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噪声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5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车辆发动机噪音对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新能源车在如今的交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点就是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发动机噪音水平明显更低。
本文将就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车辆发动机噪音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影响。
一、燃油车车辆发动机噪音燃油车是目前主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发动机噪音一直以来都是交通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
燃油车的发动机需要通过燃油燃烧产生能量,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然而,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振动和噪音的产生。
燃油车车辆发动机噪音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燃料的燃烧:燃烧过程中,汽缸内的气体迅速膨胀,产生爆炸声及震动,从而带来了噪音。
2. 汽车排气系统:燃油车的排气管道和消声器中的气流产生的噪音也是主要的发动机噪音来源之一。
3. 运转机械部件:发动机内部的运转机械部件如曲轴、连杆等也会因摩擦而产生噪音。
二、新能源车车辆发动机噪音新能源车是近年来的新兴领域,相对于燃油车来说,它具备了一些独特的优势,其中一个就是发动机噪音相对较低。
新能源车采用了电动驱动系统,将传统的内燃机替换为电动机,利用电能储存和驱动车辆。
因此,新能源车的发动机噪音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内燃机:新能源车的电动机不像燃油车的内燃机那样需要通过燃烧来产生动力,因此大部分的燃烧噪音都被消除了。
2. 电动驱动系统:电动驱动系统的工作声音相对较低,这是由于电机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3. 减少噪音源:新能源车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减少噪音的产生源头,通过减少电路、传动装置等零部件的振动和噪声,进一步降低车辆发动机噪音。
三、对比来看,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车辆发动机噪音存在明显的差异。
新能源车的发动机噪音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减少因车辆行驶而带来的噪音污染。
而燃油车由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其噪音水平相对较高。
这一差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车辆的驾乘体验以及城市环境的噪音污染。
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噪声与振动控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通工具的新选择。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在环保性能和能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然而,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噪声与振动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噪声与振动问题,并介绍相应的控制措施。
噪声问题是纯电动汽车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
在传统燃油车中,发动机噪声可以通过封闭引擎舱和隔音材料来减少。
而电动汽车的特点是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噪声更加明显。
电动机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动机内部的机械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
电动机工作时会产生转子和定子的相对运动,这会引起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的大小与电动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和材料选择有关。
其次,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电机绕组还会产生电磁噪声。
当电流通过电机绕组时,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磁力,导致绕组振动并产生噪声。
电磁噪声的控制需要通过优化电机设计和绕组布局来实现。
另外,电动汽车的结构振动也会导致噪声。
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车辆的振动会通过底盘传导到电动机,从而产生机械噪声。
减少结构振动可以通过增加结构强度、使用隔音材料和优化车辆悬挂系统来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改善。
首先,采用优化的电机设计和制造工艺是减少噪声与振动的有效途径。
通过减小电机内部间隙、优化转子和定子的材料选择、改进轴承系统等方式可以减少机械噪声。
此外,应合理布置电机绕组、减小电磁感应噪声。
其次,安装隔音材料是减少电动机噪声的常用方法。
隔音材料可用于减少噪声的传播,使噪声在源头处被吸收或反射,从而降低车内噪声水平。
可以采用吸声材料、泡沫材料等进行隔音处理。
此外,优化车辆悬挂系统也是减少结构振动与噪声的重要手段。
采用优化悬挂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车辆振动传导到电动机的程度,从而降低结构噪声。
最后,电动汽车制造商可以在设计阶段加强噪声与振动测试,通过模拟实验和现场测试等方法,全面了解电动机噪声与振动的来源和性质。
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噪音控制技术分析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正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空调系统运行时,普遍存在噪音问题。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噪音进行技术分析,并探讨噪音控制的相关解决方案。
