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史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53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一、语言学的起源在人类历史上,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印度。
当时,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开始研究梵文语言,探讨语言规律。
此后,受到梵文语言研究方法的影响,语言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语言学的发展1. 欧洲语言学欧洲的语言学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在哲学研究中提及语言,开启了欧洲语言学的先河。
之后,欧洲的中世纪天主教会也在研究拉丁语等语言。
直到20世纪初,欧洲语言学家才真正开始进行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
2. 美国语言学美国语言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美国开始进行语言普查,研究各地语言的分布与演化。
20世纪初,美国大学开始设立语言学系,逐渐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三、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它主要研究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结构方面的内容。
2. 生成语言学生成语言学主张从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等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认为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产物,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
3.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情感等诸多方面。
四、语言学的研究成果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发音规律,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音节、音调、语音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2. 词汇学词汇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含义,探讨如何从单词中推导出词性、语法等方面的信息。
3. 语法学语法学主要研究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规则。
4. 语义学语义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意义,探讨语言中词汇、句子等单元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对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对社会、文化、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1. 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包括口音、方言等方面。
它为语言的教育、规范化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2. 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它将语言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程序开发中,致力于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
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
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
这是西方的神话。
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
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
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
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
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
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
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
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
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
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简明外国语言学史(前5世纪-20世纪中叶)简明语言学史教程纲要第一章绪论一、语言、语言学、语言学史1.语言是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
语言是使用最广泛、最灵便、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变,揭示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规律。
分类:具体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与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结构语言学与建构语言学。
语言本体研究: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
语言应用研究:语用学。
语言学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
3.语言学史是语言学的历史。
梵语语法。
中国、古希腊、罗马。
中世纪欧洲。
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称为语文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文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叫传统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功能语言学)、哥本哈根学派(语符学)、美国学派(描写语言学)、伦敦学派(功能结构语言学派)、莫斯科学派(控制结构语言学派)。
转换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语言学。
(1)与结构主义语言学相关:①层次语法。
耶鲁大学,兰姆(S.M.Lamb)。
②法位学。
密歇根大学,派克(K.L.Pike)。
③系统语法。
悉尼大学,韩礼德(M.A.K.Halliday)又叫“系统功能语法”。
(2)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相关:④生成语义学。
芝加哥大学,波斯塔尔(P.Postal)、雷科夫(G.Lakoff)、麦考莱(J.MaCawly)、罗斯(J.R.Ross)。
⑤格语法。
菲尔莫尔(C.J.Fillmore)。
(3)功能语法。
⑥关系语法。
珀尔玛特(P.Perlmutter)和波斯塔尔。
⑦词汇―功能语法。
布雷斯南(Joan Bresnan),斯坦福大学。
(4)与形式语法有关。
一、荀子的观点:约定俗成《正名篇》:P5 主要观点:名称和事物之间并没有本质的联系,而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评价: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并指出名实关系的。
二、《尔雅》的内容和体例第一部训诂学专著成于众人之手1.内容:P74”全书十九篇,所收词语和专用名词共两千零九十一条,共四千三百多个词,篇名都是“释某。
词语来源:经典常用的词语、常语通言、方俗异语内容分为两类:P75词义的解释和名称的解释。
评价:第一部研究字义、词义的语言学专著;在保存古义、以及词义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料。
2.释字的体例:p77①文同训异(用不同的词义解释同一个字。
)②文异训同(用相同的词义解释不同的字。
)③训同义异(用相同的词义解释意义不同的字)④训异义同(所训字不同,意义同)⑤相反为训(一个字可以用相反的两个意思解释)⑥同字为训(用今字解释古字)⑦同声为训(用同声字做训)⑧辗转相训3.成就成就:(1)第一部语言学专著,第一部训诂学专著,成为词汇学开篇之作,古代语言学建立的标志。
(2)首创了按义编排的体例,有了通用词典和百科名词词典的规模,对后世的辞书有启导作用。
(3)已能区分通用词和专用词,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4)是古代典籍词语的总汇,既反映了古代文物制度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一部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的好书。
不足:P80(看看)4、《尔雅》的注本:晋,郭璞,《尔雅注》;宋,邢昺,《尔雅疏》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念孙,《尔雅郭注刊误》三、《方言》的内容和体例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著西汉扬雄1.内容:P92原为15卷,今本凡13卷,分别释语词、服制、器物、兽、兵器、虫。
2.体例:(1)模仿《尔雅》,都是按意义分类。
