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区深部软岩巷道支护——袁亮共44页
- 格式:ppt
- 大小:4.20 MB
- 文档页数:22
n 专题论坛)))瓦斯抽采n淮南矿区先抽后采的瓦斯治本技术袁 亮(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淮南市洞山,232002)摘 要 阐述了高瓦斯含量的淮南矿区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与技术、松软煤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和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矿井设计的理念与技术,介绍了淮南矿业集团在瓦斯安全高效开采及综合利用领域的主要成果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瓦斯 先抽后采 理论及技术袁亮: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淮南矿区是我国高瓦斯、高地应力、煤层群、开采条件特别复杂的典型矿区,煤炭资源丰富,国家批准开发煤炭285亿t 。
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处,南邻秦岭)大别山构造带,是我国瓦斯含量最高的矿区之一。
现有15对矿井,全部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制约淮南矿区安全高效开采的科学技术问题主要是:瓦斯治理、松软煤岩巷道支护、安全高效开采矿井设计理论和技术。
1 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的理论与技术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治理是世界性技术难题,也是淮南矿区首要的关键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瓦斯传统抽放技术和方法,不能解决松软低透气性煤层群开采瓦斯治理难题。
针对淮南矿区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群及瓦斯赋存特点,提出并研究成功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理论与技术。
111 首采层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针对矿区煤层群特点,从首采层开采卸压研究入手,选择瓦斯含量小、突出危险性低的薄煤层作为首采卸压层,试验研究并探索出采场岩层移动规律、瓦斯运移规律和卸压瓦斯富集区。
(1)首采煤层采场顶板移动规律物理模拟。
根据研究结果,现场探测发现:瓦斯富集区在煤层顶板垂直向上8~25m 、回风巷向下0~30m 的范围内。
证实环型裂隙圈就是卸压瓦斯富集区。
研究成功了/环形裂隙圈内走向长钻孔或巷道法0抽采卸压瓦斯新方法;/环形裂隙圈内走向长钻孔或巷道法0抽采卸压瓦斯新方法。
瓦斯抽采效果:试验工作面抽采量:26m 3/m in,抽采率65%。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论文摘要:经过第一次支护,围岩变形能得到释放,等围岩变形速度基本达到稳定后,进行注浆和锚杆支护,根据现场的测量和数据分析,围岩变形速度基本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至少为巷道挖掘1个月后。
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矿山资源开采日益增多,导致浅部矿产资源的减少,很多矿山的已经进入了深部开采。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如俄罗斯金属矿的开采最深已经达到了2000m,而印度和南非的金矿开采最深已经达到了4000m。
我国煤矿的开采深度也逐渐增年,增加的速度为8-12/m,部分煤矿开采地区如开滦、平顶山、徐州等地其开采深度已经超过了1000m。
深部开采的矿区,岩层具有软岩的特性,巷道围岩一直处于变形的状态。
在目前的矿区开采过程中,深部巷道大变形已经成为主要影响深部工程安全的因素之一,所以深部软岩巷道的稳定问题成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1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根据支护和围岩的相互作用实质,深部软岩巷道的支护技术的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砌碹和金属支架等支护形式。
砌碹主要是采用建筑材料水泥砂浆黏结料石组成承载体,这种承载体一般呈封闭形或者是拱形,可以承受围岩形变产生的压力。
实践结果已经表明,随着围岩荷载的增大,砌碹表现出的承载能力也随之提高。
但是随着目前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砌碹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加固双层甚至三层碹体仍然不能满足部分软岩矿井的要求,并且碹体经常由于承载力而遭到破坏,所以对于一些地质条件复杂或者是高应力的软岩巷道不能采取砌碹支护形式。
金属支护形式属于被动支护的范畴,巷道围岩表面放置支架,通过支架提供的外力起到支护的作用。
支架分为刚性支架和可缩性支架,刚性支架会产生一种径向约束力,通过这种力的作用平衡围岩的变形压力,从而减少围岩形变的发生;可缩性支架大大提高了软岩的适应性,利于实现让支平衡,但是随着开采深度的断加,需要对围岩的变形采取控制措施,需要大的支架,支护费用也随之提高,支护效果的改善却一般。
深井软岩巷道支护升级摘要:在深部高温高压的条件作用下,围岩自承能力显著下降,呈明显软岩流变特征,造成巷道支护极其困难,深井巷道支护是制约矿井安全发展一个大难题。
