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和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9.40 KB
- 文档页数:2
第59卷 第6期2023年12月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59,N o .6D e c e m b e r 2023[收稿日期]2023-03-07; [修订日期]2023-10-08[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Z 2019033)[第一作者]谢金花(1987-),女,主管护师㊂E -m a i l :x j i n h u a -h u a @163.c o m ㊂血清素和瘦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评估价值谢金花1,管义祥2,张艳1,杨余华3(海安市人民医院,江苏海安 226600 1 外科重症医学科; 2 神经外科; 3 神经内科)[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 B I)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㊂方法 选取2020年6月 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T B I 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C S )分为3组,轻度组49例㊁中度组31例㊁重度组23例㊂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O S )分为良好组79例和不良组24例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素和瘦素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 )曲线下面积(A U C )评估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对T B I 病人预后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模型分析T B I 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㊂结果血清素和瘦素浓度从高到低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F =43.373㊁119.620,P <0.05)㊂预后良好组血清素和瘦素浓度低于不良组(t =10.860㊁12.974,P <0.05)㊂血清素和瘦素浓度预测T B I 病人预后的A U C 分别为0.873和0.852,截点值分别为0.39μm o l /L 和1.93n m o l /L ,特异度分别为70.89%和60.76%,灵敏度分别为91.67%和91.67%,二者联合检测的A U C 为0.914,特异度为86.08%,灵敏度为87.50%㊂良好组入院瞳孔反应㊁入院G C S 评分㊁合并颅内感染㊁合并硬膜下血肿㊁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㊁C 反应蛋白(C R P )含量等因素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9.619,t =6.526,P <0.05)㊂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入院G C S 评分<8分㊁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㊁血清素ȡ0.39μm o l /L 和瘦素ȡ1.93n m o l /L 等是T B I 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 R =2.492~3.554,95%C I =(1.550~2.147)~(3.435~5.881),P <0.05)㊂结论 T B I 病人血清素和瘦素浓度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T B I 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㊂[关键词] 颅脑损伤;血清素;瘦素;格拉斯哥预后评分;L o gi s t i c 模型[中图分类号] R 651;R 97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3)06-0902-05d o i :10.11712/jm s .2096-5532.2023.59.18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网络出版] 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37.1517.R.20231221.0858.002;2023-12-22 10:23:07T H EV A L U EO F S E R O T O N I NA N DL E P T I N I NP R O G N O S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T R A U M A T I CB R A I N I N J U R Y X I EJ i n h u a ,G U A N Y i x i a n g ,Z HA N G Ya n ,Y A N G Y u h u a (D e p a r t m e n to fS u r g e r y a n d C r i t i c a lC a r e M e d i c i n e ,H a i a n 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H a i a n2266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v a l u e of s e r o t o n i n a n d l e p t i n i n t h e p r og n o s t i c e v a l u a t i o no f p a t i e n t sw i th t r a u m a ti c b r a i n i nj u r y (T B I ). M e t h o d s At o t a l o f 103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Iw h ow e r e a d m i t t e d t oH a i a nP e o p l e sH o s pi t a l f r o mJ u n e 2020t o J u n e 2022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s t u d y s u b j e c t s .B a s e do n t h eG l a s g o w C o m aS c o r e (G C S ),t h e y w e r e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s :m i l d g r o u p (49c a s e s ),m o d e r a t e g r o u p (31c a s e s ),a n d s e v e r e g r o u p (23c a s e s ).A t t h e t i m e o f d i s c h a r ge ,t h e p a t i e n t s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f a v o r a b l eg r o u p (79c a s e s )a n du n f a v o r a b l e g r o u p (24c a s e s )b a s e d o n th eG l a s g o wP r o g n o s ti c S c o r e .T h e s e r o t o n i n a n d l e p t i n l e v -e l s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u s i n g a n e n z y m e -l i n k e d i mm 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 .T h e v a l u e o f s e r o t o n i n a n d l e p t i n l e v e l s i nd e t e r m i n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Iw a s e v a l u a t e d u s i n g t h e a r e a u n d e r t h e r e c e i v e r o p e r a t i n g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r v e (A U C ).T h e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Iw e r e a n a l y z e d u s i n g t h em u l t i v a r i a t eL o g i s t i c r e gr e s s i o nm o d e l . R e s u l t s T h e s e r o t o n i n a n d l e p t i n l e v e l s d e c r e a s e d p r o g r e s