基本上是每条先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解释。
如:P92但这些同义词不是属于同一词汇的,而是属于不同的各个方言词汇的,所以还必须说明某词属于某方言。
全书有十分之九都是这样做的。
语言学史概要1、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1.语言研究的一般情况和方法论原则发展的历史;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各语系语言研究的历史;3.普通语言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派别。
2、史勒格尔 1808《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他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用上“比较语法”这个名词3、普通语言学奠基者洪堡特代表作:《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观点:第一,人天生有创造语言的能力,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客观结果。
正是因为如此,人才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区分语言和言语;第二,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语言具有社会性”;第三,创立了语言的形态分类法,区分了四种语言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合体语。
4、法兰西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5、词与物学派代表人物舒哈尔德研究词与物之间的关系,主张从词义方面去研究词的历史6、机械主义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7、伦敦学派弗斯8、17世纪中期,唯理语法学派在法国正式形成,其代表人物是阿尔诺和朗斯洛。
该学派又被称为“波尔·罗瓦雅尔语法学派”,这是因为他们的代表作《普遍唯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里编成的。
《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1660年出版,共四万字,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着。
9、乔姆斯基衡量语法三个标准:观察充分性标准最低标准描写充分性标准较高标准解释充分性标准最高标准10、自然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施莱赫尔、缪勒主要观点:把语言看作一种自然的机构,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语言。
语言进化的三阶段:把语言的发展比之于一棵植物的生长。
施莱赫尔德《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一期(1870年前)代表人物对古印欧语的“重建”根据“重建”的结果认为古印欧语只有九个元音和十五个辅音11、新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总结了语言变化的两个规律:语音定律无例外(每一个例外都有规律),类推原则发现古印欧语中曾有两个做领音的鼻音m和n,还有两个做领音的r和l;主要观点:人类言语的机构有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提纲)绪论中国语言学史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产生的语言学著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语言学史的性质与任务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的语言学著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研究语言学史的必要性3、研究语言学史的三个原则第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点。
第二、对学术观点要客观公正,决不党同伐异,偏主一家之言。
第三、全面占有资料,直接研究原始资料,切忌断章取义,人云亦云。
※4、“现代语言学”的概念西方的“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学和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对而言。
其根本特点是由纵向研究过渡到横向研究,即由历史的研究转向平面的研究。
提出这种新理论体系的是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F. De Saussure),他是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现代语言学”有两个含义:一是“现代的语言学”;二是指“语言学的现代化”。
(1)现代的语言学:是对“古代的语言学”而言的,强调的重点是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
(2)语言学的现代化:指的是观点、方法的改变,指的是学科本身的革新。
从总趋势而言,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语言学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具体说来,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科学化、社会化、理论化。
所谓科学化,就是明确了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彻底摆脱了经学习气;明确了语言学有一个独特的系统,它有音、有义,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根据语言内部系统的不同产生了明确的专业分工,促进了语言学内部各个分支的建立。
所谓社会化,一方面指语言学要为社会服务,要走向社会调查语言,要为社会制订语言政策、文字政策;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又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所谓理论化,指对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
语言学史概要语言学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从此,人们就开始着手研究语言,以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
英国语言学家弗朗西斯·约翰·威尔逊成为语言学家们的元老级人物,他在1786年出版了一本著名的《语言——它的结构和发展》中,对语言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量新的理论出现,不同的语言学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来表达各自的观点。
著名的美国词语学家汤姆森·安德森和卢卡斯·梅林开创了术语“字汇学”,将重点放在研究语言上。
随后,全局性语言学概念发展得更快。
语言学家尼采·凯托(Noam Chomsky)的理论占据了该领域的中心地位,他们着重于语言的结构,将语言视为“平衡系统”,因此他的工作得到了诸多语言学家的支持和认可。
而在语音方面,作为文法学和词汇学的重要补充,语音学开创者詹姆斯·博杰特在1965年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语音学及其应用》,他认为语音是语言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揭示语言本质的秘密,以及它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语言学家开始针对“语境”,如语言使用者的文化、社会、口头答案以及语言潜意识这些要素开展更多语言学研究。
今天,语言学家的研究伴随着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它使更多人能够分析复杂的语言结构,和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更加有效。
从公元前5000年的语言研究到如今的语言学,语言学家一直在不断探索语言的结构、发展、表达以及它影响每个人的整个语言世界。
今天,语言学正在努力改变社会和文化,为语言学家和其他学者们提供更多有效的研究工具。
希望在未来,语言学可以更宽泛地解释和描述世界各地的语言,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语言学史概要重点语言学史概要1、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1.语言研究的一般情况和方法论原则发展的历史;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各语系语言研究的历史;3.普通语言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派别。
2、史勒格尔 1808《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他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用上“比较语法”这个名词3、普通语言学奠基者洪堡特代表作:《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观点:第一,人天生有创造语言的能力,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客观结果。
正是因为如此,人才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区分语言和言语;第二,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语言具有社会性”;第三,创立了语言的形态分类法,区分了四种语言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合体语。