为此创新矿井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巷道地质条件、使用条件、服务年限等方面进行巷道优化设计,升级支护材料和构件,增加支护密度,改变支护工艺,提出区域巷道卸压保护理念,对巷道破碎岩体提前进行区域注浆治理,采用超前预注水泥浆+化学浆治理顶板,避免掘进期间出现顶板片漏。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类似巷道围岩控制和巷道支护有一定的工程借鉴和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注浆加固;支护升级;注浆锚索口孜东矿地面标高为+23.52~+27.58m,一水平为-967m,属于典型的千米深井,巷道处于高地应力、高地温环境下,加上巨厚表土层及薄基岩等诸多复杂地质因素的影响,致使围岩呈现出明显的软岩特性,导致矿井支护条件复杂,支护难度大。
目前的支护方式仍不能有效控制其变形,巷道失修率高,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修护。
在新掘进巷道和失修巷道中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及巷道支护升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失修巷道维护提供了一条安全可行的施工方法。
1.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特征1.1强时效特征巷道掘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稳定,变形持续时间长,施工后2个月后,巷道顶、肩窝和底板的变形明显,且在煤巷两帮尤为突出,巷道长时间处在不稳定状态,强时效特征表现突出。
1.2非对称特征因巷道受力不对称、围岩强度、结构、支护强度不对称影响,巷道围岩整体呈现偏转、弯曲、倾斜的非对称大变形特征。
1.3围岩流变效应突出随着井下巷道的不断延伸和增多,巷道间的扰动影响也在逐渐扩大,形成应力叠加,从而造成巷道的进一步变形,当巷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就必须进行修护,然而修护是对围岩的又一次破坏,严重制约和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因此深井软岩巷道支护升级势在必行。
2.创新支护升级,改善支护质量2.1合理选择巷道层位,优化断面选型。
深部“三软”高应力软岩巷道卸压耦合支护技术孙珞【摘要】为解决杨河煤业高应力软岩巷道的支护问题,对杨河煤业深部软沿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支架-锚杆-围岩卸压耦合支护技术,并结合42轨道下山试验巷道对耦合卸压支护技术参数进行阐述,通过矿压观测结果可知:42轨道下山在采用卸压耦合支护技术后,有效控制了巷道强烈变形.【期刊名称】《工业安全与环保》【年(卷),期】2018(044)004【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结构补偿;矿压观测【作者】孙珞【作者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42【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软岩巷道支护的理论与技术问题是煤矿生产建设中巷道支护的难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矿井向深部开采及开采方法的演变,软岩巷道支护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软岩巷道内布置巷道时,围岩变形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巷道产生底鼓,稳定性差,巷道维护成本也急剧上升[1-2]。
国内外学者及现场工作者对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近年来矿井向深部开采及开采方法的演变,软岩巷道支护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6]。
杨河煤业为典型豫西“三软”矿井,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大,由于缺乏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治理经验,很多软岩巷道不得不反复维修,甚至停产待修,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因此,以杨河煤业42轨道下山为试验段巷道,研究适用于该矿井软岩巷道支护工程实践的支护技术,对矿井实现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的目标十分必要。
1 工程巷道概况杨河煤业42采区轨道下山是42采区的主要运输、行人及进风巷道。
42轨道下山试验段顶板标高-279.7~-360 m,平均埋深550 m,巷道受到的原岩应力按照上覆岩层的密度平均为2 500 kg/m3计算约为15.0 MPa。
巷道岩性以泥岩为主,泥岩普氏系数为2-4,硬度较软,在支护后易产生变形。
且试验段巷道内存在F7,F8两条断层,受地质构造影响,区域内围岩裂隙发育,极易破碎,且地质构造使得巷道围岩存在较大的水平应力,当巷道开挖后,巷周应力在重新分布的过程中,构造应力对巷道围岩造成很大的破坏,尤其是在埋深较深的泥岩、砂质泥岩巷道。
煤矿深部开采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发布时间:2022-10-26T02:08:18.68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月第12期作者:冯伟周聪[导读] 随着我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对矿产的消耗量在不断的在增加,冯伟周聪淮河能源物资采供中心安徽淮南 232001摘要:随着我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对矿产的消耗量在不断的在增加,煤炭资源也是如此。
由于浅层煤炭存在发现早开采容易等特点,这就致使煤炭企业的开采深度在不断的增加,国内某些大型的煤矿其开采深度已经达到了千米以上。
