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9.29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制备氧气(O2),并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了解高锰酸钾分解制氧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学习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_4 \xrightarrow{\Delta} K_2MnO_4 + MnO_2 + O_2 \]实验中,氧气通过导管导入集气瓶中,利用排水法收集。
氧气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因此氧气会从导管中上升到集气瓶中,将瓶内的水排出,从而收集到氧气。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1. 试管:1个2. 酒精灯:1个3. 铁架台:1个4. 铁夹:1个5. 水槽:1个6. 玻璃导管:1根7. 胶塞:1个8. 集气瓶:1个9. 玻璃片:1块药品:1. 高锰酸钾:适量四、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固体物质进入导管。
3. 将试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 将玻璃导管一端插入胶塞,另一端放入水槽中的集气瓶中,确保导管与集气瓶紧密接触。
5. 预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6. 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试管底部,观察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进行。
7. 当导管中连续均匀地产生气泡时,表明氧气开始生成。
此时,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用玻璃片盖住瓶口,防止氧气逸出。
8.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确保氧气收集充分。
9. 将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观察氧气是否能够将水排出,从而验证氧气的生成。
10. 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内出现气泡。
2. 气泡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逐渐被排出。
3. 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氧气能够将水排出,表明氧气已收集充分。
结论: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验证该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并进一步了解反应机理和相关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和仪器:1. 高锰酸钾(KMnO4)晶体2. 烧杯3. 水槽4. 水5. 磁力搅拌器6. 气球7. 灯泡8. 气体收集瓶9. 温度计10. 称量器具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烧杯和气体收集瓶,确保实验器材干净无杂质。
2. 称量:称取适量的高锰酸钾晶体,记录质量。
3. 溶解:将高锰酸钾晶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
4. 反应:将烧杯放入水槽中,保持温度稳定,观察反应过程。
5. 气体收集:将气体收集瓶倒置于水槽中,与烧杯相连,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6. 数据记录:记录反应开始后每隔一段时间的气体收集量,并测量温度变化。
7. 实验结束:反应结束后,关闭气体收集瓶,停止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结果。
首先,我们观察到高锰酸钾溶液在反应过程中逐渐变浅,最终呈现淡紫色。
这表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
在气体收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气体收集瓶内的气体体积逐渐增加。
根据气体的收集量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绘制出气体收集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气体的收集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缓,最终趋于平缓。
这是因为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速率随着反应进行逐渐降低。
此外,我们还测量了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反应开始后,温度迅速上升,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导致了温度的升高。
通过测量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锰酸钾分解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2. 反应速率随着反应进行逐渐降低。
3. 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温度的升高。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熟悉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原理。
3.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 实验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口塞、玻璃片、棉花、水。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指堵住导管口,检查是否有气泡冒出。
若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管口。
3. 固定试管: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
4. 加热:点燃酒精灯,将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
当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时,停止加热。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置于水槽中。
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待水排尽后,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6. 停止加热: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五、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试管底部出现红色,表明高锰酸钾开始分解。
2.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表明氧气开始生成。
3. 集气瓶内水排尽,表明氧气已收集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实验过程中,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了氧气,符合实验原理。
3. 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安全操作,确保了实验顺利进行。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验证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3. 提高了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烫伤和火灾。
2. 加热时要均匀加热,防止试管破裂。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高锰酸钾和硫酸的反应制取氧气,探究该反应的化学特性以及衍生出不同的实际应用。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和硫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锰、氧气和硫酸,反应式如下:2KMnO4 + 3H2SO4 → K2SO4 + 2MnSO4 + 3H2O + 5[O2]在实验中,我们将具体步骤设置好,并通过实验得到反应生成的氧气。
实验步骤1.将高锰酸钾粉末称量至量杯中,计量1g。
2.将1g的高锰酸钾粉末加入退火过的锥形瓶中。
3.向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加入量为15ml。
4.将锥形瓶的塞子压紧,并在瓶塞上旋拧三通,用导气管将三通连接至水盆中的水位下方,将导气管另一端转向瓶口。
5.用清水将导气管及锥形瓶连接的三通通道中的空气冲洗干净,保证通道中无空气。
6.加热锥形瓶,观察氧气的释放情况。
实验结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和硫酸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氧气的释放。
释放氧气的速率越来越快,直到达到最高峰之后降低,最终停止有气体释放。
实验分析高锰酸钾和硫酸反应的结果是释放出氧气并产生二氧化锰、硫酸。
在实验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进行得更快。
在开口瓶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氧气释放的速度非常快,甚至产生了火花。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加热的方法,促进了反应,使反应速率更快。
这表明,该方法可以被用来制取氧气和做一些其他重要的化学实验。
实验中的问题在实验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开始,我们的导气管和三通连接处渗漏了氧气,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够精确。
