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资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85
河南南水北调工作总结
河南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华北地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作为河南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南水北调工程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首先,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为河南省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地势高低起伏,水资源相对匮乏。
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河南省输送了大量的长江水资源,有效地解决了河南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
其次,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水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河南省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为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河南南水北调工程还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采,河南省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为河南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保障,改善了水资源的供给状况,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总的来说,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河南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改进。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河南南水北调工程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河南省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07.6毫米,比上年增加30.3%,比多年均值减少9.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第19位,属偏枯年份。
海河流域与比上年减少12.4%,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增加10.8%、45.0%、25.5%。
与多年均值相比,四大流域分别减少34.6%、18.9%、3.1%、11.5%,海河流域偏小最多,属枯水年份,淮河流域属平水年份。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0.8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35.8%,比上年度偏多57.4%。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83.50亿米3,扣除重复计算量70.68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13.59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24.2%,黄河、海河、长江、淮河流域分别减少49.6%、45.0%、41.8%、10.5%。
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9.60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5.03亿米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2.00亿米3,比上年末增加5.09亿米3;中型水库7.60亿米3,基本和上年末持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平均下降0.26米,地下水储蓄量减少9.1亿米3。
豫北平原平均下降1.08米,沙颍河以北黄河以南平均下降0.36米;沙颍河以南平均上升0.84米,南阳盆地平均上升0.42米。
全省平原区10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995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55平方公里。
2002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218.81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84.06亿米3,地下水源134.70亿米3,集雨工程供水0.05亿米3。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减少12.48亿米3,减幅5.4%。
引用入过境水量27.51 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 22.77亿米3,流域间相互调水16.66亿米3。
全省总用水量达218.81亿米3。
其中农业用水145.74亿米3,工业用水40.24亿米3,生活用水32.83亿米3(城镇生活12.76亿米3)。
关于河南省信阳市水资源概况的调查报告报告主要内容:1、 信阳市简介(一)基本数据(二)方位、地形、气候及主要资源1、方位2、地形地貌3、气候条件 二、 信阳市水资源概况(一)水流水域1、淮河流域2、南湾湖水域(二)水资源1、地表水资源2、地下水资源(三)信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 问题与展望(一)淮河水污染事件回顾(二)南湾湖污染现状(三)展望由于我是浙江省外的,所以先对我们河南省的水资源概况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吧。
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一般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2℃—16℃之间,一月-3℃—3℃,七月24℃—29℃,大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山地与平原间差异比较明显。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洛阳)。
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天。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900毫米,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
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
省境中南部的淮河,支流众多,水量丰沛,干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
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
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
全省水资源总量413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
河南水力资源蕴藏量490.5万千瓦,可供开发量315千瓦。
再言归正传该说我们信阳市了。
1、 信阳市简介1、淮河流域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水系组成。
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
干流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
河南省2009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53.8mm,折合降水总量1247.860亿米3,与上年相比增加2.1%,比多年均值减少2.3%,其中省辖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6%和2.5%,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有所减少,减幅分别为5.0%和6.8%。
本年度属平水年份。
2009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8.3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31.5%,比上年度偏少19.6%。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88.1亿米3(其中山丘区69.7亿米3,平原区133.9亿米3,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5.5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3.9%。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28.8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18.5%。
其中省辖淮河流域减少24.1%;海河流域减少20.4%;黄河流域减少15.0%;长江流域减少1.6%。
平均产水模数19.9万米3/km2,产水系数0.26。
