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碳循环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碳排放与环境安全一、课标呈现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中国际合作的重要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碳循环1.含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四大圈层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3.自然界的碳循环4.温室效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
知识点2:全球气候变暖1.基本原理①示意图式①结构图式①文本式:大气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低层,并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大气层的作用。
地面接受太阳短波辐射后增温,同时地面还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温度升高,并把热量返还给地面。
这种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2.全球气候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知识点3:碳交易和碳减排1.碳排放的影响2.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1)产生根源: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需要治理,而治理温室气体则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看作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二氧化碳排放权也可进行交换;由此,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2)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碳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3.中国碳减排的行动措施(1)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2)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3)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4)对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经验加以推广,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5)开征环境保护税。
碳循环的基本过程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如葡萄糖)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利用太阳能将其转化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2. 呼吸作用: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动植物都会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3. 分解作用:有机物在自然界中被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水。
分解作用是由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完成的。
4. 化石燃料的燃烧:当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燃烧时,其中的碳会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
这一过程导致二氧化碳的释放增加,进而导致全球变暖。
这些基本过程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的闭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
分解者分解死亡的生物体,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合物。
同时,地球上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形成碳酸,通过沉积作用形成岩石等。
这些过程共同维持着地球上的碳循环。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等;产生氧气的途径是。
大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和物质的燃烧等运动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是在不断循环变化的。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
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
它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是植物经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生成有机物,在一作用中又以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2)是植物被动物采食后,有机物被动物吸收,在体内氧化成二氧化硪,并通过释放回大气中又可植物利用。
(3)是动植物残体被分解,以及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人生态系统和碳循环。
3.温室效应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从而产生。
在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55%,其他还包括水蒸气、臭氧、氧化亚氮、甲烷、氯氟烃等。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①;②;③;④。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题型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1)铁生锈、动植物的呼吸(填“是”或“不是”)缓慢氧化。
(2)下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从①~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有。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氮气(N2)与氧气(O2)分离。
全球碳循环过程全球碳循环过程碳是生命的基础,它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岩石、大气、水体、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等各个领域中。
而全球碳循环过程可以理解为,生物体和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碳再分配过程。
下面将从五个部分逐步介绍全球碳循环的过程。
1. 植物和生物固定碳各地的植物,特别是森林,是全球碳循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固定了二氧化碳,光照和水分条件都为允许的情况下,植物可以将光子转化为生物体可用的化学能,同时将二氧化碳吸收,并释放出氧气。
2. 碳在土壤中的储存在全球碳循环中,土壤是另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释放的植物碳会进入土壤,这是因为许多微生物和地下生物会寻找这些易于获取的碳。
这些微生物与根系之间也有共生关系,根系在它们的生物环境中释放各种物质以支持微生物的活动。
不过,在几个世纪内储量比较稳定,矿物质加入了许多有机物,从而使土壤中储存的大部分碳永久性地存储在其中。
3. 地下水当雨水流入地下时,它会与土壤中的碳混合。
这对地下水的碳循环产生了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地下水中可以发现有机物质的组成物质,而这些有机物质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4.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
当碳进入海洋时,它会与水中的盐分和微生物混合。
在一定程度上,海洋生物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减轻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
当中等大小的浮游生物摄食碳时,它们吸收了二氧化碳,将其作为营养物质继续转递至其生命链的下一级,海洋浮游生物摄食二氧化碳的单元是全球碳循环过程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环节。
5. 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
每年全球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所释放的碳,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
这些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近年来,国际社会也加紧了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关注,举办各种会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推进改变碳排放机制的战略研究,旨在防止全球气候变化的风险。