我们使用了硅胶对其进行了封闭,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取氧气。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制取氧气和其他重要化学实验的结论,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的问题,使我们能够改进实验中的设计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完整的化学实验。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氧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气体之一,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备过程,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制氧趣味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了解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2. 掌握氧气的性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KMnO4)分解制备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橡皮塞、玻璃片、镊子等。
2. 药品:高锰酸钾。
五、实验步骤1. 将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镊子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 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观察高锰酸钾的分解过程。
3. 当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时,用导管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在集气瓶中。
4. 观察氧气收集的过程,记录氧气的体积。
5. 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清理实验场地。
六、实验现象与结果1. 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氧气开始生成。
2. 随着实验的进行,气泡逐渐增多,说明氧气产量逐渐增加。
3. 实验结束时,集气瓶内收集到一定量的氧气。
七、实验分析1.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说明氧气是一种可以由化合物分解得到的气体。
2. 实验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和氧气收集说明氧气具有一定的溶解性,但在常温下溶解度较小。
3. 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氧气的制备方法,掌握了氧气的性质,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八、实验总结本次制氧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实验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引言:氧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气体之一,它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高锰酸钾的热分解反应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高锰酸钾(KMnO4)、烧杯、试管、酒精灯、导管、水槽、水方法:1.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烧杯中。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高锰酸钾溶解。
3. 将烧杯放在水槽中,用导管将烧杯与试管连接。
4.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观察试管中的气体变化。
5. 将试管中的气体与火柴相接,观察是否能够使火柴点燃。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高锰酸钾经过加热分解,产生了氧气。
高锰酸钾溶液在加热后逐渐变为紫色,同时试管中的气体也有所变化。
当我们将火柴接近试管口时,氧气迅速与火柴中的燃料反应,使火柴点燃。
这表明试管中的气体确实是氧气。
高锰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是其中的产物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制取到了氧气,还观察到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具有很好的可燃性。
当氧气与火焰接触时,会迅速促进燃烧反应,使火焰变得更旺盛。
这是因为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高锰酸钾的溶液在加热后变为紫色。
这是因为高锰酸钾溶液中的高锰酸根离子(MnO4-)在加热时发生了分解,产生了锰酸根离子(MnO4-)和锰酸二钾(K2MnO4)。
锰酸根离子具有紫色,因此整个溶液呈现出紫色。
结论:通过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到了氧气,并观察到了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具有很好的可燃性。
它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之一,也是燃烧反应中的重要参与者。
实验结果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 了解氧气的性质;3. 熟练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1. 实验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K2MnO4 + MnO2 + O2↑2. 实验二: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
反应方程式如下:2KClO3 → 2KCl + 3O2↑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导管、试管、棉花、毛玻璃片、单口塞、燃烧匙、火柴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澄清石灰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用棉花塞住试管口;(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待氧气产生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检验,观察其性质。
2. 实验二:氯酸钾制取氧气(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2)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待氧气产生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将收集到的氧气进行检验,观察其性质。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内出现紫色晶体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 实验二:加热氯酸钾时,试管内出现白色晶体变为黑色,导管口有气泡冒出,集气瓶内氧气收集满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六、实验结论1.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助燃性;3. 通过实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性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和爆炸;2. 加热试管时,要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破裂;3. 收集氧气时,要保证集气瓶内无气泡,避免氧气收集不纯;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熄灭酒精灯,清理实验器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单学生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的反应过程;2.学会通过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3.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在氢氧化钠(NaOH)存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3NaOH→2MnO2+3Na2MnO4+H2O+O2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仪器:烧杯、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导管等;2.药品:高锰酸钾、氢氧化钠。
四、实验步骤:1.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2.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使高锰酸钾溶解;3.取一根试管,套在试管架上;4.取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试管中;5.将试管的出口的玻璃管连接到导管的一端;6.将另一端的导管插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7.在燃烧的酒精灯下方加热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溶液;8.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并用试管左上角装设的木塞摇动密封试管。
五、实验结果与现象:1.高锰酸钾溶液加热后,放出大量棕红色气体;2.试管中充满了氧气,试管倾斜时,氧气会向导管中冒泡。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由于高锰酸钾溶液的燃烧慢,所以需要加热高锰酸钾溶液才能使氧气分解得更彻底;2.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氧气呈强氧化性,会加速酒精灯燃烧;3.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氧气会向上冒泡。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高锰酸钾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成功制取了氧气。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火源的安全和酒精灯距离试管的适当距离。