2009年末全省22座大型水库和103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4.22亿m3,比上年末减少2.71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7.91亿m3,比上年末减少1.52亿m3;中型水库7.84亿m3,比上年末减少1.18亿m3。
2009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略有下降,平均下降0.03m,相应地下水储存量减少1.1亿米3,其中海河流域减少1.85亿米3,黄河流域减少0.62亿米3,淮河流域增加0.78亿米3,长江流域增加0.59亿米3。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7928km2,约占平原总面积的8.7%,比上年增加531 km2。
2009年全省总供水量233.71亿米3,比上年增加6.18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4.19亿米3,占总供水量的40.3%,比上年增加1.52亿米3;地下水源供水量138.86亿米3,占总供水量的59.4%,比上年增加4.46亿米3;集雨及其它工程供水0.66亿米3,占总供水量的0.3%。
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中,引用入过境水量41.29亿米3(包括引黄河干流水量26.93亿米3),其中流域间相互调水17.07亿米3。
河南省2009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9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53.8mm,折合降水总量1247.860亿米3,与上年相比增加2.1%,比多年均值减少2.3%,其中省辖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6%和2.5%,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有所减少,减幅分别为5.0%和6.8%。
本年度属平水年份。
2009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8.3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31.5%,比上年度偏少19.6%。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88.1亿米3(其中山丘区69.7亿米3,平原区133.9亿米3,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5.5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3.9%。
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28.8亿米3,比多年均值偏少18.5%。
其中省辖淮河流域减少24.1%;海河流域减少20.4%;黄河流域减少15.0%;长江流域减少1.6%。
平均产水模数19.9万米3/km2,产水系数0.26。
2009年末全省22座大型水库和103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4.22亿m3,比上年末减少2.71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37.91亿m3,比上年末减少1.52亿m3;中型水库7.84亿m3,比上年末减少1.18亿m3。
2009年末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略有下降,平均下降0.03m,相应地下水储存量减少1.1亿米3,其中海河流域减少1.85亿米3,黄河流域减少0.62亿米3,淮河流域增加0.78亿米3,长江流域增加0.59亿米3。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7928km2,约占平原总面积的8.7%,比上年增加531 km2。
2009年全省总供水量233.71亿米3,比上年增加6.18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94.19亿米3,占总供水量的40.3%,比上年增加1.52亿米3;地下水源供水量138.86亿米3,占总供水量的59.4%,比上年增加4.46亿米3;集雨及其它工程供水0.66亿米3,占总供水量的0.3%。
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中,引用入过境水量41.29亿米3(包括引黄河干流水量26.93亿米3),其中流域间相互调水17.07亿米3。
河南省2000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95.3毫米,比上年增加65.4%,比多年均值增加26.8%,超过10年一遇,属丰水年份。
6--9月降水量77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7.7%,比常年同期偏多58.4%。
本年度汛期降水量多且强度大,沙颍河、洪汝河、唐白河多次出现大洪水,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200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75.9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多52.2%,比上年偏多345.9%。
尤其是省辖淮河、长江流域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分别达298.9亿立方米、125.7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281.18亿立方米。
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87.13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699.95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增加61.9%。
2000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54.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4.6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43.42亿立方米,增加20.2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0.82亿立方米,增加4.42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与上年末相比,面平均上升1.37米,地下水储蓄量增加48.06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7个浅层地下水下降漏斗区总面积为726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749平方公里。
2000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水源为87.53亿立方米,地下水水源117.11亿立方米,其它水源0.23亿立方米。
引黄河干流水量18.77亿立方米,跨流域调水16.65亿立方米。
全省总用水量204.8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4.2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1.7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8.94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0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91.3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66立方米,不含火电为52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64.4升,农村65.7升(含牲畜用水)。
河南省水资源公报【篇一: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河南省2001年水资源公报一、综述200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43.3毫米,比上年减少45.4%,比多年均值减少30.8%,位于1956—1979年系列的倒数第二位,属枯水年份,干旱程度接近枯水年1966年。
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降水不足,致使我省遭受自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2001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7.6亿米3,比多年均值312.7亿米3偏少59.2%,比上年度偏少73.2%。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43.82亿米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52.88亿米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218.50亿米3,比多年均值减少47.2%;其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分别减少35.2%、46.7%、49.0%、46.7%。
2001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35.25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9亿米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26.90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16.52亿米3;中型水库8.35亿米3,比上年末减少2.49亿米3。