一、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通过电力驱动转子实现空气压缩,将低温低压气体转化为高温高压气体,为空调系统提供制冷或加热功能。
在运行过程中,电动压缩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噪音主要来源于电机振动和当量部件运动引起的空气流动噪声。
二、电动压缩机噪音的影响因素1. 电机振动:电动压缩机中的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震动会传导到其他部件,进而引起噪音。
电机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优化,以及减震措施的采取,都能够有效降低电机振动带来的噪音影响。
2. 空气流动噪声:当电动压缩机工作时,气体在压缩室内部发生快速流动,产生较大的气流干扰和振动噪音。
减小气流速度和改善气流方向,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流动带来的噪音。
3. 结构共振:电动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与其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相接近,可能引发结构共振,进而导致噪音的产生。
通过对电动压缩机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进行优化,可以减小共振效应,降低噪音水平。
三、噪音控制技术解决方案1. 电机噪音控制技术优化电机设计,采用合理的电机结构和制造工艺,减小电机振动;采用低噪音电机,通过电机转子的轴向和径向磁通制造去磁噪音的方法;采用电机动平衡技术,调整电机转子的质量分布,降低不平衡振动引起的噪音。
2. 气流噪声控制技术优化气流导向结构,减小气体在压缩室内部的湍流和噪音;采用减震措施,降低气体与压缩室壁面之间的接触噪声;加装吸音材料,降低气体流过部件时的噪音传播。
3. 结构共振解决方案通过改变电动压缩机的结构参数,避免工作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相接近,以减小共振噪音;优化结构材料的选择,提高材料的阻尼特性,减小共振效应。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车辆噪音对比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取代了传统的燃油车。
除了环保性能的差异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在车辆噪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本文将对两者的噪音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燃油车作为传统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的运转会产生较高的噪音。
尤其是在高速行驶和急加速情况下,燃油车的噪音会更加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燃油车采用内燃机,其喷油、点火、排气等动作会产生震动和燃烧声音,从而导致噪音的产生。
此外,燃油车还会受到机械零部件的磨损和摩擦产生噪音。
整体而言,燃油车的噪音相对较高,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一定的不适感。
相反,新能源车采用电力作为动力源,其发动机是由电机驱动,不需要点火和喷油等行为,因此噪音较低。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发动机噪音的产生。
这使得乘坐新能源车更加安静舒适,有效降低了对驾驶者和乘客的干扰。
不仅如此,由于新能源车的发动机结构相对简单,并且电动机的工作过程相对平稳,这使得新能源车在运行时噪音更加均匀,没有明显的震动感,有利于提升行车的舒适性。
除了车辆本身的噪音特点外,环境因素也会对车辆噪音产生影响。
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由于燃油车大多采用内燃机,其运转时需要花费更大的功率,产生的噪音也更为显著。
而新能源车在拥堵情况下,由于电动机的高效性能,不需要频繁刹车启动,噪音相对较低。
这使得新能源车在城市环境下更受欢迎,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噪音污染。
总体而言,相比于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车在车辆噪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新能源车的电动机运转噪音相对较低,减少了驾驶者和乘客的不适感,提升了行车的舒适性。
此外,新能源车在城市拥堵环境下的噪音表现更为出色,减少了城市噪音污染,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能源车的推广和普及,一些新的问题也出现了。
由于新能源车噪音较低,可能会增加行人、骑行者等非机动车辆的安全隐患。
这是因为这些非机动车辆在交通中主要依靠听觉感知来预判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而新能源车的噪音相对较低,在行驶中可能会降低对周围交通环境的感知。
电动汽车声品质的评价分析及建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出行方式。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声品质一直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将从声品质的角度对电动汽车进行评价分析,并建立一种声品质评价的数学模型。
电动汽车的声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噪音: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运动噪音和驱动系统噪音相对较小,但电动机咆哮、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音、车内舱噪音等在低速行驶时仍然较为明显,影响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2. 振动:电动汽车的振动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会更小,但同时也会受到驱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影响,如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等。
3. 声音:电动汽车的声音比传统燃油车要小,但具有独特的声音特征,如电动机的高频噪音、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噪音等。
