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规校准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26.44 KB
- 文档页数:9
一、目的确保量规仪器使用的精密度及测量的有效性,以确保产品的检验、测量的质量达到要求。
二、适用范围所有产品的检验仪器、量具都适用。
三、职责1、质量保证部:1.1建立量规仪器的清单1.2制订量规仪器的校验计划并按计划实施1.3量规仪器的校验记录保存1.4量规仪器的验收、报废的处理2、相关部门:量规仪器的使用与日常保管四、作业流程:五、具体细则:1、建立仪器台帐:1.1质量保证部针对本公司内使用的检验测量设备建立档案并编号;所有量规仪器登录于《仪器台帐》上,以便于日常管理。
2、提出校验需求:2.1质量保证部针对本公司内部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及自身检验能力以及追溯国家标准的情况,分别提出内校、外校、免校三种校验需求。
具体见下表:2.1.1免校:量规仪器的使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可以免校。
符合免校的量规仪器依类别在计划表中注明“免校”。
2.1.2内校:本公司可执行校检的仪器,依量规仪器的种类、特性进行校验。
2.1.3外校:选择外校机构(或仪器供应商)必须被国家量测校验机构定期评鉴合格,且具有国家标准或具有公信力的公证机构评鉴合乎国际标准。
3、年度校验计划:需接受校验的量规仪器,由质量保证部于每年年底制订下年度的《量规仪器年度校验计划表》,由质量保证部按计划执行。
4、量规仪器校验的通知:4.1 质量保证部依《量规仪器年度校验计划表》在有效期前一个月内,以邮件的方式通知各单位,将需接受校验的量规仪器收回以安排执行内校或外校。
4.2因其他情况致使量规仪器超出校正期限,而又未安排内校和外校时,则由质量保证部在仪器上贴上“暂停使用”标签,并安排内校或外校。
5、校验的执行:5.1外部校验:需外校的验量规仪器,由质量保证部安排送到规定的检测机构,如检测机构不能当即有检测校验结果时,质量保证部应保持与检测机构联络,以便及时取得校验结果,质量保证部应在接到检测机构的校准通知的当日将仪器取回公司,将结果登记于《量规仪器校验报告》内,同时在仪器的显眼处帖上“校验标签”后发放到使用部门。
专用量规校准操作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厂各种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半径规、自制圆柱塞规、芯轴和对表块的校准操作。
2 环境条件2.1 校准室室内温度:20℃±5℃。
2.2 校准室室内湿度:≤80%RH。
3 校准准备3.1 检查:对被校准(检定)的各种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半径规、自制圆柱塞规、芯轴和对表块等专用量检具,应用目力观察测量面是否有毛刺或赃物,并用油石打磨毛刺,用汽油清洗后再用丝绸布擦拭干净。
3.2 校准之前,用无腐蚀性的汽油将被校准量检具、校准样块、标准量检具进行清洗,用清洁的丝绸布擦拭干净,摆放在校准平板或木桌上以进行恒温处理。
3.3 恒温处理时间:3.4 将校准(检定)过程中使用的原始记录表及各类辅助用具准备好。
4 校准项目4.1 外观;4.2 表面粗糙度;4.3 规格尺寸;4.4 淬火硬度(新投入的量检具)。
5 校准周期:见Q/MJ—G03—13—2004《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计划》。
6 校准(检定)方法6.1 外观:目测,工作面不应有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
6.2 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测量仪检测。
6.3 规格尺寸:螺纹塞规、螺纹环规和半径规,采用对比的方法。
圆柱塞规、芯轴和对表块,用外检合格的相应规格和分度值的外径千分尺测量。
6.4 淬火硬度:用外检合格的适用的硬度计检测。
7 校准(检定)的判定8 校准操作8.1 使用标准样块、标准量检具时,戴好手套,8.2 首先校核标准量检具的零线(即调零),以降低标准量检具的操作误差。
8.3 校准时,被校准量检具的各受检测量面与标准量检具应轻轻接触,不得有碰撞现象。
8.4 对被校准量检具的校准部位依次按序校准(检定)。
计量员校准完毕后,须由另一计量员核验,确保校准(检定)结果的准确性。
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以便追溯。
8.5 校准(检定)结果符合技术要求的,填发校准(检定)合格证书或校准(检定)通知单,该量检具可以投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填写报废处理单。
变更履历版本号变更摘要制定日期审批日期A0 新制赵志涛2017.5.6为了正确实施校准和计量分析活动,提高计量数据的信赖性,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量具(如卡尺、内径量表、高度尺)、塞规的内部校准。