4、法兰西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5、词与物学派代表人物舒哈尔德研究词与物之间的关系,主张从词义方面去研究词的历史6、机械主义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7、伦敦学派弗斯8、17世纪中期,唯理语法学派在法国正式形成,其代表人物是阿尔诺和朗斯洛。
该学派又被称为“波尔·罗瓦雅尔语法学派”,这是因为他们的代表作《普遍唯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里编成的。
《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1660年出版,共四万字,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
9、乔姆斯基衡量语法三个标准:观察充分性标准最低标准描写充分性标准较高标准解释充分性标准最高标准10、自然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施莱赫尔、缪勒主要观点:把语言看作一种自然的机构,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语言。
语言进化的三阶段:把语言的发展比之于一棵植物的生长。
施莱赫尔德《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一期(1870年前)代表人物对古印欧语的“重建”根据“重建”的结果认为古印欧语只有九个元音和十五个辅音11、新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总结了语言变化的两个规律:语音定律无例外(每一个例外都有规律),类推原则发现古印欧语中曾有两个做领音的鼻音m和n,还有两个做领音的r和l;主要观点:人类言语的机构有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2014年讲授:匡鹏飞整理:梁述中国语言学史零导言0.1课程含义:中古语言学史,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古代汉语研究史。
它不同于中国文学史,后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研究对象是文学本身;而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不是古代汉语,二是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也就是说它是对研究的研究。
0.2西方学者的语言学史一般不包括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内容,这是为何。
一般来说,他们认为,语言学史的源头在古印度、古希腊与罗马。
主要因为:1)“欧洲中心论”与“印欧语系中心语”的影响,反映在语言研究中则认为印欧语才是语言研究的主流,西方学者发现现代印度语与欧洲语同源,才建立起了比较语言学。
2)古代汉语文献难读。
3)主观方面:中国自身的重视不够,自古以来对语言研究的重视不足。
(例如扬雄入选《汉书》并不是因为他的《方言》等语言学著作,而是因为他在辞赋方面的成就;许慎入选《后汉书》不是因为他的《说文》,而是因为他在经学方面的呃成就)0.3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特点:中国小学西方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语音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注: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一开始就立足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本身,他们不研究A、B、C、D这些字母,而中国注重文字形体)0.3.1注重实用性:经世致用的观念决定了古代学者们的研究不重理论而重实用。
《说文叙》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可见古人推重文字。
《切韵》有:“凡有文藻,即须明音韵。
”可见古人是极推重声韵的。
清代顾炎武又说:“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
”0.3.2重视材料:《诗·七月》有:“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这里的“行”如何解释,从音韵的角度出发,诗经是韵文,应当押韵,因此“行”与“筐、桑”押韵,读作hang,是“道路”的意思,“微行”就是小路。
现代汉语的研究也重视材料,这个可以参看我们邢福义老师说“很淑女”的论文。
第一章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开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开展影响很大。
2、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国外译作:1、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拟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二、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语文学:是关于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缺乏系统性。
语言学:系统研究语言的本身。
3、另外,认为中国古代只有语文学而没有语言学。
理由如下:P4-71)古代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文字,不是语言;古代语言学效劳于解经;研究比拟零碎,缺乏系统性但这几种理由并不能让人信服。
作者: 赵振鐸
出版物刊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7-92页
主题词: 语言学家;语言工具;概要;语言学理论;外国;亲属关系;语言学史;词形变化;语言研究;
结构主义语言学
摘要: <正> 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了岑麒祥先生编著的《语言学史概要》(以下简称《概要》)。
这是我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语言学史,全书近30万字,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和外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状况,内容相当丰富。
读了之后,受益不浅。
但是,这本书也不是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虽然已经有同志对这本书发表过一些意见,可是有些问題还谈得不够,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全面评价这本书问題太大,而且也容易和別的同志的意见重复。
这里只就编写语言学史的几个重要问題谈谈我们的认识。
中国语言学简史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路线,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第二个因素是汉族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是为了实用的目的的。
这与经济基础不是直接的关系,而是间接的关系。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先王之道”被认为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法宝。
即使是提倡变法的王安石,也主张“当法其意”(《上仁宗皇帝书》)。
要法其意,也就必须通《经》。
通《经》必先识字;识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非通过这个手段不能达到通《经》的目的,也就无从确知“先王之道”。
张之洞说:“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必自音韵始;欲通音训,必自《说文》始。
”这种指导思想贯穿着近两千年的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的前身是语文学(philology)。
语文学与语言学是有分别的。
前者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又叫文献学、语史学、传统语言学);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语文学在中国古代称为小学。
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小学校有关系。
根据班固《汉书•艺文志》,我们知道古人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六书。
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所以把识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到了后来,小学的范围扩大了。
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训诂是研究字义的,字书是研究字形的,韵书是研究字音的。
但是,研究字形的时候不能不讲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三者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小学是有关文字的学问。
古人治小学不是以语言为对象,而是以文字为对象的。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一、语文学的萌芽语文学在先秦还没有产生。
因为春秋战国时代去古未远,而且书籍很少,人们还不感觉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即还没有产生语言研究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