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主题班会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入则孝”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二、教学目的1、知道父母的需要和喜好。
2、爱惜身体和品德,不能让父母担心。
3、在父母不喜欢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孝顺,这是真正的可贵。
三、教学过程(1)温故导入1、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吗?哪位同学可以背出来?2、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不教一日闲过的齐白石、刘备托孤、招聘故事、苹果的教训、陶母退鱼)(2)学习理解内容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①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爱具:置办,准备去:除去,去掉【译文】父母所喜爱的东西,做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大家知不知道父母亲喜欢吃些什么?最不喜欢吃什么?2)喜欢做些什么事情?最不喜欢做什么?3)有什么嗜好?(如果父母亲的喜好是会伤害身体的,我们要进一步做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4)父母亲最喜欢我们做些什么事?最不希望我们做什么?5)我们要怎样去体贴父母,了解父母的喜好?同学们可以回到家里好好问一问父母长辈,仔细地观察父母长辈的需要与喜好,父母亲工作与生养小孩是非常辛苦的事,平常我们就可做一些体贴父母的事来报恩。
【陆绩怀橘】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他做到了《弟子规》当中的“亲所好,力为具”。
连江华侨中学主题班会教案____2012――__2013__学年第二_学期年段___初二__班级____3____一、班会主题:“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二、班会目的:通过此次班会学习《弟子规》中立身与立德的要求,使学生明白学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使自己爱惜身体,培养良好的德行;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温暖、快乐的,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懂得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做一个善于关心、爱护他人的好少年;从孝顺父母着手,循序渐进,学会立身与立德;学会为父母着想,在关心、帮助别人,从而享受人生的乐趣。
三、班会准备: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的出处和含义,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各种资料,如故事、图片、歌曲等;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的点滴事例,感受父母的关心爱护,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四、班会过程:1、课前交流: 1、父母身体怎么样?2、父母以前对自己怎么样?3、你对父母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4、父母现在有什么心愿?5、你能为父母做什么?2、诵读学习《弟子规》,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大体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注释、解读】做子女的如果身体上受了伤,会让父母亲感到忧心;做子女的如果道德品行上有了缺失,会给父母亲带来耻辱。
3、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亢仓子•训道》:“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
”孔子说:“人每说一句话,每表达一个意思,都不敢忘记父母;人每每举手投足之间也不能忘却父母。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不论是说话,做事都不要忘记父母,不使身体受到伤害,不使父母蒙受羞辱。
保护好父母的名誉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子女是父母血脉的传承,没病没灾,健健康康地活着,也是一种孝道!《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個人的身体中的每一部分,头发也好,皮肤也好,都承传于父母。
《弟子规》教案德有伤贻亲羞——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教学目标:1、理解经句的含义,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亲人。
2、教育学生品德要从小事培养起来。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品德的重要性;明白品德不只关系到自己,也关系到亲人。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际落实常理。
教学过程:课前小故事——《连累母亲的董卓》一、故事引路,引出经句1.听了故事《连累母亲的董卓》,你有什么感受或想对董卓说什么吗?2.在古代有所谓「诛九族」的制度,一个人如果犯了大错,所有的亲族都会连累被杀害,现在虽然没有了,但如果我们的品德不好,仍然会影响亲人。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弟子规,课件出示: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理解“伤”“羞”,父母为什么会蒙羞?小结:父母养育我们是非常辛苦的,担心身体的健康,更担忧品德上有缺失。
一个有孝心的人绝不会去做出伤天害理、让父母痛心的事情。
二、故事感化,明理导行1.播放动画短片《负荆请罪》(一)思考:廉颇和蔺相如谁的德行好?追问:(1)蔺相如处处躲着廉颇,是因为害怕廉颇吗?(2)廉颇的品德有缺失吗,哪些行为是让亲人蒙羞的?2.播放动画短片《负荆请罪》(二)廉颇的德行不好,使亲人蒙羞,你建议他应该怎么做呢?3.建立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谨记廉颇的教训,不要让自己的品德使家人蒙羞,课件出示:德有伤贻亲羞——争做一个德行完美的人。
4.下面请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使父母、亲人蒙羞的呢?(2)举例说一说自己今后会怎么做?5.小组展示汇报。
三、辨析巩固下面的行为对吗?任选一题做出判断,再说明理由。
(1)三、四名同学在食堂吃午餐时大声讲话,把吃剩的骨头随地一扔。
(2)小强和同学放学回家,路过水果摊时顺手拿了2个苹果。
(3) 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4)老师布置作业,小明回到家不做,跟父母说没有作业;第二天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小明就说因为昨晚发高烧了。
〔原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父母所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讨厌的事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除去。
如果自己的身体受了伤,就会让父母担忧;如果自己的品行上有了污点,就会使父母感到羞耻。
〔故事〕岳母刺字
