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评定与加固
- 格式:pdf
- 大小:507.60 KB
- 文档页数:8
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状况及修缮技术目录目录............................................................................................... ............ . (1)第一章序言........................................................................................ ............................... (3)第一节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 ... ....................... . (3)1 上海近代的历史建筑的形成脉络............................................... ................ ................. . (3)2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特征................................................................... ......... ................. .. (4)3 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形成过程............................................ ......... ................. (4)4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分类、分布及现状..................................... ......... ................. . (5)5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数量的合理增加的迫切性.................................. ......... ................. . (6)第二节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 ......... ................. . (7)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本身的人文历史价值......................................................................... . (7)2 各种建筑风格体现的艺术价值................................................................................. ... (8)3 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现实意义 (9)第三节目前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9)1 城市建设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矛盾 (9)2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维修资金来源的问题 (9)3 优秀历史建筑的管理和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0)4 优秀历史建筑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10..5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0)6 优秀历史建筑环境有待修复................................................................................................. .10 第二章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 ...................... (11)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原则的研究...................................................... . (11)1 国际上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宪章和国外的保护法规 (11)2 国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12)3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原则的研究 (13)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原则的研究.............................................. ............ .. (14)1 国际上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原则的研究 (14)2 国内的历史建筑修缮原则的研究 (15)3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分类保护修缮原则的研究 (15)4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原则的研究 (15)第三节优秀历史建筑环境保护原则............................................................. . (16)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环境保护原则的研究 (16)第三章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技术研究........................... .............. . (16)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和鉴定原则..................................................... .......... .. (16)1 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16)2 优秀历史建筑检测与鉴定的基本内容 (17)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的检测............................................................................... .......... .. (17)1 优秀历史建筑的材性检测方法 (17)2 优秀历史建筑结构损伤及耐久性检测 (19)3 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特需检测技术 (21)第三节优秀历史建筑的安全性鉴定................................................................... . (22)1 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方法 (23)2 优秀历史建筑的结构验算 (24)3 优秀历史建筑的安全性鉴定 (26)第四章优秀历史建筑外立面保护修缮技术研究................. .............. .............. (26)第一节外立面的分类........................................................................................... ............ .. (26)1 按建筑风格分类 (26)2 按材料和施工工艺分类 (26)第二节外立面保护修缮的思路............................................................................ (26)第三节外立面保护修缮工艺研究――传统修缮技术...................................... . (27)1 外墙面清洗 (27)2 外墙面修补 (28)3 外墙面憎水保护 (32)4 避潮层修复 (33)5 建筑外门窗的修复 (33)6 瓦屋面....................................................................................................... .. (34)第四节外立面保护修缮――现代修缮技术........................................ .. (35)1 避潮层修复的化学注射方法 (35)2 外墙面砖石增强保护 (36)3外墙历史材料的修补 (36)4 木材的修复 (36)第五节维修工程案例介绍................................................................................. .. (38)1 外滩九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维修工程 (38)第五章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保护修缮技术.................. .... (40)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保护的思路及保护要求................ (40)1 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的保护思路............................................ . (40)2 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的保护要求 (40)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材料的使用................................ (40)第三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的工艺....................................... . (41)第四节优秀历史建筑内部特色部位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 . (41)1 楼地面 (41)2 木装修 (43)3 雕饰 (45)4 油饰 (46)5 大理石清洗修补工艺 (48)第六章优秀历史建筑结构加固专项技术研究.................... ............... ............... .. (51)第一节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概述.............................................................. ........... . (51)1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现状 (51)2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因素 (52)3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52)第二节优秀历史建筑的加固设计技术研究..................................................... .. (53)1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结构体系认定和使用功能调查 (53)2 优秀历史建筑结构体系与现行理论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54)3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在抗震方面的协调 (55)4 优秀历史建筑加固的一般方法..........................................................................................5.6 第三节新材料、新技术在历史保护建筑加固中的应用和发展........... (63)1 SR-CF法 (64)2 粘滞性阻尼器法 (64)第一章序言第一节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概念1 上海近代的历史建筑的形成脉络鸦片战争迫使上海于 1845年开埠。
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
上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
为了保护和修缮这些历史建筑,上海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程。
这些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建筑保护原则: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明确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原址、保护原貌、保护历史风貌等。
2. 建筑材料选择:规程对历史建筑修缮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了指导,要求优先选用与原建筑材料相似的材料,以保持历史建筑的特色。
3. 结构修缮与加固:规程对历史建筑的结构修缮与加固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修复破损的结构部分、加固受损的结构部分等。
4. 色彩修复和彩绘处理:规程指导了历史建筑彩绘修复和处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恢复原有的色彩、修复已损坏的彩绘等。
5. 室内修缮:规程还对历史建筑内部空间的修缮进行了规范,包括修复损坏的室内装饰、恢复原有的室内布局等。
6. 灯光及设备安装:规程要求历史建筑修缮时要注意灯光和设备的安装,尽可能减少对建筑原貌的影响。
总之,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为修缮历史建筑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保护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发布时间:2021-02-24T15:06:17.57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1期作者:陈东阁[导读] 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阐述如何在遵循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下陈东阁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设计管理总院,上海201206[摘要]: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阐述如何在遵循恢复建筑原有风貌的原则下,对旧的砖混结构进行结构加固与修缮设计,使其符合现代化的功能要求,并为城市历史建筑修缮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历史建筑,砖混结构,加固修缮,抗震历史建筑多以砖混结构或砌体结构居多,一般为低强度砌体、砂浆或混凝土砌筑,由于年久失修或地震破坏等因素已无法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亟待加固及保护,本文以某历史建筑的加固修缮为例,分析砖混结构产生事故的原因,并系统地提出加固修缮方法。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上海市某历史建筑,始建于1935年,是一幢主体二层、局部四层的多层砌体内框架结构(如图1)。
房屋外围砖墙厚254mm,采用黏土红砖及混合砂浆砌筑。
内部大空间采用混凝土柱承重,柱截面为圆形、近似半圆形及矩形三种情况,柱主筋多采用方钢,箍筋多为双肢,间距约95~254mm(柱端箍筋逐渐加密)。
房屋屋面采用密肋板,板厚64mm,其余各层楼板多为95厚现浇板,采用分离式配筋。
该建筑兼具中国古典元素与近代西方风格,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二、检测鉴定业主委托质量检测站进行结构调查、安全性鉴定分析及抗震鉴定分析,主要从房屋倾斜沉降测量、材料强度测试、室内外损伤状况、结构验算及原因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如下:1、倾斜沉降:根据质量检测站提供的《历史建筑综合检测与评估报告》,建筑东西向最大倾斜率实测0.37%,南北向最大倾斜率实测0.46%,倾斜变形值在容许值范围内,且房屋基本无因沉降引起的严重开裂,在上部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地基基础承载力总体上能满足要求。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前言本规程是根据市建委沪建建〔2002〕第0210《关于同意2002年上海市工程建设地方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批复》的要求,由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程根据目前上海地区优秀历史建筑的管理和修缮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取近20年来建筑保护修缮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专家意见,参照《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为:1、总则;2、术语;3、一般规定;4、房屋质量检测;5、修缮设计;6、修缮施工;7、建筑环境保护与维修;8、竣工验收。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由于本规程在我国尚属首例,为了提高规程的技术质量,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址:复兴西路193号,邮编:200031),以供今后修订参考,使规程日趋完善。
本规程主编单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建筑保护技术学科研究发展中心参编单位: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装饰集团公司主要起草人:钟永钧、林驹、张立中、赵为民姚镇华、方金柏、陈中伟、周锦海韦威、陈冰、徐韵、顾方兆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三年十月1总则1.0.1为了规范本市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有效保护建筑历史文化与艺术,维护建筑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检测、设计、施工和验收。
其他历史建筑的修缮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0.3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应根据建筑保护的要求,保护建筑的历史文化与技术信息,贯彻修旧如故、技术合理、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的原则。
1.0.4建筑修缮过程中,应对保护部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人为损坏。
1.0.5从事优秀历史建筑修缮的检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专业资质。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导语: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
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上海市的发展和演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侵蚀,这些建筑物的外墙逐渐受到损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上海市制定了一系列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旨在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1. 什么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是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原则,旨在为修缮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该标准涵盖了修缮工艺、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修缮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同时保护历史建筑的原貌和特色。
