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与黄体破裂的腹痛鉴别
• 黄体破裂多发生在经前即黄体期晚期,若伴有阴道出血 时易与痛经混淆。
• 黄体破裂多突然发生下腹疼痛,呈绞痛样;妇科检查时 一侧附件有压痛,B超可见一侧附件有低无声区,后穹窿 穿刺可抽出不凝血;必要时可行MRI 、CT检查。
急症处理
1、田七痛经胶囊 3~6粒 Tid。 2、痛经丸 6~9克,日1~2次,临经时服用。 3、麝香痛经膏 穴位外贴,取穴:气海、子宫、 三阴交或腹部痛点敷贴,每次选1~2穴,每穴 一片,1~3天更换。
•
虚劳里急诸不足,温补脾胃气血养。
三、气滞血瘀型
•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 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 方药举例:膈下逐瘀汤。 • 【方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 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
• 以酒煮黄连半斤,炒香附六两,五灵脂(半炒半生)三两,归身尾二两,为末,粥丸, 空心汤下三四钱,服至五六料,越九年得一子.后屡服屡效。
• 历十五年后,前药罔效。
• 汪复诊之,脉皆洪滑无力,幸其尚有精神。汪曰∶此非旧日比矣,旧乃郁热,今则虚寒, 东垣曰,始为热中,终为寒中是也。经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乃阴盛格阳,当作寒 治,且始病时而形敛小,今则形肥大矣。书曰∶瘦人血热,肥人血虚,岂可同一治也。 所可虑者,汗大泄,而脉不为汗衰,血大崩,而脉不为血减耳。其痛日重夜轻,知由阳 虚不能健运,故亦凝滞而作痛。以证参脉,宜用助阳,若得脉减痛轻,方为佳兆。遂投 参、归、术大剂,加桂、附一帖。来早再诊,脉皆稍宁,服至二三十帖,病且愈。盖病 有始终寒热之异,药有前后用舍不同,形有肥瘦壮少不等,岂可以一方而通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