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及公用建筑物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和通风换气量表
- 格式:xls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
住宅采暖计算表基本参数1.基本参数1.1温差计算参数单位(℃)室内房间类型卫生间221卧室202起居室203厅204厨房165室外采暖计算温度-81.2围护结构参数名称外墙屋顶北窗户东窗户南窗户西窗户阳台门梯间墙门I 地面II 地面缝传热系数 K W/(m2·K)0.550.50 2.70 2.70 2.70 2.70 2.70 1.500.520.3 1.51.3户门冷风耗热量(W)2801.4临室传热基准值围护结构数01234层高2.80 2.80 2.80 2.80 2.80常数13.2013.2013.2013.2013.20N 0.000.800.700.600.50M0.000.250.500.75 1.00 W/m20.007.3912.9416.6318.481.5冷风渗透单位缝负荷1.5.1朝向修正系数n 朝向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号12345678系数1.000.900.550.550.200.300.300.701.5.2绝对系数0.15 室外空气密度系数a1v0Cr ΔCf b 1.3360.2800.300 6.0000.3000.7000.6701.5.3窗户的密闭为II 级等级12345a1(m3/(mhPa^0.67)0.100.300.500.801.201.5.4竖井计算温度 5.001.5.5热压系数Cr内部隔断情况开敞空间有内门有楼梯,前室或走廊两端设门Cr 1.00.6~1.00.2~0.6a1(m3/(mhPa^0.67)外门窗缝隙渗风系v0(m/s)基准高度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Cr热压系数ΔCf风压差系门窗缝隙窗台内墙指厨房与卫生间间的隔墙计算卫生间窗台其温差为 6.001.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室内外计算参数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l)根据国内外有关卫生部门的研究结果,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态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
本着提高生活质量,满足室温可调的要求,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要求,把民用建筑主要房间的室内温度范围定在16~24℃。
2)工业建筑工作地点的温度,其下限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制定的。
轻作业时,空气温度15℃尚无明显冷感;中作业和重作业时,空气温度分别不低于16℃和14℃即可基本满足要求。
关于劳动强度分级标准mdash;mdash;轻、中、重、过重作业,是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执行的,而卫生部门还制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指标》(共分四级),鉴于这两种分级方法对制定相应的室内卫生标准并无实质差别,本条及本规范其他有关条文中仍沿用原来的提法。
2、采暖建筑物冬季室内风速。
将原条文中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统称为活动区,以下同。
将原条文中集中采暖改为采暖。
现今采暖方式的多样化,采暖热源亦多种多样,为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或工作条件,不一定必须设置集中采暖。
本条对冬季室内最大允许风速的规定,主要是针对设置热风采暖的建筑而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体产生直接吹风感,影响舒适性。
3、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
l)舒适性空气调节的室内参数,是基于人体对周围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舒适性要求,并结合我国经济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衣着情况等因素,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等资料制定。
2)对于设置工艺性空气调节的工业建筑,其室内参数应根据工艺要求,并考虑必耍的卫生条件确定。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提高夏季室内温度基数,以节省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另外,室温基数过低(如20℃),由于夏季室内外温差太大,工作人员普遍感到不舒适。
➢水管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建筑给水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1、《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2.1、热水供应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热水供应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加0.1MPa,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3MPa。
检验方法:钢管和复合管道系统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2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检查,压力应不降,且不渗不漏;塑料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大于0.03MPa,连接处不得渗漏。
6.3.2、热交换器应以工作压力的1.5倍作水压试验。
蒸汽部分应不低于蒸汽供汽压力加0.3MPa,热水部分应不低于0.4MPa。
检验方法: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不降,不得渗漏。
8.3.1、散热器组对后,以及整组出厂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
8.4.1、辐射板在安装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
8.5.2、低温热水辐射采暖系统盘管隐蔽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试验时间为2-3Min,压力不降且不得渗漏。