2. 为什么需要制定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们是上海市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和环境侵蚀,这些建筑物的外墙逐渐受到破坏和损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制定修缮技术标准成为必要之举。
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修缮工作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修缮的效果和质量,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的内容有哪些?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原貌保护要求:修缮工作应尽可能保持历史建筑原始的外观和风貌。
- 破损处理和修补方法:对于受损的外墙,修补方法应符合专业标准,确保修补后的墙面质量和稳定性。
- 材料选择和使用:修缮工作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耐久性。
- 工艺和施工要求:修缮工艺和施工方法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4.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的实施效果如何?通过实施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论文
《上海洛克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
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以及持续增长的人口和精密的城市规划,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和邻近深基坑施工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建筑是历史上有着非凡意义的,它们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发展的希望。
因此,为了保证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邻近深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固建筑物。
首先,专业的工程师应检查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的历史建筑,以确定它们的结构状况和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的地质情况等。
如果存在危险因素,则采取加固措施。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地质情况,避免地质变形对附近地区的影响;同时,应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采用易拆卸的支撑构件、重型大跨度和复杂结构的支撑技术等,防止施工现场地质变形的发生。
此外,为了保护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应在施工期间持续检查历史建筑的状况,监测附近深基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上海洛克公园外滩源历史建筑加固与邻近深基坑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安全,以确保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引言:上海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产,这些建筑物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历史建筑的外墙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进行修缮。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的技术标准,旨在保护和保留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确保修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一、修缮前的调研与评估1. 进行建筑文物调研,了解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修缮前的状态;2. 对建筑物的外墙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结构状况、材料性能、损伤程度等;3. 分析外墙损伤的原因与后果,制定修缮方案,并评估修缮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修缮材料的选择1. 优先选择与原建筑物相似或相同的材料进行修缮,以保持其历史风貌;2. 对于难以获取的材料,可以选择经过相关鉴定的合适替代品;3. 修缮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三、修缮工艺与方法1. 外墙清洗:采用合适的清洗方法,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物,注意保护原建筑物的表面;2. 补修与填充: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墙体补修和填充,确保墙体的结构完整和稳定;3. 外墙保护与抗渗:对墙体进行保护和抗渗处理,以防止雨水渗入和损害墙体结构;4. 复原与重建:对于无法修复的损坏部分,可以进行复原或重建,确保修缮后的建筑物完整。
5. 外墙装饰与修复:对于历史建筑的装饰元素,应根据原样进行修复或再现,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四、修缮质量控制与检测1. 对于修缮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应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确保修缮工作符合标准;2. 结合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对修缮后的墙体进行检测,评估其结构和性能;3. 经过修缮的建筑物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与保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修缮后的管理与维护1. 修缮后的建筑物应进行档案管理,记录修缮的整个过程和结果;2. 建立修缮后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清洁、保养等;3. 墙体修缮后的使用与保护,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优秀历史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
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因此对其进行抗
震鉴定和加固至关重要。
首先,优秀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应该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例如《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与灾害防治的建议》等。
鉴定应
该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包括结构工程师、消防工程师等。
鉴定内容应包括历史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耐震性和灾害危险性等方面。
其次,针对鉴定结果,需要制定相应的加固方案。
加固应该考虑
到历史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风格特点,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建
筑的原始风貌。
加固方案应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例
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最后,施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进行,并严格按照加固
方案进行。
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历史建筑的原始结构和外观,以
避免对其造成二次损害。
总之,对于优秀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应该遵循相关标准
和规定,采取科学、专业的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加
固施工。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承载着上海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明遗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上海的历史建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包括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的问题。
如何对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科学的抗震鉴定和有效的加固,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特点上海作为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先行者之一,拥有着众多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建筑。
