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4.02 KB
- 文档页数:15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基础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2.基础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3.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4.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讲解医院护理部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范围等。
3.互动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临床实践,分享基础护理学的具体应用实例。
4.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几个临床案例,要求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护理方案的制定。
5.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急性中毒处理等。
6.小结(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强调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容,使学生了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案例,帮助学生应用基础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研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基础护理学内容的理解。
2.小组讨论记录法: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交流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能力,包括问题解决和护理方案制定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但在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中,学生的注意力稍有松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基础护理学》教案章节一:护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了解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护理学的核心理念和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3. 组织小组讨论,探讨护理学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质量。
章节二:护理程序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教学内容:1. 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护理程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三:护理伦理教学目标:1. 理解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学会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教学内容:1. 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护理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学习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伦理。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的质量。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章节四:护理法律法规教学目标:1. 了解护理法律法规的概念和重要性。
基础护理学全册教案课题第一章护理学概论第二章医疗环境教学目的1、掌握护理学的概念,护理学的任务,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医院的物理环境医内容。
2、熟悉护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熟悉医院的社会环境。
3、了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的范畴与工作方式,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1、护理学的概念2、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3、医院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学难点1、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的素质2、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的因素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具图表教学进程板书设计1.导言,时间, 第一章护理学概论由护理学的发展讲起前三节内容同《护理学导论》略复习提问第四节新世纪初中国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一、护理工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二、护理工作的“多元化”三、护理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四、发展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2第五节学习《护理学基2.讲授,时间,95分钟础》的意义与方法课题内容一、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第一章护理学概论 25分钟二、学习方法第二章前三节内容同《护理学导论》略医疗环境第四节新世纪初中国护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概述一、环境的范围包括外第五节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与方法环境和内环境第二章医疗环境二、环境与健康第一节概述 20分钟三、医疗环境与护理一、环境的范围第二节医院环境一、医院的组织结构二、环境与健康二、医院环境的调节三、医疗环境与护理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第二节医院环境 1、安静2、整洁一、医院的组织结构 5分钟3、舒适二、医院环境的调节 45分钟4、美观掌握要点5、安全1、护士素质的含义 ,二,医院的社会环境1、人际关系2、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2、医院的管理制度。
3、医院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举例临床实例数个提问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室内通风换气的目的3.小结,时间, 5分钟概括护士的基本素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共建蓝天绿地我们的家园。
4.布置作业1、护理学的含义 ,2、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3、对医院物理环境的要求,3课题第二章医疗环境第三节提供舒适的病人单位教学目的1、掌握病人单位的设备,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床单位的整理与更换。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一、什么是基础护理学二、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1.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3.熟悉基础护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2 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操作和技能2.具备基础护理学实践的能力和素养3.能够应用基础护理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四、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内容4.1 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内涵1.基础护理学的定义2.基础护理学的发展历程3.基础护理学的研究内容4.2 基础护理学的学科体系1.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学科分支2.基础护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3 基础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1.基础护理学的理论框架2.基础护理学的核心理论3.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应用4.4 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和技能1.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规范2.基础护理学的常用技能和方法3.基础护理学的技能训练和评估五、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践操作3.讨论交流4.视频教学5.案例研究六、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评价6.1 考试评价1.理论考试2.技能考核6.2 实践评价1.实验报告2.实习评价3.临床操作表现6.3 课堂表现评价1.课堂讨论2.作业完成情况3.课堂表现分七、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课件3.实验设备八、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步骤8.1 理论教学步骤1.知识导入2.理论讲授3.理论实践演练4.知识巩固与评价8.2 实践操作步骤1.实验准备2.实践操作讲解3.学生实践操作4.