对于电动汽车的声品质评价,首先需要确定评价指标。
本文选取了以下五个指标来评估电动汽车的声品质:1. 噪音级别:使用噪音仪器测得电动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噪音大小。
2. 振动级别:使用振动仪器测得电动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的振动大小。
3. 安静度:使用环境噪音仪器测得车内环境下的噪音大小。
4. 低频音质:使用360度环境声场仪器测得电动汽车在不同速度下低频音的情况。
5. 高频音质:使用频谱分析仪器测得电动汽车在不同速度下高频音的情况。
在确定了评价指标后,我们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声品质进行建模,以定量化地评价汽车的声音质量。
1. 噪音级别模型:噪音级别模型使用如下公式计算:Lp = 10 log10 (p2/p1) + K其中,Lp表示声级,p2表示被测物体产生的声压级,p1表示参考级别(一般取10^-12 Pa),K为常数。
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电动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噪音级别。
2. 振动级别模型:振动级别模型使用如下公式计算:V = (1/N) ∑ (v^2)其中,V表示振动级别,N为采样点数,v表示每个采样点的振动大小。
新能源汽车车身隔音与降噪方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汽车噪音污染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噪音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的电动驱动系统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加安静,但车身噪音仍然存在。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车身隔音与降噪的方法。
首先,了解新能源汽车车身噪音的来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新能源汽车的车身噪音主要来自于路面噪音、风噪音和电动驱动系统噪音。
其中,路面噪音是由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音,而风噪音则是由车辆行驶过程中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噪音。
电动驱动系统噪音则是由电机、电控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部件运作时产生的噪音。
因此,针对不同的噪音来源,需要采取不同的隔音与降噪方法。
针对路面噪音问题,可以通过改进车辆的悬挂系统来减少噪音的传导。
采用更好的悬挂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造成的震动和噪音。
此外,选择低噪音的轮胎也是降低路面噪音的有效方法。
通过减少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可以降低噪音的产生。
对于风噪音问题,可以从车身设计和密封性改进入手。
优化车身设计可以减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气流噪音。
例如,通过改变车身的外形和减少空气阻力,可以降低风噪音的产生。
此外,加强车身的密封性也是减少风噪音的重要手段。
通过改进车门、车窗等密封件的设计和材料,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风噪音的进入。
针对电动驱动系统噪音问题,可以通过优化电机和传动系统的设计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采用低噪音的电机和传动系统部件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的产生。
此外,合理设计电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电动驱动系统的噪音。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考虑在车身内部进行隔音处理。
通过在车身内部增加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
选择适合的隔音材料,并合理布置在车身内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车身隔音与降噪的方法主要包括改进悬挂系统、选择低噪音轮胎、优化车身设计和密封性、优化电动驱动系统设计以及在车身内部进行隔音处理等。
谈新能源汽车对城市噪音污染改善的社会效益在当今城市生活中,噪音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燃油汽车产生的噪音给居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而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为改善城市噪音污染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容忽视。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它们在噪音产生的机制和程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燃油汽车的噪音主要来源于发动机的运转、排气系统、传动系统以及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
发动机在工作时,活塞的往复运动、气门的开闭以及燃油的燃烧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而排气系统在排放废气时也会产生明显的噪声。
此外,传动系统中的齿轮传动和传动轴的转动也会发出声响。
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的不断接触和摩擦同样会产生噪音。
新能源汽车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这些噪音源。
纯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其动力系统主要由电动机和电池组成。
电动机在运转时相对安静,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和震动声。
混合动力汽车在电动模式下也能显著降低噪音。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同样依靠电能驱动,噪音水平较低。
同时,新能源汽车在轮胎的选择和车辆的隔音设计上也更加注重降噪效果,进一步减少了行驶中的噪音。
新能源汽车对城市噪音污染的改善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效益。
