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浸漆工艺

浸漆工艺

浸漆工艺
浸漆工艺

浸漆工艺

一、操作前准备:

1、加绝缘漆

2、加稀释剂

二、温度设定

1、进口温度:280℃~310℃。

2、预热时缸内温度:50℃~60℃。

3、固化时温度及时间:

①正常恒温时间2~3小时情况下

B级绝缘:缸内温度125℃~135℃,出口温度130℃~140℃;

F级绝缘:缸内温度130℃~140℃,出口温度135℃~145℃。

②当保温超过5小时情况下

B级绝缘:缸内温度115℃~125℃,出口温度135℃~145℃;

F级绝缘:缸内温度125℃~135℃,出口温度140℃~150℃。

三、预热除湿

1、将白坯工件(相接线应除硅脂处理,以防粘接)放入篮中,吊入浸漆缸,加盖、锁紧。缸内温升至55±5℃,保温30~50min,视工件热大小而定。

工件摆放原则:①小规格——>大规格,底——>上,耐热等级低——>高。②外转子电机定子浸漆时应使轴出线孔朝下,使用漆能下泄。

2、停止加热,启动真空,待真空达-0.08MPa左右时,保压5~10min。

四、浸漆

关闭真空泵,打开浸漆管路阀门,将漆放入烘漆缸,漆面超过工件100mm为宜,浸漆工件时间15~20min,至无气泡溢出,关闭进漆阀,立即启动真空达-0.07~0.095MPa,保压3~5min。开入空阀,解除真空。

五、回漆

开动真空,对贮漆槽进行真空,真空度至-0.08MPa时打开回漆阀,回漆至贮漆槽,将漆回净,通过液位器观察,漆面回到放漆面下5cm处。

注:回漆时定过过滤装置,除去杂质。

六、沥漆

常压沥漆30~60min。

七、回余漆

开动真空,对贮漆槽抽真空至-0.07MPa,打开阀门抽剩余的漆3~5min。

八、清洗

打开清洗阀门,用清洗泵抽清洗剂入烘漆缸,液面下降至预定位置,关闭阀门,浸泡5~10min后将清洗剂抽回清洗剂贮槽。

九、回清洗剂

十、加热固化

开动加热器,缸内温度设定,将热风鼓入漆缸内加热工件。

浸漆工艺

浸漆工艺 一、总则: 1、本守则适用于建筑扣件的浸漆处理。 2、本守则为浸漆工与检验员共同遵守的工艺文件,不允许随意改动,若需改动,必须同技术部门共同协商,经同意后方可修改。 二、材料、工具:铁红酚醛防锈漆,汽油,铁钩,晒漆钢架,油漆桶。 三、工艺设备: 1、未经检验的扣件不予接收,有锈蚀,油污的也不接收。 2、彻底清除铁钩,铁丝网上的漆屑、漆渣和漆桶内残留的漆液。 3、检查所用工具、设施,如有断裂洞孔,立即调换不得使用。 4、检查工作场地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穿戴好防护用品。 四、工艺过程: 1、开油漆桶前应用力摇动开桶后将漆液倒入浸漆桶搅拌均匀。 2、加入的汽油应为漆液的1.5倍。 3、如发现充分调匀的漆料有粗糙凝聚的颜料颗粒应用120-140孔铜丝筛或用单层纱布过滤。 4、用铁钩挑起扣件,平稳浸入漆桶内,待漆液布满全部表面后,提起放到铁丝网上。 5、在铁丝网上晾到余漆凝固后,再移到堆放处。 五、检查 1、漆皮表面应无堆漆露铁等现象 2、漆表面应均匀,美观。 六、注意事项: 1、浸涂用具必须洁净,不可粘有灰尘,杂质。 2、扣件全部表面必须无锈无油、干燥、洁净方可浸涂。 3、堆放扣件处必须空气干燥,地面不潮湿,通风良好。 4、盛有剩余的原料或调好剩余漆液,要保存在阴影的地方,并将桶盖盖严后保管。 5、浸涂中如出现事故或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浸并报告车间。 6、工作完毕要及时清理场地和工具。 7、注意安全,禁止抽烟,附近不利用明火易燃材料,化学用品,并防止火花的发生,一旦发