s i v e l y f r o m t h e s e v e r e g r o u p t o t h em o d e r a t e g r o u p a n d t h e n t h em i l d g r o u p (F =43.373,119.620;P <0.05).T h es e r o t o n i na n dl e p t i nl e v e l s i nt h e f a v o r a b l e g r o u p 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t h o s e i nt h eu n f a v o r a b l e g r o u p (t =10.860,12.974;P <0.05).T h eA U C s o f s e r o t o n i n a n d l e p t i n l e v e l sw e r e 0.873a n d 0.852,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p r e d i c t i n gt h e o u t c o m e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I ,w i t h s p e c i f i c i t i e s o f 70.89%a n d 60.76%,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 s e n s i t i v i t i e s o f 91.67%a n d 91.67%,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t c u t -o f f v a l u e s o f 0.39μm o l /La n d1.93n m o l /L .T h eA U Co f t h e c o m b i n e d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b o t hw a s 0.914,w i t h a s p e c i f i c i t y o f 86.08%a n da s e n s i t i v i t y o f 87.50%.T h e f a v o r a b l e g r o u p s h o w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p u p i l r e a c t i o n s ,G C S o n a d m i s s i o n ,c o n -c o m i t a n t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i n f e c t i o n ,c o n c o m i t a n ts u b d u r a lh e m a t o m a ,c o n c o m i t a n ts u b a r a c h n o i dh e m o r r h a ge ,a n d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o n t e n t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u nf a v o r a b l eg r o u p (χ2=4.525-9.619,t =6.526,P <0.05).A G C So na d m i s s i o no f<8,c o n c o m i t a n t s u b a r a ch n oi dh e m o r r h a g e ,s e r o t o n i n l e v e l o fȡ0.39μm o l /L ,a n d l e p t i n l e v e l o fȡ1.93n m o l /Lw e r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B I ,w i t h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w e e nt h et w o g r o u ps (O R =2.492-3.554,95%C I =1.550-2.147t o3.435-5.881,P <0.05).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s e r o t o n i na n d l e pt i n l e v e l s i n -c r e a s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I a n d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co r r e l a -6期谢金花,等.血清素和瘦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评估价值903 t e dw i t h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t h e d i s e a s e.T h e y h o l dv a l u e i n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T B I.[K E Y W O R D S]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t r a u m a;s e r o t o n i n;l e p t i n;G l a s g o wo u t c o m e s c a l e;L o g i s t i cm o d e l s创伤性颅脑损伤(T B I)是一种在外力因素作用下造成的脑组织损害,常见致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㊁交通事故㊁外力打击等[1]㊂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发生交通意外的人群日益增加,导致T B I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3]㊂T B I的病情进展快,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故早期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疾病转归至关重要㊂血清素又被称为5-羟色胺(5-H T),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对机体的认知㊁情绪㊁食欲等可发挥调控作用[4]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脑组织损伤可使神经元异常兴奋,导致血中血清素浓度异常升高,损害认知功能[5-6]㊂瘦素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合成,可调控机体的能量代谢㊁神经功能和免疫功能等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瘦素对阿尔茨海默病㊁急性脑梗死等疾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价值[7-8]㊂但是目前关于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变化与T B I关系研究的报道尚少㊂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变化对T B I病人疾病转归的评估价值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20年6月 2022年6月,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T B 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T B I;②年龄18~75岁;③受伤至入院时间不超过6h;④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㊂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病人;②既往有颅脑部手术史或创伤史者;③入院24h内死亡者;④心㊁肺㊁肾等器官功能异常者;⑤近期有抗凝药物使用史或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⑥拒绝参与本研究者㊂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C S)[9]分为3组,轻度组(13~15分)49例㊁中度组(9~12分)31例和重度组(3~8分)23例㊂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㊂1.2研究方法1.2.1资料收集方法收集受试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体质量指数(B M I)㊁收缩压(S B P)㊁舒张压(D B P)㊁致伤原因㊁入院瞳孔反应(正常/异常)㊁入院G C S评分(<8分/ȡ8分)㊁颅内感染(是/否)㊁硬膜下血肿(是/否)㊁蛛网膜下隙出血(是/否)㊁白细胞计数(W B C)㊁血小板计数(P L T)㊁C反应蛋白(C R P)㊁纤维蛋白原(F I B)等指标㊂1.2.2血清指标检测方法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4m