首先,它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繁华的市区,交通噪音常常让居民感到烦躁和不安。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可以有效降低道路噪音,使居民在家中、学校、医院和办公场所等能够享受到更加宁静的氛围,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对于病人来说,安静的休养环境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其次,有助于减少噪音对人们健康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失聪。
同时,噪音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紊乱、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可以降低城市整体的噪音水平,减少噪音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如何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噪音问题新能源汽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认为是减少空气污染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行驶中产生的噪音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噪音问题不仅会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度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对周围环境和行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噪音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噪音问题,我们需要对噪音的来源进行深入的了解。
新能源汽车噪音主要来自电动驱动系统和轮胎与路面的摩擦。
电动驱动系统噪音的产生主要源于电动机的运行,而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音则与传统燃油车类似。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这些噪音的产生。
首先,针对电动驱动系统噪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电动机的设计和工艺来降低噪音的产生。
例如,采用更高效的电动机设计,减少摩擦和振动。
此外,可以对电动机进行隔音处理,使用隔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另外,通过优化电动车辆的整体结构设计,减少共振和噪音的传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次,对于轮胎与路面摩擦噪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来降低噪音的产生。
例如,使用低噪音的轮胎材料,采用优化的轮胎花纹设计,以减少摩擦噪音的产生。
此外,对路面的改善也是降低噪音的重要措施,例如采用减振材料铺设路面,减少路面的不平整度和噪音的传播。
除了以上措施,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噪音问题。
例如,采用主动噪音控制技术,通过在车内植入噪音传感器和扬声器,实时感知并反馈噪音,通过发出反相的噪音信号来抵消噪音。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噪音水平,提升乘坐体验。
此外,使用电子音频系统,可以通过发出特定频率的声波来屏蔽或掩盖噪音,从而减轻噪音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干扰。
总的来说,解决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噪音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电动驱动系统和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音,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噪音的产生。
这些措施包括优化电动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工艺、使用低噪音轮胎材料和优化轮胎花纹设计、改善路面条件,以及采用主动噪音控制技术等。
纯电动汽车电动机的减震与噪声控制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燃油车辆的限制,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与传统燃油车辆相比,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机的减震与噪声控制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减震技术、噪声控制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减震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电动机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其减震对整车噪音和车辆乘坐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常用的减震技术主要包括弹性支撑、减震装置等。
弹性支撑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减震的常用技术之一。
它通过在电动机底座上安装弹簧和橡胶垫来减震。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动机的振动和冲击力,提高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此外,弹性支撑还能减少机械噪声的传递,提升整车的静音性能。
减震装置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减震的另一种常用技术。
它通常由减震器和阻尼器组成。
减震器能够通过吸收冲击力,有效减少电动机的震动。
而阻尼器则能够减少电动机的回弹,提高整车的稳定性。
此外,减震装置还能够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进一步减少电动机的噪音。
其次,噪声控制是纯电动汽车电动机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电动机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不仅会影响乘坐舒适性,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因此,对电动机噪声进行控制是实现纯电动汽车静音化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包括声学隔离、声学吸音和声学发射等。