实践操作评估与总结九、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十、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反思十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创新十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挑战十三、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展望十四、结语。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护理学导论1.1 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1.3 护理学的专业角色与职责1.4 护理学的教育与认证要求1.5 护理学在healthcare 领域的应用与重要性第二章: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2.1 护理评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2 护理诊断的分类与形成过程2.3 护理诊断的prioritization 与collaboration 2.4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的实际案例分析2.5 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三章:计划与护理干预3.1 护理计划的基本结构与要素3.2 护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3.3 护理干预的implementation 与evaluation 3.4 护理计划的修订与调整3.5 护理干预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四章: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4.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决策方法4.2 护理伦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4.3 护理法律问题的类型与处理原则4.4 护理法律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4.5 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五章:护理常用技术操作5.1 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与技巧5.2 护理操作的safety 与infection control 5.3 护理操作的documentation 与reporting 5.4 护理操作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5 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六章:患者沟通与护理交流技巧6.1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非语言沟通技巧6.2 有效沟通的障碍与解决策略6.3 护理交流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6.4 患者教育与健康指导的沟通技巧6.5 患者沟通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七章:护理患者心理与精神健康7.1 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与评估方法7.2 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干预策略7.3 精神健康疾病的护理管理与治疗7.4 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7.5 心理与精神健康护理的临床应用与挑战第八章:内科护理8.1 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与诊断8.2 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管理8.3 常见内科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8.4 内科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与生活指导8.5 内科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九章:外科护理9.1 外科患者的特殊护理需求与评估9.2 外科手术前后护理与康复指导9.3 常见外科疾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9.4 外科患者的疼痛管理与社会支持9.5 外科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章:母婴护理10.1 孕产妇的护理评估与健康指导10.2 孕产期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干预10.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10.4 母乳喂养的支持与问题解决10.5 母婴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一章:儿童护理11.1 儿童发育与成长的基本概念11.2 儿童护理评估与常见问题诊断11.3 儿童疾病的护理干预与治疗11.4 儿童营养与生活照顾指导11.5 儿童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二章:老年护理12.1 老年护理的独特性与挑战12.2 老年患者的健康评估与诊断12.3 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干预12.4 老年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12.5 老年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急危重症护理13.1 急危重症患者的评估与监护13.2 急救技术操作与护理管理13.3 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干预13.4 急危重症患者的家属沟通与心理支持13.5 急危重症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四章:康复护理14.1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与目标14.2 康复评估与治疗计划的制定14.3 常见康复护理技术操作与训练14.4 康复护理的家庭指导与社区合作14.5 康复护理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五章:护理研究15.1 护理研究的概念与方法论15.2 护理研究的伦理问题与原则15.3 护理研究的证据转化与实践应用15.4 护理研究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15.5 护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护理学导论重点: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专业角色与职责。
《基础护理学》教案《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授课时数2学时课型理论课授课地点示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及护理学的理论范畴和发展概况2、掌握护理学的任务、目标及实践范畴3、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德育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护理工作的专业理念,树立对人、健康、护理的正确看法。
重点1、掌握护理学的任务、目标及实践范畴2、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难点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护理工作方式课程内容及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第一节护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二、南丁格尔对现代护理学的贡献三、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四、我国护理学的发展第二节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二、护理工作的任务三、护理目标第三节护理学的内容与范畴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三、护理工作的方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第一章绪论护理是关爱生命,照顾人的健康的专业,是对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照护。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进行临床实习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家庭、社区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是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的具有共性的生活护理和技术护理服务。
学好护理学基础是对学生日后进行专科护理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本章将介绍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以及内容与范畴,还将重点介绍护理工作方式以及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护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以自我护理、家庭护理为主),人类为谋求生存,在狩猎、械斗及自然灾害抗争的活动中发生疾病、创伤,人们以自我保护式、互助式、经验式、家庭式等爱抚手段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