3.职责:使用单位:负责送量具校验员:负责对量具进行校验并填写校验报告及制定校验计划4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检合格的千分尺,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三坐标测量机(可追溯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大理石品台等。
5 校验5.1卡尺5.1.1 参考标准JJG 30-2012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5.1.2 环境条件5.1.2.1 温度: 20 ±5 ℃5.1.2.2 湿度: ≤80 %RH5.1.2.3 校准前应将标准器及被校仪器置于校准室内1小时以上;校准时需戴好细纱手套;5.1.3校正时机:依据校正计划(半年一次)和使用频率。
5.1.4校正项目:序号校正项目校正方式/设备1 外观目视2 各部分相互配合目视3 零值误差目视4 示值变动性目视5 数字显示器的示值稳定目视6 示值误差量块5.1.5 校验步骤:序号校检项目项目说明记录表单1 外观1、仔细观察卡尺,卡尺表面应镀层均匀,标尺标记应清晰,表蒙透明清洁。
不应有锈蚀,碰伤,毛刺,镀层脱落及明显划痕,有无目力可见的断线或粗细不匀等以及影响外观质量的其它缺陷。
2、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卡尺,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量具内校记录表2 各部位相互配合1、尺框沿尺身移动应手感平稳,不应有阻滞或松动现象。
数字显示应清晰,完整,无黑斑和闪跳现象。
各按钮功能稳定,工作可靠。
2、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
微动装置的空程应不超过1/2转。
3、卡尺两外量爪合并时应无目力可见的间隙。
量具内校记录表3 零值误差1、移动尺框,使量爪两测量面相接触。
观察游标上的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是否重合。
其重合度应符合下表:单位mm分度值“零”标记重合度“尾”标记重合度0.02±0.005 ±0.0100.05 ±0.0202、带表卡尺量爪两测量面相接触时,圆标尺的指针应位于12点钟方位,左右偏位不大于一个标尺分度,此时毫米读数部位相对于主标尺“零”标记的位置离线不大于标记宽度,压线不大于标记宽度德1/2. 量具内校记录表4 示值变动性1、移动尺框,使游标卡尺或带表卡尺或电子数显卡尺量爪两外测量面接触。
1、目的确保量规仪器具有所需之精度以达检测精度的保证。
2.范围:凡公司内用于检验量规的仪器,无论是公司自有、借用,均属本程序范围。
3.定义:3.1校正:为一种比较过程,将量测设备的量测参数准确值,藉已知且更准确的量测系统,得以确定或修定并可追溯至国家标准。
3.2 内校:由本公司校正实验室执行量具/仪器之校正者为内校。
3.3 外校:量具/仪器或校正母机之校正,无法在厂内更精密之标准件作校正,而需经国家认可之校正室做校正。
3.4量测仪器验收时准确度及精密度需求的查验:3.4.1量测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至少应较产品的规格公差或制程变异的1/10以下以满足测量需求。
3.4.2量测仪器验收时,应有校验合格证明文件,若无此文件至少应符合校验标准以及校验要求。
4.作业内容:4.1新购量规仪器4.1.1使用部门依需要提出[请购单]并签呈经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统一由质管部请购;购买后由供货单位校准,且记录实际读值及外观功能是否正常,使用时填写[计量设备台帐]方可领用。
4.1.2本公司所有量规仪器均需登入[计量设备台帐],并于每次校验作业后,登录于[计量设备台帐]以利管理。
4.2 拟订校验计划:ME部于每年12月中旬拟定年度[计量设备检定计划表],呈ME部最高主管核准后依计划实施。
4.3校正环境要求:所有量具/仪器于校正过程中,必须管制校正实验室之校正环境的温度及湿度条件,其要求如下:(1)温度:20±5℃(2)湿度:80% 以下4.4 催校管理:为确保量规仪器之精度,依其使用频率、准确度、制造商的建议或旧有的记录订立校验计划周期。
4.5收件校验:量规仪器管理人员,依排定的校验计划于前月中旬发出「校验通知单」至各使用部门。
4.6 校正分类4.6.1量规仪器依其使用之对象、场所、特性,区分校验。
4.6.2校验又可分为内、外校,量规仪器入厂后由品保及工程人员一同判定仪器的内、外校校验方式。
4.6.3仪器校正周期参考:(1)国家标准(2)供货商建议周期(3)厂内使用现况而定4.6.4外校:4.6.4.1由使用单位将需外校之量测设备送至校正仪校室,再由量规仪器管理人员汇集厂内仪器送至国家技术监督局授权的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1)在当前的生产制造中,精密测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量规作为一种常用的检验工具,对于产品的尺寸、形状等多个方面进行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量规作为一种常规使用的仪器,也需要定期进行管理校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管理校正量规的有效办法。