8.6.1、采暖系统安装完毕,管道保温之前应作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蒸汽、热水采暖系统,应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作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工作压力不小于0.3MPa。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集中供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1一般规定4.1.1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4.1.2供暖和空调的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取值,宜符合下列原则:1集中供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不宜高于本标准表4.1.2-1的规定;2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冬季不宜高于本标准表4.1.2-2的规定,夏季不宜低于本标准表4.1.2-2的规定。
4.1.3设有中央空调的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等级、采暖期天数、能源消耗量和运行费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是否另设热水(散热器)集中供暖系统。
4.1.4系统冷热媒温度的选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
冷热源采用可再生能源形式时,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冷媒温度宜高于常用设计温度,热媒温度宜低于常用设计温度。
4.1.5当利用通风可以排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其它污染物时,优先采用的通风方式顺序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复合通风。
4.1.6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1全年供冷、供暖运行时间较短或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不经济的建筑;表4.1.2-1集中供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表4.1.2-2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2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过于分散的建筑;3设有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少数房间;4需增设空调系统,但设置机房和管道存在较大困难的既有建筑。
4.1.7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根据气候特点,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合理采用高温冷源的制备方式和新风除湿方式;2宜考虑全年对天然冷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措施;3不应采用再热空气处理方式。
4.1.8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温度、湿度等要求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中。
4.1.9设计选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时,应优先选择长期运行工况下效率高的产品。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与风速参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室内温度和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采暖季节,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和风速参数的合理设置对于提高室内舒适度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和风速参数的相关知识,包括温度和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室内设计温度的合理选择以及风速参数的调节等内容。
我们来探讨温度和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室内设计温度是指在供暖季节内对于不同功能区域所要求的温度值,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舒适度。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舒适温度范围为18℃-25℃,稍微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明显降低舒适度。
适当的风速也对室内舒适度有重要影响。
过大的风速容易导致人体散热过快,造成局部不适,而过小的风速则容易引起空气流通不畅,影响室内温度分布和空气品质。
合理调节风速对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至关重要。
我们来探讨室内设计温度的合理选择。
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室内设计温度是提高供暖效果的基础。
不同功能区域的室内设计温度有所不同,例如起居厅的温度一般设计在20℃-22℃,卧室的温度一般设计在18℃-20℃。
对于办公区域、商业区域等不同的室内功能区域,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合理的室内设计温度,以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舒适度。
我们来探讨风速参数的调节。
在实际供暖中,通过合理调节风速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室内舒适度。
在采暖季节,通常可以通过调节供暖设备的风速参数来达到室内设计温度要求。
还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室内空气流通方式来优化空气流动,提高空气品质,增加舒适度。
合理设计室内风速参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口直吹,减小空气流速对人体的影响,提高室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和风速参数的合理设置对于提高室内舒适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人体舒适度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室内设计温度和风速参数,从而提高供暖效果,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舒适度的需求。
