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融中介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91.50 KB
- 文档页数:7
金融中介的相关理论一、金融中介的内涵所谓金融中介是指在金融市场上资金融通过程中,在资金供求者之间起媒介或桥梁作用的人或机构,一般由银行金融中介及非银行金融中介构成,在金融中介学中具体包括,融资性机构,投资类机构,保障类结构,信息咨询服务类结构。
金融中介理论主要是围绕金融中介为什么产生和如何发展以及在经济金融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等问题展开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分析框架,一些研究结论仍存在一些争议。
金融中介理论对于金融结构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发达国家是这样,中国更是这样,因此,研究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金融中介理论演变阶段的划分本文将以金融中介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对金融中介理论各个阶段发展及主要理论观点进行详细论述。
( 一)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论古典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两大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媒介功能和信用创造功能对于支付中介,信用媒介功能,最早进行相关研究的是斯密此后,李嘉图(1817)穆勒(1848)等人也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中介职能由最初的兑换货币演化为提供支付中介服务,其信用媒介在于通过吸收存款和贷款,一方是存款的集中,一方是贷款的集中,可以促使资金的再分配,但他们未对其超过贷款部分的存款进行解释。
在信用创造功能方面,麦克鲁德力(1872)哈耶克和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金融中介的主要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大量的信用,通过吸收存款进而贷款,能为社会创造大量资本,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他们对此的研究相对粗浅和宽泛。
对早期的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进展不大,系统性的研究并没有出现。
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决定的,大部分学者只是将银行作为一个既定存在的因素,而没有去解释银行为什么会存在。
( 二)2 0世纪5 0年代以后的金融中介理论—现代金融中介理论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和交易成本概念的推广,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