我国煤炭矿山在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存在着围岩巷道围岩的不稳定,并伴随着高地应力的存在等等各种因素导致围岩岩性较软,变形破坏严重,巷道的支护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曾经在浅层开采的基础上发展出的针对于浅层巷道的支护方案以及相应的支护参数完全不能满足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的需要,再加之现有的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的不够成熟,这就导致围岩的稳定性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有些巷道在不断翻修的过程中已经完全报废,这就给企业施加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如何针对软岩巷道的变形大,支护难来进行围岩控制己经成为现阶段支护技术的首要难题。
关键词:深部开采;软岩;巷道支护一、研究背景我国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然而浅层煤炭的开采日趋枯竭,开采开始向深部转变,从而深部开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煤炭矿山在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围岩巷道的不稳定,高地应力的存在会引起许多事故的发生,其中一些浅层开采时很难想象到的工程灾害事故都在深部开采时以更频繁强烈的方式出现。
在我们国家煤炭开采深度向深部发展的同时,岩性由浅部的硬岩转变为深部的软岩,具有十分突出的软岩特点,巷道的稳定性很难得到控制,支护的难度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生产作业环境,影响开采的安全。
由于软岩的力学性质比较复杂以及围岩支护的不合理,我国每年针对于深井软岩巷道支护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煤炭生产环境,对深井软岩巷道变形的控制问题的科学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淮南矿区煤矿煤层气抽采技术袁 亮(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根据淮南矿区实际,提出并研究了复杂特困条件下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
应用数值模拟、相似材料试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开采煤层顶板煤层气抽采技术、开采保护层卸压增透抽采煤层气技术、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影响区域煤层气技术等采动煤岩移动卸压抽采煤层气技术,以及原始煤层强化抽采煤层气技术的关键参数,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
关键词:煤矿煤层气 矿井瓦斯 抽采Coal Mine Methane Drainage Technology i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Yuan Liang(Huainan Coal Mining Group C o 1,Ltd 1,Anhui 232001)Abstract:The c o -extrac tion technology of coal and C MM under the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geological c ond-i tions i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is presented 1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imilar materials testing,com -mercial testing,etc 1,the CMM drainage technologies with the displacement and depressurization of mining coal rock,involving coal seam roof,depressurization and enhanced permeability of protective c oal seam,and mining influence zone of surface drilling drainage,and the intensified C MM drainage technologies with virgin coal seam are studied,the key parameters obtained 1The on -sit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ies is introduced in an al-l round way.Keywords:C MM;coal mine gas;drainage1 矿区概述淮南矿区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的南部,东西延展70km,南北宽25km,面积1571km 2,为我国高瓦斯矿区的典型代表,煤炭资源量500亿t,已探明储量123亿t,煤层气资源量5928亿m 3。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引言:随着矿业和工程的发展,深部软岩巷道的建设和支护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由于深部软岩具有可塑性强、容易发生塌方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巷道支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现状和挑战出发,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巷道支护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巷道支护技术的主要挑战深部软岩巷道作为地下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其支护技术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深部软岩具有较大的围岩变形和塌方的倾向,因此巷道支护需要具备较高的变形能力和抗塌方能力。