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室内采暖计算温度表
3.1 一般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6.2.2设置集中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6.2.2的规定。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表表6.2.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3.2 采暖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2001年局部修订)
3.3 通风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6.4.1厨房排油烟机的排气管通过外墙直接排至室外时,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构件。
当排油烟机的排气管排至竖向通风道时,竖向通风道的断面应根据所担负的排气量计算确定,应采取支管无回流、竖井无泄漏的措施。
6.4.3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有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并预留安装排气机械的位置和条件。
3.4 空调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6.4.5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和等于25℃的地区,每套住宅内应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位置和条件。
立管计算
住宅立管水力计算选用表(镀锌钢管)
温度(℃)
45
9095密度(t/m3)
0.9920.9900.988
0.9860.983
0.981
0.978
0.975
0.972
0.969
0.965
0.962
密度均值(Kg/m3)
985.73供水温回水温
高温85.00060中温65.00045低温
55.00040
平均值
粘滞系数10X-6m2/s 0.478管道粗糙度(mm)
0.200
供水回水温差温度(℃)
75.00
60.00
15.00
住宅户内干管水力计算表(PP-R )
计算参数PP-R 管的寿命计算Δv=P/(De-e )/2e
散热器的阻力10000Pa
户用阻力(Kpa)
30.00
按70℃/工作压力0.60MPa 选用公称压力2.0MPa 的管道,使用年限为50年 热表系的阻力计算(Kpa)15.00散热器的阻力(Kpa)
3.00
表中: 负荷的单位为W
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40%考虑
户内干管编号
总面积(平方米)
798.3入口外总压差(Kpa)#####总负荷(KW)
28.4
面积热指标(W/平方米)35.5
总流量(Kg/h)1626
第 1 页,共 1 页。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与风速参数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和风速参数通常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使用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
一般来说,室内设计温度通常在18-22摄氏度之间,而风速参数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办公室和居住区域,一般的设计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风速应该控制在0.2-0.5m/s之间,以确保舒适的室内环境。
而在工业厂房和仓库等大空间内,设计温度可能会略低一些,通常在18-20摄氏度之间,风速也会相应增加以确保空气的循环和均匀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和风速参数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活动情况和特殊需求,比如在办公区域需要考虑到人员的活动和工作需求,而在生产车间需要考虑到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要求。
因此,在设计供暖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室内环境效果。
暖通专业常用计算内容计算方法电算表汇总和使用采暖计算1、冬季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根据采暖房间性质(建筑高度、应采用的冷风渗透计算方法),采用计算共享库3.1中对应表格,计算房间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房间耗热量。
冬季采暖房间耗热量计算表内容和适应范围表1:K值计算表2:按单位面积换气量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换气法”)适用于人员长期停留、一般层高且采用自然通风、约20层及其以下建筑的房间,或更高层建筑的较高层房间和处于下层但考虑房间面积和朝向等因素冷风渗透量渗透法不会大于换气法的房间。
例如住宅户内房间、单宿、办公室等。
表3:多层建筑采用缝隙法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多层缝隙法”)冷风渗透量采用门窗缝隙渗透量法,但忽略热压影响、只考虑风压。
适用于18m及其以下建筑,人员不长期停留(包括值班采暖)的房间和大空间。
表4:高层建筑采用缝隙法计算的房间热负荷(简称:“高层缝隙法”)适用的建筑物:超过18m;房间特征:同表3表5:采用缝隙法和换气法比较计算房间热负荷(简称:“高层比较法”)需满足换气卫生要求且超过20层的高层建筑的最底若干层中,有可能冷风渗透量渗透法大于换气法(例如住宅朝向较差的厨房卫生间),需比较后采用较大值的采暖房间。
2、采暖系统水力计算(专题)3、室外供热管网水力计算(专题)采暖循环泵等设备选择计算1.循环泵总流量按下式计算:Gn=0.86k1•Qr/(tg-th)式中Gn——采暖循环泵总流量(m3/h);Qr——总供热量(KW);k1——热网损失附加系数,k1=1.05~1.1;tg 、th——供回水温度(℃)。
循环泵扬程按下式计算:Hn =1.1(H1+H2+H3+H4)式中Hn——采暖循环泵扬程(m);H1——热水锅炉或换热器的水流压力降(m),由锅炉或换热器制造厂提供(估算时5.6MW以下的强制循环热水锅炉可取H1=8~15m,换热器可取3~8m);H2——锅炉房或热交换间内循环水管道系统的阻力(m),用计算共享库5.1进行计算(估算时根据系统大小可取H2=5~10 m);H3——锅炉房或热交换间至最不利用户供回水管的阻力(m)(4.3的计算结果);H4——最不利用户内部系统的阻力(m)(4.2的计算结果)。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1.1 只设采暖的民用建筑物采暖室内空气计算温度及通风换气量按表1224采用。
