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北京市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
课程设置方案(一)语文(代码YW)1、课程说明高中语文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语文1、语文2、语文3、语文4、语文5。
每修完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5个选修系列为诗歌与散文(系列1)、小说与戏剧(系列2)、新闻与传记(系列3)、语言与文字(系列4)、文化论著研读(系列5)。
每个系列分为若干模块,选修一个模块并考核合格获2学分。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10学分,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4个模块,并获得8学分,有志于人文社会科学、语言文学方面发展的学生,应从5个系列中选修7个模块,并获得14学分,达到最高要求。
(二)英语(代码EN)1、课程说明高中英语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2个选修系列组成。
5个必修模块为英语1、英语2、英语3、英语5、英语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在完成必修的基础上按顺序开始,共6个模块,即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
选修系列2是任意选修课程,是与水平、等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兴趣型、拓展型的选修课程,有10个模块。
2、教学与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英语1--5)的10学分、并达到7级目标要求。
有志于文史和理工经济类发展的学生,应选修英语6--英语8,达到8级目标要求,有志于英语方面发展的学生应继续选修英语9--英语11,并达到9级目标要求。
1、课程说明高中数学课程由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组成,5个必修模块为数学1、数学2、数学3、数学4、数学5,按1—5的顺序依次开出,选修系列1和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系列3和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1学分。
必修是选修系列1和系列2的基础,系列3和系列4基本不依赖其他系列课程,可同时开设,不考虑先后顺序。
2、学习要求最基本要求,完成必修课程(数学1--5)的10学分,有志于文史、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1-1、1-2和系列3的两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理工、经济发展的学生,应选修系列2-1、2-2、2-3和系列3的三个专题、系列4的四个专题,有志于体艺发展的学生,一般不要求选修。
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精神,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省市秋季入学新生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使用2017年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但此届学生使用现行高中各学科教科书作为过渡。
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考改革之间的衔接,现就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高中三年的课程教学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
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综合育人水平出发,认真总结高中课改经验,积极推进以新高考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考的有机衔接以及平稳过渡,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高中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找准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在现行课程安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依据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保证课程、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二)适切性原则本方案是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学生的过渡性方案,既需体现新高考和学业考试、新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兼顾现行高中教材的内容安排和体系设计,从学生健康成才和学校教育教学平稳过渡的角度,突出课程安排的适宜性。
(三)整体性原则把握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突出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并重,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支撑作用。
要贯穿新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要求,针对本届学生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保持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在一致性,突出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选择性学习。
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如下表所示:一、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最上层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科目下设模块。
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础结构。
这与以往高中课程只是由各种科目组成有很大不同。
二、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要求富有弹性高中学生选修课程的增加和要求的灵活化,体现了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和尊重差异的课程理念,这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修习方案。
课程实施者应注意帮助学生从中学会选择,实事求是,优化组合,发展学生根据个人实际规划人生的能力。
三、实行学分管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具体而明确。
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个模块一般为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以获得2个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 1个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
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学校和教师应按照学分管理的方式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在选修部分每个领域的学分是相对固定的,也是不允许选择的,因此,为了如期毕业,每位学生首先要保证获得每个领域的必修学分,这也是构建合理知识结构所必须的,能够为自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对选修课,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方向做选择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在某些领域多获得一些学分是可以的,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选择性。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解读04 课程结构
(一)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3年版课标: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
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
课程结构如图所示。
选 修
系 列
选修3-6 选修3-5
选修3-4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4-10
选修4-4
选修4-3
选修4-2
选修4-1
……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2-3
数学1 数学2 数学3 数学4 数学5
必修
模块
注:上图中
代表模块(36学时),
代表专题(18学时)。
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课程的基础。
选修课程中系列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可以与其他系列课程同时开设,这些专题的开设可以不考虑先后顺序。
必修课程中,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
2017年版课标: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结构如下:。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指导思想 (2)二、课程目标 (2)三、课程结构 (3)四、课程内容 (5)五、实施建议 (11)六、答疑解惑 (16)附录一 (19)附录二 (48)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部署,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将从2017年秋季起,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此轮改革将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新修订课标”)和新高考方案,但教材要使用现行教科书。
为了帮助四省(市)高中教师准确理解新修订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明确新的英语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要求,做好与现行教材的对接工作,以顺利推进新课程实践,特制定本教学指导意见。
制定本意见的指导思想,一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于英语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二是明确新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结合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便于教师了解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分安排、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要求,形成适用于四省(市)的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三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提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统一实施建议,同时根据四省(市)的教学实际,留给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空间,使本指导意见好用、管用。
二、课程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7级高一新生注意了,你高中三年的“课程表”来啦我省从2017级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为确保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新高考的内在一致性,对2017级高中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
山东省教育厅昨日公布《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展开剩余82%学制和学时1.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
每学年41周,每周35学时,每学时按45分钟计。
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确定。
3.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1个模块教学时间36学时可获得2学分,1个专题教学时间18学时可获得1学分。
模块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一般一个学科每周4学时、2学时或1学时。
1.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
每学年41周,每周35学时,每学时按45分钟计。
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
2.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确定。
3.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1个模块教学时间36学时可获得2学分,1个专题教学时间18学时可获得1学分。
模块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一般一个学科每周4学时、2学时或1学时。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1.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
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