巷道支护技术需要考虑到深部软岩的高地应力、高地温以及地下水等地质条件,这为巷道支护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深部软岩巷道通常会受到地震、爆破等外力的影响,这也给巷道支护技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2 巷道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针对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钢筋混凝土支护、锚杆网支护、喷锚锚杆支护、加固型钢丝网支护等方面。
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改善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支护效果难以保证、施工难度大等。
如何提高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巷道支护材料的研究针对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可以首先集中在巷道支护材料的性能改进和研究上。
有针对性地研发新型的支护材料,如新型的聚合物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以提高支护材料的变形能力和抗压能力,从而改善巷道支护的效果。
2.2 巷道支护结构的研究可以针对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结构进行研究。
通过改进巷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和布置,提高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从而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
2.3 巷道支护技术的智能化研究也可以开展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的智能化研究。
利用现代化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巷道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提前发现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淮南矿区深部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技术作者:潘春鸣张景公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3期潘春鸣张景公(淮南矿业(集团)矿业工程分公司安徽淮南 232038)摘要:随着煤矿采掘深度的逐渐增加,淮南矿区越来越多的矿井将要进入千米深部,掘进与支护的矛盾显现突出。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压力大,破碎岩体增多、地质条件恶化、地应力增大、地温升高、水压增大,导致深部软岩巷道掘进困难,开挖后围岩稳定性控制与支护难度加大,常产生大变形而破裂失稳,支护破坏严重,顶板压垮、底臌变形大,环境恶化、生产成本增加、安全事故多发。
煤矿生产建设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对该类群巷道掘进与支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该文就淮南矿区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与介绍,探讨了淮南矿区软岩遵循“宜炮则炮、宜综则综”的掘进原则,软岩巷道掘进与主动支护问题的合理方法与有效途径。
关键词:深部软岩巷道稳定掘进支护技术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42-02淮南矿区位于华北板块,煤田盆地由南北翼对冲推覆运动构造,构造复杂,地层内应力很大,地层岩性多为泥质页岩、泥岩,围岩大部分为Ⅳ类不稳定或Ⅴ类极不稳定类别,因此必须把握影响巷道支护的主要因素,按类别研究不同巷道的支护技术。
1 深、浅部岩巷稳定性分析就问题的实质而言,深部与浅部的主要区别在于巷道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的差别,进而导致围岩强度和变形性质的明显差异。
就煤矿而言,在浅部十分普通的岩石,在深部可能表现出软岩的特征——易变形并具一定的延续性、蠕变性强。
浅部原岩大多处于弹性状态,深部原岩处于潜塑性甚至塑性状态,巷道开挖后,由于巷道自由面一侧应力减为零,围岩由开挖的三项应力状态调整为二两应力状态,若支护效果不佳,导致围岩很快由表及里发生大变形。
2 深部围岩变形破裂机理2.1 岩石破坏机理任何材料的破坏,从不同部分散离的状态来看,不外是两种,即产生散离的部分互相远离或错开。
淮南矿区深部岩巷支护面临问题及对策摘要: 文章对淮南矿区深部地压特征、深部岩巷支护的原支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介绍了淮南矿区目前深部岩巷地压治理措施, 深部岩巷支护的总体思路及对策, 同时提出了深部岩巷支护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深部; 高地应力; 支护; 预应力; 锚杆0引言淮南矿区是国家大型优质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随着高定位技改工程完工和新建矿井的逐步投产,2005年生产能力达 3 140万 t/a, 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 8 000万t/a, 2015年生产能力将达到 9 000万t/a。