表1.2.24 居住及公用建筑物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和通风换气量表1225选用。
注:“进、排气”栏内未作规定者,可按实际需要确定。
1.1.2 空气调节房间的室内空气参数应根据室外空气参数,冷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以及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参考表表1.2.25 空气调节房间的室内计算参数注:①缩微胶片库保存胶片的环境要求,必要时可根据胶片类别按国家标准规定,并考虑其储藏条件等原因。
1.1.3 在设有空气调节的大型公共建筑物中,有放散热、湿、油烟、气味等的一些房间, 一般情况下应通过热平衡计算确定其通风换气量。
若缺乏计算通风量的资料或有其他困难 时,可参考表1226所列换气次数计算。
表1.2.26房间换气次数参考值1.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方案设计估算指标1.2.1 只设采暖系统的民用建筑物、其采暖热负荷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进行估算。
(1)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当只知道建筑总面积时,其采暖热指标可参考下列数值: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2)窗墙比公式法:当已知外墙面积、 窗墙比及建筑面积时, 采暖热指标可按下式估算:q=[ (7a+1.7 ) W/F](t n -t w )(1.3.1)建筑物采暖指标(w/mf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 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 );总建筑面积(mi ); 室内采暖设计温度(C ); 室外采暖设计温度(C )。
式中 qa W F t n t1.2.2 民用建筑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尽量按计算确定。
当计算条件不具备时,可参考下列方法之一估算;1空气调节房间的冷负荷包括由于外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辐射热、人员散热、灯光散热、室内其他设备散热等引起的冷负荷, 再加上室外新风量带来的冷负荷, 即为空气调节系统的冷负荷。
室内通风换气次数计算书项目名称: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自评星级:★★(二星级)2018年3月1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街道,总用地面积17708㎡,总建筑面积16130.4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530.57㎡,地下建筑面积1599.90㎡,建筑密度24.25%,容积率0.82,绿地率30%。
2计算依据本项目主要参照资料为:1.《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T 13-197-20172.《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3-118-20143.《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T 309—2013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专业设计图纸、设计效果图等图纸资料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6.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参考标准室内自然通风换气次数评价依据为《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T 13-197-2017中有关室内自然通风的条目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5.2.15应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以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并符合下列要求(19分):公共建筑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不应低于95%。
4计算方法本项目采用多区域网络法对该建筑室内换气次数进行计算,多区域网络法即把室内各房间分为不同的通风换气区域,以门窗风压作为边界条件,不同区域之间通过联通的门窗作为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最终获得各个房间的换气次数。
房间换气次数的计算源于通风路径空气质量流量的计算,基于多区域网络法的空气质量流量计算如下式:——房间体积流量(/s)——流量系数,对于大的建筑洞口,取0.5;对于狭小的洞口取0.65A ——洞口面积()——空气密度()通过上述方法获取一个房间的体积流量之后,即可进行房间换气次数的计算:——房间体积流量(/s)——换气次数(次/h);——房间体积(m3);5换气次数计算表表3 1#2#教学楼公共建筑过渡季节典型工况下换气次数统计表换气次数大于2/h的面积比换气次数大于2/h的面积5131.49 ㎡总面积5169.29 ㎡面积比例RR 99.27 %分类体积(m^3)面积(m^2)换气次数(次/h)○建筑├○第1层︱├⊙1010[房间] 90.72 18.90 46.70 ︱├⊙1009[普通教室] 153.22 31.92 15.72 ︱├⊙1008[普通教室] 370.94 77.28 110.63 ︱├⊙1007[普通教室] 379.01 78.96 97.71 ︱├⊙1006[普通教室] 379.01 78.96 73.76 ︱├⊙1005[普通教室] 379.01 78.96 67.90 ︱├⊙1004[普通教室] 387.07 80.64 45.68 ︱├⊙1003[普通教室] 387.07 80.64 48.17 ︱├⊙1002[房间] 387.07 80.64 59.17 ︱└⊙1001[报告厅] 1679.62 349.92 26.99 ├○第2层分类体积(m^3)面积(m^2)换气次数(次/h) ︱├⊙2002[书库] 570.57 146.30 42.22 ︱├⊙2008[办公室] 124.49 31.92 33.42 ︱├⊙2013[普通教室] 301.39 77.28 91.82 ︱├⊙2012[普通教室] 307.94 78.96 87.41 ︱├⊙2011[普通教室] 307.94 78.96 79.40 ︱├⊙2010[普通教室] 307.94 78.96 72.49 ︱├⊙2009[普通教室] 314.50 80.64 50.96 ︱├⊙2007[普通教室] 314.50 80.64 43.87 ︱├⊙2003[办公室] 314.50 80.64 61.55 ︱├⊙2006[专用教室] 368.55 94.50 44.02 ︱├⊙2005[专用教室] 515.97 