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课件)第八章第一节比较史学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3.73 MB
- 文档页数:9
绪论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一、“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二、“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1、历史学与哲学第一,哲学往往向史学提供观点和方法上的启发,史学往往向哲学提供经验和事实上的依据。
第二,哲学和史学都属于上层建筑领域,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因此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和制约;每一时代的哲学和史学都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所以它们具有同源的关系。
2、历史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1)史学与文学第一,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
第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如果写得好,会比历史记载更能反映社会面貌。
第三,在具体材料的运用上,史家往往利用文学作品以充实、丰富历史著作的内容。
第四,文学作品中的材料,对于史书可以补缺、订谬或佐证。
第五,还有一些优秀的诗文,是由于得到史书的记载才流传下来或有更广泛的传播。
而有不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则由于文学作品用作题材而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2)史学与考古学(3)史学与民族学(4)史学与地理学3、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1)史学和天文学(2)史学与地质学(3)史学与古人类学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一、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1、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兰克学派)第一,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过程。
第二,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2、科学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年鉴学派)第一,认为人类社会中总是存在某些结构,它们在长时期里、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过程中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命运,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第二,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
3、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第一,既重视人的精神因素和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性,也重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作用的合理性。
)史事的考证这是鉴别史料工作的内考证。
其方法有:求源法;反证法;旁证法;还有适当地运用理证法。
历史学方法论(3)新史学方法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史学领域出现了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新史学”或“社会科学式的历史学”的诞生和发展。
与之相应的新史学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新史学方法一、比较史学方法(一)比较史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兴起我们这里所说的“比较史学方法”指的是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比较系统的历史比较考察则是从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时代以来开始出现的。
而马克思则为科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
历史比较研究在专业学科里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方法并得到史学界承认,是从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比较史学之父”马克·布洛克开始的。
(二)比较史学方法的技术性规范和导向性原则从形式上看,比较史学方法属于技术性方法,它要遵循一定的技术性规范。
主要是“共时性”原则和“历时性”原则。
同时还要以科学的社会历史观等导向性原则作为全称前提。
(三)比较史学方法的应用价值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2、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
二、计量史学方法(一)计量史学方法兴起的背景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二)诞生与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计量史学方法的诞生时间,可以认为是在20世纪50年代。
(三)计量史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局限应用价值:1、计量史学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着的模糊地数量判断明晰化,从而对那些包含着模糊的数量判断的定性论断加以验证,或予以确证,或加以修正,或予以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
2、计量史学方法在帮助历史研究者探寻普通群众的历史和普通群众的动向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轨迹和深层奥秘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替代的独特功用。
史学概论课件第⼀部分—本体论第⼀节、什么是历史马恩: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然史和⼈类社会史两⽅⾯。
历史可以从两⽅⾯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然史和⼈类史。
但这两⽅⾯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存在,⾃然史和⼈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性:都是“过去式”;都不以⼈的意志为转移。
区别:⾃然史变化是“长时段”;⾃然史时间更久远,范围更宽⼴;⾃然史⽆意识的存在。
第⼀,历史认识是⼀种现实的思想活动;第⼆,现实的兴趣以及⽣活的需要才会引起对过去的历史的探索和研究第三,对过去的历史的思考和理解总是受到现在的兴趣和价值观的影响。
正是现实的需要呼唤着过去的历史,过去的历史才得以复活并获得它的当代性。
历史与历史著述性质有别: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
“被加⼯原型”和“加⼯产物”之间的关系。
“加⼯产物”依据“思想痕迹”与“⾏为痕迹”来加⼯;“加⼯产物”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历史的真实。
相对于克罗齐过于强调⼈的主观能动,兰克则过分强调了历史的客观实在。
历史是⼈类社会经历过的客观存在的过程。
杜赞奇:历史是古⼈打给今⼈的电话,话题由古⼈决定,⽽如何回答则取决于我们。
第⼆节、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运动过程贵在求真;发现规律贵在致⽤。
运动过程重研究是什么;发现规律重在研究为什么。
科学与艺术之争历史学是科学:从兰克学派到年鉴学派历史学是艺术:从浪漫主义到《万历⼗五年》黄仁宇是历史学界的琼瑶。
中国必须从⼀个靠尊卑有序来管理的国家,过渡到靠数⽬字来管理的国家。