L,离心处理后取上清液,保存于-80ħ冰箱内待检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的血清素和瘦素浓度,试剂盒均由上海心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流程参考使用说明书㊂1.2.3预后判断方法出院时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O S)量表[10]评估病人的预后㊂预后分为5级: 1级(死亡),2级(植物状态),3级(严重残疾),4级(中度残疾),5级(恢复良好)㊂将病人按照G O S分级分为预后良好组(4~5级,79例)和不良组(1~3级,24例)㊂1.3统计学分析采用I B M公司S P S 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㊂计量资料指标用 xʃs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均数比较,多重比较采用S N K-q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 O C)曲线下面积(A U C)评估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对T B I病人预后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模型分析T B I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不同昏迷程度各组血清素和瘦素浓度比较不同昏迷程度病人血清素和瘦素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二者浓度从高到低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各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73㊁119.620,P<0.05)㊂见表1㊂表1各组病人血清素和瘦素浓度比较( xʃs)组别n血清素(c/μm o l㊃L-1)瘦素(c/n m o l㊃L-1)轻度组490.34ʃ0.031.32ʃ0.26中度组310.37ʃ0.04*1.79ʃ0.34*重度组23 0.43ʃ0.05*ә 2.32ʃ0.04*ә注:多组间比较,F=43.373㊁119.620,P<0.05㊂与轻度组比较, *P<0.05;与中度组比较,әP<0.05㊂2.2不同预后病人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对比结果表明,预后良好组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均明显低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60㊁12.974,P<0.05)㊂见表2㊂904青 岛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59卷表2 不同预后病人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对比( x ʃs )组别n血清素(c /μm o l ㊃L -1)瘦素(c /n m o l ㊃L -1)良好组790.35ʃ0.031.47ʃ0.27不良组240.44ʃ0.05* 2.40ʃ0.41* 与良好组比较,*t =10.860㊁12.974,P <0.05㊂2.3 血清素和瘦素浓度对T B I 预后诊断价值血清素和瘦素浓度预测T B I 病人预后的A U C 分别为0.873和0.852,此二者联合预测的A U C 为0.914,二者对T B I 病人预后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㊂见表3和图1㊂表3 血清素和瘦素对T B I 病人预后的诊断价值检测指标截点值A U C 95%C I特异度(χ/%)灵敏度(χ/%)血清素(c /μm o l ㊃L -1)0.390.8730.822~0.92470.8991.67瘦素(c /n m o l ㊃L -1)1.930.8520.801~0.90360.7691.67血清素+瘦素(串联)0.9140.863~0.96586.0887.502.4 影响T B I 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病人入院瞳孔反应㊁入院G C S 评分㊁合并颅内感染㊁合并硬膜下血肿㊁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㊁C R P 等指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5~9.619,t =6.526,P <0.05)㊂见表4㊂图1 血清素和瘦素对T B I 病人预后诊断的R O C 曲线表4 影响T B I 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分析组别n性别(例(χ/%))男女年龄(岁)B M I(k g /m2)S B P(p /kP a )D B P(p /kP a )瞳孔反应(例(χ/%))正常异常良好组7949(62.0)30(38.0)46.5ʃ5.123.4ʃ2.517.4ʃ0.910.6ʃ0.645(57.0)34(43.0)不良组2416(66.7)8(33.3)47.7ʃ5.223.2ʃ2.417.6ʃ0.910.4ʃ0.65(20.8) 19(79.2)*组别n致伤原因(例(χ/%))高处坠落交通意外其他G C S 评分(例(χ/%))<8分ȡ8分颅内感染(例(χ/%))是否良好组7924(30.4)33(41.8)22(27.8)35(44.3)44(55.7)10(12.7)55(69.6)不良组247(29.2)11(45.8)6(25.0) 19(79.2)*44(55.7) 9(37.5)*11(45.8)组别n硬膜下血肿(例(χ/%))是否蛛网膜下隙出血(例(χ/%))是否W B C (c c e l l/109㊃L -1)P L T (c c e l l/109㊃L-1)C R P (ρ/m g ㊃L -1)F I B (ρ/g ㊃L -1)良好组7924(30.4)55(69.6)33(41.8)46(58.2)13.2ʃ3.5286.0ʃ21.414.2ʃ2.53.8ʃ0.8不良组2413(54.2)*11(45.8) 18(75.0)*6(25.0)14.5ʃ3.6282.2ʃ21.118.2ʃ3.1#4.1ʃ1.0与良好组比较,*χ2=4.525~9.619,#t =6.526,P <0.05㊂2.5 影响T B I 病人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本研究将T B I 病人的预后是否不良作为因变量(否=0㊁是=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及血清素和瘦素浓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㊂研究结果显示,入院的G C S 评分<8分㊁蛛网膜下隙出血㊁血清素ȡ0.39μm o l /L ㊁瘦素ȡ1.93n m o l /L 等指标是T B I 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 R =2.492~3.554,95%C I =(1.550~2.147)~(3.435~5.881),P <0.05)㊂见表5㊂3 讨 论T B I 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多发的危重症疾病,其发病率㊁致残率和致死率居外伤疾病的首位[11-12]㊂表5 影响T B I 病人预后的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变量B 值S E 值W a l dχ2值P 值O R (95%C I )入院G C S 评分(ȡ8分)0.9130.21817.540<0.0012.492(1.625~3.820)蛛网膜下隙出血(否)0.8360.20316.960<0.0012.307(1.550~3.435)血清素(<0.39μm o l /L)1.2680.25724.343<0.0013.554(2.147~5.881)瘦素(<1.93n m o l /L )1.0430.23120.387<0.0012.838(1.804~4.463)该病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者甚至死亡,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3-15]㊂T B I 干预时间延迟是预后不良的关键,时至今日,临床尚无评估T B I 病情及预后的可靠指标[16-17]㊂因此,寻找合适的生物学指标用于评估T B I 病人的病情及预后,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6期谢金花,等.