首先,为了保障量规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使用前对其进行校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使用已知标准尺寸与量规进行对比来完成。
标准尺寸可以是一些经过校准的具备稳定尺寸的工具,比如块规、环规等。
在进行校准时,应当确保使用的标准尺寸具备相同的测量单位,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量,以减少误差。
其次,在使用量规进行测量时,需要特别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首先,应当保持量规的刀口干净,并避免碰撞或重物的挤压,以防止对量规的精度产生影响。
其次,在测量时,应当保持手持姿势稳定,并且将被测物体与量规箍持紧密贴合,以避免产生测量误差。
最后,在读数时,应当垂直与量规读取刻度,并注意去除任何可能导致误差的干扰因素,如视角偏差、反光等。
除了正确的使用方法,管理校正量规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档案记录。
这包括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良好的档案记录,可以及时追溯量规的使用情况,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管理校正量规的重要环节之一。
量规的刀口需要保持锐利,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应定期进行清洁,以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物,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对于某些具备防护装置的量规,还需要检查防护装置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使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管理校正量规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如果量规的测量结果明显偏离标准值,可能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校准和修正。
在此过程中,应当仔细记录校准的步骤和结果,以备将来参考。
量规仪器校准与管理
量规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校准与管理。
量规的校准是指对其进行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关联的标准器比对,以确定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误差。
校准可以通过专业的计量实验室或者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一般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量规的管理包括对其进行登记、编号、分类、存放、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
首先需要对新购进的量规进行登记,确定其编号并按照其特性进行分类。
在存放时要注意避免受潮、受热以及受到碰撞和挤压,要求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在使用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人为导致量规的损坏或误差。
在维护方面,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保养,对于有损坏或失效的量规要及时修理或淘汰。
量规的校准和管理对于生产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
只有在严格执行校准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应高度重视量规的校准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确保量规在生产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量规仪器之校正与管理什么是量规仪器?量规仪器通常是指用于测量物体尺寸、直径、长度以及深度等具体参数的测量工具。
最常见的量规包括游标卡尺、千分尺、柔性尺和卷尺。
量规仪器校正的重要性由于人为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量规仪器可能会失去准确性,并需要定期校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校准可以帮助防止生产和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因为误差可能会导致部件的不良拼装,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量规仪器校正的步骤量规仪器校正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 选择校正标准为了确保校正的结果准确可靠,必须选择一套可靠的标准进行校准。