声学隔离是通过安装隔音材料来分隔电动机和车辆内部,阻止噪声的传播。
隔音材料通常是一种具有吸音效果的密封材料,它能够吸收电动机产生的噪声并将其封闭在车辆内部,从而降低车辆内部的噪音水平。
声学吸音是通过在电动机周围安装吸音材料来吸收噪声。
这些吸音材料通常是一种多孔材料,它能够通过多次反射和吸收噪声波,从而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此外,吸音材料还能够通过控制噪声的频率和振幅,进一步减少电动机的噪音。
声学发射是通过安装发射器来发出与电动机噪声相反的声波,从而抵消电动机产生的噪声。
纯电动汽车车内结构路噪识别车勇;刘浩;夏祖国;王秋来【摘要】The noise source and structure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BEV)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internal-combustion-engine vehicles. Since the noise level of the motor’s powertrain is low, the road-induced interior noise of the BEV becomes dominant. In this paper, the spectrum analysis of interior noise for a type of the BEV is carried ou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ior noise depends mainl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oad-induced structural noise in the low and mid-frequency ranges. By analyzing dynam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BEV’s body and panels, the vibration sour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oad-induced interior structural noise are indentified.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 ence for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of BEV’s interior structural noise.%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源和内部结构与内燃机汽车有着明显差异,由于电机总成噪声较低,使得纯电动汽车的车内路噪变得更加突出。
AUTO TIME165AUTO PARTS | 汽车零部件1 引言传统汽油车,压缩机与发动机转速比1~1.2之间,怠速压缩机转速较低、并且转速范围较窄;发动机常用工作转速700~3000rpm 及压缩机转速840~3600rpm ;同时还有发动机掩蔽,压缩机噪声问题通常不是很明显抱怨问题。
纯电动汽车电动压缩机的转速是根据制冷、制热需求进行转速调整。
电动车的制冷、制热需求量比传统汽油车需求更大,不仅包含车内乘客的需求,还包含电池制冷或保温等需求。
夏天怠速工况、原地充电工况下,压缩机可以达到4000~8000rpm 。
另一方面,电动车压缩机噪声没有发动机进行掩蔽,噪声变得更单纯、清晰。
电动压缩机常用工作转速及负载都高于传统汽油车压缩机。
如果噪声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引起客户抱怨。
电动压缩机噪声、振动成为电动车NVH 开发中一个关键课题。
2 问题描述某一电动车在开发阶段,压缩机转速扫频,其中经过2400rpm 产生了明显的轰鸣声和方向盘抖动;经过4800rpm 车内产生轰鸣;经过6000rpm 车内产生轰鸣等问题。
以上转速也是常用转速,因此以上问题极易引起客户抱怨,需分析解决。
此论文针对以上问题,从源、路径、响应等环节详细分析、研究,最终得到完美解决。
3 压缩机台架本体振动、噪声此压缩机在零部件台架上进行零部件本体全转速段800~8000rpm 升速扫描测试时,支架主动端振动线性增加,近场噪声也是随转速升高线性增加。
初步判断该问题不是压缩机本体振动、噪声导致车内噪声的不线性变化。
车内压缩机扫频引起的多个转速段轰鸣问题,可能是压缩机系统和整车集成不匹配引起。
于是针对该问题从压缩机安装结构、压缩机安装点传函以及车内声腔模态耦合等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
4 压缩机支架弹性体模态的研究压缩机常用转速800~8000rpm ,为避免压缩机本体振动引起与支架共振问题,压缩机某纯电动轿车空调压缩机振动噪声分析及改进朱志文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 上海市 201616摘 要: 纯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制冷和制热需要不仅包含车内需求,还需冷却或加热电池,压缩机负载增大。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突出,全球范围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噪音和振动问题成为了制约其进一步普及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对于提升其品质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噪音与振动的来源与特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噪音与振动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电机、电控装置和传动装置等部件。
其中,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源,它所产生的高速旋转和作业噪音对用户的驾驶体验和舒适感产生直接影响。
另外,电控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电磁噪音。
此外,传动装置在动力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齿轮啮合和机械传动等过程都会产生噪音和振动。
这些源源不断的噪音和振动会影响到驾驶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降低驾驶安全性,同时也会扰民。