血清素和瘦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评估价值905点问题之一㊂血清素是一种在大脑皮质㊁神经突触广泛分布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对认知㊁情绪和食欲等多种生物学行为具有调控作用,同时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㊁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18-19]㊂研究发现,血清素可促使淋巴细胞㊁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导致促炎因子分泌增加,加剧炎症反应[20-22]㊂张悦等[23]构建的脓毒症小鼠模型显示,抑制外周血血清素表达可减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减轻肺损伤㊂孙鹏等[24]研究发现,血清素在T B I病人中呈高表达,且与认知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㊂本研究结果显示,T B I病人血清素浓度从高到低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预后良好组血清素浓度明显低于不良组㊂提示血清素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㊂究其原因,T B I发生后可导致大量的促炎因子释放入血,诱发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而血清素具有诱导炎性细胞募集的作用,可以引起炎症级联反应,故推测血清素可能参与了T B I的病情进展㊂同时,脑损伤可增加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兴奋性,释放至突触间隙的血清素增加,并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加剧脑组织损伤[26-27],故随着血清素浓度升高,脑组织损伤加重,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㊂瘦素是O B肥胖基因的产物,作为脂肪因子家族的一员,早期被认为是摄食㊁能量平衡的调节因子[28-29]㊂随着深入研究发现,瘦素可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㊁免疫应答和胰岛素抵抗等过程,并且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进展有关[30-31]㊂胡孙玉等[32]研究指出,瘦素可激活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使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进展㊂丁巍等[33]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瘦素浓度明显上升,且与心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㊂本研究结果表明,T B I病人血清瘦素浓度从高到低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预后良好组血清瘦素浓度明显低于不良组㊂提示随着脑损伤加重,血清瘦素浓度逐渐升高,并且与预后不良有关[34-35]㊂究其原因,脑损伤发生会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下丘脑-垂体分泌功能异常,机体负反馈调节功能紊乱,进而促使瘦素分泌增加[36-37]㊂同时,瘦素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 I3K/A K t)信号通路,导致促炎因子过表达,抑炎因子水平下调[38-39],故随着血清瘦素浓度提高,炎症反应更明显,脑组织损伤更严重,进而影响疾病预后[40]㊂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血清素和瘦素浓度预测T B I病人预后的A U C分别为0.873和0.852,二者联合预测的A U C为0.914㊂提示血清素和瘦素可作为评估T B I病人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能更好㊂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 C S评分㊁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㊁血清素和瘦素浓度等变量是T B I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㊂提示监测血清素和瘦素浓度的变化有助于评估T B I病人的预后,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㊂综上所述,T B I病人的血清素和瘦素浓度明显升高,而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对T B I病人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检测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㊂但是,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缺乏大样本数据的支持,而且预后随访时间较短,后续可以扩大样本量及来源单位,延长预后随访时间,进一步对本研究结果进行佐证㊂[参考文献][1]古丽加克拉㊃艾山,余克威,朱玉连.创伤性脑损伤后康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线粒体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106-111.[2]钟琦,刘建仁,谭偲艺,等.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 r x1㊁F G L2水平与G C 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3):4441-4444,4463.[3]杨有文,黄宗涛,刘洋.自体骨㊁定制钛网及聚醚醚酮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颅骨修补术患者的疗效及预后[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8):1098-1101.[4]P O U R HAM Z E H M,MO R A V E JFG,A R A B IM,e t a l.T h er o l e so fs e r o t o n i ni nn e u r o p s y c h i a t r i cd i s o r d e r s[J].C e l l u l a ra n d M o l e c u l a rN e u r ob i o l o g y,2022,42(6):1671-1692.[5]WA N GZX,WA N G W,Z H O U LX,e t a l.m i R-34a t a r g e t sS N A I1a n di se s s e n t i a l f o r5-h y d r o x y t r y p t a m i n e i n d u c e de p i-t h e l i a lm e s e n c h y m a lt r a n s i t i o ni nl i v e rc a n c e r[J].M i n e r v a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22,68(3):363-365.[6]曾劲松,唐宁,谢亚君,等.血清5-羟色胺与S100-β蛋白水平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21,43(3):322-325.[7]T I A N J,WA N G T,J I A K,e ta l.N o n o b e s e m a l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a r ev u l n e r a b l e t od e c r e a s e i n p l a s m a l e p t i n[J].J o u r n a l o f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2022,88(3):1017-1027.[8]郑静静,张燕娇,徐雪霞.血清瘦素㊁脂联素和R B P4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5):1593-1596.[9]E N R I Q U E ZC M,C H I S HO L M K H,MA D D E N L K,e t a l.G l a s g o w C o m as c a l e:g e n e r a t i n g c l i n i c a ls t a n d a r d s[J].T h eJ o u r n a l o fN e u r o s c i e n c eN u r s i n g:J o u r n a l o f t h eA m e r i c a nA s-s o c i a t i o no fN e u r o s c i e n c eN u r s e s,2019,51(3):142-146.906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10]A B A C I O G L U O O,K O Y U N S E V E R N Y,K I L I CS,e ta l.G l a s g o w p r o g n o s t i c s c o r e a s am a r k e r o fm o r t a l i t y a f t e rT A V I[J].B r a z i l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S u r g e r y,2021,36(6): 796-801.[11]柳智,朱磊,盛利平,等.早期使用丙戊酸钠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炎症影响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3):253-258.[12]刘可,郭文文,王颖花,等.脑类器官在创伤性脑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3,31(5):690-696. [13]陈华辉,张刚利.