标准必须与量规仪器的几何形状、尺寸、调整范围、分度等完全吻合。
2. 准备测试设备除了校准标准之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其他测试设备,例如平台、支架等。
同时,确保量规仪器干净,并将其置于平坦的台面上,确保其处于稳定的状态。
3. 开始校正开始校正前,先用校准标准验证器检查量规仪器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如果不在,则请逐步调整直到在标准范围内。
4. 记录校准数据在校准之前和之后,都需要对量规仪器进行记录。
记录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并参考校准标准。
5. 确认校准结果在校准结束后,必须再次验证测量误差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并对校准结果进行确认。
量规仪器的管理除了校准之外,量规仪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量规仪器管理的建议:1. 定期检查量规数量要及时发现缺失或磨损的量规,并及时补充或更换。
2. 保护量规的表面质量量规的表面需要保证清洁和防止磨损,否则会对测量准确度造成影响。
3. 避免过多的使用避免过多使用同一量规或者让不同的员工经常使用,这样容易造成磨损和误差,从而影响测量准确度。
4. 存储在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将量规暴露在潮湿、有化学气体或过于寒冷的环境中,可以使用特殊的存储箱和袋子来保持干燥。
5. 定期校准根据不同的使用频率和环境,在正常使用期间至少每个月和每一季度进行校准。
结论量规仪器的校正和管理是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定期校准和科学的管理将产生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卡卡 尺尺第一章第一章 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游标卡尺一、外校项目与工具序 号项 目工 具1 外观目视 2 各部分相互作用目视 3 外量爪两测量面的合并间隙 目视4 零值误差 放大镜或工具显微镜 5示值误差3级或6级量块二、内校项目序 号 项 目 工 具1 外观目视2 示值误差外校OK 量块.第二章第二章 带表卡尺带表卡尺带表卡尺第一节第一节 带表卡尺检定规程带表卡尺检定规程(JJG400(JJG400--85)本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分度值为0.01、0.02和0.05mm、测量上限制到300mm 的带表卡尺的检定。
一、概述概述带表卡尺外形如图1所示。
卡尺两测量爪相对移动后分隔的距离,在尺身上指示毫米示值的整数部分,在指示表上指示毫米示值的小数部分。
带表卡尺主要用于测量零件的外尺寸和内尺寸。
二、技术要求技术要求1.外观1.1带表卡尺的表面不应有锈迹﹑碰伤﹑镀层脱落及其它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尺身及表盘刻线应清晰﹑无目力可见的断线。
1.2指示表的表蒙应透明﹐没有明显的气泡和失真现象。
指针方向与表盘刻线方向应一致﹐指针末端与任意刻线相重合时应无目力可见的偏斜﹐相重合的长度应为表盘短刻线全长的(30~80)%﹐指针末端上表面与表盘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0.9mm。
指针末端宽度应在0.10~0.20mm范围内。
1.3带表卡尺上应有制造厂名(或商标)﹐出厂编号和分度值等标记。
1.4修理后和使用中的带表卡尺﹐应无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2.各部分相互作用带表卡尺的尺框相对于尺身不应有明显的晃动﹐尺框沿尺身移动应平稳﹐不应有阻滞和松动现象﹐其移动力及移动力的变化量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指示表的表盘转动应平稳﹐指针安装应牢固可靠﹐深度尺不应有窜动﹐紧固螺钉的作用应可靠。
表1测量范围(mm) 移动力(N) 移动力的变化量(N) 0~150 2~6 1.2 0~200﹐0~300 4~8 1.53.刻线宽度和宽度差﹕主尺及表盘的刻线宽度均应在0.10~0.20mm范围内﹐刻线宽度差不大于0.04mm。
量规仪器的校验方法和标准一、目的:规范仪器校验方法和标准,确保公司测量仪器的准确性,保证不因测量仪器造成公司品质波动和品质异常。
二、范围:使用于兴盛光学所有测量仪器的校验三、校验员的要求:要求为品质部门人员,经过专门的校验培训并取得专门资格四、校验方法:1、千分尺:1)目视观察外观:检查是否有损坏发生,如果有,立刻联络管理员记录并处理。
2)擦拭测量端面:用擦拭纸沾擦拭液,禁止使用其他物品擦拭,避免有异物或脏污影响校验效果和破坏测量端面。
3)归零:顺时针扭转测量螺旋到两测量端面轻轻接触,然后轻轻扭动助力小螺旋,听到“啪、啪、啪”三声响后按下读数面板的归零按钮,使读数归零。
