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三章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7
管理心理学王晓钧第三章社会认知与管理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社会认知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组织中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和判断过程。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王晓钧教授的第三章——社会认知与管理进行介绍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社会认知的定义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我的理解和他人的判断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言语和信念,来推测他人的内心想法和个性特征。
社会认知是管理心理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组织中的决策、领导和人际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社会认知的成分社会认知包括以下几个成分:1.知觉:对他人外部特征的感知和理解,如面部表情、语言、行为等。
知觉是社会认知的起点,个体通过观察和感知他人的行为来获得信息。
2.归因: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断和判断。
个体会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为个人特征、外部环境或其他因素。
3.自我调节:个体基于对他人的认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现。
比如,个体可能会在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时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反馈和结果。
4.社会信息处理:个体对社会信息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社会信息可以包括他人的评价、反馈和意见等。
个体会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社会认知在管理中的应用社会认知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影响到决策、领导和组织绩效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招聘和选拔通过社会认知的技巧和方法,管理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候选人的能力和适应性。
例如,通过观察候选人的言行举止,可以推测其责任感、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这样可以提高招聘和选拔的准确性,并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2. 领导和沟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员工的社会认知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和沟通方式。
例如,如果管理者认识到某个员工更喜欢直接反馈和指导,那么他可以采用更为直接的方式与该员工进行沟通,并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孚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4. 角色扮演角色这个词来源于戏剧,它指的是那些处于特左社会位程的人被期望表现出的行为。
当人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可能觉得很虚假,但很快就会适应,表现出符合“身份”的行为。
5. 得寸进尺现象心理学实验表明,如果想让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帮一个小忙。
这就是“得寸进尺”现象,即要想“进尺”,首先要“得寸”,“得了寸”,“进尺”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遭到反对,成功就在眼前了。
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人态度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本身的因素⑴需要(2) 性格特点(3) 智力水平(4) 自尊心(5) 教育程度(6) 社会地位2. 态度的特点(1) 态度的强度(2)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3) 态度的价值性(4) 原先的态度与要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3. 团体的影响4. 宣传与态度改变(1) 宣传者的权威(2) 宣传内容及其组织(3) 引起恐惧的宣传(4) 宣传效果与被宣传者的个性特点有关三、态度与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及特性10分钟15分钟第二,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第三,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
2. 价值观的分类❖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划分①经济价值观②理论价值观③审美价值观④社会价值观⑤政治价值观⑥宗教价值观\❖根据人员的不同对象划分①个人价值观②集体价值观③社会价值观3. 价值观的功能与管理(1) 价值观是组织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朿(2) 价值观是组织制度创新与经营创新的理念基础(3) 价值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四、态度与工作满意1.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就是员工个体对他的工作的一般态度,苴内容包括: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如何?多少人是满意的?什么因素决左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什么影响?2.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 挑战性的工作(2) 公平的报酬(3) 良好的工作环境(4) 融洽的同事关系(5) 人格与工作的匹配3. 员工表达不满的方式(1) 退出10分钟10分钟。
管理心理学第三章课后思考1.简述不同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1)经济人假设: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扩大他们在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企业家作为“经济人”而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要得到尽可能多的工资;一般人生性厌恶工作,并且设法逃避;大多数人都需要接受严格管理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大多数人都乐于为人所督导,回避责任,不具雄心。
管理措施:以“任务管理”为重点。
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率,而从来不考虑员工的感情、自身特点和精神需要。
在此观点指导下的管理就叫做任务管理“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
所谓胡萝卜是指在激励手段上,通过满足员工的物质追求,如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保持行动的动力;而所谓的大棒指运用惩罚手段来迫使员工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如严厉惩罚消极怠工的工者少数人参与管理。
认为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而与广大员工无关。
普遍采取“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认为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具有不可超越的界限,员工唯一的职责就是服从指挥(2)社会人假设: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为改变管理措施:管理者除了应该注意工作、完成生产任务外,更应该注意关心员工,满足员工在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需要。
管理者不应只注意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而应更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形成他们的归属感和整体感管理者应重视团队对个人的影响和团队的奖惩制,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管理者的职能不应局限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自上而下的活动方面,而应在上级和下级之间起联络员的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其感情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及时将员工的意见和需要向上级呼吁、汇报)让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使得对员工的外来控制转变为员工的自我控制,让员工为达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3)成就人假设:人们总是勤奋的,人们一般都乐于使用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如果环境有利,工作就会若能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目标,能够实现自我指导与自我控制,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人们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接受而且会追求责任,逃避责任、缺乏雄心和强调安全,大多是经验的产物而非人的天性人们大多有解决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现代工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力潜力中只有以下部分得到了开发管理措施:管理重点的转变,“成就人”假设不像“经济人”理论只重视物质因素、工作任务,也不像“社会人”理论只重视人的作用和人际关系,而是把重点转移到人的工作环境上,认为管理的任务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工作环境,并提供所需的工作条件和服务,使人们能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即能够充分地自我实现,正如麦格雷戈所说:“管理的任务只是在于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的“内在奖励”的环境”管理者职能的改变。
第三章认知的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第二节社会知觉第三节归因——知觉社会行为的原因第四节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第五节社会知觉的应用及印象整合与管理第一节一般知觉一、知觉的概念(a)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
感觉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的分类(a)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可将知觉分为对人的知觉和对物的知觉。
对人的知觉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对物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属于一般知觉。
(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
影响深度知觉判断的因素很多。
单眼线索双眼线索(二)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
(三)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节奏、延续和顺序特性,以及对时间的分辨、确认、估量、预测)的反映,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听觉、视觉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
时间知觉必须依据客观事物为参照。
作为时间知觉的参考标志主要有:①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如:日出与日落、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周期等。
②人的活动及活动对象的变化。
如:人周期性的活动、作息和生活规律,人操纵驾驶车、船、机器的运转频率,人体自身的脉搏、呼吸、肌肉的节奏性运动等,都能作为时间的参考标志。
③人造计时工具。
较长的时间,用日历计算,较短的时间,用钟、表计量;还有的是用“立竿看影”,点香、水或沙的滴漏等方式计时;此外,数数也是计量时间长短的有效办法。
④生物钟现象。
这是有机体节律性行为和生理过程起自动计时器作用的生物与生理现象。
根据神经过程的兴奋与疲劳,机体新陈代谢,内脏器官的周期性活动等节律性生理过程都提供了计时的依据。
人和动物都有自动计时的生物钟现象。
如公鸡打鸣报晓,以及许多动物四季毛质的变化,都说明动物有自动“计时”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