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3):385-387.[14]C A P I Z Z IA,WO OJ,V E R D U Z C O-G U T I E R R E Z M.T r a u-m a t i cb r a i ni n j u r y:a no v e r v i e w o fe p i d e m i o l o g y,p a t h o p h y-s i o l o g y,a n d m e d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J].T h e M e d i c a lC l i n i c so f N o r t hA m e r i c a,2020,104(2):213-238.[15]贲岑伟,张艳,管义祥.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9):46-49,55.[16]于少英.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㊁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 160-161.[17]朱伟珍,甘泉,胡小铭.心理-认知-行为三联康复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㊁肢体运动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06-109.[18]杜转环,马莉,甄玲玲,等.5-羟色胺在脓毒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5):662-664. [19]S T A S IC,S A D A L L A S,M I L A N I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t w e e n t h es e r o t o n i n m e t a b o l i s m,g u t-m i c r o b i o t aa n dt h e g u t-b r a i na x i s[J].C u r r e n tD r u g M e t a b o l i s m,2019,20(8):646-655.[20]Z H A ILX,HU A N GCH,N I N GZW,e t a l.R u m i n o c o c c u s g-n a v u s p l a y s a p a t h o g e n i c r o l e i nd i a r r h e a-p r e d o m i n a n t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b y i nc r e a s i n g s e r o t o n i nb i o s y n t h e s i s[J].C e l lH o s t&M i c r o b e,2023,31(1):33-44.e5.[21]Z H A N GLJ,L U N,L I U M Y.S e l e c t i v e s e r o t o n i nr e u p t a k ei n h i b i t o r s r e g u l a t e t h e 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5-H Ta n d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f t e r m y o c a r d i a li n f a r c t i o n[J].B M C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D i s o r d e r s,2023,23(1):342.[22]P A N N U A,G O Y A LRK.S e r o t o n i n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s c r u t i n yo f n e wt a r g e t sf o rf u t u r ea n t i-d e p r e s s a n td r u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J].C u r r e n tD r u g T a r g e t s,2023,24(10):816-837. [23]张悦,李蕴,张晓丽,等.帕金森鼠结肠黏膜炎性反应与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表达[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5): 685-692.[24]孙鹏,李恒周,范多娇,等.血清5-羟色胺与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在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应用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311-312.[25]王玉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39(5):469-471.[26]F O L E T T O VS,D A R O S A T F,S E R A F I N M B,e t a l.S e-l e c t i v e s e r o t o n i n r e u p t a k e i n h i b i t o r(S S R I)a n t i d e p r e s s a n t s r e-d u c eC O V I D-19i n fe c t i o n:p r o s p e c t sf o ru s e[J].E u r o p e a nJ o u r n a l o f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 a c o l o g y,2022,78(10):1601-1611.[27]O C O N N E L LC J,R E E D E REL,C O L L I N S SM,e t a l.M i l dt r a u m a t i cb r a i ni n j u r y e l i c i t st i m e-a n dr e g i o n-s p e c i f i cr e d u c-t i o n s i n s e r o t o n i n t r a n s p o r t e r p r o t e i n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u p t a k e c a-p a c i t y[J].N e u r o r e p o r t,2022,33(14):612-616. [28]曹雅红,高鹤,李碧青,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电解质㊁N L R P3㊁瘦素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16):2003-2007. [29]沈俊明,党怀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㊁瘦素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20(4):545-548.[30]李晶,于奇晋,薛延华,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胰岛素㊁瘦素㊁内脂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 2021,50(20):3446-3449.[31]袁启航,汤亚微,陈海凤,等.瘦素在S L E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9,39(5):424-428.[32]胡孙玉,李名兰,闵敏,等.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例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预后相关性[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1):1379-1383.[33]丁巍,陈文忠.C H F患者血清C g A㊁l e p t i n和A D P N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4): 664-666.[34]周挺,董明骏.重度外伤性颅脑损伤早期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8):1543-1546. [35]唐路,陆天宇,丁永宏.血清M I F及N F-κB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11):1430-1434.[36]A B D E L-HAM I D H A,MA Q S O U D N M A,T O N IN D,e ta l.L e p t i na l l e v i a t e do v a r i a n i s c h e m i a-r e p e r f u s i o n i n j u r y i n r a t sv i a m o d u l a t i o n o f S i r t-1/N r f2a n d T L R4/N F-k B/c a s p a s e-3 s i g n a l i n gp a t h w a y s[J].E n d o c r i n eR e g u l a t i o n s,2023,57(1): 25-36.