《基础护理学》教案三篇篇一:《基础护理学》教案病人的清洁护理,是整体护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危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来说,机体的清洁、舒适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产物的排泄,能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第一节口腔护理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正常人口腔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其中有是的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降低,饮水、进食量少,咀嚼及舌的动作减少,唾液分泌不足,自洁作用受影响时,细菌可乘机在湿润、温暖的口腔中迅速繁殖,造成口腔炎症、溃疡、腮腺炎、中耳炎等疾患;甚至通过血液、淋巴,导致其它脏器感染,给全身带来危害;长期使用抗菌素的病人,由于菌群失调又可诱发霉菌感染。
所以,做好口腔护理对病人十分重要。
(一)目的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增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特殊口腔气味,协助诊断。
(二)用物1.轻病人口腔护理用物脸盆、毛巾、漱口杯盛清水或漱口溶液、牙刷、牙膏。
2.重病人口腔护理用物治疗盘内盛换药碗、漱口溶液浸湿的棉球,弯钳与压舌板各1,纱布1块,小茶壶或杯内盛温开水,弯盘,手电筒,毛巾,石蜡油,棉签,珠黄散或冰硼散,锡类散,漱口溶液,必要时备开口器等。
(三)常用漱口溶液1.正常口腔用清水、生理盐水、朵贝尔液。
2.口腔糜烂、口臭用1%-3%过氧化氢(遇有机物时放出氧分子,有防腐、防臭作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药,可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抑制作用),0.02%呋喃西林(有广谱抗菌作用),以及甘草银花液等。
3.酸中毒、霉菌感染用1-4%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对霉菌有抑菌作用)。
4.绿脓杆菌感染用0.1%醋酸溶液。
5.中西药制成的含漱消炎散、口洁净等,具有消炎止痛,防治口腔疾患作用。
(四)操作方法1.一般病人的口腔护理适用于不能起床的病人。
抬高床头支架,使病人取斜坡卧位,也可侧卧或头偏向一侧,取病人的干毛巾围于领下,脸盆放于旁边接取漱口污水,备好牙刷、牙膏、漱口水,让病人自己刷牙。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一章:护理学基础概念1.1 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护理学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1.3 护理学的基本组成部分1.4 护理学的专业角色与职责1.5 护理学与医疗及其他健康相关专业的关系第二章:护理程序与护理评估2.1 护理程序的概念与重要性2.2 护理评估的步骤与技巧2.3 护理诊断的形成与分类2.4 护理计划的原则与方法2.5 护理评估与护理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第三章:护理基本技能与技术3.1 测量生命体征与观察病情3.2 口腔护理与床上卫生3.3 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3.4 药物给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5 患者的安全护理与预防跌倒第四章:常见症状的护理4.1 发热与保暖的护理4.2 疼痛的评估与缓解方法4.3 呼吸困难的护理与管理4.4 恶心与呕吐的护理4.5 便秘与腹泻的护理第五章:患者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5.1 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患者心理评估与干预策略5.3 沟通技巧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5.4 跨文化沟通在护理中的应用5.5 患者心理护理的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章:患者生理护理与功能康复6.1 生理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2 睡眠与休息的护理6.3 营养支持的护理与管理(续)6.4 排尿与排便的护理6.5 患者功能康复的护理策略与方法第七章:重症患者的护理7.1 重症患者护理的特点与原则7.2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护理流程7.3 常见重症症状的护理(如休克、心力衰竭等)7.4 高级生命支持的护理技术(如呼吸机使用、心脏除颤等)7.5 重症患者心理护理与家属支持第八章:手术患者的护理8.1 手术前期患者的护理准备8.2 手术中期患者的护理配合8.3 手术后期患者的护理与康复8.4 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8.5 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工作职责与协调第九章:妇产科患者的护理9.1 妇产科患者护理的特点与原则9.2 孕产妇的护理与分娩支持9.3 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技巧9.4 妇科疾病的护理与管理9.5 生殖健康与家庭Planning 的护理指导第十章:护理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10.2 护理伦理决策与案例分析10.3 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概述10.4 护理法律文件的编制与执行10.5 护理纠纷的预防与应对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理解护理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是学习的基础。
基础护理学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基础护理学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2.熟悉护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常见疾病的护理等;3.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士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人体结构与功能;3.常见疾病的护理;4.护理技能培训。
三、教学过程: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论课)a.护理学的定义和特点;b.护理过程的概念和步骤;c.护理伦理和职业道德;d.护理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2.人体结构与功能(理论课)a.人体的组成和结构特点;b.重要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c.生理变化与常见疾病的关系。
3.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课)a.常见疾病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b.护理常规和技能;c.护理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预防。
4.护理技能培训(实践课)a.洗澡、更衣和卧床护理;b.导尿和创口护理;c.静脉注射和心肺复苏;d.转运和定位护理。
四、教学方法:1.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2.实践课通过示范、指导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护理技能和操作技巧;3.针对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实践支持。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践技能考试:针对护理技能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估;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教材:《基础护理学教程》等;2.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视、计算机等;3.护理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场所和设备。
七、教学反思:。
基础护理学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标: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作用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和组成。
教学准备:1. 教材:护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护理学关键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护理学的含义和作用,并进行简要讲解。
Step 2:概念解析(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定义:指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的总称。