目前大多数矿井都已开拓延伸到了地下800m左右的深度, 有的矿井正在向 900~ 1 000m 深度延伸, 矿区地质条件复杂, 断层构造多, 水平向地应力大, 软岩遇水会膨胀, 深部岩层裂隙发育。
围岩刚开挖出来时较为坚硬, 不久即风化变软。
不少岩层富含水, 个别钻孔涌水量可达7~8 m3/时。
巷道穿越煤层时地压显现就更突出。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地压显现更为严重, 支护难度日益增大。
某些巷道采用架棚和砌碹支护, 三个月就压坏了; 有的巷道采用29U 型钢支护, 代价高而效果亦不理想。
近几年有些巷道采用锚注 (注浆锚杆 )支护, 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如何选择注浆参数,漏浆封堵,遇泥岩注不进浆等问题, 以上问题在淮南矿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 深部的地压基本特征深部岩石处于高围压、高温度和高孔隙压力的环境, 因此, 岩石的力学行为与浅部岩石的力学行为有很大的不同。
(1)岩石强度特征。
岩石的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对于强度高、厚度大的坚硬顶板砂岩,更容易发生岩爆。
(2)岩石变形特征。
岩石的脆性 - 延性转化性质, 岩石在浅部表现为脆性, 在深部则很可能转化为延性, 岩石的剪涨或扩容现象不明显。
(3)岩石破坏特征。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岩石的力学特性由浅部的脆性破坏转变为深部的塑性流变破坏。
第32卷第1期煤 炭 学 报V o.l32 N o.1 2007年1月J OURNAL OF C H I N A COAL SOC I ETY Jan. 2007文章编号:0253-9993(2007)01-0008-05淮南矿区现代采矿关键技术袁 亮(淮南矿业集团,安徽淮南 232001)摘 要:为实现高瓦斯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根据淮南矿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了高瓦斯煤层群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及通风方式、开采程序技术原则、安全高效采煤技术,探索实践了瓦斯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矿井降温技术等绿色开采技术.确定了关键技术参数,全面考察了现场应用效果.根据研究结果,确立了现代采矿的基本内涵.关键词:淮南矿区;现代采矿;本质安全;煤与瓦斯共采;绿色开采K ey technology for modern m i ni ng i n H uainan coal areaYUAN L i a ng(Hua i nan M ining(Group)C o.L t d.,H uainan 232001,Ch ina)Abst ract:For t h e sake of sa fe and h i g hly efficient m ini n g i n gas rich m i n es,by tak i n g the situations o fH uai n an co llier i e s i n to considerati o n,analyzed coa l and gas si m u ltaneous extraction techno logy,correspond i n g ventilation m ethods,m ini n g procedures and techno log ical pri n ciples,and safe and h ighly effic ient coa lm ining tec hno l o gy to be app li e d i n gas rich sea m g r oup m ining practices.I n add iti o n,researches w ere also conducted on such green m ining techno l o gy as concerned w ith co m prehensi v e gas utilization,env ironm ent treat m ent and protecti o n,and m i n e te m perature reducti o n,and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m entioned researches w ere applied i n m ining practices.Para m eters for all the above m entioned techn i q ues w ere de ter m ined w it h co mprehensi v e application resu lts exa m i n ed.I n t h is w ay,the concept ofm odern m ining w as defi n ed.K ey w ords:H uai n an coal area;m oder n m i n i n g;i n tri n sic safety;coa l and gas si m u ltaneous extracti o n;green m ining淮南矿区为中国高瓦斯矿区的典型代表,煤炭储量500亿,t瓦斯资源量5928亿m3.煤层瓦斯含量高(12~26m3/t)、埋藏深(-300~-1500m)、表土层厚(200~600m)、极松软(硬度系数f=0 2~ 0 8)、透气性低(透气性系数 =0 0011m2/(M Pa2 d))、瓦斯压力大(最大瓦斯压力为6MPa).10对生产矿井全部为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达820m3/m in.