[37]郐国虎,刘杰,蒋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与颅脑损伤预后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0):10-12. [38]Z HU X,J I A X,C H E N G F,e t a l.c-J u na c t sd o w n s t r e a m o fP I3K/A K Ts i g n a l i n g t om e d i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l e p t i n o nm e t h i o-n i n e a d e n o s y l t r a n s f e r a s e2B i nh e p a t i c s t e l l a t e c e l l s i n v i t r o a n di nv i v o[J].J o u r n a l o f P a t h o l,2020,252(4):423-432.[39]王英斌,闫军,王燕鹏,等.外源性瘦素通过抑制N F-κB活性降低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促炎因子的表达[J].中国医师杂志, 2009,11(9):1183-1185.[40]王昆鹏,李爽,张晓亚,等.甲酰基肽受体1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3, 40(1):59-62.(本文编辑于国艺)。
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意义和解读体检项目中的异常指标解析是体检报告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中,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异常指标是需要引起我们关注和解读的。
血清总胆汁酸是一种胆汁酸相关的重要指标,它主要用于评估肝功能的健康程度。
正常情况下,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就意味着患者的肝功能可能出现了异常。
血清总胆汁酸的异常指标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种情况:1. 肝功能异常: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肝脏疾病引起的。
肝脏是我们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它负责胆汁的合成和分泌。
如果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升高。
2. 胆道堵塞:胆道是胆汁从肝脏流向小肠的通道,如果胆道发生堵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就会上升。
3. 胆汁动力障碍:胆汁动力障碍也会导致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升高。
胆汁动力障碍是指胆汁无法正常排空,导致胆汁滞留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除了上述情况,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异常。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升高。
此外,血清总胆汁酸的异常也可能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
针对血清总胆汁酸的异常指标,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读和处理。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检查了解胆道和肝脏的具体情况,例如通过超声波、CT扫描等,来确定是否存在胆囊疾病或者肝脏疾病。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例如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以及适量锻炼,来改善肝脏功能。
最后,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寻求医生的咨询和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总之,血清总胆汁酸的异常指标在体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提供有关肝功能健康状况的信息,并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改善肝脏健康。
因此,当我们在体检报告中发现血清总胆汁酸的异常指标时,应该及时解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肝脏相关的疾病。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引起脑组织出血的病症,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根据脑出血的原因和位置,可以将脑出血分为各种不同类型,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
这些不同类型的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血清PCT(降钙素原前体)是一种由肝脏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主要通过对炎症刺激的反应而产生。
在炎症过程中,细胞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诱导肝脏细胞合成和释放PCT。
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存在差异。
一项研究对比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这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膜受损引起的严重炎症反应导致血清PCT水平升高。
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也不容忽视。
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脑出血的辅助诊断指标。
通过检测血清PCT水平,临床医生可以判断脑出血的类型,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脑出血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研究发现,血清PCT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血清PCT水平高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对于血清PCT水平高的脑出血患者,临床医生需要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和监护。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密切相关。
血清PCT水平的测定可以作为脑出血的辅助诊断指标,并且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前关于血清PCT水平与脑出血的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脑出血是指由于脑动脉或静脉破裂导致出血进入脑组织内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根据出血部位和病因的不同,脑出血可分为硬膜下脑出血、脑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等多种类型。
脑出血患者常常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清前白蛋白(Procalcitonin,PCT)在脑出血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PCT是一种体内合成的前体蛋白,主要由C细胞合成,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PCT主要在甲状腺C细胞中合成,是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CT在炎症反应中的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感染性疾病。
在脑出血患者中,大量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激活炎症反应,PCT的表达也会相应上升。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存在差异。
硬膜下脑出血是指出血发生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下腔之间,常常由于头部外伤或动脉瘤破裂所致。