2. 引导学生思考基础护理学的作用: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Step 3:内容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沟通学、护理教育学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知识点的概述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基础护理学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Step 4: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基础护理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5: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基础护理学的定义、作用和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护理学科的其他领域。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并准备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基础护理学的概念、作用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护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内容,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授课班级:护理专业XX级XX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范;(3)使学生熟悉常用护理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关爱患者,尊重生命;(2)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2. 护理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3. 常用护理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4. 患者入院、出院护理5. 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2)护理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3)常用护理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2)护理操作技能的培养;(3)护理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护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2)讲解护理工作流程与操作规范;(3)讲解常用护理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讲解患者常见症状的护理方法。
4.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训练;(2)教师现场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5. 总结与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
《基础护理学》-病人清洁的护理教案设计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对病人清洁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人感染的风险。
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病人清洁护理的各项任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
3. 学会评估和处理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3. 病人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4. 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 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讲解病人清洁护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技巧等。
2. 实践操作: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病人清洁护理的操作。
3. 案例分析:分析病人清洁护理中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病人清洁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分享经验。
5. 角色扮演:模拟病人清洁护理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如清洁护理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病人清洁护理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享的经验。
5. 角色扮演表演: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基础护理学》相关章节、案例分析、操作视频等。
2. 教室或实训室:提供宽敞的教室或实训室,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用具,如床、桌子、椅子、护理用品等。
3.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以便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4. 教师培训:确保教师具备相关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之心。
二、教学内容1. 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a. 护理学的定义b. 基础护理学的概况c. 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2.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a. 卫生护理学的基本原理b. 卫生护理学的基本技术c. 清洁护理的原理与技术d. 营养护理的原理与技术e. 安全护理的原理与技术f. 体温护理的原理与技术g. 水电解质平衡护理的原理与技术3.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a. 病人个体护理技术的实践b. 病人群体护理技术的实践c. 危重病人护理技术的实践d. 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技术的实践4. 团队合作意识培养a. 护理团队的合作与配合b. 护理团队的沟通与协调c. 护理团队的危机处理与决策能力5. 患者尊重与关爱a.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b. 理解患者情绪变化并给予关怀c.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理解基础护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基础护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护理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听讲、教学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 考试评价:通过笔试、实操等方式,考核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践评价:评估学生在医疗机构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技能应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护理学教程》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医疗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实践活动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作用(讲授法)第二周:卫生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讲授法)第三周:清洁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四周:营养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五周:安全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六周:体温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七周:水电解质平衡护理的原理与技术(讲授法)第八周:病人个体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九周:病人群体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十周:危重病人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十一周:不同年龄段患者护理技术的实践(实践操作法)第十二周:护理团队的合作与配合(小组讨论法)第十三周:护理团队的沟通与协调(小组讨论法)第十四周:护理团队的危机处理与决策能力(小组讨论法)第十五周: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讲授法)第十六周: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和信任关系(讲授法)备注: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5篇范文第一篇:《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2005年4月10日护理学基础课程设计方案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性和建设性文件,是远程开放教育护理专业的学习者和责任教师在学习和组织护理学基础课程时首先需了解的内容。
设计方案介绍了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进度安排建议、考核的要求、学习组织及辅导的建议等内容。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发展及群体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崛起,医学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向以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为特点的“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
护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过程的综合治理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护理人员学习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是介绍现代护理理论和护理专业及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为学习临床各科护理专业课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6学分。