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身有伤贻亲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身体健康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导入话题:讨论身体健康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分享健康的重要性:讲述身体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引入主题:介绍“身有伤贻亲忧”的含义和背景。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健康的态度和观点。
第二章:理解健康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健康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关心健康、关爱家人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述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分析健康对家庭和谐的作用。
分享健康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健康对个人和家庭的具体影响。
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健康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3.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生活习惯改善计划。
第四章:身有伤贻亲忧的含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身有伤贻亲忧”的含义。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4.2 教学内容讲解“身有伤贻亲忧”的含义。
分析受伤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身有伤贻亲忧”的含义。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关爱家人,理解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第五章:行动计划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改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生活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个人生活习惯。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制定行动计划。
第六章:健康饮食与营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选择营养食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平衡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讲解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如多样化、适量、均衡等。
介绍营养食物的选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来源等。
分析不平衡饮食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健康饮食的原则和营养知识。
《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课例教学预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身有伤贻亲忧教学时间: 60 分钟教学对象: 7—13 岁小学生教学方法:释意、讲解、讲故事课前准备:德育故事等教学教程:一、组织教学(1)、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
(2)、师生问好。
(3)、调整坐姿。
二、故事导入东晋的时候,桓温任当时的大司马。
有一次,他率领军队进攻蜀国,当到达长江三峡的时候,他的一个将士捉了一只小猴子,当大司马的队伍乘着船在长江之中行驶时,那个士兵把小猴子也带上了船。
让人奇怪的是,岸上有一只母猴沿着岸边跟着船只走,边走边号叫,声音听上去是那样的凄惨,船行了一百多里远,母猴就一直号叫了一百里远。
后来,船行驶到了靠近岸边时,突然大家看到母猴跳上了船,但是立刻就死去了。
人们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于是剖开了母猴的肚子,发现她的肠子已经断成了一寸一寸的,当桓温看到后,才意识到这个小猴子被抓走时,那只母猴已经难过得心要碎了。
于是桓温非常生气,下令免了那个将士的官职。
问题:1、当小猴子被带走时,母猴是什么样的心情?小猴被抓上船,船行了一百多里,母猴就在岸上跟着跑了一百多里。
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安全?不知道这个将士是要把它吃掉还是捉去玩弄?眼睁睁看着孩子被人捉走,它的心里非常焦急、担忧。
由于过度的伤心,最后终于跳上船的时候,已经肝肠寸断了。
2、动物都如此母子情深,父母对你的关怀挂念,你有没有体会到?当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或是生病的时候,谁最担心?父母最担心。
所以《弟子规》告诉我们“身有伤,贻亲忧”。
(板书)3、当你的身体生病或受伤了,你知道父母是什么样的心情吗?父母都是非常的担忧,恨不得这场病生在他们身上也不愿意让自教学思路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在生活中经常会因为疏忽大意而导致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担心。
本节课的重点是启发学生孝心,使学生明白“父母为其疾之忧”同时,也能让其了解一些能使身体健康的生活常识,树立健康意识。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身有伤,贻亲忧]【注释】伤:创伤、受伤。
贻:招致。
忧:忧愁、忧虑。
【解读】做子女的如果身体上受了伤,会让父母亲感到忧心。
[德有伤,贻亲羞]【注释】德:道德、品行。
伤:损失、损害。
羞:耻辱。
【解读】做子女的如果道德品行上有了缺失,会给父母亲带来耻辱。
《论语为政》:孟伯武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的学生孟伯武问孝道是什么。
孔子说:“做父母的只担心儿女生病。
”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
我们常常提到病从口入,对於自己的饮食要非常的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
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
我们常常走在街上看到,天气已经很冷了,还有很多年轻人穿得很单薄,走在路上都什么姿势?缩着脖子,走得很快的样子。
我们想想,假如这样受冷感冒了,谁最担心?父母。
还要父母帮他买药、照顾他。
所以,我们一生病会不会拖累家人?所以我们有责任好好照顾自己,让自己不生病。
如果我们一生病,妈妈还要请假,还带孩子去看医生,再把孩子送回家裡。
而且不只是这样忙碌,她在公司上班,心裡安不安?不安稳。
时常挂念生病的孩子,工作都做不好。
所以时时要注意冷暖,不要让身体著凉。
比方说我们在运动、会有大量汗水,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记得带毛巾,带乾衣服。
还有,冬天天气比较冷,下课时要把外套穿好到教室外面,是不是有的同学常常在下课的时候,因为着急不穿外套就跑出去了,甚至有的还不戴帽子,这样好不好?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很多年轻人(青少年),他说:我父母怎麼管我这麼多!在那里嫌父母啰嗦。
我们想想,父母为什麼管他这麼多?当然是他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
假如一个孩子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父母对他放心了,那么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其实父母愿不愿意总说呀?不愿意。
所以当一个孩子能够把自己照顾很好,父母内心都很高兴,很放心的时候,哪里还会再啰嗦。
讨论剧情:
爸爸为什么高兴?
