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生物氧化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8
第六章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一、解释名词1.生物氧化: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3.呼吸链4.氧化磷酸化5. P/O比6.末端氧化酶二、是非题:1.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体内的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完全相同的。
2.生物界NADH呼吸链应用最广。
3.当一个体系的熵值减少到最小时该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4.在生物氧化体系内,电子受体不一定是氧,只要它具有比电子供体较正的E0′时呼吸作用就能进行。
5.各种细胞色素组分,在电子传递体系中都有相同的功能。
6.呼吸链中氧化还原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是在细胞色素aa3-O2之间。
7.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血红素辅基Fe原子只形成5个配位键,另一个配位键的功能是与O2结合。
8.解偶联剂的作用是解开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偶联关系,并不影响ATP的形成。
9.鱼藤酮不阻止苹果酸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H+通过呼吸链生成ATP10.寡霉素对氧消耗的抑制作用可被2,4-二硝基苯酚解除。
11.6—磷酸葡萄糖含有高能磷酸基团,所以它是高能化合物。
12.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最高等的人类,能量的释放、贮存和利用都以ATP为中心。
13.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14.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15.有机物的自由能决定于其本身所含基团的能量,一般是越稳定越不活泼的化学键常具有较高的自由能。
16.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贮存库,因为磷酸肌酸只能通过这唯一的形式转移其磷酸基团。
三、填空题1.生物体内形成ATP的方式有:⑴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和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谢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H2O是通过形成的。
4.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ΔG0′=。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有密切的关系,ΔG0=。
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一节名解:生物氧化: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
能够传递氢离子、电子.称为递氢体eg. NAD+/NADP+线粒体内膜上能够传递电子. 称为递电子体eg.铁硫蛋白NAD+或NADP+和NADH或NADPH的转变: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
NAD+/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递氢体:FAD/FMN:发挥功能部位是异咯嗪环泛醌(辅酶Q):脂溶性.由10个异戊二烯连接形成较长的疏水侧链递电子体:铁硫蛋白和细胞色素蛋白:Fe2+ →Fe3+ +e-铁原子和硫原子等量:Fe2S2或Fe4S4以铁卟啉(血红素)为辅基根据吸收光谱不同分类名解:电子传递体(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多种酶(蛋白复合体)通过催化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氢(以NADH和FADH2形式)传递给O2,O2接受电子变为O2-并和H+结合成H2O.分布:线粒体内膜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一)呼吸链的组成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功能:接受来自NADH + H+的电子并将其传递给泛醌电子传递:NADH→FMN→Fe-S→泛醌质子泵出:复合体Ⅰ具有质子泵功能,每传递2个e-可将4个H+从内膜基质到胞液侧2、复合体Ⅱ:没有质子泵功能功能:将e-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3、复合体Ⅲ:具有质子泵功能.2个电子将4H+从内膜基质侧泵到胞液侧QH2→b562→b566→Fe-S→Cyt c1→Cyt c(呼吸链中唯一溶于水的球状蛋白)方法:Q循环(实现了双电子传递体泛醌与单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之间的电子传递)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功能:有质子泵功能,每传递2个e-可使2个H+向胞液侧转移Cyt c→O2三、呼吸链类型1、NADH氧化呼吸链NADH→复合体Ⅰ→Q→复合体Ⅲ→Cyt c→复合体Ⅳ→O2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复合体Ⅱ→Q→复合体Ⅲ→Cyt c→复合体Ⅳ→O2呼吸链各组分排列顺序由以下实验确定(略)第二节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名解:氧化磷酸化(机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代谢物脱下的氢生成NADH和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逐步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H2O,并释放能量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又称欧联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