二、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噪音与振动控制的现状为了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噪音与振动,科研人员和汽车制造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噪音与振动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材料技术的改进: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例如,使用具有良好隔音和减振效果的材料,能够有效吸收和消散振动能量,减少传导和辐射噪音。
2.结构设计的优化:通过对动力系统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可以降低噪音和振动的产生。
例如,采用减振支撑和隔振结构,能够有效隔离噪音和振动的传播路径,减少其对车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3.振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在动力系统中应用主动和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噪音和振动的主动控制和减少。
例如,采用主动减振器和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振动响应,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和传播。
4.噪音和振动测试技术的改进:通过引入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评估动力系统的噪音和振动水平。
这有助于科研人员和制造商了解动力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动力系统的品质和性能。
纯电车型车内空调轰鸣声探讨1引言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能源的使用方式不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动力系统、空调系统上存在较大差异,车辆怠速时少了发动机噪声;开启空调系统时,传统燃油车,通过发动机皮带带动压缩机转动,实现制冷;而新能源汽车则由动力电池组提供电能,通过电动压缩机工作,实现制冷。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电动压缩机存在较多优势,它不受汽车车速的影响,可以根据车内实际温度调节精准控制压缩机转速,从而达到快速降低车内温度的效果;低速或者怠速时,新能源汽车少了发动机噪声的掩盖,空调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振动、噪声源,相比传统燃油车空调系统振动噪声会更突出。
本文针对某后驱小型电动车开空调后车内存在轰鸣声的问题,通过NVH测试分析,找出车辆怠速开空调时车内后排存在低频轰鸣的原因,并通过压缩机转速策略,降低压缩机转速的方法达到优化车内轰鸣声的效果,从而解决该问题。
2汽车轰鸣声产生机理2.1什么是轰鸣声轰鸣词义为连续混杂的呼啸声。
在汽车NVH分析中指在某一特定工况下,乘客在车内感受到的压耳膜的声音。
持续的轰鸣声会容易引起人耳感觉不适,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2.2车内轰鸣产生原理汽车车内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充满空气。
密闭状态下的车内空气存在许多声腔模态。
较薄结构板通过冲压成型再焊接成一个车身,在受到来自动力系统的振动、路面不平衡导致的振动、压缩机(独立安装)等振动的激励下通过车身传递,导致车身某些钣金受迫振动,振动频率与车内密闭空气的声腔模态频率达到一致,将会产生耦合作用,车内的空气压力就会发生变化,在车内造成较强的压力脉动,从而产生让人难以接受的轰鸣声[1]。
3问题描述某小型电动汽车在中期改款时,将车身加长、电动空调压缩机安装位置从车辆前副车架更改安装到动力总成上,前围钣金结构也做了更改,动力总成由前驱改为后驱之后,激励源位置发生改变。
车辆怠速开空调时,随着压缩机转速不断升高在到达某特定转速后,车内后排存在低频压耳感,主观上声品质较差,不可接受。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车辆噪音对比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新能源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
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具备许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低噪音运行。
本文将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车辆噪音进行对比,探讨新能源车在噪音方面的优势。
1. 噪音的定义和影响噪音是指引起人类不适、危害健康和环境的声音。
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类身心健康问题,如耳鸣、失眠等。
此外,噪音对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觅食和迁徙。
2. 燃油车的车辆噪音燃油车以内燃机驱动,噪音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和排气系统。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气踏板产生的高温气体排放会引发噪音。
此外,机械传动系统、空调和车身的风噪音也是燃油车噪音的一部分。
3. 新能源车的车辆噪音新能源车指的是采用电动机驱动的车辆,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
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噪音较低。
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更加简洁,消除了内燃机的噪音。
此外,电动汽车还采用了各种隔音技术,如隔音材料的运用和声音吸收器的配置,使得车内外的噪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4. 车辆噪音的测试标准为了客观评估车辆噪音的大小,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测量方法。
常见的测试标准包括ISO 2nd等级、欧洲EURO标准和美国EPA标准等。
借助这些标准,我们可以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噪音进行比较和评估。
5.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噪音对比结果根据多项研究表明,新能源车噪音普遍较低。
例如,一项由德国联邦环境局进行的研究发现,电动汽车在公路行驶时的噪音水平仅为燃油车的一半。
这是因为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气踏板的作用,因此噪音产生较少。