同时,要掌握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和实验原理,以便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并得到准确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并且了解到了制取氧气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意义。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高锰酸钾的热分解反应制备氧气,并探究该反应过程的化学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其热分解反应式为:2KMnO4 -> 2KOH + 3O2 + 2MnO2在本实验中,将高锰酸钾和无水Na2C2O4(草酸钠)混合,草酸钠被高锰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高锰酸钾在这个过程中被还原成锰(IV)氧化物,锰(IV)氧化物进一步分解生成 oxygen。
KMnO4 + Na2C2O4 -> CO2 + H2O + MnO2 + Na2MnO42Na2MnO4 -> 2NaOH + 2MnO2 + O2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高锰酸钾和草酸钠分别称量。
2.将高锰酸钾粉末加入到干燥无水草酸钠中,搅拌均匀。
将混合物倒入导氧管中,注意导氧管与反应瓶之间不能有泄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将导氧管的一端插入反应瓶中,并将实验瓶放置于升温器中。
4.先加热反应瓶中的混合物到170℃,然后持续加热约20分钟,直至反应稳定。
5.当反应瓶内产生氧气气泡并溢出瓶口时,立即关闭升温器的电源并熄灭火焰。
6.将反应瓶取出并进行冷却处理,待处理完成后,通过取出产生的氧气气体,为后续实验提供氧气源。
实验注意事项1.高锰酸钾和草酸钠均为强氧化剂,在接触时应加以防护,防止引起燃烧或爆炸。
2.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装置的密闭性,以确保反应产生的氧气气体不能外泄,避免引起危险。
3.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升温器的火焰高度以及反应瓶内产生氧气气泡的情况,及时关闭升温器避免过度加热。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产生了大量的氧气气体,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 + Na2C2O4 -> CO2 + H2O + MnO2 + 2NaMnO42NaMnO4 -> 2NaOH + 2MnO2 + O2从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反应瓶内温度的升高会引起草酸钠和高锰酸钾的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不断产生氧气气泡,直到反应稳定。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掌握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3. 熟悉氧气的收集方法及检验氧气纯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_4 \xrightarrow{\Delta} K_2MnO_4 + MnO_2 + O_2↑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导管、橡皮管、单口塞。
2. 药品:高锰酸钾。
四、实验步骤1. 组装实验装置: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棉花以防药品溅出。
用单口塞将试管口塞紧,导管连接试管和集气瓶。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确保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水槽中装满水,集气瓶装满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倒置于水槽中,导管伸入集气瓶。
2. 加热:点燃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均匀预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进行加热。
3. 收集氧气: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地放出时,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尽后,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4. 检验氧气纯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集满。
5. 结束实验:停止加热,先移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
五、实验现象1.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冒出后逐渐消失。
2. 收集氧气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水逐渐被排出。
3. 检验氧气纯度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六、实验数据1. 实验过程中,加热高锰酸钾的时间约为5分钟。
2. 收集氧气的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水完全被排出,氧气体积约为500毫升。
七、实验分析1. 本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实验过程中现象明显,操作简单。
2.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倒流,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可以收集到较纯的氧气。
3. 检验氧气纯度时,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浓度较高。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报
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探究
学生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熟练掌握排水法与排空气法的操作方法。
2、学习如何验证氧气的性质及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高锰酸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者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很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三、实验药品及器材
四、实验步骤
1、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步骤
①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
(4)实验注意事项
①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防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导气管插入橡皮塞不能太长。
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在进行收集。
⑦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否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的性质
(1)硫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验步骤:取一洁净的燃烧匙,放入少量硫磺粉,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燃着的硫匙缓慢伸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注意事项
a、为避免污染空气,在集气瓶底放入少量的水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将燃烧匙取出后及时淬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b、燃烧匙放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2)炭在氧气中的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验步骤:
a、用坩埚钳夹取一小段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
b、缓慢将木炭伸进 O2 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c、给此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现象:
③实验注意事项:燃烧物放在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3)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验步骤:
a、取一条细铁丝,砂纸擦亮后盘成螺旋状,在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
b、点燃火柴,用坩埚钳夹住火柴一端,烧至火焰将尽时,竖直将其伸入到铺有一层细沙的 O2 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现象:
③实验注意事项:
a、燃烧物定要放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b、集气瓶底一定要铺细砂,而不能用水代替。
因熔铁落入水中,导热不良,高温的熔融物会使集气瓶底炸裂。
铁在空气中不能剧烈反应,在氧气中能够反应强烈。
五、实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