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可能是最全的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4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轨迹知识点总
结
第五章曲线轨迹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的重要章节,是进一步理解力学与数学知识的基础,本文总结了该章节的重点内容。
1. 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 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是该点速度方向
- 切线方向发生改变,速度大小不变,产生加速度
- 切线方向不变,速度大小改变,产生切向加速度
- 法线方向是切线方向的逆时针旋转90度
2. 一段曲线的长度
- 一段曲线的长度可以近似看作许多小线段的长度之和
- 当小线段长度趋近于0时,该总长度即为曲线长度
3. 曲率和半径
- 曲率指曲线在某一点的弯曲程度
- 曲率越大,曲线弯曲程度越大
- 半径是曲率的倒数,其值越小,曲率越大
4. 圆的运动学方程
- 圆的运动学方程:x²+y²=r²
- 圆的运动可用向量表示:r(t)=<xcosωt,ysinωt>
- 圆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一定的
- 圆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沿切线方向
- 圆的轨迹是一段不断变化曲率的运动轨迹
以上就是第五章曲线轨迹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了解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特点,为高中物理学习打好基础。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物理组主备教师:夏春青第五章曲线运动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曲线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曲线运动中的两种特殊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圆周运动,进而学习向心加速度并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向心力,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曲线运动进一步加深理解。
二、教学内容1.曲线运动及速度的方向;2.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3.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不影响;4.运动的合成和分解;5.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6.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7.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8.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9.理解各参量之间的关系;10.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11.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存在加速度。
1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所以叫做向心加速度;1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14.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15.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16.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知识要点§5-1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曲线运动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xv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可以分解成水平和竖直的两个力。
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如下:
第一章机械振动与波动
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2. 单摆的运动规律
3. 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
4. 机械波与介质的传播
5. 简谐波的特征及其数学表达
6. 简谐振动的特征及其数学表达
第二章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及其数学表达
3. 总反射及其条件
4. 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现象
5. 杨氏干涉和薄膜干涉
6. 衍射现象及其数学表达
第三章电磁感应
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
2. 安培定律及其数学表达
3. 磁通量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感应电动势及其数学表达
5. 自感和互感
第四章电磁场
1.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电场强度的定义
2. 电荷与电场的相互作用
3. 电荷分布所建立的电场
4.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电容的定义
5. 电容与电压关系及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6. 平行板电容器和球形电容器的电场
7. 电磁感应中的电荷运动
第五章原子物理与半导体物理
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
3. 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PN结的形成
4. 半导体的导电机制和P型、N型半导体的特性
5.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技术应用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数学表达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点电荷和电场一、点电荷和电场的概念1. 点电荷:具有电荷量的体点,电荷量可以是正、负、零。
2. 电场:点电荷在周围空间中产生的电场区域。
电荷存在于电场中,与电荷的位置、电荷量以及电荷的性质有关。
二、电场强度1. 定义:电场强度E是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E = kQ/r^2,其中k为电场力学常量,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与测试点之间的距离。
3. 电场强度的性质:a.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b.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点电荷与测试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三、电势1. 定义:电场中的电势是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量。
2. 电势的计算公式:V = kQ/r,其中V为电势,k为电场力学常量,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与测试点之间的距离。
3. 电势的性质:a. 电势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b. 电势的符号取决于点电荷的正负性。
四、电势差1. 定义: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所做的功。
2.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ΔV = V2 - V1,其中ΔV为电势差,V2与V1分别为两点的电势。
3. 电势差的性质:a. 电势差与点电荷无关,只与与两点距离有关。
b. 电势差可以用来计算电场强度。
五、等势面和电场线1. 等势面:在电场中,与某一点电势相等的全部点所构成的面。
等势面垂直于电场线。
2. 电场线:用以表示电场的方向和性质。