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普遍下降,面平均下降1.43米,年地下水储蓄量减少50.31亿米3。
全省平原区10个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为930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多平方公里。
2001年全省各种水利工程总供水量达231.29亿米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96.24亿米3,地下水水源135.00亿米3,集雨工程0.05亿米3。
与上年比较,总供水量增加26.42亿米3,增幅12.9%。
引用入过境水量26.16 亿米3,其中引黄河干流水量18.85亿米3,流域间调水13.97亿米3。
全省总用水量达231.29亿米3,其中农业用水159.63亿米3,工业40.76.亿米3,生活30.90亿米3,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增加25.43亿米3,工业用水减少0.97亿米3,生活用水增加1.96亿米3。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41米3,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为414米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29米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56米3,不含火电为44米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水量,含火电为183米3,不含火电为145米3;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86升,农村67升(含牲畜用水)。
河南水域特征分析报告
河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拥有着丰富的水域资源。
本文将对河南省水域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首先,河南省的水域分布广泛。
省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和水库,其中包括黄河、海河、淮河等著名的河流。
这些水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水系网络,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支持。
其次,河南省的水域面积较大。
根据数据统计,河南省的水域总面积约为XX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XX%。
其中,
水库面积占比较大,有许多大型水库在河南省境内,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鄢郢水库、三门峡水库等。
这些水库不仅具有蓄水调节、发电等功能,还能够防洪抗旱,对提高河南省的水资源利用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再次,河南省的水域资源丰富多样。
除了常见的江河湖泊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水域景观,如洞庭湖风景区、宝丰湖等。
这些水域不仅具有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的美丽,还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和生态价值。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河南省在水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河流可能面临着水流量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导致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加强水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河南省的水域具有广泛分布、面积较大、资源丰富多样等特征。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保护,可以更好地发挥水域资源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推动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郑州市水资源现状的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郑州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压力持续增长,其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研究探讨了当前郑州市水资源的现状,综合分析其供水、用水和近年来的水资源变化趋势,并提出了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郑州市;水资源;供水;用水;现状1水资源概况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包括有黄河、淮河两大河流,淮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4%,黄河所跨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26%,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2.3亿m³,其中地表水7.03亿m³,地下水8.85亿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23m³,不足全省的1/3,不足全国的1/16。
郑州市水资源总量主要来源于降水量,由于季节变化和地形变化,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很不均匀。
[1]。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供水情况2019年郑州全市总供水量为21.6518亿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3975亿m³;地下水供水量6.6468亿m³;其它水源供水量为3.6075亿m³,见图1。
图1供水量分配郑州市各地区供水量如下表所示,其具体趋势见图2。
表1 2019年郑州市供水情况一览表图2供水情况从上图可以看出2019年地表水和其他水源供水量最大的地区均为郑州市区且大于其他地区;地下水供水量最大的地区为中牟县,达到了1.4亿m³,其余各地区之间均有较大差异,这与各地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用水取水方式密切相关。
在地表水供水量中,塘坝和窖池工程、河湖引水闸工程和河湖取水泵站工程供水量均较小,其次是水库工程供水量,均非该地区主要供水方式。
引黄水量和南水北调水量均属外调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83.6%,为该地区主要地表水供水方式。
详见下图:图3地表水供水量统计2.2用水情况2019年度郑州市用水总量为21.6518亿m³,符合河南省下达给郑州市2019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用水总量目标值24.19亿m³的要求。
河南省水资源报告河南省水资源形势不政策小组成员:* * *一、水文气候二、水资源量三、水资源利用概况四、水污染概况五、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六、对策不措施Page 2一、水文气候河南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
万里母亲河黄河横贯中部,境内干流711公里,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5。
省境中南部淮河,干流长340 公里,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2。
北部的卫河、漳河流入海河。
西南部的丹江、湍河、唐白河注入汉水。
河南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
全省水资源总量413 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440立方米。
全省修建水库2347座,总库容270亿立方米。
各城市均傍水而建,如黄河、洛水、南阳白河、负印⑵轿骱、南湾湖、鸭嘴胡、淇水、天泉湖等。
Page 3Page 4二、水资源量(一) 降水量20XX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53.8mm,折合降水总量1247.860亿m3,不上年相比增加2.1%,比多年均值(1956~20XX年)减少2.3%,属平水年份。
省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降水量分别为579.2mm、685.5mm、784.8 mm、843.2 mm,不多年均值相比有增有减,但增减幅度均丌大Page 5Page 6(二) 地表水资源量20XX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208.3亿m3,折合径流深125.8mm,比多年均值304.0亿m3偏少31.5%,比上年度偏少19.6%。
由于降水量区域分布和年内分配很丌均匀,豫西南长江流域和豫西、豫北黄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多于常年(一般在20%以内);淮河及海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则少于常年,豫南山区减幅超过15%。
从而导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区域变化的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南部、东部和北部地区比常年减幅偏大,而西部和中部地区减幅较少的变化趋势。