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从罗素到唯物史学王国维:介于科学和⼈⽂之间的历史学历史思维的⽅式与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形象思维:具体性、个别性、多样性的艺术特征与史学研究对象暗合整体性、⽴体化复原历史实际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深刻理解历史实际需要借助精神沟通和感情共鸣呈现历史实际的画⾯和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历史具体性中蕴含着常规性,个别性中蕴含着重复性,多样性中蕴含着统⼀性和因果关系。
《史学概论》课程大纲(课程知识点的三级目录)绪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现实的人们总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古今中外史家为例。
第二节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继往开来”——陶冶人们精神品格。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第三节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任何学科的学习、研究都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史学概论》讲授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历史学的入门必修课。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章历史学从前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第一节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决定了天命——神学史观的主导地位。
以《春秋》、《左传》、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为例。
第二节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决定了人性——理性史观的主导地位。
以维柯、赫尔德、孔德、密尔等为例。
第三节唯物史观怎样指导历史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唯物史观发现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普遍规律,使历史学从只能描述事件不能揭示规律的“人文学科”升华成为能够揭示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产生和发展。
克服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第一节偏颇、诘难和困惑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背景,唯物史观曾被偏颇地理解为阶级斗争决定论或经济决定论,“关于现实的人极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被忽略了。
唯物史观的反对者趁机攻击唯物史观是“宿命论”、“颠倒因果关系”等等。
以波普尔、韦伯为例。
一些原来相信唯物史观的人也产生了困惑。
第二节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简单化、机械化和教条主义倾向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教训。
必须认真理解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极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第三节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倡言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
緖论;1.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历史?2.历史学有什么社会价值?3.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4.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5.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6.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第一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的历程1.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主导地位?2.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3.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4.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5.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6.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第二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3马克斯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第三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以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史学概论简答题——第八章第八章新史学方法一、什么是比较史学?答:比较史学指的是历史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二、比较史学方法的技术性规范有哪些?答:如果比较目的是考察某类历史现象或过程在不同空间显现的共同性和各自的特殊性以及决定其共同性和特殊性的原因,需要进行横向或水平的比较时,那就必须遵循“共时性原则”;如果要探寻历史现象或过程从低到高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必须进行纵向或垂直的比较时,那就必须遵循“历时性原则”。
三、比较史学的应用价值有哪些?答:1、比较史学方法的基本价值在于帮助研究者察同察异求规律;2、运用史学比较研究法有助于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有助于消除民族偏见;四、什么是计量史学?答: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五、简述计量史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和局限。
答:1、应用价值(1)计量史学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的模糊的数量判断明晰化,从而对那些包含着模糊的数量判断的定性论断加以验证,或予以确证,或加以修正,或加以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
(2)研究实践表明,计量史学方法在帮助历史研究者探寻普通群众的历史和普通群众的动向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轨迹和深层奥秘方面,以及在探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趋势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3)能够促进经济史、社会史和心态史、政治史等史学领域。
向以研究现实社会为主的各门社会科学和软科学接近和交会。
2、局限性(1)一些计量史学方法的倡导者过分夸大这种方法的作用,甚至断言,使用计量方法就能从历史现象中归纳出法则或规律,就能把历史学变成为真正的科学。
(2)计量史学的倡导者夸大了计量证据的客观性,认为数学工具,特别是计算机那样的工具本身就具有排除主观任意性的功能,只要恰当地运用计量方法,就能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六、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答:口述史学方法既是指史学家搜集和记录口述资料的方法,又是指史学家部分或全部依据口头史料撰写历史著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