4)标准块校对:分别使用1、2、10、20的标准块进行读数校对(操作见“千分尺使用方法和标准”),把各个读数分别记录在《量规仪器校验记录表》里。
差异不超过0.001为合格。
5)镜片测量比对:取一片常规产品,先用标准千分尺测量三个数据,然后再用被校验千分尺测量三个数据,对应最大、最小值差异小于0.002为合格。
6)确认螺旋尺读数:如果以上过程校验合格,把千分尺重新归零一次,同时查看螺旋尺的读数是否和数字读数一致,否则用专用扳手轻调主尺,使两个读数保持一致。
7)张贴标识:如果确认合格,把已经准备好的有效期标识贴在千分尺背面;如果有差异但比较小(小于0.005),张贴有效期标识的同时标识千分尺测量差异,使用者在使用千分尺时候减去或加上相应的数值。
如果不合格(差异大于0.005),收回仪器,交由管理员联系修理。
2、卡尺1)目视观察外观:检查是否有损坏发生,如果有,立刻联络管理员记录并处理。
2)擦拭测量端面:用擦拭纸沾擦拭液,禁止使用其他物品擦拭,避免有异物或脏污影响校验效果和破坏测量端面。
3)归零:轻轻向左滑动卡尺的游尺,到两个测量端面接触并推不动为止,查看三点:卡尺的测量端面是否漏光,如果漏报请修理;游尺的左端面是否刚刚压在主尺的零线上,如果偏左并已经看不见零线,说明卡尺测量端面磨损报请修理,如果偏右零线完全露出,说明卡有异物,重新清理;查看数字读数(或表盘读数)是否为零(指针在领位置),如果不是,按下归零按钮读数归零(或转动表盘到指针对零)。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制度量规(也称测量规)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其精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确保量规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量规进行定期校正和管理。
本文将对量规的管理校正制度进行说明,从中了解如何正确地管理和校正量规。
一、管理制度1.1 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
在企业中,需要指定专人负责量规的管理工作。
该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经验和管理能力,能够按照标准和要求对量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校正。
1.2 建立量规档案。
量规档案应包含每个量规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计量范围、使用部门、使用年限等信息。
同时还应当记录每次校正的日期、校正结果、校正人员、校正方法等信息。
档案应当定期清理,对于失效、损坏或超期使用的量规及时淘汰或更换,并进行记录。
1.3 制定量规使用规范。
量规使用规范应当包含以下方面:(1)清洁使用。
使用前应检查量规表面是否有油脂、灰尘等污物;使用后应当用软布清洗干净,待其干燥后保存;(2)正确使用。
量规应当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3)安全使用。
量规使用中应注意安全,如禁止量规强行拧入、拔出,禁止在量规上放置重物等;(4)防止损坏。
量规应当避免摔、碰、磨损等操作,如使用过程中发现损坏应及时报废或更换。
1.4 定期检查。
定期对量规进行外观检查,如有发现量规损坏、变形、磨损严重等情况时及时更换或报废。
同时还应当对量规存放环境进行检查,保证其保存环境干燥、防潮、防尘等,以确保量规不会受到污染和腐蚀。
1.5 建立不合格量规管理制度。
在校正和使用中,如有发现量具精度偏差超标等情况,应将其标识为不合格量具,并进行管理。
二、校正制度2.1 校正周期的确定。
量规的校正周期应当根据工作环境、使用频率、精度等要求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根据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设定,以确保量规的精度在规定范围内。
2.2 校正方法的选择。
量规校正方法应当根据不同型号、规格的量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校正。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为了保证仪器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其进行定期的管理和校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办法:1.建立管理制度:建立仪器量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量规的购置、领用、使用、校正、维修等各个环节,确保仪器量规可以被全面和准确地管理。
2.定期校正:根据仪器量规的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制定定期的校正计划,确保量规的准确度符合要求。