(因为孩子品行优秀,荣获“爱心小天使”称号,让爸爸感到高兴和自豪。
)
李奶奶为什么哭呢?
(因为孙子偷东西,品行不正,让长辈难过、蒙羞,妈妈都气病了,奶奶也
没脸见左邻右舍。
)
看到邻居李奶奶在哭,父子俩是怎么做的?
(他们走上前去关心、安慰她,爸爸扶着李奶奶,孩子为李奶奶捶背。
然后
想办法帮助李奶奶的孙子,让他亲近良师益友。
)
我们今后看到朋友同学伤心、有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应该主动去关心、安慰他,想尽办法去帮助。
)
5.答疑解惑(备选项):
1)解答学生、家长对本课内容的疑问。
2)学生提出本周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遇到的疑惑、烦恼,老师进行疏解、引导,以加强课上所学道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辅导。
6.布置作业:
见《弟子规》行为实践作业
7.回向、师生再见!。
连江华侨中学主题班会教案
____2012――__2013__学年第二_学期年段___初二__班级____3____
一、班会主题: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
二、班会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学习《弟子规》中立身与立德的要求,使学生明白学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使自己爱惜身体,培养良好的德行;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被人关爱的温暖、快乐的,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懂得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做一个善于关心、爱护他人的好少年;从孝顺父母着手,循序渐进,学会立身与立德;学会为父母着想,在关心、帮助别人,从而享受人生的乐趣。
三、班会准备:
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的出处和含义,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各种资料,如故事、图片、歌曲等;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的点滴事例,感受父母的关心爱护,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四、班会过程:
1、课前交流: 1、父母身体怎么样?
2、父母以前对自己怎么样?
3、你对父母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4、父母现在有什么心愿?
5、你能为父母做什么?
2、诵读学习《弟子规》,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大体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
【注释、解读】做子女的如果身体上受了伤,会让父母亲感到忧心;做子女的如果道德品行上有了缺失,会给父母亲带来耻辱。
3、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亢仓子•训道》:“发一言,举一意,不敢忘父母;营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
”孔子说:“人每说一句话,每表达一个意思,都不敢忘记父母;人每每举手投足之间也不能忘却父母。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不论是说话,做事都不要忘记父母,不使身体受到伤害,不使父母蒙受羞辱。
保护好父母的名誉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子女是父母血脉的传承,没病没灾,健健康康地活着,也是一种孝道!
《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個人的身体中的每一部分,头发也好,皮肤也好,都承传于父母。
不敢有一点点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
《论语•为政》:孟伯武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孔子的学生孟伯武问孝道是什么。
孔子说:“做父母的只担心儿女生病。
”
《吕氏春秋•孝行览》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
”曾子曾听老师孔子说过:“父母完好无损地生下了孩子,孩子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也应该是完好无损的,身体的每一部分既不缺少,也不毁坏,这才可以称得上孝。
”
4、故事感悟
曾子临终让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和脚,让他们看看自己“身体发肤”保存完好,并说自己是“战战兢兢”了一辈子来保护父母给予的身体。
现在生命就要离去时,才敢说自己“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担心了!”