电场线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电场线的密集程度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有关。
六、电容器1. 电容器的构成:由两块导体板组成,之间隔有绝缘介质。
2. 电容的定义:电容器两板间的电荷量与电势差的比值称为电容。
3. 电容的计算公式:C = Q/V,其中C为电容,Q为电容器两板上的电荷量,V为两板间的电势差。
七、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容器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2. 串联电容的总电容:将串联电容的逆数相加的倒数,即1/C = 1/C1 + 1/C2 + ... + 1/Cn。
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电流的基本定律。
1. 电流的概念。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输的现象,通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2.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即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极到负电极。
3. 电流强度的计算。
电流强度I的大小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计算,即I=Q/t,其中Q是电荷量,t是时间。
4. 电流的电子流说。
电子流说是指电流实际上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在导体中向正电极移动形成的,这是目前通用的电流流动理论。
5.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特有的性质,通常用符号ρ表示。
6.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为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强度,R是电阻。
7. 欧姆定律的应用。
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的基础。
8.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元件并排连接,电流可以有多条路径流通。
9.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可以分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可以分流。
10. 电功率。
电功率是描述电路中能量转换效率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P表示,单位是瓦特(W)。
电功率可以通过P=UI或P=I^2R来计算。
11. 电功率的应用。
电功率可以用来描述电路中元件的能量消耗和输出,是电路设计和使用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12.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仪器,使用时需要注意测量范围和连接方式。
13. 电阻的温度效应。
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导致的。
总结,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电流的基本定律,包括电流的概念、方向、强度计算、电子流说、电阻和电阻率、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功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以及电阻的温度效应。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例1: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合速度为:;合位移为:或者2分析: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向上游航行。
最短位移为:;合速度为:;对应的时间为:例2:一艘小船在200m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 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示例文章篇一:哇塞!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这可难不倒我!首先咱们来说说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不就是一个物体水平抛出后,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嘛!这就好像是我扔出一个小石子,它在空中一边向前飞,一边往下掉。
你说神奇不神奇?平抛运动的速度可是有讲究的。
水平方向的速度一直不变,就像一辆稳定行驶的小汽车。
而竖直方向呢,那速度可是越来越快,就像自由落体一样!这要是弄不明白,做题可就抓瞎啦!再来聊聊圆周运动。
嘿,你想想看,一个物体绕着一个点做圆周运动,那是不是就像我们在游乐场坐旋转木马,一直转啊转?圆周运动里的线速度,就好比是木马奔跑的速度;角速度呢,就像是木马转动的快慢。
要是线速度大,那物体跑的就快;角速度大,转的就急。
还有向心力!没有向心力,物体怎么能乖乖地做圆周运动呢?这向心力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绳子,拉着物体不让它跑出去。
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转弯的时候,如果速度太快,向心力不够,那不就容易摔倒嘛!向心加速度也是个重要的家伙。
它决定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速度变化的快慢。
你说,如果向心加速度突然消失了,那会怎么样?那物体还不得飞出去啦!最后再说说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
比如汽车过弯道,如果速度控制不好,是不是就容易侧翻?这就像我们走路不稳要摔跤一样。
还有,洗衣机脱水的时候,利用离心力把水甩出去,这不就是圆周运动的应用嘛!总之,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的知识点虽然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多做几道题,就一定能掌握!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的知识点,那可真是让我这个小学生觉得超级神秘又有点难搞呢!这一章主要讲了曲线运动、平抛运动还有圆周运动。
先来说说曲线运动吧,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不像直线运动那么简单直接,它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在那一点的切线方向上。
这就好比我们骑自行车转弯的时候,车轮前进的方向可不就是沿着弯道的切线嘛!平抛运动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水平抛出去,它一边水平向前跑,一边又受重力往下掉。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定义:质点的运动是指质点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2、运动的特征量:位移(s)、速度(v)、加速度(a)。
3、速度的物理量:(1)速度的大小上限:光速。
(2)速度的模:又称平均速度。
(3)切线速度:是指质点的实际速度和目标点的方向上的分量。
4、加速度的物理量:(1)加速度的模:又称平均加速度。
(2)切线加速度:是指质点的实际加速度和目标点的方向上的分量。
5、运动的描述方法:(1)定性描述:通过描述质点的速度、加速度等方面来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式。
(2)定量描述:可以通过给出质点的速度图或加速度图能够清晰描述物体的运动轨道。
6、质点的运动方式:(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沿着一条直线匀速地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以不同的平均速度运动。
(3)匀变速圆周运动:沿着一个圆周以不同的平均速度运动。
二、力学1、定义: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的一门学科。
2、力的特点:(1)力是由动力学的三大定律所决定的。
(2)力的作用方向和大小是有限的。
(3)力的大小不能大于一定值。
(4)力可以是内力也可以是外力。
3、力的物理量:(1)力的模:又称作力大小,是指力矢量的大小。
(2)力的方向:是指力矢量的方向。
(3)合力:是指几条力的合向量。
(4)力的施加点:是指力的作用的物体的位置。
4、力的工作:力的工作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改变物体运行过程中物体的能量。