简述碳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碳循环是指地球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水,空气和土壤之间水分子中碳原子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生物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地球生物气候系统的基础,是影响环境和地球上各种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常规的碳循环分为三个环节: 生物碳循环、地球物理碳循环、人为碳循环。
生物碳循环是指植物和动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经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二氧化碳被转化成含碳的有机物,有机物被细菌分解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了一个自然环节。
由于植物吸收氧气,液体以及许多其他元素,土壤中的碳质也被转化成生物碳,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碳循环。
地球物理碳循环是指碳从大气,地下,海洋和植被之间不断向海洋,大气和矿物土壤周转的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者火山的排烟,会通过地面进入大气中,同时,海洋中的碳也会在大气层中旋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海洋,形成海洋的存储器,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和海洋的交换,也是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植物或者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也会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人为碳循环是指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碳循环变化和变化率。
近年来,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碳循环的失衡,如烧烤,焚烧矿物和树木等活动的变化使地球的碳循环失衡。
碳循环的关键意义在于,它维持着整个地球生物和气候系统的平衡,给予了地球气候和大气层以长期有效的支撑。
同时,它扮演着气候中气体的调节作用,限制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速度,防止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使气温变多,促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自然界碳循环哎哟,咱们这大自然里的碳循环啊,那可真是神奇得很!前些日子跟老王闲聊,他老人家对我说:“你这年轻人,得懂点自然科学,好歹咱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哈哈,我就跟他说:“那当然啦,咱也得与时俱进嘛!”于是,咱们俩就自然而然地聊起了碳循环这茬子事儿。
你说,这碳循环,就像是咱农村里的秋收冬藏。
想想看,咱们地里种的庄稼,吸了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一番,就成了咱餐桌上的美食。
然后,咱人吃了,又排放出二氧化碳,这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吸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不就是大自然的魔法吗?老王听了,笑着说:“是啊,这碳循环就像是个大家庭,各司其职,和谐共处。
”我说:“可不是嘛,咱们这碳循环大家庭里,还有个叫碳汇的成员,专门负责把二氧化碳吸收进去,转化成氧气,供应我们呼吸。
”老王连连点头:“没错,这碳汇真是咱们的守护者啊!”哎,这碳循环大家庭里,还有个叫做碳足迹的小家伙。
它专爱跟着人类,记录我们的一举一动,把咱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算得一清二楚。
你说,这碳足迹,岂不是跟咱的足迹一样,无处不在吗?咱们日常生活中,可得多加注意这碳足迹。
比如说,少开车,多骑自行车;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肉类……这样一来,咱们的碳足迹就会越来越小,为地球减轻负担。
哎,说了这么多,我突然想起了我家的小猫咪,它那可爱的模样,仿佛也跟碳循环这事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看,猫咪捕食小动物,食物链的循环又继续了。
这碳循环,真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总之,这碳循环大家庭,咱们每个人都得好好爱护它。
让咱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好,让这神奇的碳循环继续为我们提供生存的保障。
嘿,说归说,可别小看了这碳循环,它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礼物呢!。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空气与生命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目录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概念(1)概念: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图解: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生物的呼吸作用:吸人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三氧化碳。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占机体总干重的49%。
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合成碳水化合物,供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同时,消费者和生产者本身的细胞呼吸、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燃烧(包括泥炭、煤、石油的燃烧)火山活动等不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送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里(如图所示)。
1.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三、温室效应1.大气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化学式为CH)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自然中的碳循环简介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不同环境中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它包括碳的吸收、释放、转化和储存等多个过程,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中的碳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
大气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来源1.正常呼吸:人类和动物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3.化石燃料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吸收1.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2.海洋吸收:海洋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并最终沉积到海底形成海洋沉积物。
二氧化碳的转化和释放1.呼吸作用: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将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2.腐热分解:有机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
3.伐木和烧林:砍伐和焚烧森林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碳的储存1.森林生物固碳: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碳储存在植物体内。
2.地下储存:部分二氧化碳会溶解在地下水中,形成地下储藏。
3.海洋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到海洋中,形成碳酸盐。
重要性和影响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并使地球保持一定的温暖。
2.生态平衡: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维持了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平衡。
3.酸化海洋:大量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会导致海洋酸化,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4.气候变化:过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气候变化。