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探明落差3m以上断层2 970条.矿区开采煤层8~15层,多组高瓦斯煤层群开采.煤层围岩表现为高应力软岩,水平应力为垂直应力的1 1~1 5倍,Ⅳ,Ⅴ类极易破碎型顶板占80%以上,巷道支护困难,地温问题突显.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矿区,由于瓦斯治理技术没有突破,现代采矿理论与技术尚未建立,百万吨死亡率居高不下,采掘机械化程度及生产效率低下.淮南矿区煤炭年产量长期徘徊在1000万.t收稿日期:2006-11-15 责任编辑:毕永华作者简介:袁 亮(1960-),男,安徽金寨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T e:l0554-*******,E-ma i:l H n-yu li ang@ 263 n et第1期袁 亮:淮南矿区现代采矿关键技术1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煤矿瓦斯问题是由于采矿活动而引起的,因此,瓦斯治理必须融入到采矿活动的全过程,把开采方法、开采顺序、矿山开采岩层移动规律、卸压瓦斯流动规律与瓦斯抽采方法相结合,实现煤与瓦斯共表1 淮南矿区煤层特征Table 1Characters of coal sea m s i n H uai n an coal area煤层组淮南矿区煤层厚度/m 层间距/m淮南潘谢矿区煤层厚度/m 层间距/m D 组16-20 716-10 51~12C150 8C 组C140 71~270~112C136 015~2013-14 0C120 50 5~2 0120 51~7B11b 3 255~7011-22 040~79B11a 1 30~1 5B101 120~30B9b 1 825~4550~102B9a 1 11~5B83 71~2083 0B 组B73 610~207-12 02~810~96-21 07~29B61 66-11 00~5B5b 0 420~305-21 56~23B5a 0 40 5~1 55-11 21~7B4b 1 73~54-21 44~12B4a 1 40~24-13 50~7A32 855~6535 073~85A 组A20 43~61~2A11 73~414 5采[1].1 1 首采卸压层的确定淮南矿区可采煤层9~18层,根据层间距的大小自下而上分为A,B ,C ,D,E 五组,可采煤层总厚度22~34m ,煤层特征见表1.科学合理地确定首采卸压煤层是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的关键.1 1 1 本质安全的原则煤层群开采时应首先选择瓦斯含量较小、突出危险性较低的煤层作为首采卸压层,确保现有的瓦斯治理技术能够满足首采卸压层的瓦斯治理需求,实现首采卸压层本质安全开采.淮南矿区选择开采11-2煤层上向卸压13-1煤层,选择开采B8煤层下向卸压B6煤层,选择开采B10煤层上向卸压B11b 煤层,选择开采C15煤层下向卸压C13煤层等都获得了成功[2,3].首采卸压层瓦斯治理的核心技术是顶板钻孔或巷道法抽采瓦斯技术,其技术关键是确定瓦斯富集区.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探测结果证实[4~6],在淮南矿区煤层和顶板条件下,采场瓦斯富集区位于煤层顶板垂直向上8~25m,回风巷向下0~30m 的环形裂隙圈内.顶板钻孔或巷道的布置必须位于开采煤层顶板瓦斯富集区,抽采动力和管路要满足抽采流量的要求.1 12 循环卸压的原则采动卸压是提高煤层透气性的根本性措施.淮南矿区13-1(C13)煤层为瓦斯含量大的厚煤层,为提高其透气性,选择开采其下部70m 的11-2煤层上向卸压,在11-2煤层缺失的区块,开采下部150m 的B8煤层上向卸压,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开采间距70~150m 煤层远距离上向卸压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其中,在层间距70m,相对层间距(层间距与开采煤层采高之比)35倍条件下,开采11-2煤层上向卸压,13-1煤层透气性增大2880倍[3].下向卸压的影响范围较小,当层间距较大时,需要多重开采上部煤层循环卸压才能使被卸压的煤层得到充分卸压.淮南矿区B 组煤层中的B4煤层瓦斯含量最大,通过多重开采,其上部的B9,B8,B7,B6煤层循环下向卸压,B4煤层的瓦斯压力由4 0MPa 降低为0 2MPa ,煤层透气性增大数百倍.1 1 3 资源回收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薄煤层作为首采卸压层能够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淮南矿区通过地质勘察全面探清了薄煤层的赋存状况,凡是厚度达到0 7m 的可采煤层都作为首采卸压层,矿区平均采区采出率达82%.9煤 炭 学 报2007年第32卷1 2 地面井下立体抽采瓦斯井下抽采瓦斯必须根据瓦斯源的不同,布置不同类型的抽采钻孔或巷道.钻孔分为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采空区钻孔等,抽采巷道分为高位抽采巷道、底板抽采巷道、尾抽巷等.煤层在采取卸压增透措施之后,存在一个卸压瓦斯流动活跃期[3],在卸压瓦斯流动活跃期尽可能加大抽采力度,提高煤层瓦斯抽采率.在采动卸压影响区域,可布置地面钻井抽采采动影响区域煤层瓦斯.淮南矿区试验应用了11口地面钻井,根据现场考察,在采动影响区域,地面钻井单井抽采瓦斯量最高达22190m 3/d,抽采瓦斯浓度达到95%,单井抽采半径达235m.1 3 本质安全通风技术高瓦斯采煤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 两进一回 Y 型通风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作面上隅角和作业空间的瓦斯问题,减少采空区向工作面散热.这种无煤柱开采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煤炭损失,扩大采动卸压影响范围.采空区沿空留巷的技术关键是充填体的强度和充填材料的远程输送.