这些建筑不仅包括传统的古建筑,还有西式的民国建筑、工业革命时期的洋楼等多样化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承载了上海的历史记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建筑技术,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历史建筑抗震鉴定的重要性历史建筑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年代,结构和材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老化和劣化现象。
在地震发生时,这些老化和劣化的建筑更容易受到破坏,给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进行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了解其结构的承载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抗震鉴定,才能对历史建筑进行有效的加固,提高其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上海历史建筑抗震鉴定的现状目前,上海的历史建筑抗震鉴定工作还比较滞后,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历史建筑本身的特殊性,抗震鉴定的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对于不同风格和年代的历史建筑,缺乏针对性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标准。
上海的历史建筑抗震鉴定机构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支持,导致抗震鉴定的结果不够准确和权威。
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缺乏针对性,对于抗震鉴定的标准和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四、加强上海历史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的建议为了加强上海历史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1.建立健全历史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技术标准体系。
根据不同风格和年代的历史建筑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程序,针对性地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保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上海市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一、引言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拥有众多建筑物,其中包括许多历史建筑和现代化建筑。
然而,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上海市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震鉴定1.抗震鉴定的重要性抗震鉴定是评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材料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抗震鉴定,可以了解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否符合当地的抗震要求,为后续的加固提供依据。
2.抗震鉴定的程序–鉴定范围:对上海市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包括建筑的主体结构、外墙、内墙、屋面等部分。
–鉴定标准: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相关法规标准进行鉴定。
–鉴定方法:包括现场勘察、结构计算分析、抗震性能评估等步骤。
三、加固规程1.加固的必要性在抗震鉴定中,如果发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就需要进行加固。
加固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
2.加固的原则–结构稳定:加固设计应以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稳定为原则。
–成本效益:加固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案。
–施工便利:加固设计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尽量减少对建筑使用的干扰。
3.加固的方法–钢筋混凝土加固:通过在建筑结构上新增或替换钢筋混凝土构件,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钢结构加固:在建筑结构上增加或替换钢构件,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外加固:在建筑结构外部增加加固材料,如钢板、碳纤维等,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结论上海市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城市建筑物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抗震鉴定和有效的加固措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执行抗震鉴定与加固规程,确保城市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本市优秀历史建筑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7.01•【字号】沪房规范〔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本市优秀历史建筑管理的通知各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各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各区住宅修缮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的重要指示,按照《上海市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和本市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上的分工和责任,强化日常保护管理,并结合优秀历史建筑行政审批事权下放情况,现就加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职责分工市、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保护条例》规定,明确分工,上下配合,共同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政策制定、综合协调、业务指导以及《保护条例》规定的相关事项。
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以及受市局委托的优秀历史建筑修缮(装修)设计方案受理工作和项目监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使用功能调整、消防设施变动、房屋立面改动等需办理施工图审查的非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装修)工程的建设管理。
各区住宅修缮管理部门负责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无需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无需办理施工图审查的非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装修)工程的建设管理。
各街镇城市网格化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优秀历史建筑的日常巡查及网格化管理。
二、日常管理(一)建立信息联系网络各区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落实具体管理部门和专人,与优秀历史建筑所有人、使用人以及物业管理单位建立信息联系,及时沟通有关保护管理方面的信息,做好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并通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告知书》(附件1)明确告知其应当承担的保护责任与义务。
68规划设计一、引言该历史保护建筑位于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侧的光复路21号,始建于1931年~1935年,是当时国内早期的现代式工业建筑,采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结构体系简洁,最大程度保证了结构净高。
建筑为立方体造型,不规则矩形平面,建筑内采用巴西利卡柱式,设有圆柱和八角形柱两种,排列十分雄伟。
图1 战火中的该历史保护建筑(1937s )1976年,该建筑加建六层,该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为预制楼板,柱截面尺寸较小(多为300mm ×300mm ),柱底钢筋与原有结构五层柱纵筋焊接,实测焊接长度为100mm 。
1996年,该历史保护建筑加建七层,七层夹层结构为混凝土柱和钢梁承重,混凝土柱主筋伸入六层,相应位置六层柱采用扩大截面法进行加固,钢梁与柱、钢梁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
七层主体结构为轻钢门式刚架,柱脚为铰接,支撑系统基本完整。
不同于一般建筑,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要求设计保存历史的原貌,而此类建筑原先的结构设计往往未考虑抗震或抗震性能远远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造成了保护与抗震的矛盾。
