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健康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0
痛经健康教育ppt课件汇报人:2023-12-14•痛经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痛经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痛经的治疗与预防措施目录•心理护理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营养饮食调整在痛经管理中作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01痛经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定义与分类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的症状。
分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
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危险因素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年龄、月经初潮时间、心理压力等。
030201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痛经在女性中非常普遍,尤其是青春期女性。
发病率高痛经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甚至需要卧床休息。
影响生活质量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无法缓解。
治疗现状流行病学特点02痛经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原发性痛经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
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继发性痛经疼痛多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来潮后逐渐或迅速加重,疼痛常呈痉挛性或下坠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面色发白、出冷汗。
临床表现及分型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资料即可诊断。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
诊断依据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妇科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如B超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诊断方法诊断依据及方法鉴别诊断与误区鉴别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误区有些人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
实际上,痛经可能是某些妇科疾病的表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
因此,出现痛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