Page 7Page 8(三) 地下水资源量20XX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188.1亿m3。
1总论1.1建设项目的目的和意义1.1.1由来我公司受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的委托,于2006年1月9日正式签订项目合同,随即组织技术力量,开始对建设项目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电厂二期2×600MW扩建工程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技术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SL/Z322—200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的条款内容,制定了《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邙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项目任务书和编制大纲。
并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取水水源类型,同时考虑早期已有的观测资料、勘探评价成果以及本项目合同中将开展的工作内容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工作大纲编写编写《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邙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工作大纲。
2)区域社会经济、供用水情况调查及资料收集调查收集了与本期扩建工程有关的区域社会经济资料、各种统计年鉴、水文、气象观测刊印成果、有关水源地的各种勘探、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区域主要供用水资料、各种水利设计规划成果、洛阳市瀍东污水处理厂设计报告及中水回用论证报告成果等。
3)供水水源水资源分析评价在收集以往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对水源地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参数和资源量成果作了校核分析,地表水来水量分析;河流地表水水质、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电厂取用水量的合理性分析;水源地地下水动态预测;中水及地下水可利用量分析;中水水质和可靠性分析。
4)成果报告编制根据论证报告编制的依据、收集调查的基础资料和分析评价的成果,编写《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邙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1.1.2目的和意义随着河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省用电量和用电负荷增长迅速,对电力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根据豫中各供电区负荷现状及“十五”发展规划,2001年豫中各供电区综合最大负荷为5111MW,2005年综合最大负荷达7498MW,2001~2005年豫中用电负荷的平均增长率为10%,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为437.13亿m3,人均水量和亩均水量只相当全国的1/5和1/6。
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地表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丰水年1964年径流量718.2亿m3是枯水年1978年99.4亿m3的7.2倍;年内汛期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全年的60%~80%;春季(3~5月)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5%~20%,而灌溉需水量约占全年的35%~45%。
这种情况给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困难。
水作为一种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又是无处不在的人类最熟悉的伙伴。
水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资源,是维持一切生命系统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水资源的状况和利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
一、水资源现状特点一: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不足。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属中国中东部,地跨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四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8mm,自北向南由600mm递增至1200mm。
她地处中原,属于湿润半干旱气候,正常年份全省缺水近50亿m³,因此,河南省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省份。
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影响,降水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077×1010m³,其中地表水资源3.11×1010m³,浅层地下水资源1.989×1010m³。
全省水资源总量在全国居第19位,人均占有量为524m³,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805m³/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省地表水资源贫乏,但东部广大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供水量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近10年平均地表水供水量112.39亿m3,占总供水量的49.5%,地下水供水量114.59亿m3,占总供水量的50.4%,不到1%的是雨水利用。
在地表水供水中,每年引黄河等过境水约30亿m3左右。
《河南省罗山县水情和水文化史料收集》学院:水利学院班级: 2013034学号:201303402姓名:王海波《河南省罗山县水情和水文化史料收集》调查时间:2016年1月20日~1月28日调查地点: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调查对象:周边具有代表性的水源调查方式: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走访调查目的:开展对地方水情和水文化史料收集是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自然资源调查的意识,并且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当地对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认识,让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从而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让当地居民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对自己家乡的水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了解。
正文:罗山县基本水情调查罗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面积2077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人口74.6万人。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多样,五山一水四分田。
淮河及其支流竹竿河、浉河流经境内,有石山口等大、中、小型水库140余座。
交通区位优越,宁西铁路、沪陕高速、京珠高速、312国道、219和339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
淮河、浉河、竹竿河、小潢河从罗山穿境而过,年平均水总量为34.62亿立方米。
罗山县水资源总量为28.09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稳定在10.87亿立方米。
共有各类水库140座,塘、堰、坝36046处,总蓄水量近5.6立方米。
其中石山口大型水库可保证全县工业、农业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罗山年均降水量为1149.7毫米,总水量为14.24亿立方米,其中丰水年降水量为1388.6毫米,总水量为17.25亿立方米。
一般夏季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
罗山入境、过境水也比较丰富,年均过(入)境地表水总量17.22亿立方米,可作为本县水资源?约为9.67亿立方米。
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0.97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6440亿立方米,经检测,地下水水源矿化167-319mg/l。
总硬度40-250mg/l,基本水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