一项研究发现,硬膜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脑出血患者,提示硬膜下脑出血可能具有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脑内出血是指出血发生在脑实质内,常常由于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
另一项研究发现,脑内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也较高,但相对于硬膜下脑出血患者来说,差异不太明显。
脑室内出血是指出血发生在脑室内,常常由于动脉瘤破裂或静脉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
一项研究发现,脑室内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血液在脑室内扩散导致炎症反应相对较弱所致。
血清PCT水平在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一方面,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脑出血的炎症反应指标,有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一项研究发现,在脑出血后的72小时内,血清PCT水平与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等临床指标呈明显相关性,血清PCT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
血清总胆汁酸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发表时间:2016-07-18T15:38:45.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作者:任保艳[导读]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
云南省马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663700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查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给予TBA检查,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的TB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亚组与原发性肝癌亚组的TBA阳性率高于ALT与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总胆汁酸检查,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检查;肝胆疾病;诊断胆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胆汁酸,其发挥着脂肪代谢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胆汁酸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其浓度也具有稳定性,但在肝细胞受损情况下,则会诱发胆汁酸代谢障碍,并且血清中胆汁酸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根据临床实践可知,血清中胆汁酸检查用于肝胆疾病诊断,价值显著。
血清总胆汁酸属于血清学指标,其呈现着合成代谢与干细胞损害情况,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50例肝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了150例肝胆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男80例,女70例,最小32岁、最大69岁,平均(41.3±1.3)岁。
疾病类型:肝硬化66例、原发性肝癌57例、梗阻性黄疸27例。
纳入标准: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或精神障碍。
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42.1±1.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部位和病因,脑出血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动脉瘤破裂、高血压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破裂等。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一种炎症介质,与炎症反应有关。
降钙素原(PCT)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一员,其水平可在炎症反应激活时升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PCT水平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类型脑出血的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不同所致。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通常是由于动脉壁缺陷或血管破裂导致的,这种情况下炎症反应可能较为轻微,血清PCT水平相对较低。
而高血压脑出血由于血管壁的破裂和炎症反应,血清PCT水平可能较高。
血清PCT水平在脑出血患者中的高低与临床意义密切相关。
一方面,血清PCT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脑出血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的活化,炎症反应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临床研究表明,血清PCT水平与患者的病情评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等相关联。
血清PCT水平的变化也可以作为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指标。
一项研究发现,血清PCT水平在脑出血后的48小时内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且其准确性较高。
尽管血清PCT水平在脑出血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由于脑出血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多个因素可能影响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的指标,对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指脑部血管破裂或者自发性出血所致的一种急性脑卒中。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脑出血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了解脑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对于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CT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是C-降钙素的一种前体物质,是一种多肽激素,在正常情况下在体内的水平很低,但在全身性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情况下,PCT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CT不仅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脑卒中、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也受到关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的不良情况及预后的相关性。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一、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原发性脑出血是由于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
研究表明,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有明显的相关性。
一些研究表明,出血量越大、出血部位越深、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越明显,其血清PCT水平也越高。
这表明,血清PCT水平可能与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脑出血后继发性感染是指脑出血后易发生感染的一种并发症,它常常是由于脑组织受损、免疫功能下降以及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研究表明,脑出血后继发性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常常显著升高。
