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及其作品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这确实是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能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却始终没有办法理解语文老师所说的“内涵深刻,寓意深远”究竟是什么。
1.《呐喊》内容简介:《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彷徨》《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3.《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外加一篇《序言》。
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4.《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优秀作品简介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人物名言诗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悼杨铨)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评《史记》)言论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故乡》)5、哪里有天才,我是只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以前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12、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鲁迅的主要作品作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主要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等。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呐喊(小说集)、彷徨(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回忆录集)、故事新编(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收录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
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十一篇。
它的短篇小说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
)《狂人日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主题思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它由13则日记组成,通过对一个“迫害狂”(“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作品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狂人的形象: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思维混乱、疑神疑鬼、敏感、语言行为怪异,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并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他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他善于自省,善于探索研究教人悔改。
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关于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欢迎大家参考!鲁迅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
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婚姻爱情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居。
鲁迅
一、生平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918年,首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二、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
三、杰出成就: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三一文库()〔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杂文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
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
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
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
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
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以他并不要青年们步他的后尘。
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对鲁迅的行文特征辨析道:“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彷徨》,共11篇,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散文诗及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1《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
鲁迅其人及作品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的代表作有:
-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 散文诗集:《野草》;
-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批判封建制度和礼教,倡导民主、科学和自由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鲁迅及其作品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剑,后改名豫才,笔名狂人、小溪、漆夫等。
其主要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被誉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故事课文背景1.《记忆》《记忆》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课文,由鲁迅所写。
全文以鲁迅幼年时在舅舅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引发了鲁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对旧我国社会的批判。
2.故事内容在故事中,鲁迅以一种怀旧的情感,描绘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对母爱的眷念,以及对旧我国饥饿与贫困的揭露。
3. 教学意义《记忆》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不仅在情感上引人入胜,更在思想上富有启迪。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深切感受他对我国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三、故事课文意义解析1.对母爱的眷念在《记忆》一文中,鲁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贯穿始终。
他用“百感交集在我心头”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思念,令人感受到了他那份深厚的亲情。
2.对旧我国社会的批判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代的贫穷与饥饿,鲁迅对旧我国社会的贫困与不公做了深刻的揭露。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旧我国社会的黑暗面,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3.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鲁迅的作品中批判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陋习和愚昧,对儒家的封建礼教、文人的陋习、小家子气、饭桶精神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故事课文的现代意义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课文《记忆》,学生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于母爱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力量。
2.启迪当代社会鲁迅的作品对旧我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启迪当代社会,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社会问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力量,应当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迅的几部小说集及其小说简介湖北省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朱杰《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狂人日记》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
它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白话小说,也是现代中国的新文学的第一篇杰出作品。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弊害”何在?乃在“吃人”。
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孔乙己》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药》写于1919年4月,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的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故事。
《社戏》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关于鲁迅,世人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文学常识知识,今天,本店铺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是鲁迅及其主要作品,一起来学习下。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由本店铺本店铺整理,仅供参考: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一件小事》(1919)、《社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祝福》(1924)、《药》(1919)、《狂人日记》(1918)、《阿Q正传》(1921)是前期小说,除《祝福》出自《彷徨》,其余均出自《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1924)、《记念刘和珍君》(1926)、《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5)、《〈呐喊〉自序》(1923)是前期杂文。
《文学和出汗》(1927)、《友邦惊诧论》(1931)、《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拿来主义》(193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人生识字糊涂始》(1935)等是后期杂文。
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第 1 页共2 页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以上就是本店铺分享的鲁迅及其主要作品全部内容,不足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补充并继续支持本店铺。
【鲁迅及其主要作品】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第 2 页共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