3.护理学基础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护理学基础的前修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二、学习资源本课程提供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学习资源。
1.《护理学基础》文字主教材郑修霞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本书依据高等医学专科培养目标和规格及护理专业教学大纲编写。
全书共十八章:第一章护理学概论;第二章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第三章护患关系与沟通;第四章护理理论与模式;第五章护理程序;第六章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七章医院环境;第八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九章病人舒适的需要;第十章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第十一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第十二章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第十三章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第十四章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第十五章给药;第十六章输液与输血;第十七章一般急救技术;第十八章临终病人的护理2.《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文字辅导教材郑修霞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a. 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
b. 掌握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和护理评估的方法。
c. 理解护理伦理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伦理原则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内容:a. 护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 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c. 护理评估的方法:观察、访谈、健康史采集等。
d.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护理伦理的应用。
c.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护理程序和伦理原则进行护理决策。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提问。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护理决策。
二、第二章:护理伦理与法律1. 教学目标:a. 理解护理伦理和护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b. 掌握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c.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2. 教学内容:a. 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自主、不伤害、公平等。
b. 护理法律的基本内容:护理法规、合同法、侵权法等。
c. 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知情同意、保密、隐私保护等。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护理伦理和护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b.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护理实践中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
c. 角色扮演:模拟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
4. 教学评估:a.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发言和提问。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第三章:护理基本技术1. 教学目标:a. 掌握护理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b.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护理操作技能。
c. 了解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护措施。
2. 教学内容:a. 护理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如无菌技术、清洁技术等。
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
3. 熟悉并能够应用基础护理技术,如卧位安置、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4. 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
5.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引出护理程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护理程序:- 介绍护理程序的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 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护理评估:- 讲解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询问、测量等。
- 强调评估结果对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的重要性。
3. 护理诊断:- 介绍护理诊断的定义、类型和组成部分。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护理诊断。
4. 护理计划:- 讲解护理计划的目的、内容和制定方法。
- 强调护理计划应与患者的需求、病情和预期目标相一致。
5. 护理实施:- 介绍护理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
- 强调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沟通、观察和评估。
6. 护理评价:- 讲解护理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标准。
- 强调护理评价对护理质量改进的重要性。
三、实践操作1. 卧位安置与更换:- 讲解卧位安置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卧位安置与更换。
2. 口腔护理:- 讲解口腔护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口腔护理。
四、总结与讨论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邀请学生分享实践操作的心得体会。
3. 讨论护理程序在实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护理程序。
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
《基础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护理学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了解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护理程序以及护理伦理。
2. 教学内容:护理学的概念、发展历程、护理程序的步骤及护理伦理原则。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二、第二章:人体生理功能与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及护理要点。
2.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及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室演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实验室报告、课堂参与度。
三、第三章:药物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给药方法及药物护理要点。
药物的命名、分类、给药方法、药物护理注意事项。
3. 教学方法:讲授、药物手册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药物手册操作考试、课堂参与度。
四、第四章:常用护理技术1. 教学目标:掌握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护理技术。
2. 教学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要点。
3. 教学方法:演示、实践操作、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考试、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五、第五章:健康教育与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及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
2. 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的定义、原则、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及评估。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六、第六章:患者心理护理1. 教学目标:掌握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技巧及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患者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心理护理技巧、患者心理护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3. 教学方法: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报告、课堂参与度。