在本项目的实施中,采用楼层水平承载力复算,保证结构大震不倒,N-M 曲线绘制,保证每一根柱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合理采用效能减震技术,提升结构抗震性能,修旧如旧,保留历史文化元素等上海某历史保护建筑加固设计中的若干思考□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缪仨胤摘要关键词该历史保护建筑建于1931年~1935年,作为一栋有近80年历史的抗战纪念保护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其改造要求设计保存历史的原貌,并且此类建筑在原先的结构设计中并未考虑抗震要求。
本文结合该历史保护建筑加固工程的设计过程,从楼层水平承载力复算,保证结构大震不倒,N-M曲线绘制,保证每一根柱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合理采用效能减震技术,提升结构抗震性能,修旧如旧,保留历史文化元素几个方面,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加固过程进行分析,可以为今后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1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12.22•【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3号•【施行日期】2003.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2002年7月25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0号公布根据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1年12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11年12月22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3号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确定及其保护管理,适用本条例。
优秀历史建筑被依法确定为文物的,其保护管理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规划管理。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本辖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规划管理。
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
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负责本辖区优秀历史建筑的日常保护管理。
本市其他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勘察及修缮建议——以执信西斋为例Proposal for Survey and Reno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Building in Shanghai Municipality— T aking Zhixin Xizhai (The West Dormitory of Zhixin) as an Example■ 顾雪峰 GU Xuefeng摘 要:文物建筑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
文物建筑保护作为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前期勘察是开展后期修缮工作的首要前提;而文物建筑的勘察需要充分认知文物本体价值、准确评估文物损害情况、仔细考虑现场工程条件。
文章以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执信西斋为例,在了解其历史沿革、建筑特色、结构概况及维修加固情况后,从建筑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房屋使用和损伤情况、房屋倾斜情况等方面进行现场勘察,并开展结构承载力验算和抗震性能分析,提出修缮意见,可为同类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混合结构;文物保护建筑;保护修复;现场勘察;修缮Abstract: As the witness fo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relics building has extremely high historical, artistic and scientific value, etc.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promo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its preliminary survey is the primary premise for developing renovation work in the later stage; For the survey of cultural relics building, the ontological value of cultural relics needs to be fully recognized, the damage circumstance of cultural relics needs to be accurately evaluated and the site engineering conditions need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This paper takes Zhixin Xizhai (The West Dormitory of Zhixin) which is a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building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after understanding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 overview as well as maintenance and reinforcement,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in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layout, material strength, house use and damage circumstance as well as house inclination circumstance, etc., structural bearing capacity checking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are developed, renovation advice is put forward and reference can be provi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 mixed construction;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building; protective repair; field survey; renovation0 引言文物建筑作为我国众多灿烂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部分,在文化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上海某优秀历史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刘能科【摘要】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存在一定的损伤和缺陷,已影响到正常使用,需要进行全面加固修复.加固修复前,对房屋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加固修复方案.加固修复方案充分考虑房屋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在首先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加固修复,最终修复效果良好.【期刊名称】《住宅科技》【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优秀历史建筑;混合结构;检测;鉴定;加固;修复【作者】刘能科【作者单位】上海同瑞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优秀历史建筑对于国家和城市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但随着时间流逝,不少建筑都存在着老化损坏和破损的现象。
因此,为使其能够继续使用,需要对房屋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固修复。
本文以上海市某优秀历史建筑为例,介绍其相关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情况,为类似的历史建筑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1.1 建筑概况该建筑是一幢建于1913年的巴洛克式老式洋房大楼,属于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其建筑风格为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立面用对称处理手法,横三段的处理十分明显[1](图1)。
建筑平面呈“L”形,东西向长34.87m,南北向长45.37m,原为3层,后在使用期间加建至4层,总建筑面积约为4 353m2;加层改建后的房屋主要用作办公用途。
房屋总建筑高度为17.7m,其中,大楼底层层高为3.3m,2~4层层高均为4.8m;在4层屋面上,设有多处临时搭建的简易用房。
1.2 结构概况房屋原3层部分为砖木结构,采用砖墙、钢梁、木搁栅、钢屋架等共同承重;增建的第4层则为砖墙、混凝土柱及混凝土梁板等共同承重的砖混结构,且在增建改造过程中,将房屋原屋面改造为现浇混凝土楼面(即现4层楼面)。
房屋现有屋面上搭建的简易用房多采用砖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