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鲁迅的主要作品作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主要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等。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呐喊(小说集)、彷徨(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回忆录集)、故事新编(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收录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
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十一篇。
它的短篇小说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
)《狂人日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主题思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它由13则日记组成,通过对一个“迫害狂”(“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作品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狂人的形象: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思维混乱、疑神疑鬼、敏感、语言行为怪异,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并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他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他善于自省,善于探索研究教人悔改。
关于鲁迅的简介鲁迅的作品有哪些关于鲁迅的简介鲁迅的作品有哪些鲁迅的简介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
鲁迅1898年进南京水师学堂,次年转入铁路矿物学堂。
1902年到日本仙台学医。
1906年弃医从文,在东京参加光复会。
其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
1909年夏回国,在杭州、绍兴任教,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等职。
1918年初,鲁迅加入《新青年》杂志编辑部,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0年,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兼课。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
1918年至1926年间,鲁迅先后支持和组织了语丝社和未名社等文学团体,出版《语丝》等刊物,主编《国民新报》的文艺副刊,并相继出版了《吶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八种文集。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被北京政府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广州,后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同年10月定居上海,研究翻译马克思文艺理论,先后编辑了《萌芽》等多种刊物,并提倡新兴木刻艺术。
从1928年起,陆续组织参加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因而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鲁迅作品短篇名章《而已集》文选《鲁迅传略》《伪自由书》文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二心集》文选《阿Q正传》《白光》《端午节》《风波》《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
鲁迅作品有哪些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亭,后改为豫才。
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作品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上6课)等作品。
5、论文集:《门外文谈》。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的影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
一、鲁迅生平1. 鲁迅,原名周樟寿,生于1881年。
出生在浙江绍兴,后来家族迁居横店。
2. 鲁迅曾经就读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
3. 他曾在日本东京、我国上海等地从事过医务工作。
4.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开始。
5. 1936年,因病辞世于上海。
二、鲁迅的著作1. 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 《呐喊》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 《彷徨》收入他的杂文和游记,涉及政治、文化、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4.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5. 鲁迅还有大量未发表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的续篇《阿Q正传》、《阿Q外传》等。
三、鲁迅对我国文学的影响1. 鲁迅对我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他对文学的创新和革新,开拓了我国文学的新领域,打破了旧有的文学模式。
3. 他的作品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对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鲁迅的文学思想被誉为“鲁迅现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5. 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鲁迅的社会影响1. 鲁迅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社会上也是一位活跃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 他曾多次发表言论,关注国家民族大事和社会状况。
3. 他的思想观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他的社会观点和文学创作引起了许多社会议论和反响,成为我国社会的话题之一。
5. 他的形象在我国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无数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五、鲁迅的国际影响1.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2.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他的作品和思想包括在国际文学和思想交流中,对海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他的国际影响还体现在他对世界文学和思想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受到了国外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
鲁迅个人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进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瞧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主动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闻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豫亭,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巨匠。
鲁迅出身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起初想实业救国,但不济。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
后从事文学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内心,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2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1]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编有《鲁迅全集》。
[1]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物关系周树人外文名Zhou Shuren,Lu Xun,Lution别名鲁迅、令飞、迅行、周逴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毕业院校仙台医学院主要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思想开放者中国首位白话文作者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阿Q正传》《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1生平经历▪家世/家人概况▪早年▪从政▪革命2文学旅程▪笔名▪病逝▪分类3个人成就▪文学成就▪历史成就4个人作品5人物评价6相关纪念▪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化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生平经历编辑家世/家人概况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后迁居绍兴,到鲁迅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了。
他的先祖,由农民不断发家成了财主。
一个共同的宗祠下分成好些“房”,如“覆盆房”、“清道房”、“竹园房”等等。
鲁迅一家属于“覆盆房”的一个分支。
“支覆盆房”全盛时期占地三千多亩,还有七、八座当铺。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鲁迅作品和简介1、《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彷徨》《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3、《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4、《野草》《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20世纪20年代初期,作者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处于极度苦闷中的鲁迅当时心境很颓唐,但对理想的追求仍未幻灭,这部诗集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化以后,继续战斗,却又感到孤独、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进的思想感情。
诗集内容形式多样、想像丰富、构思奇特、语言形象,富有抒情性和音乐性,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集以独语式的抒情散文形式,诗性的想象与升华,深化了中国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
5、《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
三一文库()〔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杂文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
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
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
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
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
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以他并不要青年们步他的后尘。
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对鲁迅的行文特征辨析道:“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彷徨》,共11篇,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散文诗及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1《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分类
鲁迅的作品分类有:小说集、散文集、文学论著、散文诗集、论文集、杂文集。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已被纳入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收录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年级上6课)等作品。
5、论文集:《门外文谈》。
6、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
小说集:
《呐喊》(共14篇)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 正传》《兔和猫》《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彷徨》(共11篇)
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
《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中国小说史略》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
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