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 治法 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 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中极 次髎 配穴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操作 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
【治疗】 1.基本治疗
(2)虚证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 治法 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 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 配穴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操作 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2)皮内针法 (3)皮肤针法 (4)穴位注射法
【按语】
1.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 对继发性痛经,运用针灸减轻症状后,应诊 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 断清楚原发病,针对原发病治疗. 2.注意经期卫生,经期避免重体力劳 注意经期卫生, 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 动,剧烈运动和精神刺激,防止受凉,过食 生冷. 生冷.
【辨证】
主症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历时 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疼痛, 数小时,有时甚至2~3 2~3天 数小时,有时甚至2~3天,疼痛剧烈时患者 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 脸色发白,出冷汗,全身无力,四肢厥冷,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痛等症 状. 实证--实证--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虚证--虚证-- 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气血不足;肝肾不足.
【病因病机】
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痛经多由情志不调,肝气郁结,血行受阻;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寒 或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冒雨涉水, 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湿之邪客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 或由脾胃素虚,或大病久病,气血虚弱; 或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加之行 或禀赋素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 经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 经之后精血更虚,胞脉失养而引起痛经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 为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为痛经.本病以青年妇女为多见. 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西医学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两类.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 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或 称功能性痛经, 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于月经初潮后不久的 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 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常于婚后或分娩后 自行消失. 自行消失.由于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 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 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 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 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子宫颈狭窄及 阻塞等. 阻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