一种新型的材料是混凝土膏体充填材料,其中粉煤灰用量占充填材料体积总干重的30%左右.根据现场实测,充填后1d 的抗压强度值为3M Pa ,28d 后为14M Pa ,材料不易风化,确保了留巷安全和长期稳定.淮南矿区采用混凝土泵远程输送的距离一般大于400m,最远可达1200m.2 安全高效开采集成技术2 1 深厚表土层凿井技术特厚表土层冻土的强度随围压的变化明显可分为3个区:冻土强度在第1区随围压的增大,强度随之增大;在第2区随着围压的继续增大,强度随之降低;在第3区,冻土强度随着围压的再次增大,强度又随之增加.冻结壁厚度与其水平位移量成反比,最大冻结壁水平位移位于开挖段高的1/3处.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井壁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如将目前井壁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40~C50提高到C70,则井壁的承载力可大大提高,可以合理地解决500~700m 特厚表土层中煤矿井筒的支护难题.对于深厚特殊沉降地层,可采用一种冻结井竖向可缩性井壁接头形式,当作用在井壁上的竖向附加力达到一定值时,可缩性井壁接头便产生压缩变形,使积聚在井壁内的竖向应力得以释放,从而可防止井壁破坏.特厚表土层冻结法凿井可采用3圈孔冻结方案,中圈孔为主冻结孔,内圈孔为辅助孔、长短腿差异冻结,外圈孔为辅助孔,全深冻结能够保证冻结壁的强度和厚度.实践证明,对于淮南矿区特厚表土层(400m 以上)井帮温度应控制在-8 0 以下,每百米井筒深度的井帮温度下降梯度为1 5~3 0 ,冻结壁的井帮温度较低,冻结壁的强度高,方可控制冻结壁变形,确保外壁施工质量.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测量特厚表土层的冻结压力、井壁内力和冻结壁温度,实现信息化施工,为井筒顺利通过特厚表土层提供决策依据.淮南矿区实现穿越最深表土层530m,最深冻结深度565m ,特厚表土层综合成井每月80m.图1 顶板离层控制原理F ig 1 P rinc i p l e o f the roo f separate con tro l2 2 围岩控制与支护技术煤矿典型冒顶现象主要表现为松脱型垮冒和挤压型垮冒[7,8].对于极易离层破碎型围岩,有效的支护方法如图1所示,以巷道肩角稳定区域岩石作为内锚固支撑点,通过桁架连接装置将两根钢绞线对拉,形成可靠的护顶结构,控制顶板的离层,防止顶板加固区整体垮冒.在实践过程中,锚杆的预拉力为50~150kN,通过机械张拉实现高预拉力,形成了不同类别煤巷的合理支护技术方案和参数,分别应用于厚层松散煤层顶板的巷道(f 值仅为1011第1期袁 亮:淮南矿区现代采矿关键技术0 51,顶煤厚度2~5m)、极软散煤层沿空掘巷(f值仅为0 21)、大断面双沿空掘巷、厚层复合顶板(厚度6~8m)松散煤层综放煤巷,从而解决了极易离层破碎型顶板(Ⅳ,Ⅴ类)煤巷支护难题.对于高应力极软岩巷道围岩,可采用锚注一体化、锚封一体化技术[9,10].根据现场考察,在注浆锚杆1 8m的条件下,锚注在巷道围岩0 5~1 5m深处,能够形成扩散半径约1m的注浆加固圈,从而有效控制高应力极软岩巷道围岩的损伤和变形.2 3 大功率自动化高可靠性机械化采煤技术为了提高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厚度5 0m以下的 三软 厚煤层可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采煤工作面配备适应 三软 特点的综采成套设备,选用高工作阻力液压支架、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运输设备亦配套大功率、大运量、高强度设备.工作面巷道辅助运输采用连续牵引绞车可实现长距离快速直达运输,从而减少工作面接替时间,提高工作面效率.由于采煤工作面配备标准高、设备能力大、设备故障率低,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工作面单产和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淮南矿区实现了采高4 5m 三软 厚煤层采煤工作面年产原煤363万.t2 4 地质保障技术淮南矿区广泛开展了二维地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探测面积达到145km2,并利用无线电坑透技术对回采煤层的中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进行精确预测,成功实现了查清落差3m以上的断层,为瓦斯治理和采掘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2 5 信息化技术矿井信息化建设将改变传统的行政结构和管理模式,通常分为两个层次:上层管理系统直接与矿区信息网接口;下层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扁平化调度指挥,通过覆盖全矿的高速可靠的工业以太环网,把矿井的各个子系统全部接入到此网络中,网络的中心站设在全矿统一的生产和安全调度中心.再配以完善的矿井工业电视监视画面,可做到地面和井下的各个子系统(除地面副井绞车房和井下掘进头等必须要求现场操作外)均能在调度中心进行集中控制和监视,逐步做到现场无人值守,仅有巡检工进行统一巡视.通过此系统能够在调度中心收集到全矿的生产和安全参数,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用来指导生产和对灾害进行预测预防.淮南矿区已规划并逐步完善矿区信息网,实现集团公司内全方位的语音、数字、图像双向传输.在逐步实现和完善矿井各子系统自动化的同时,统一规划建立矿区、矿井二级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设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3 绿色开采技术3 1 瓦斯综合利用技术瓦斯利用的主导技术是民用燃气、瓦斯发电和瓦斯锅炉.淮南矿区民用燃气的储配能力达到20万m3,改造瓦斯锅炉6台,瓦斯发电装机规模24232k W.