6. 新能源车噪音问题尽管新能源车的噪音较低,但其在低速行驶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车辆运行时噪音较小,行人、自行车和其他车辆可能无法察觉到车辆的接近,增加了事故风险。
因此,一些新能源车制造商已开始探索添加虚拟引擎声音和其他辅助装置,以提醒周围的行人和车辆。
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噪音水平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热门。
相比之下,燃油车因其噪音问题备受批评。
本文将探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噪音水平,并分析其对驾驶者和社会的影响。
一、燃油车的噪音水平燃油车的主要噪音源来自发动机排放、传动系统和滚动噪声。
在发动机运转时,燃油车会产生噪音,特别是高速行驶时,引擎的噪音会更加突出。
传动系统中的齿轮噪音也是燃油车特有的噪音来源之一。
此外,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滚动噪音也会增加燃油车的噪音水平。
燃油车噪音给驾驶者带来的主要影响是耳鸣、听力下降以及对外界声音的辨识度降低。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容易导致驾驶者产生疲劳情绪,甚至对操作出现偏差。
此外,燃油车噪音也对行人和居民造成困扰。
在市区和居民区,噪音可以达到85分贝以上,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居民区的噪音限制标准。
二、新能源车的噪音水平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因其采用了电动机而被广泛称赞为低噪音车型。
电动车没有传统燃油车的内燃机和排气系统,因此噪音水平较低。
电动车的噪音主要来自减震器和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噪音,整体噪音水平较燃油车为低。
新能源车低噪音的特点为驾驶者提供了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在电动车的驾驶室内,噪音水平在低速和高速行驶时都相对较低,使得驾驶者能够更好地享受安静的行驶环境。
此外,低噪音水平可以减少驾驶者的疲劳,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然而,新能源车也存在噪音问题。
尽管整体噪音水平较低,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可能产生异常噪音。
例如,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会出现风噪,尤其是飞机式设计的车身造成的空气阻力产生噪音。
此外,电动车充电过程中的交流变压器也可能产生嗡嗡声。
三、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噪音水平的对比综合考虑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噪音水平,新能源车在噪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驾驶体验上更加安静舒适,并能减少驾驶者的疲劳和对外界声音的干扰。
此外,新能源车的低噪音特性也对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纯电动车噪声认识与展望
学生:
学号:
专业:车辆工程
重庆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二O一四年十月
纯电动汽车噪声认识及展望
伴随着全球能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各大汽车厂商、科研单位都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节能环保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上。
由于二氧化碳零排放、小型化、低噪声等诸多特点,纯电动汽车也被人们誉为“未来的汽车”。
与传统汽车进行比较,纯电动汽车没有了发动机噪声,相应的也没有了进排气噪声,它的车内噪声主要由驱动电机、空调风扇、辅助控制器件、车身振动、传动系统等产生,此外还有风噪声、路面轮胎噪声;尽管纯电动汽车的车内噪声声压级相对传统汽车有较大的降低,但由于存在“独特”的驱动电机噪声,所以如果设计或控制不当,它将会产生比传统汽车还要差的噪声品质。
1.纯电动车结构分析
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的内燃机动力汽车相比,整车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主要包括:
1)动力系统
(1)动力输出装置的电动化,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利用电机驱动。
(2)新增电能储存系统,纯电动汽车需要能量型的动力蓄电池或者超级电容作为电能供应系统;
(3)传动装置的改变。
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机转速范围宽和调速方便的特点简化传动系统,采用单一传动比的轮毂电机。
2)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的变化主要是指原来由内燃机提供动力或者在内燃机工作时才能正常工作的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压缩机驱动系统、转向系统的助力泵系统、制动系统的真空助力系统以及冷却系统的泵驱动系统等。
上述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上改为电力驱动,需要各种电动压缩机和电动泵等才能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3)车身和底盘系统
动力系统和辅助系统的改变导致整车总布置、载荷分布以及整车行驶动力学性能的变化。
2.纯电动汽车与内燃机车噪声的不同特性
根据对纯电动整车变化的分析,总结得出电动汽车的噪声特性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由于整车内外声学环境的本底噪声趋于减小,导致整车声学特性的变化。
原来内燃机
汽车对车内外噪声贡献最大的发动机以及进排气系统或者被完全取消,或者使用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路面激励引起的噪声以及轮胎噪声等保留,车辆行驶和怠速时主要噪声源的噪声降低,这是电动汽车整车噪声水平较低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噪声水平的降低与特性的改变,将使电动汽车各个噪声源的贡献比重发生重要的改变,从而对电动汽车车内声学品质和车外噪声等级产生重要影响。
2)噪声源分布更加分散,且容易引发新的异常噪声问题。
内燃机动力汽车最主要的运动系统和部件集中在发动机舱内,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各种辅助系统也同样集中在内燃机体附近。