汉朝时,一个叫王阳的人在益州做刺史,当他在巡查州所辖区域到了一个地势险恶名叫邛郏九折阪的地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感慨道:“父母留给我的身体,怎么能屡次用来冒这样的险?”后来竟称病不做益州刺史了。
5、感受父母的关心与牵挂。
说说你的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父母对你的关心与牵挂的事例或场景。
-----特别是你生病或伤心痛苦地时候,父母如何安慰鼓励你。
教师讲解:我们想一想,从小到大,当我们身体受到伤害,或者病痛的时候,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
他们会忧心,忧心我们的身体是不是没有办法好转。
我们能有这样体会父母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的那一份心情,我们就懂得知道要爱护、照顾自己的身体,免得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在外面结交朋友,更要特别的小心。
结交不好的朋友,如果有不好的习惯,也会让父母伤心。
为什么?如果年长之后,你在外面,这个伤,如果你不懂得处理你的感情,你因为心情不好,你受到创伤,父母也会为我们担忧。
所以一个人从小到大,可以说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心我们,所以我们也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
如果不懂得照顾自己,长大之后还让父母操心,那也是不应该。
如果我们现在年纪很小,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衣食,自己的穿着。
冬天、夏天添加衣服,减少衣服,我们都要特别的注意。
还有我们的饮食习惯也要特别注意,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在日常生活当中,为人子女都要特别的注意,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很多同学会说:我父母怎麼管我这麼多!在那里嫌父母啰嗦。
我们想想,父母为什麼管他这麼多?当然是他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
假如一个孩子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父母对他放心了,那么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
其实父母愿不愿意总说呀?不愿意。
所以当一个孩子能够把自己照顾很好,父母内心都很高兴,很放心的时候,哪里还会再啰嗦。
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父母反而不提醒你,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我们要体谅父母的用心,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
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孝养父母的一个必备条件,远离危险,保证自身的安全,是让父母放心安心,孝敬父母的重要内容。
所以,我们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有很好的调养,在安全环境中健康成长。
6、安全教育---重点是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安全教育。
7、“德有伤,貽亲羞”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於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
《礼记内则》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
古人说:想要去做坏事时,一旦考虑到会使父母蒙受羞辱,必定不愿再去做了。
故事感悟: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他带领军队来到国都,废掉了汉少帝刘辨另立汉献帝刘协为傀儡皇帝,并从此独揽朝政。
董卓专权期间,对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杀戮,对天下百姓任意欺凌。
结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司徒王允等人联合起来利用美人计一举将他除掉。
董卓死后,他的家属也因此受到株连,当时他的母亲已经90多岁了,也被处死。
董卓的恶行不仅使其家庭受到牵连,连年迈的老母无法尽享天年。
包拯曾遗言给他的子孙后代:“我的后代子孙当官的话,如有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生不能让他归到包氏本家,死不能让他葬在包家祖坟。
如果有谁违背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
”
(《宋稗类抄》卷十三:“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
中国人语言丰富,赞扬人的话很多,同样骂人的话也很多。
而且骂人先骂娘。
记得有一篇故事里说:有一个人做了大官,临行之前,老母亲对他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儿啊!娘不图别的,只要今后没人骂娘就行了!”
8、反思自身在品德方面的不足和欠缺,并谈谈应该怎么去改进。
9、教师讲解:这一句是父母他们最大的期望,无非将来小孩在社会上能有成就。
不但有成就,也希望所有的子弟都能成圣成贤,那是父母最期望不过了。
假使我们不能做到如此,反而还有品德上面的瑕疵,一定会让父母非常的伤心,非常的难过。
为什么?从小我们在父母这么辛苦养育之下,才能养育长大。
我们如果不懂得珍爱自己,没有报恩的心不打紧,还让我们的品德有瑕疵。
这个品德有瑕疵,就是什么?譬如说在外面跟同学打架,就是你品德有瑕疵;在外面逗留,晚上不回家,也是你品德有瑕疵。
为什么?那么晚了还在外面游荡,肯定没有好事;年纪轻轻就跟人喝酒,这也不是好事,这些都是品德有瑕疵。
或者赌博、打电动,输了很多钱,这些都是品德上有很严重的瑕疵。
所徒留的只有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而已。
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就是“孝之终也”。
“以显父母”,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不是!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地安慰。
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
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
现在因为网络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
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
10、教师总结,班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