132.30 33.54 ︱├⊙2004[专用教室] 560.20 143.64 37.89 ︱└⊙2001[阅览室] 794.12 203.62 20.30分类(m^3) (m^2) 数(次/h)︱├⊙3013[起居室] 95.82 24.57 91.30 ︱├⊙3011[起居室] 95.82 24.57 88.84 ︱├⊙3006[起居室] 95.82 24.57 76.34 ︱├⊙3008[起居室] 95.82 24.57 83.65 ︱├⊙3005[起居室] 95.82 24.57 67.09 ︱├⊙3009[起居室] 95.82 24.57 86.62 ︱├⊙3012[起居室] 95.82 24.57 91.00 ︱├⊙3010[起居室] 95.82 24.57 88.84 ︱└⊙3007[起居室] 95.82 24.57 78.43 ├○第4层︱├⊙4012@4[起居室] 78.62 24.57 111.36 ︱├⊙4010@4[起居室] 78.62 24.57 106.56 ︱├⊙4005@4[起居室] 78.62 24.57 92.09 ︱├⊙4004@4[起居室] 78.62 24.57 81.32 ︱├⊙4008@4[起居室] 78.62 24.57 106.46 分类(m^3) (m^2)数(次/h) ︱├⊙4007@4[起居室] 78.62 24.57 100.25 ︱├⊙4011@4[起居室] 78.62 24.57 111.27 ︱├⊙4006@4[起居室] 78.62 24.57 95.99 ︱└⊙4009@4[起居室] 78.62 24.57 106.66 ├○第5层︱├⊙4012@5[起居室] 78.62 24.57 111.76 ︱├⊙4010@5[起居室] 78.62 24.57 107.56 ︱├⊙4005@5[起居室] 78.62 24.57 91.62 ︱├⊙4004@5[起居室] 78.62 24.57 81.56 ︱├⊙4008@5[起居室] 78.62 24.57 107.07 ︱├⊙4007@5[起居室] 78.62 24.57 101.36 ︱├⊙4011@5[起居室] 78.62 24.57 113.13 ︱├⊙4006@5[起居室] 78.62 24.57 96.11 ︱└⊙4009@5[起居室] 78.62 24.57 108.44 └第6层6室内通风分析彩图1#2#教学楼1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1#2#教学楼2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1#2#教学楼3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1#2#教学楼4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1#2#教学楼5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3#宿舍楼风雨操场1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3#宿舍楼风雨操场2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3#宿舍楼风雨操场3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3#宿舍楼风雨操场4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3#宿舍楼风雨操场5层室内通风分析彩图7结论本项目筑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大于2/h的面积比例为99.27%,满足《福建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 13-197-2017的第5.2.15条的相关要求。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强制性条文第三章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一.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表规定。
3【条文说明】表设计最小新风量。
部分强制性条文。
表表最小新风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人员污染和建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表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由于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的建筑污染部分比重一般要高于人员污染部分,按照现有人员新风量指标所确定的新风量没有体现建筑污染部分的差异,从而不能保证始终完全满足室内卫生要求;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类建筑中的建筑污染与人员污染的影响,以换气次数的形式给出所需最小新风量。
其中,居住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ASHRAE 确定,医院建筑的换气次数参照《日本医院设计和管理指南》HEAS-02确定。
医院中洁净手术部相关规定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第五章供暖二.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条文说明】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道计算以及节能运行都起到关键作用,特设置此条,且与现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一致.在实际工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是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一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于每个房间的热负荷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止设计人员对“区域”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是对每一个房间进行计算而不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三.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条文说明】对于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立管或支管应独立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四.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条文说明】规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安全健康,避免烫伤和碰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