对于重要的量规,应该在使用前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标准参照物:在进行校正时,应该使用可追溯的标准参照物,比如国家认可的标准器或者第三方认证的标准器,以确保校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记录保存:对每次校正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保存在档案中,包括校正的时间、人员、设备、环境条件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为今后的比对和追溯提供重要的依据。
5.维护保养:定期对仪器量规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防止损坏、存放条件等,以确保量规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6.定期培训:对使用仪器量规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包括正确使用、保养、校正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量规,并且对量规的管理和校正有清晰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管理校正办法,可以确保仪器量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准确和稳定的测量结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对检验仪器量规进行管理和校正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稳定的关键环节。
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和校正办法外,以下是进一步的内容:7.定期审核:定期对量规管理和校正制度进行审核,以检查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审核结果可以帮助不断完善管理和校正制度,进一步提高量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灰尘和湿度环境控制:保持仪器量规的环境适宜条件,避免灰尘和湿度对量规造成影响。
特别是一些高精度量规,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环境,以保证量规的测量准确度。
9.超过校准间隔时的应对措施:校准间隔时间到期之前,应当制定应对措施。
如果发现量规的测量结果失准或发生毛刺,则应及时通知责任人员进行检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量规仪器校验管理规范(ISO9001-2015)1.目的为确实做好量规仪器之定期校正与检验工作,追溯国家标准,并建立本公司仪器之校验程序以供遵循,特订定本办法。
2.范围凡纳入本公司校验周期管制之量规仪器,均涵盖之。
3.名词定义3.1 校验:将量规仪器量测参数之准确值,藉已知且更准确之量测系统得以确认。
3.2 追溯:将量测参数值,经过一连串校验过程得与国家国际标准,作直接或间接比较。
3.3 外校:将标准器送上一级或二级实验室校验。
3.4 内校:利用追溯的标准器,对公司内部之量规仪器自行校正。
4. 参考文件4.1 品质手册(文件编号:)4.2 量规仪器管理办法(文件编号:)5.作业流程:校验需求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5.作业流程: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5.作业流程: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5.作业流程:继续使用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6.作业说明6.1 校验需求6.1.1 依年度校验计划之排定校验时程需求。
6.1.2 遭掉落之量规仪器,须接受再校验。
6.1.3 经故障维修后的量规仪器,需要再施予校验。
6.1.4 暂停使用之量规仪器再使用时,需要施予校验。
6.2 量规仪器管理单位6.2.1 品保单位为量规仪器之管理单位,各使用单位均应按照本作业办法来配合执行。
6.3 校验计划6.3.1 品保单位需将纳入校验周期管制的量规仪器,依照履历表所设定之周期,排定「年度校验计划表」(附件1),据以实施校验作业。
6.4 催校6.4.1 品保单位于每月初查核年度校验计划表,并将次月欲校正之量规仪器,登录于「催校通知单」后(附件2),分发通知各使用单位。
6.4.2 小型量规检具之校验,使用单位接到「催校通知单」后,依指示之日期将量规检具送至品保单位进行校验作业,必要时会同校验。
6.4.3 大型仪器之校验,使用单位接到通知后,需派指定人员,依指示之日期,会同品保单位实施现场校验。
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某企业检验仪器量规的管理校正制度,并详细说明了量规管理流程和校正程序。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检验仪器量规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背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本企业采用了一系列的检验仪器,其中包括量规。
