治原则:绿色防治是指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积极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农事措施。
包括合理利用种植结构,减少单一作物连作连种;选用抗病虫害品种或品系;适时适量施肥,提高植物免疫力;运用秸秆还田等措施,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可持续。
4.综合防治策略原则:综合防治策略是指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包括害虫监测、害虫鉴定、防治期确定、害虫危害阈值、决策级防治等;还可以对一些重要害虫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害虫种群分布规律、发生规律和危害规律,为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害虫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将天敌、寄生生物、病原体和微生物等引入农田,用它们来控制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引入生物天敌可以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施用昆虫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螟虫、蚜虫等。
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直接杀死害虫或者减少害虫的数量。
例如,利用超声波、异味物质、草木灰等手段驱避害虫;利用粘板、黄板等粘虫板捕捉害虫;利用覆盖物、遮荫网、遮阳网等物理隔离手段阻止害虫的入侵。
3.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化学防治是一种最常见和最直接的控制手段,但也是最易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手段。
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的同时,应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4.其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机械防治、光生物防治、农艺措施、物理调控等。
例如,利用鸟类、鱼类和昆虫等生物来控制害虫;通过调整灌溉和施肥方式,合理利用作物间隙,提高作物的免疫力;采用轮作、休耕和间作等农艺措施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种治理方法综合运用:综合防治强调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
采用多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作物的伤害,并提高防治效果。
2. 综合施策: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管理措施的综合施策,包括预防、防治和监测等。
预防措施可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加强土壤改良等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防治措施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培育天敌等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监测措施可以通过定期巡视、安装诱捕设备等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传播途径。
3. 防治对象的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对不同的病虫害进行综合管理。
不同的病虫害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习性,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综合管理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并提高防治效果。
4. 生态平衡的维护: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增加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而维护生态平衡。
总之,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是多种治理方法综合运用、综合施策、防治对
象的综合管理和维护生态平衡。
这些原理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和作物的伤害。
第二章农业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一节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农业害虫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动受周围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农田生物群落生态和农业害虫种群生态,了解农田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及其自然控制机制是进行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栽培作物及与之有关的营养链占据首要地位,作物为中心组成成分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各个营养级的多样性差,植物种群和栽培作物趋向于单一化,植食性、腐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的类群也趋向于单一化;生态系统中能量交换过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以由于人为因素的作用而中断部分的交换,也可以通过施肥来补充作物必需的营养,因此可以限制和改变生物群落的自然演替。
由于上述这些基本特点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的不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与农业害虫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结构是以农作物群体为中心,形成作物一害虫一天敌一微生物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害虫的暴发危害,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农业是如何引起害虫爆发的?害虫防治要做到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的发生发展就必须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分析和掌握害虫与其它因素间的联系规律,针对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害虫类群,找出可以通过农业活动的影响作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发展以达到符合人类和时代所提出的需要和价值的根本目的。
三、害虫的生态对策生态对策是害虫种群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r-类害虫K-类害虫中间类型r类害虫和k类害虫比较生态对策与防治方法的关系第二节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害虫防治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的经济行为,它和其它经济行为一样,需要进行投资和收益的评价。
根据经济效益制定出来的防治方案才有应用价值。
一、害虫对植物的经济为害害虫为害影响作物减产的各种条件二、作物受害损失估计作物受害损失的表示方法:被害株率、产量损失百分率、单位面积实际损失。
昆虫学》试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个 蚁螟 2、冒穿 3 、10、棉红铃虫在江苏的越冬地点主要是 A 、棉杆B 、玉米杆C 、仓库D 、杂草E 、土壤五、简述题(每题 5 分,计 20 分)1、 写出 5 本你所看的有关昆虫学方面的学报或杂志名称以及它们的主编。
2、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1、2 分,计 10 分)IPM 4 、破叶疯 5、地下害虫 填空(每空格 1粘虫幼虫与麦叶蜂幼虫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方面,生产上防治粘虫,一般在 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用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等药剂防治。
2、 东亚飞蝗在江苏一年发生 _____________ 代,其卵产在 _____________ 中,生产上主要用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药剂进行防治;稻蝗一年发生 ________________ 代,在水稻上的危害期主要在 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等药剂防治。
分,计 30 分)1、 这段时间,一般用3、 玉米螟在玉米上为害,常造成玉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等症状,而在棉花上为害,可使棉花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它的卵在玉米、 棉花上分别产在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部位。
4、 棉红蜘蛛属 ____________ 纲 ____________ 目,可行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二种生殖方式,其_________ 虫态是三对足。
影响其大发生的天气因素是 _ 。
防治该虫,常用的农药有 、 、 等。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病虫害是农林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实现高效的农作物生产,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控病虫害成为了迫切需要探索和实施的重要任务。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是指在病虫害发生的全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施策,达到预防、控制和根除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注重从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物理手段等多个层面进行干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二、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原则:综合治理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设计出适合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方案。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提前防范和预测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进一步传播。
3. 综合防控原则:综合防控包括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4. 生态友好原则: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避免污染和副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1. 良好的农业管理:加强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包括良好的灌溉、施肥、病虫害监测和病虫害预警等,以增强作物综合抗病能力。
2. 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敌、捕食者等生物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或者使用生物杀虫剂来防治病虫害。
3.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如设置防虫网、陷阱、土壤消毒等。
4. 化学防治:只有在其他方法无效或不适用时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并严格按照规定使用。
五、综合防控的前景和挑战综合防控的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提高农林业生产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综合防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综合防控需要各种技术和手段的综合运用,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其次是经济问题,综合防控的成本相对较高,对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此外,政策和法制的完善也是综合防控的关键。
六、总结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综合防控是农林业生产中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