利用低浓度瓦斯细水雾输送技术可实现低浓度瓦斯发电,淮南矿区间成立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利用的瓦斯浓度为7%以上,额定功率500k W的瓦斯发电机组运行功率可达到450k W以上.3 2 矿井降温技术除通风散热和控制外部热源措施外,矿井降温的有效措施是建立集中降温系统和使用局部制冷装置,淮南矿区应用了单套制冷量1200k W的移动式大气降温机组,工作面干球温度最大降幅5 2 ,湿球最大降幅5 18 ,湿度最大降幅10%,感觉温度最大降幅8 7 ,工作面中部温度降温2 6 ,湿球温度下降3 42 ,湿度下降7%,工作面中部感觉温度下降5 ,工作面温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瓦斯发电余热制冷是矿井降温的先进技术,淮南矿区正在建设一座6000k W瓦斯发电余热制冷装置.3 3 环境治理与修护主要措施是不建矸石山,利用煤矸石发电,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生产建材.矿井水重复利用,选煤厂煤 炭 学 报2007年第32卷12煤泥水闭路循环,实现污水零排放.塌陷区土地实现城乡统筹综合治理,恢复生态环境.淮南矿区已实现矿井水处理利用率达80%,煤矸石发电建设装机总规模141万k W.利用煤矸石制砖已建成4 3亿块/a的全矸石砖生产线.采煤沉陷区初步建成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型生态矿区.对煤矿塌陷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和开发.4 结 语高瓦斯矿井现代采矿的基本内涵是本质安全、高效集成和绿色开采.1998年以来,淮南矿区推广应用高瓦斯矿井现代采矿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与1997年对比:同样是10对矿井,瓦斯抽采量由1000万m3增加到1 5亿m3;煤炭产量由1000万t增加到3000万;t综采工作面最高年产60万t增加到363万,t瓦斯抽采率由5%提高到70%;控制了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百万t死亡率由4 01人降低到0 5人.随着矿井进入深部开采,瓦斯、地压、地温等重大技术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成为高瓦斯矿区的重大技术难题.因此,应继续全面系统研究现代采矿技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参考文献:[1] 袁 亮 远松软低透煤层群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2] 袁 亮.高瓦斯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06,31(2):174~178.[3] 程远平,俞启香,袁 亮,等.煤与远程卸压瓦斯安全高效共采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33(2):132~136.[4] 袁 亮,刘泽功.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J].煤炭学报,2003,28(2):149~152.[5] 袁 亮.复杂特困条件下煤层群瓦斯抽放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3,31(11):1~4.[6] 刘泽功,袁 亮,戴广龙,等.采场覆岩裂隙特征研究及在瓦斯抽放中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24(4):10~15.[7] 张 农,袁 亮.离层破碎型煤巷顶板的控制原理[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23(1):34~38.[8] 柏建彪,侯朝炯.深部巷道围岩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6,35(2):145~148.[9] 袁 亮.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淮南矿区工程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10] 袁 亮.淮南矿区煤巷稳定性分类及工程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z2):4790~4794.重要启事本刊编辑部已安装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已经从2007-01-01正式启用,可实现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上传修改稿、专家网上审稿等.自2007-01-01编辑部不再接收邮寄和E-m ail投稿,谢谢合作!查询详情请登陆本刊网站:http://www m txb co m cn本刊编辑部。
软岩的工程分类及其支护原则
陈庆敏;袁亮
【期刊名称】《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本文从考虑岩体结构特征,地应力状况及简单应用的角度出发,将软岩划分为松散型,软弱型,破碎型,高应力型及膨胀型五种基本类型,提出了不同类型软岩的支护原则,最后给出了两个工程实例。
【总页数】4页(P117-120)
【作者】陈庆敏;袁亮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淮南矿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53
【相关文献】
1.软岩分类及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J], 姚宝珠
2.浅谈软岩巷道的分类支护原则 [J], 田素川;徐建文;李振雷;冯宇峰
3.深部软岩地下工程交叉点分类及支护对策研究 [J], 郭志飚;雷柏林;任爱武;胡永光
4.软岩分类及软岩巷道支护方法 [J], 张鹏
5.软岩工程分类及井巷支护的选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