量规作为一种常用的、精度较高的测量工具,其准确性对于产品尺寸的测量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量规管理校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3. 量规管理流程3.1 量规购入流程•负责人根据需要确定所需的量规种类和数量,并编制采购计划。
•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进行洽谈和谈判。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后,签署采购合同,并负责跟进整个采购流程。
•采购人员将采购到的量规进行入库,并记录相关信息,如量规名称、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等。
3.2 量规标识管理•入库后,量规管理员对每个量规进行标识,包括唯一编号,并记录在量规管理数据库中。
•每个量规的标识应包含量规名称、型号、序列号及所在仓库位置等信息,以便后续查找和管理。
•每个量规的标识应使用防伪标识,以防止伪造和混淆。
3.3 量规领用和归还•需要使用量规的人员,在使用前需填写领用单,包括领用人、领用数量、领用时间等信息。
•量规管理员核对领用单信息后,将领用的量规发放给使用人员,并记录在量规管理数据库中。
•在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需及时归还量规,并填写归还单,包括归还时间和归还数量等信息。
•量规管理员收回归还单后,核对归还量规的数量,如无误则记录在量规管理数据库中。
3.4 量规定期校正•对于常用的量规,需要定期进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校正计划,量规管理员将定期校正的量规送往有资质的校准实验室进行校准。
•校准实验室出具校准报告,量规管理员及时更新量规管理数据库中的校准信息,并负责存档校准报告。
3.5 量规异常处理•如果某个量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如误差较大或无法使用等情况,使用人员应立即将其报告给量规管理员。
1 目的:使孔用量规的校准结果可靠,校准方法有章可循。
2 适用范围:公司现场正在使用的孔用量规。
3 标准环境条件:温度23±3℃湿度≤80%。
4 校准项目、要求和方法
4.1 外观
4.1.1要求
a) 孔用量规测量面不应有碰伤、锈蚀或其它缺陷;
b) 孔用量规的标识应清晰、正确;
c) 使用中的孔用量规不应有影响使用准确度的外观缺陷。
4.1.2方法:目力观察。
4.2量规通止端尺寸
4.2.1 要求:量规通止端尺寸均应在给定的公差内。
4.2.2方法:使用经校准过的千分尺校准,受检点至少为两点,即测量面的两端。
4.3 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
4.3.1 要求:孔用量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8μm。
4.3.2 方法:用表面粗糙度仪检测。
5 校准结果的处理
校准结果应记录并书面通知使用者。
记录内容包括:校准者、校准日期、校准结果、量规编号及测量范围。
量规仪器校验作业指导书1.0目的:对量规仪器的校验进行规范2.0范围:机电科科技事业部所有卡尺、深度尺、千分尺、百分表、高度尺的校验。
3.0 权责:品管单位:对所有卡尺、深度尺、千分尺、百分表、高度尺进行校验。
4.0定义:标准件:经认可的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校验过的合格标准件。
5.0 量规仪器的校验5.1卡尺校验步骤:5.1.1归零校验:5.1.1.1 将卡尺外测量爪密合,将卡尺朝向光源,两爪间不得有光线透过,内测量爪间有微光透出,检视读数是否为零, 带表卡尺或数显示卡尺若不为零则予以调零。
5.1.2外径尺寸校验:5.1.2.1 校验前应先戴上棉纱手套,以无尘纸擦拭块规量测面与卡尺外测量爪面,再依序拿取块规以卡尺直接量测.读取显示值并记录。
5.1.2.2外测径尺寸检验点分别为:5.1.2.2.1卡尺规格0-150mm:0.5-11、20-76、99-150(mm)之间任意取点。
5.1.2.2.2卡尺规格0-200mm:0.5-11、20-75、125-200(mm)这间任意取点。
5.1.2.2.3卡尺规格0-300mm:49-101、124-201、201-300(mm)之间任意取点。
5.1.2.2.4卡尺规格 >300mm:依实际状况而定。
5.1.2.3 卡尺校验范围应尽量以卡尺最大量测极限为准。
5.1.2.4 校验量测时应将块规尽量靠近游标尺,以降低误差的产生。
5.1.2.5 每次校验结果值应予以记录于「工具履历表」内。
5.1.3内径尺寸校验:5.1.3.1 以无尘纸擦拭块规量测面与卡尺内测爪面.以块规辅助器具组合所需校验的尺寸。
5.1.3.2 以内测爪量测组合的尺寸点,读取量测值并记录之。
5.1.3.3 内径尺寸校验点分为:5.1.3.3.1卡尺规格0-150mm:9-15、49-99、99-150(mm)之间任意取点。
5.1.3.3.2卡尺规格0-200mm:9-15、74-126、130-200(mm)之间任意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