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 责任重大,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 吗?死后才能停止,不也遥远吗?” ——《论语· 泰伯第八》 9.子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还不能服 侍,怎么能去服侍死人?”子路又道:“敢问死是怎么回 事。”孔子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够懂得 死?” ——《论语· 先进第十一》
要有个清平世界;如果自身都不得清安,如何期盼使天下人 清安?一如孔子当年,外头的干戈,列国的倾轧,终究撼动 不了他心头礼乐的风景明丽。那心头撼动不了的孔子,才是 孔子之所以为孔子。 两千多年来, 因为孔子心头的风景明丽, 因为孔子的笃定自在,遂有中国文明的恒亘绵长。而今往后 的千万年呢?中国文明在复苏,我们也期待着士的新起! (选自《时代周报》)
听得多了。 有些人为牟取私利, 不惜背弃“道”, 迎合王侯。 这就放弃了做人的崇高的原则。孟子这样说,只是要表达他 的痛心疾首之情,因为儒家的“道”是克己而利他的。
阅读课本 17,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列各句中对“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 矣(事前的准备) . B.急应河阳役,犹得备 晨炊(准备) . C.前人之述备 矣(完备) . D.圣心备 焉(具备) . )
2.第 16 章是孟子的修身之论,在这里孟子强调的“自 得”主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认为,我们必须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 得到高深的造诣,这就是“自得”。“自得”,即自觉地有 所得, 就是学问、 道理自己真正体会了, 变成了自己的血肉, 换言之,即内心对某种外在的规定真诚地承认、接受并愿意 主动地按照这一规定去行事的状态。学习能“自得”,才能 有积累,有深入,有提高,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