七、第七章:急危重症护理1. 教学目标: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概念、急救技术及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
基础护理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3.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4.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二、教学内容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3.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4.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三、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2.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术;2.了解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六、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模拟人体器官模型;各种药物模型。
七、教学过程第一节基础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基础护理学的概念(1)定义:基础护理学是指对病人进行基本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的科学,是医疗保健工作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一环。
(2)内容:基础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营养饮食、卫生清洁、床位休息等方面。
2.基本原则(1)人性原则: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关心病人的感受,帮助病人建立信心和勇气。
(2)安全原则:保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医源性损伤。
(3)综合性原则: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二节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1.高血压(1)控制饮食:减少盐分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
(2)控制体重:减轻体重,避免肥胖。
(3)药物治疗: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和时间。
2.糖尿病(1)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2)注射胰岛素:按医嘱注射胰岛素,注意剂量和时间。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冠心病(1)控制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2)药物治疗:按医嘱服药,注意剂量和时间。
(3)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三节常见药物的作用及给药方法1.降压药(1)作用: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基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 了解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 熟悉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等。
2.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基础护理学的知识进行临床护理操作。
- 培养良好的护理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基础护理学》第五版。
2. 教学课件。
3. 实验室或模拟病房。
4. 实验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学生分享对基础护理学的认识和期望。
二、讲授新课1. 基础护理学概述- 讲解基础护理学的定义、地位和基本任务。
- 分析基础护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2. 环境护理- 讲解环境对病人康复的影响。
- 演示和讲解病房布置、清洁消毒、通风换气等操作。
3. 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 讲解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演示和讲解患者交接班、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操作。
4.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讲解医院感染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演示和讲解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操作。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或模拟病房的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3. 学生总结实验操作中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撰写一篇关于基础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的论文。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基础护理学》教案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授课章节第十四章标本采集授课时数 4 学时课型理论课授课地点教室、示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电教1、熟悉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2、掌握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教学目标3、掌握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
重点各种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难点各种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课程内容及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第一节标本检查的意义和采集原则一、标本检查的意义二、标本采集的原则第二节各种标本的采集一、血标本采集二、痰标本采集三、咽拭子标本采集四、尿标本采集五、粪便标本采集【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一节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一、标本采集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要采集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标本送验,旨在通过实验室的检查方法来鉴定病原,了解疾病的性质及病情的进展情况。
因此,正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地采集标本关系密切,护士必须了解各种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采集标本的正确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不受影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检验目的及送验日期等。
2.采集标本前、后及送验前均应仔细遂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验项目的有关事宜。
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3.凡采集细菌培养标本,须放入无菌容器内,事先检查容器有无裂缝,瓶塞是否干燥,培养基是否足够,有无混浊,变质等。
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可混入防腐剂、消毒剂及其它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培养标本应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如已用药,应在检验单上注明。
4.采集各项标本均应按照规定要求做到:及时采集,标本要新鲜,量要准确,按时送验,不应放置过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特殊标本要注明采集时间。
5.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如做妊娠试验要留晨尿。
因晨尿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高,容易获得阳性结果。
第二节标本采集法一、血液标本采集法1.血清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非蛋白氮,尿素氮等)。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
3.血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培养等)。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一般常规检验用毛细血管采血法,这种采血法由检验人员执行,血清生化及细菌培养等检验因需要较多量的血液,一般由护理人员协助采血。
不少生化项目检验已采用微量测定法,故也可采用毛细血管采血法采标本。
(二)静脉采血法1.用物同静脉注射法,备干燥注射器(5- 10ml), 7 号针头,标本容器(按需要备干燥试管、抗凝管或血培养瓶),酒精灯,火柴等。
2.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按静脉穿刺法采取所需血量,立即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