生燃烧,切铁用水去浇,着火时可用砂土石棉,湿麻袋,泡沫灭火机和二氧化碳灭火机扑灭。 8、工作前应穿好工作服,扣好钮扣,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CO2气体保护焊通用焊接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LGK/ZL-04 CO2气体保护焊 通用焊接工艺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 适用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 技术要求 (3) 3.1 焊前准备 (3) 3.1.1 焊前检查 (3) 3.1.2坡口准备 (3) 3.2焊接材料 (4) 3.2.1焊丝 (4) 3.2.2保护气体 (4) 3.2.3焊接电源 (5) 3.3焊接参数 (5) 3.3.1焊接电流 (7) 3.3.2焊接电压 (7) 3.3.3气体流量 (7) 3.4操作要求 (7) 3.4.1焊接方法 (7) 3.4.2引弧 (7) 3.4.3收弧 (7) 3.4.4定位焊 (7) 3.5焊后检验 (7)

CO2气体保护焊通用焊接工艺规范 1.适用范围 本通用工艺适用于本单位燃烧器低碳钢、低合金钢及不锈钢结构件焊接时所采用CO2混合气体保护焊的焊接工艺。 2.引用标准 GB700 碳素结构钢 GB3087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5310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YB/T5092 焊接用不锈钢丝 3.技术要求 3.1焊前准备 3.1.1焊前检查: 1)组焊工件前应先检查其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然后按定位焊要求焊接定位焊缝。 2)选择焊丝直径,确定焊接顺序,装配好焊丝、焊枪,接通电源,打开气体检测开关,调整气体流量;按下焊枪开关,检查送丝是否通畅,然后调节好电流、电压值。 3)试焊,焊接一块板厚相当的试板,看焊接规范是否为最佳。 3.1.2坡口准备 1)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图纸及工艺文件的要求,当无规定时,应符合GB/T985.1的要求。 2)焊件的坡口加工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等离子弧、氧乙炔焰等热加工方法,在采用热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后,必须除去坡口表面的氧化皮、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凹凸不平处打磨平整。 3)焊件组焊前应将坡口及其两侧表面不小于20 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

油漆涂料标准大全.pdf

油漆涂料标准大全 一、建筑涂料 1.内墙乳胶漆GB/T9756-2001 2.外墙乳胶漆GB/T9755-2001 3.外墙弹性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01-57-2001 4.外墙无机建筑涂料JG/T26-2002 5.溶剂型外墙涂料GB/T9757-2001 6.复层建筑涂料GB/T9779-2005 7.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24-2002 8.弹性建筑涂料JG/T172-2005 9.交联型氟树脂涂料HG/T3792-2005 10.热熔型氟树脂(PVDF)涂料HG/T3793—2005 JG/T206-2007 11.外墙外保温用环保型硅丙乳液复 层涂料 12.合成树脂幕墙JG/T205-2007 13.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10-2007 二、功能涂料 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235-2008 2.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JC/T1040-2007 3.抗菌涂料HG/T3950-2007 4.建筑涂料用乳液GB/T20623-2006 5.防涂鸦抗粘贴涂料报批 6.建筑玻璃用透明隔热涂料报批 三、防腐涂料 混凝土防腐涂料 JTJ275-2000 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 规程 JT/T695-2007 2.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 术条件 DL/T901-2004 3.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内衬防腐 材料 4.烟囱混凝土耐酸耐腐蚀涂料DL/T693-1999 5.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 DL/L5358-2006蚀技术规程 钢结构防腐 1.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224-2007 2.交通钢构件聚苯胺防腐涂料JT/T657-2006

电机线圈浸漆工艺

定子绕组浸漆干燥工艺守则 定子绕组浸漆干燥应注意事项 2009/02/16 12:37 P.M. 定子绕组浸漆干燥应注意事项 1、浸烘场所,严禁烟火及堆放易燃物品,应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注意安全生产。 2、当漆液接触人体皮肤和眼睛时,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时去医院救治。 3、定期清理活性碳纤维板,设备须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进行维修保养。 4、工件应均匀地排列在吊篮内,吊篮不得倾斜。 5、工件装前,先清除吊篮底部的漆瘤,烘道温度未达到预定值时,不得进行浸烘作业。 6、设备内有工件时不允许停机。 7、设备运行时,不允许操作人员擅离岗位,要严格监控设备工作情况。 8、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请机修人员修理。 9、不允许操作人员随意调节炉温及电气控制柜上的时间继电器。 10、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漆温及粘度,漆温最高不得超过40℃,当粘度超过时应在漆液中加入适量稀释剂,使粘度降到附表一(温度、粘度对照表)要求。 11、JF-9801F2级连续沉浸树脂是分组体系,使用时严格按比例配制,用多少配多少,工作结束后要用专用稀释剂清洗设备和输漆管路。 12、当停机时间超过2天时,开机前必须用苯乙烯清洗循环系统。 13、当发生突然停电等情况,恢复通电后,在设备内的定子(指

