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区域规划模型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702.50 KB
- 文档页数:10
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1、区域是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的范围。
所谓特定的,是指人们依照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所划分出来的。
2、在我们中国,普遍认为: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一是一定的地域范围。
显然是把区域规划作狭义理解,是指区域内部的总体部署。
二是国民经济建设部署。
区域规划着重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而不是一般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或者单纯是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编制区域规划,必须描绘区域未来的建设蓝图。
三是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不仅要进行区域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还要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安排,包括生产性的建设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都要作出规划。
区域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不是某一单项的建设规划。
(PPT上还有区域规划在国际文献上的定义,自己看)3、区域规划的类型(重点看其中的名词解释)1)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区域规划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两者性质相同,在区域里有一个以上的城市为其核心,周围有若干中小城市或城镇,核心城市有发达的工业、商业,具有高度的行政或金融势力影响周围的城镇和郊区继续扩大与发展。
如我国的沪宁杭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辽宁中部地区、四川盆地等。
由于城镇聚集,人口稠密,环境污染较重,生活不便,从而对该地区进行统一规划。
2)工业区区域规划在大工业区,如我国的大庆、胜利油田,晋中、鲁西南工业区,工业企业集中,为了保证居民劳动、生活的最佳条件,规划中需要解决工业枢纽、工业点的配置,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系统、城镇和人口分布等一系列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另外,还要注重环境问题。
3)资源区的区域规划为水、水力、土地、森林、矿产、牧草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及保育等多目标而划定的区域进行规划。
如流域规划4)农村发展区的区域规划实质上是属于乡村型的区域规划。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企业和原料加工企业以及居民点的安排是规划的重要任务。
5) 风景游憩区区域规划风景游憩区是指以自然风景为资源,供人们疗养、健身修养和旅游活动为主的区域。
一、要放宽视野,树立统筹、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加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已加入到国际产业分工的总体格局中,我国经济与世界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密,国际经济的任何波动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
因此,在编制区域规划时,要有较高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并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要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要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国家宏观的角度确定空间上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目前,区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重点区域开发战略的制定、区域经济总体布局的合理安排、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区域性重大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等,都需要通过区域规划的制定来加以协调,逐步解决。
三、必须十分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当前的区域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够完善的体制背景下编制的区域规划,因此必须适应和符合这一体制特征,体现改革的精神,一方面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定位。
因此,在区域规划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规划的理念、内容和着眼点上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四、突出重点,指导性与约束性相结合区域规划要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防止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没有特色。
要强调突出重点,加强空间布局调控的刚性,做到指导性和约束性相结合。
规划重点要解决的是该区域的整体定位、跨行政区的重大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布局、人口与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调发展的局面。
通过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引导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内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相协调。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区域规划方法的选用与规划目的、规划任务、规划工作的时限和经费有关。
区域规划工作者必须了解规划区的特性、规划的目的和任务要求,采用相宜的规划方法。
常见的区域规划方法有:(一)系统法系统法又称系统分析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彼此相关的多种要素组成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另一系统,它相对于原来的系统而言是子系统;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和结构,而且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事物的各组成要素都有一定的属性,执行着特定的功能,各组成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统一体。
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事物的发展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事物的发展变化又要影响外部的环境。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区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区域系统是由相互有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完整综合体。
区域组成要素,如土地、水域、植被、人口、工业、农业、城镇、中心村、各种基础设施、建筑物、构筑物、生态工程等等,都是区域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一个子系统。
区域诸系统要素组成一定的结构,区域结构就是区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特定形式。
当然,区域又是更高序列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或组成部分。
系统法通常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即问题形成、系统分析、系统评价。
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具体方法可供利用。
1. 系统问题的形成。
即确定被研究系统的性质、边界,设计好价值系统并将之综合。
在区域规划中相当于确定规划的区域、规划的目的要求和发展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综合处理,建立模型,反复验证,以作出判断,并提出抉择方案。
系统分析要回答为谁、为什么、何时、何地、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在区域规划中大体是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规划方案的设计。
区域规划评估理论与方法一、区域规划评估理论1、区域规划评估理论的来源顾名思义,区域规划评估理论是针对区域规划而进行评估的理论。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从层次上来讲,区域规划高于城市规划,而低于全国性规划。
区域规划评估理论与其他规划评估理论不同的地方就是评估的对象不同,但是其理论框架均来源于城市规划评估理论。
W.C.Baer(1997)以规划方案(plan)为核心,总结了5种规划方案评估的类型:规划方案评估(plan critique)、规划方案分析评估(plan testing and evaluation)、规划方案比较评估(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evaluation)、规划影响后期评估(evaluating post hoc plan outcomes)和规划过程动态评估(plan assessment)。
他认为评估的内容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1)各种规划选择方案的主要内容;2)规划作为一揽子计划在文件中表达的内容,其中包括目标、需求、问题假设和推理方法、具体建议和实施措施(法规、条例、预算等);3)规划实施后的影响。
上述关于规划评估的不同分类结果,都是基于一种“分析思想”将规划评估依据不同阶段(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反馈、调整等)和不同层次(规划前评估、规划过程评估、规划结果评估)进行。
本世纪初,国内有学者在借鉴西方的政策评估框架,并将城市规划评估的时间纬度纳入其中,形成网状的城市规划评估矩阵。
在上述理论框架基础上如果再增加一块内容——规划主体价值评估,就成为四维度城市规划评估理论框架了。
换句话说,四维度城市规划评估理论框架包括规划方案的技术评估、规划主体的价值评估、规划实施过程的效能评估和规划结果的绩效评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是人们以思考为依据,安排其行为的过程。
规划与计划近义,经常被替换和混用。
许多国家把区域规划称为区域计划。
规划与计划一样,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任何一个区域,不论它地处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位居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不论是在高原沼泽,还是在荒漠草地,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唯一的。
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
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由此而言,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
地区的生产布局,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
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质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法国则称为领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