因血液中细胞的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如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是细胞外的20 倍,细胞内的某些酶含量也较细胞外高,如发生溶血,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2)如需全血、血浆,可将血液如上法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如需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时,抽取血液后,应立即注入有石蜡油的抗凝试管中,注入时针头应插入石蜡油面以下,以隔绝空气,立即送验。
否则血液中二氧化碳逸出,使检验结果降低,影响准确性。
(3)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止污染。
静脉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内,一般培养标本用肉汤培养瓶,如做伤寒杆菌培养则备胆汁培养瓶。
临床常用的培养瓶有两种:一种是密封瓶,瓶口除橡胶塞外另加铝盖密封。
瓶内盛培养液约50ml ,经高压灭菌,使用时将铝盖剔去,用2%碘酒和70%酒精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摇匀后送验。
另一种是三角烧瓶,瓶口以棉花塞子及纸严密包封,使用时先将封瓶纸松开,取血后将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再将棉塞经火焰消毒后盖好,扎紧封瓶纸送验。
一般血培养取血5ml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因血中细菌数目较少,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取血10- 15ml。
(4)采血完毕,连同检验单及时送验,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经消毒液浸泡集中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所需血量视检验目的而定,各医院检验方法不同,其采血量也各异。
下面介绍常用检验项目全血、血清标本和放射免疫检验采血量与要求。
常用全血标本采血量与要求(不需空腹)检验项目采血量( ml)标本容器要求血氨( BA ) 5.0 肝素抗凝立即送验血液酸碱度( pH ) 2.0 肝素抗凝空针肝素化后方可采血二氧化碳分压( PaO2) 2.0 肝素抗凝隔绝空气氧分压( PaO2) 2.0 肝素抗凝隔绝空气碳酸氢盐 2.0 肝素抗凝隔绝空气常用全血标本采血量与要求(空腹)检验项目采血量( ml)标本容器要求血沉 ESR 1.6 3.8% 枸橼酸钠溶液 0.4ml 充分混匀及时送验血糖 BG 1~ 2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2.0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非蛋白氮 (NPN) 2.0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尿素氮 (BuN) 2.0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红细胞比积( Hct ) 2.0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肌肝 (Cr) 3.0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肌酸( Cre)凝血酶元活动度及时间(PT)1.8 试管内盛 3.13%枸橼酸钠充分混匀及时送验0.2ml纤维蛋白元( Fb) 2.0 抗凝瓶充分混匀及时送验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ERT )2.0 肝素抗凝HDL -胆固醇 2.0 不抗凝放射免疫检验采血量与要求检验项目采血量( ml)要求甲状腺功能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防止溶血总甲状腺素( TT 4) 4.0 防止溶血促甲状腺激素( TSH)防止溶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防止溶血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 )防止溶血,、 5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γt防止溶血3、 3 3乙肝检测表面抗原( HBsAg )表面抗体 (HBsAb) 4. 0 空腹采血防止溶血e 抗原 (HBsAg)e 抗体 (HBeAb)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HBcAb常用血清标本采血量与要求检验项目采血量多项目合标本容器要求ml 并采血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1.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1.0 4ml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胎儿甲种球蛋白( AFP ) 1.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 1.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黄疸指数(Ⅱ) 2.0 3ml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总胆红素( TBIL ) 2.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总胆固醇( Chol ) 2.0 3ml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胆固醇脂( Choiesl ) 2.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三酸甘油酯( TC ) 2.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血清蛋白( A /G) 3.0 3ml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蛋白电泳( SPE) 2.0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碱性磷酸酶( AKP ) 2.0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血清淀粉酶( AMS ) 3.0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乳酸脱氢酶( LDH ) 3.0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血钾( K) 2.0 3ml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血纳( Na) 2.0 干燥试管严防溶血血钙( Ca) 2.0 干燥试管严防灰尘污染血氯化物( Cl ) 2.0 干燥试管严防灰尘污染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2.0 干燥试管空腹抽血严防溶血肥达氏反应( Widal sreaction ) 3.0 干燥试管严防灰尘污染抗 O(ASO ) 3.0 干燥试管严防灰尘污染红斑狼疮细胞( LES ) 5.0 干燥试管写明时间及时送验3.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计算所需的采血量,选择试管。
(2)需空腹抽血时,应事先通知病人,避免因进食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清晨空腹时血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处于相对恒定状态)。
(3)采集血标本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皮管内抽取血标本,应在对侧肢体采血。
(4)如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本,一般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动作要准确迅速。
(5)取血后,应将注射器的活塞略向后抽,以免血液凝固而使注射器粘连并阻塞针头。
(三)动脉采血法(以作血气分析为例)1.用物同静脉穿刺法,另加肝素抗凝剂,橡皮泥或橡皮塞。
2.部位多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3.操作方法用 2 ml 注射器,连接7 号针头,吸1: 500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ml ,将活塞来回抽动,使内壁沾匀肝素,再推掉全部肝素溶液,将活塞推至空筒顶端后不再回拉,以保持注射器内无空气。
选择动脉(桡动脉采血比较方便),常规消毒病人的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食、中指后,以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用左手食指触摸动脉搏动处,以45 度角进针,见血液自动加入空筒内至2ml 后拔出针头,嘱病人按压局部 5 分钟,应立即用橡皮泥或橡皮塞封闭针头(针头斜面埋入橡皮中即可),以隔绝空气,在手中搓动注射器,使血与肝素混合,立即送验。
常用血液抗凝剂剂名抗凝力机理应用禁忌10%草酸钾0.2ml 抗凝++非蛋白氮二氧化碳结+10ml 与 Ca 结合成不溶性血 K的血草酸钙而抗凝血合力血 Ca+草酸钠 1 ~ 2mg 抗凝 1ml 与 Ca++结合成不溶性凝血酶原时间及复钙血 Na+ 的血草酸钙而抗凝血时间测定血 Ca+3. 8%枸橼酸钠6mg 抗凝 1ml 的与血中生成不溶性离子血沉 1:4血化的枸橼酸钙,阻止血输血 1:9液凝固双草酸盐(草酸0.5ml 抗凝 5ml 的保持红细胞形态不变RBC 压积测定钾、草酸胺)血草酸钾0.1ml 抗凝 1ml 的抑制葡萄糖分解而保持血糖测定BW N 氟化钠血血糖浓度(尿素氮)肝素0.1ml 抗凝 5 ~抑制凝血酶元转为凝血血氨10ml 的血酶血气分析4.注意事项( 1)血标本必须隔绝空气。
因为血气分析是指当天大气压条件下,用隔绝空气的血标本与一定浓度的气体相结合,而后测定人体内PH 值、氧分压等,作为监测及追踪观察病人的血气情况。
血标本中若进入空气将产生误差。
因此采血的注射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漏气,针头必须连接紧密,标本采集后立即封闭针头斜面。
( 2)及时送验。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验,如要等待测定,应将标本置于0 到 4 度冰箱内保存不得超过 1 小时,以免影响检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