血清PCT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感染的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对于脑出血后继发性感染患者来说,监测其血清PCT水平对于及时发现感染的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血清PCT水平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相关。
不同类型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与临床意义脑出血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根据出血的位置和病因,脑出血可分为不同类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内出血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脑出血往往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过程。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一种天然抗炎蛋白,它可以调节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前瞻性观察发现多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IL-1RA浓度低于对照组,提示SAH患者机体抗炎能力下降。
血清PCT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它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和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
多项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提示脑出血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
还有研究发现,脑室内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脑室内出血患者,提示脑室内出血可能使机体的炎症反应更加明显。
研究还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与疾病的预后和预后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血清PCT水平越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
另一项研究发现,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血清PCT水平越高,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率越高。
针对血清PCT水平的变化,研究也发现了一些相关的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脑出血后,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CT。
另一项研究发现,在脑出血后,PCT可通过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活性,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参与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
不同类型的脑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的差异可能与临床意义有关。
血清PCT水平的升高可以作为脑出血炎症反应的一个指标,有助于评估脑出血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
血清PCT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脑出血的类型相关,如脑室内出血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脑室内出血患者。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唐玉蓉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2(2)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 (TBA)测定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酶法检测脑梗塞患者2 9例 ,脑出血患者 2 6例及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中血清 TBA及血脂水平。
结果脑梗塞组 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脑出血组 (t=6 .78,3.4 0 ,P<0 .0 1) ,脑出血组 TBA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t=3.87,P<0 .0 1)。
结论脑梗塞和脑出血与血清 TBA水平呈正相关 ,TBA测定有助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总页数】2页(P1800-1801)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检测;脑血管疾病;临床意义;诊断;脑梗死;脑出血
【作者】唐玉蓉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相关文献】
1.血清总胆汁酸和前白蛋白联合检测在肺结核病中的临床意义 [J], 谭玲;王亚南;陈红涛;徐金花;钱明
2.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姚碧婉
3.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在肝病中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J], 何彪;李飞;吴钊坤
4.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肝胆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与检验学研究 [J], 陈亮;马吉芳;王倩
5.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刘明;马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
导语:血总胆汁酸对于一般的人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个名词的意义是什么,就算是医学院毕业生可能也会对这个名词比较陌生,
血总胆汁酸对于一般的人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许多人都不太了解这个名词的意义是什么,就算是医学院毕业生可能也会对这个名词比较陌生,所以,关于血总胆汁酸是什么,以及血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又有什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来看看血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吧。
1.正常人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是0 ~10 μmol/L的含量。
2.总胆汁酸(TBA)>10μmol/L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
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
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也大于丙氨酸转氨基酶(ALT)20%。
3.当肝脏实质损害时,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鹅脱氧胆酸的合成绝对升高。
4.阻塞性黄疸时CA/CDCA比值大于1.0。
5.肝实质细胞损伤时,CA/CDCA比值小于1.0。
6..当幽门功能不全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同胃酸一起造成对胃粘膜的损伤,并引起胃痛等不适症状。
7.鹅脱氧胆酸(CDCA)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瘀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
8.采用进食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可提高参考值。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血总胆汁酸的临床意义是非常多的,血总胆汁酸能够反映人的健康状态,能够实时的为身体指出患病的种类和治疗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