陆地碳循环有机碳的来源1.植物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2.死去的植物和动物:死去的植物和动物的尸体中的碳会被分解成有机碳。
有机碳的转化和释放1.分解作用:分解作用是指有机物质被细菌和真菌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合物。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今天咱们来聊一聊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这可像一场超级有趣的环球大冒险呢!我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们去森林里露营。
那森林啊,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
我们一走进森林,就感觉空气特别清新,凉凉的,还带着一股泥土和树叶的香味。
我和小伙伴们在森林里跑来跑去,玩得可开心了。
这时候,我的好朋友小明指着一棵大树说:“你们知道吗?这大树可和碳的循环有大关系呢!” 我们都围了过去,好奇地看着他。
小明就开始像个小老师一样讲起来:“你们看,这大树啊,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碳仓库。
空气里有二氧化碳,大树通过它那些小小的叶子,就像一张张绿色的小嘴巴,把二氧化碳吸进去,然后在身体里经过神奇的变化,把碳留下来,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就叫光合作用啦。
”我抬头看着大树的叶子,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那些叶子绿得发亮。
我伸手摸了摸叶子,说:“这些小叶子可真厉害啊,那二氧化碳被吸进去后,碳都留在树里,那剩下的呢?”小明笑着说:“剩下的就是氧气啦,大树会把氧气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森林里的空气这么清新,全是大树的功劳呢。
” 这时候,调皮的小刚在旁边摘了一片树叶,说:“那这树叶里也有碳咯?” 小明点点头说:“对呀,树叶里有碳,树干里也有呢。
而且啊,这些碳在大树里会一直待着,直到有一天……”“直到有一天怎么样?” 我们都着急地问。
小明卖了个关子,然后说:“直到有一天,这大树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死掉,比如说被雷劈啦,或者太老啦。
这时候,大树就会倒在地上,然后慢慢地腐烂。
”我们在森林里走着,还真看到了一棵倒在地上的枯树。
那枯树的树皮都脱落了,有些地方还长满了青苔。
我蹲下身子,看着枯树,想象着碳在里面的变化。
小明也蹲下来,继续说:“这枯树在腐烂的时候,里面的碳又会重新回到自然界里,那些微生物啊,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人,把大树分解,碳就会变成其他的物质,有的可能会回到土壤里呢。
”我们正说着,一只小松鼠从旁边的树上跑下来,在枯树上跳来跳去。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考点全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界的氧循环2.掌握自然界中的碳循环3.掌握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关系【知识精讲】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概念(1)概念: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图解: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生物的呼吸作用:吸人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三氧化碳。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占机体总干重的49%。
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合成碳水化合物,供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同时,消费者和生产者本身的细胞呼吸、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燃烧(包括泥炭、煤、石油的燃烧)火山活动等不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送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里(如图所示)。
1.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三、温室效应1.大气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化学式为CH)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自然界的碳循环
碳是一切生物体中最基本的成分,有机体干重的45%以上是碳。
据估计,全球碳贮存量约为×1015t,但绝大部分以碳酸盐的形式禁锢在岩石圈中,其次是贮存在化石燃料中。
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二氧化碳或存在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所有生命的碳源均是二氧化碳。
碳是组成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成分之一,在生命物质中占到%。
碳循环是维持地球表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循环。
地球表层系统中的碳,绝大部分以沉积物的形式储存在岩石圈中的储存库里,只有%的碳可以被生物吸收和利用。
储存库中的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有机物质中(如岩石中的石油、天然气、煤),或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碳酸盐中(如碳酸钙)。
储存库里的碳,一般情况下是不参加碳循环的,除非岩石被风化,化石燃料被利用,或火山活动将其以CO2和CO的形式带到大气中。
大气活性库中的碳,不到全部碳的2%。
它主要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来补充的,火山喷发、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来源。
如图所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生产有机化合物,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还可以直接生成碳酸盐骨骼。
生物死亡后,生物体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层。
海洋浮游植物生成的有机质,同样也沉降到海底,最终转变成石油和天然气。
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陆地上的植物积累形成泥炭,这种泥炭可以转变成煤、石油、天然气和煤被称为化石燃料,是碳的巨大储藏库。
当这些化石燃料被发掘、利用,燃烧生成的CO2和CO又会释放到大气中,参与碳循环。
碳循环
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维持了地球表层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调节地球表面气候。
由于碳循环的存在,使得
大气CO2保持在某一恒定的水平,从而保证了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者过低,为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如果这一循环被破坏,将会导致地球表层系统失去平衡,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气CO2含量的急剧增加,可能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暖,就是一个例子。
碳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1)碳循环的过程
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中开始,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碳固定,生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后,再回到大气蓄库中,碳被固定后始终与能量流动密切结合在一起,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高低也是以单位面积中碳的含量来衡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有机物中,包括合成多糖、脂肪和蛋白质,而贮存在植物体内。
食草动物吃了以后经消化全盛通过一个一个营养级,再消化再合成。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碳又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中;另一部分成为动物体的组分,动物排泄物和支植物残体中的碳,则由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再回到大气中
(2)碳循环的特点
碳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基本上是伴随着光合作用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而进行的,其主要特点有: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和水转化成有机物,构成全球的基础生产。
②含碳分子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而二氧化碳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