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检验:如果想了解病人体内是
否有病毒存在,不能仅做HBsAg或乙肝二 对半试验,因为两对半检测的目的是查病 人感染乙肝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因此必须 查乙肝DNA定量试验,通过连续监测,了 解病毒复制数量以判断疗效或否达到临床 治愈,同时请注意目前定量PCR检测的灵 敏度为1000拷贝数/每毫升,小于这个浓度 检测不出来。
由于实验结果受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时间、采
集方式、药物及错贴或错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检验报告单只能对当次的检验标本负责, 不能对病人负责;还要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意外因 素,如检验报告单的姓名是否是病人的真实姓名? 如果发现病人没有明显的征状,临床医师要考虑 到以上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对于重要疾病的诊 断不能凭一次检验结果就进行定性。 为了使检验结果有效地用于临床,医务人员包括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收集前影响结果的非 病理性因素。例如是否需要空腹采集标本,标本 的采集时间以及病人用药对检验结果有无影响等。 提出要求病人予以配合和服从的内容,采取切实 措施,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疾病的实际情况。
能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抗生素药物 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能增加血液中尿酸浓度,常
误报作“痛风阳性”。磺胺类抑制肠内细菌繁殖, 使尿胆素不能还原为尿胆原,使尿胆原检查出现混 浊,无法得出尿胆原的正确结果。 镇痛消炎药物 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有助于胆红素氧化为蓝绿 色物质,故会使尿中胆红素值升高;吗啡、哌替啶和 消炎痛、布洛芬等使胆总管开口处的奥狄氏括约 肌发生扩张,有利于胆总管排出胆汁,导致检验中淀 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升高,在用药后4h内影响最 大,24h后消失。
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按实验前后顺序分为实验
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医学实验室只能做到对实验室内的标本进行 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在室内质控的控制 范围内,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否则必须对 系统进行校正,找出问题所在,重新检验。 由于自动化检测和标准化管理在检验科内的 应用,来源于实验室外的质量问题已成为目 前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因此,要考虑 检验报告结果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