电动汽车的主要辅助系统也基本安装在前舱内,但是由于动力蓄电池以及其他的大功率元件由于体积和重量的限制,或者由于特殊的技术要求,大都分散布置在车身底板下或者后备箱内,其附加的冷却、通风等系统在整车上分散布置。
由此形成“多声源散布”的特点。
而且,各种电动化系统和部件的不同工作特性、不同安装位置和不同工作时序,将会导致整车振动和声学特性具有更多“瞬态”特色,加上整车本底噪声的降低,各个部件的工作振动和噪声容易被乘客注意,甚至被认为是异常振动和异响,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高频噪声现象突出。
主驱动电机、各种辅助系统的驱动电机容易发生高频的电磁噪声,加上电动汽车线束系统数量多,分布区域广,需要大量的间隙或者空洞走线,这对于隔离高频噪声形成较大的难度。
而且各种功率控制器件也会发生会更高频率的噪声,在人类听阈上限附近或者更高的频率范围内对人体产生影响。
对于器件来说是电磁兼容问题,对于乘客和车外人员来说就是如何控制高频电磁环境污染和伤害的问题。
3.纯电动汽车噪声分析
与普通工业电机相比,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转速转矩工作范围更广。
在特定工作区域,特别是高负载和高转速区,其噪声尤为严重,对乘坐舒适性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纯电动汽车电机系统噪声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是纯电动汽车车内噪声的主要来源,也是电机噪声的主要成分。
电磁噪声主要是由于电机气隙磁波在定子铁心齿上产生作用,从而产生了随时空变化的径向与切向磁力,致使电机机座和定子铁心随时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和噪声。
此外,当径向电磁力波接近定子固有频率时,由于共振的作用会使噪声更大。
此外,开口槽的影响、铁心饱和的影响、气隙动态偏心、磁通振荡噪声等也是产生电机电磁噪声的原因。
通常,当电机在中低速运转时,电磁噪声是电机主要噪声。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动机噪声对提醒行人的安全较为有利,因此不必过于重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的观点是电磁噪声也是耗能的,并且有可能标志着电动机的长期带病运行和进一步损坏,噪声也会对绕组等部件的绝缘、散热和机械性能逐渐产生很多细微的不利的系统性影响。
有用户甚至是技术人员认为电磁干扰作为一种听不见的噪声,会对乘客造成影响,其实如果采用很好的屏蔽和接地措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
2)空气动力噪声
当电机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空气动力噪声是电机噪声的主要部分。
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有两种:涡流噪声(由风扇和转子旋转形成的气体涡流引起)和笛鸣噪声(通过压缩空气或者空气在障碍物上擦过而产生,主要由径向通风沟引起)。
通常,由旋转电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是很难避免的,它和转子的圆周速度、风扇空气动力特性及转子表面形状等有关。
空气动力噪声常分为离散噪声与宽频噪声。
3)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是由于电机转子系统不平衡力而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以及电机的轴承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随电机转速和负载电流的升高而增大,在高速状态下是电机噪声的主要部分。
电机的机械噪声还和电磁噪声有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
机械噪声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转子动平衡不好。
4.控制噪声的方法
通常用于控制电动车车内噪声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降低噪声源的强度、隔绝噪声的传播路径以及消声处理。
1)降低车内噪声源的强度
如前面分析,在本文中车内噪声主要来源于驱动电机,因而研究降低电机噪声的措施。
因为电机在低转速时产生的噪声较小,而在高转速时空气动力噪声与电磁噪声是电机噪声的主要来源。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整车设计时通过采用合理的风扇风路结构和几何尺寸来降低空气动力噪声,通过合理选择齿和槽的配合降低磁密度从而减小电磁噪声。
2)隔绝噪声传播路径
通常用于隔绝噪声传播路径的方法有:密封、隔声和隔振。
主要采用后两种方法对纯电动车电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降噪控制。
我们选用散热效果较好且耐用的屏蔽罩对试验车电机进行包装,以此来切断它空气动力噪声的传播路径,达到隔声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对驱动
电机进行悬置处理,并在车身壁板上涂加阻尼板,从而实现隔振的作用。
3)吸声处理
我们通过在纯电动车车内顶棚、车门壁板等结构上安装吸音材料(麻面吸音棉),以此来降低车内噪声。
5.对纯电动汽车噪声问题的展望
在对纯电动汽车的噪声控制到很好的水平后,汽车虽然没有了让人烦恼的噪声,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纯电动汽车行驶起来确实太安静了,以至于当它试过行人身边时,很难被行人发现而做出及时有效的避让,而且“突然出现”的汽车还有可能对行人造成惊吓。
于是,纯电动汽车行驶安静的优点一瞬间变为了安全隐患。
因此,令纯电动车发出传统汽车一般的噪音是比较合理、可行的办法。
新兴的电子声音合成技术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它可以发出模拟的发动机噪音,同时给车内的驾驶者和车外的行人以提示信息。
这种技术还可以与汽车的CAN数据链进行信息共享,获得更多车辆的行驶状态信息。
在发现行人靠近的时候,位于车外的扬声器会令电动车发出类似于传统汽车发动机的噪音,在感应器探测车辆安全超越行人后,车子则恢复安静。
定向扬声器意味着噪音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向预定的方向传播,这对环境的噪声污染非常有限。
现在的很多驾驶者都希望自己的爱车拥有一个好台型和一副好嗓子,说白了就是想让自己的普通四缸发动机听起来具有跑车的声音,电子声音合成技术的诞生会令这些车主梦想成真,即使你驾驶的是一辆电动汽车,你也可以拥有属于法拉利的声浪。
虽然工程师们力图令模拟出来的声音更加真实,但根据听过的人讲,电子声音合成系统发出的声音还是像游戏中的那样,单薄且不真实。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相信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