5、力的分类:(1)推力:是指用外力使物体产生位移运动。
(2)磁力、电力:是指由于物体间斥力等普朗克力而产生的作用力。
(3)引力:是指在物体间有一种特殊的引力,使它们存在相互影响。
(4)惯性:是指物体运动时保持原来速度和方向的运动状态。
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二第五章通常涉及的是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成对出现的,它们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碰撞问题、爆炸问题等多种物理场景。
4. 冲量与动量- 冲量是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是动量的改变量。
-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5. 碰撞问题- 碰撞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都守恒。
- 非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
6. 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 向心力是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 向心加速度是物体在圆周运动中产生的加速度,方向也始终指向圆心。
7.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具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引力,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9. 势能与动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势能有关的力称为保守力。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10. 功率与功-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标量量。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重点内容总结
本文总结了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的重点内容。
以下是各章节
的简要概括:
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和题
本章介绍了机械的基本概念,包括质点、质量、力等。
还对力
和其性质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相关的题。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
此章着重讨论了力的作用以及力的分解,包括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等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重力和弹力的
概念。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的应用
本章详细介绍了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力的质点模型、力的叠加等内容。
在运动的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竖直上抛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等情况。
第四章:工作、功和能量
此章讨论了工作、功和能量的概念和关系。
其中,着重介绍了功的计算方法和功的特点,并探讨了势能和动能的转化问题。
第五章: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围绕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展开。
讲解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各种实际应用为例,说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六章:冲量和动量定理
此章介绍了冲量和动量定理。
详细讲解了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有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
第七章:热、温度和热学定律
本章主要讲解了热、温度和热学定律。
包括热量的传递方式、热平衡和热学定律的表述等内容。
第八章:用能源的科技和可持续发展
此章主要探讨了能源的科技和可持续发展。
包括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的重点内容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概念总结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辰改动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辰〕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合外力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不时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运动轨迹在v 、a 之间,和速度v 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 的方向接近,但不能够到达。
[留意]1)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合力所发生的减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也不在同不时线上;2)物体的运动形状是由其受力条件及初始运动形状共同确定的;①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减速度决议〔减速度为零时物体运动或做匀速运动;减速度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变化时物体做变减速运动〕。
②物体运动的轨迹〔直线还是曲线〕由物体的速度和减速度的方向关系决议〔速度与减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和减速度方向成角度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3、曲线运动的特点:1〕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质点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其平均速率大小大于平均速度大小;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遭到合外力和相应的速度一定不为零;2〕曲线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其轨迹轨迹一直夹在合外力方向〔减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而且向合外力的方向弯曲,即合外力〔减速度〕指向轨迹凹侧。
3〕曲线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速度的大小发作变化,沿法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作变化。
[留意]:①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是变化的.〔×〕[此力不一定变化]②两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运动. ③两个分运动都是匀加〔互成一定角度,不共线〕那么合运动是:a .合合与v a 共线是匀加直线运动; b.合合与v a 不共线是匀变曲线运动. ④一个分运动是匀速,另一个是匀加〔初速度为零〕,那么合运动:a .合合与v a 共线⎪⎩⎪⎨⎧-=+=atv v atv v 00合合反向,同向, b.合合与v a 不共线:匀变速曲线运动.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5、曲线运动的减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6、力的作用:〔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分歧时,力只能改动速度的大小,不能改动速度的方向,物体只能做直线运动;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只能改动速度的方向,不能改动速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