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第五讲美感(二)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
《美学概论》目录绪论第一章美的起源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三章审美领域第四章形式美论第五章审美类型第六章美感经验第七章艺术美参考教材《美学原理》王德胜绪论: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这些问题众说纷纭。
第一节美学的历史与现状自有人类生活以来,审美活动就一直存在。
大约在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了。
一、历史上的美学美学的诞生、发展、成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一)古典阶段前美学时期:西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从先秦两汉到近代。
中国古代文献有零散的关于美的论述。
《国语》中的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孔子说《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而《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直至近代王国维,中国美学开始与西方接轨。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古希腊的学者已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么产生的¡±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其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西方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柏拉图第一个提出¡°美是什么¡±的疑问,并试图给美下定义。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则对当时所有艺术形态进行了分析。
古典时期的前美学特征:1、零散的涉及了美的基本问题。
2、美学没有脱离宗教、哲学、道德的范畴。
3、强调美与真善、特别是美与善的统一。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哲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建构。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一1762 )1735年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已经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他正式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来表明感性认识的理论,规定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鲍姆嘉通的主要观点第一,人类的心灵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应该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 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 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 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 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 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 王国维, 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 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 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 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 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 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 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 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 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 做了探索分析。
《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 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 西洋是唯理的体系(), 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 创化万物, 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 普与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 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 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 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 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 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 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 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美学概论教学大纲
主讲人:吴兴明
说明:本课程为大学本科中文等文科专业美学的基础课,要求掌握美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概念、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美学思辨能力。
内容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美学学科概述(1——3周)
第一讲美学学科形态的历史(前学科形态、独立分化)
第二讲美学学科形态的历史(玄学形态、科学美学、20世纪美学状况)
第三讲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第二部分美学本体论(4——8周)
第四讲美的本质论、美的字源学含义与学科性含义
第五讲美的本质论考察(客观论、主观论)
第六讲美的本质论考察(主客统一论、实践派美学观)
第七讲人的存在与美的追求(存在论视野与人的存在结构分析)
第八讲美的追求与存在裂缝的弥合
第三部分美学范畴论(9——12周)
第九讲美学范畴概说与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界定
第十讲伦理悲剧观(亚里士多德、黑格尔)
第十一讲社会悲剧观(马克思)
第十二讲本体悲剧观(叔本华、萨特等)
第四部分美感论(13——15周)
第十三讲康德对审美判断的分析
第十四讲审美态度与人生
第十五章审美态度理论
第五部分美学与社会理论(16——18周)
第十六讲批判理论与审美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论设)
第十七讲美学批判分析
第十七讲美学视野的解体与审美现代性。
美学概论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2、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这个学派主要的智力活动,是在数学和音乐两大领域。
该学派认为,宇宙是由数构成的。
3、康德是德国18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判断力批判》、《纯碎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
4、“这朵花是美的”和“这朵花是红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判断。
前者是:审美判断;后者是:客观的认知(知识判断)5、美学的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审美活动6、人类的审美活动有两个起源:一个是:巫术,一个是:生产活动中的“手艺”7、美感经验的体验状态按其稳定的感性结构的特性,可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和荒诞8、优美的特征:和谐感、自由感、纯碎的形式感9、西方悲剧的发展史,有三种类型的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10、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1、鲁迅说,“喜剧就是把人生虚伪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12、按人的存在性展开的程序,这些活动依次可分为四种类型:直觉活动(审美活动)、认知判断活动、道德活动和生产(经济)活动13、审美活动的本性是人自身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14、卡西尔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1940年出版的《人论》中,把人定义为符号活动的动物15、显现形式的组织原则:“多样统一原则”、“格式塔原则”和“气韵生动原则”16、格式塔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他的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17、作为显现的艺术活动的展开环节:第一个环节:赋形;第二个环节:保存;第三个环节:交付。
18、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19、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20、克莱夫﹒贝尔认为,美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