在预烘工位以及正在沉浸的定子)应重新烘浸处理,确保质量。 14、停机时应先切断加热器的电源,10分钟后切断热风循环电机的电源,当机内从漆中挥发出来的气体基本消除后,再按下停止按钮。 15、沉浸槽中的漆面应高于绕组200mm以上。 16、工件在搬运堆放中应注意保护绕组和绝缘部位,以免发生碰伤现象。 2009/02/16 12:41 P.M. 定子绕组浸漆干燥工艺守则 1 本守则适用于中心高≤132mm的电机定子绕组,在LZJ-4自动连续沉浸机中进行B级、F 级一次绝缘浸渍处理。 2、材料 2.1 浸渍材料:JF-9801F2级连续沉浸树脂(B级、F级)。 2.2 稀释剂:专用稀释剂。 2.3 清洗材料:苯乙烯。 3、设备工具 3.1 LZJ-4自动连续沉浸机,具有工件自动传送系统,配有强迫循环通风、排废风机、控制 温度等装置。 3.2酒精温度计(0~100℃)、4号粘度计、秒表、500V兆欧表、时钟(计时监控用)。 3.4毛刷、揩布。 3.4 刮漆工具:铲刀、刮刀等。 4、工艺准备 4.1 检查所用材料、设备、装置、计量仪器和有关器具应符合使用要求。 4.2 检查有绕组定子铁心,其绕组端部绝缘不应有损伤、污迹,对引出线损伤、线圈碰伤、 露铜、槽楔滑出、绑扎松开等工件应退回上道工序予以修整。 4.3 配漆: 4.3.1 在室温下,将JF-9801F2级连续沉浸树脂按甲、乙两个组份2:1(重量)比例,倒入贮

通用油漆涂装工艺规程

通用涂装工艺规程

一、油漆涂层设计 关于塔机涂料选择和涂层厚度,可遵循的标准有: 国际标准:ISO12944-1998 《色漆和清漆-防护漆体系对钢结构的腐蚀防护》国内标准:JB/T 5000.12-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涂漆》 国外客户会采用ISO标准来考量塔机的防护涂层 1、涂料选择 环氧类底漆和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是目前我公司使用的主要涂料,该类漆的特点如下: 类别涂料名称主要组成性能特点 底漆H-06环氧防锈涂料环氧树脂及固化剂为主要 成膜物质,以无毒磷酸盐为 主要防锈颜料 防锈性好, 附着力强 面漆B-04 聚氨酯改性丙烯 酸面漆 以羟基丙烯酸树脂和脂肪 族异氰酸酯为主要成膜物 质,采用耐候性好的着色颜 料 附着力强,硬度高, 装饰性好,保色性优 异。 2、涂层设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JB/T5000.12-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涂装》,对于安装在内陆地区的一般产品,在一般环境下使用时,采用 A 类涂装类别,该涂装类别规定底漆厚度:35-60 微米,涂层总厚度:80-120 微米;对于安装在含盐雾的沿海港口,有一定腐蚀性的工业大气等地区作业的塔吊产品,采用 B 类涂装类别,该涂装类别规定底漆厚度:50-100 微米,涂层总厚度:150-220 微米。 国际通行的ISO12944 标准对处于不同腐蚀环境下要达到不同的防腐寿命的涂层总厚度进行了规定如下:

腐蚀环境干膜厚度um 使用寿命 C2低:(大气污染较低,大部分是内陆乡村地带)80 低(2~5年)150 中(5~15 年)200 高(≥15年) C3中:(城市和工业大气,中等的二氧化硫污染,低盐度沿海区域)120 低(2~5年)160 中(5~15 年)200 高(≥15年) C4高:(高盐度工业区域和沿海区域)160 低(2~5年) 200 中(5~15 年) 240 高(含锌)(≥15年)280 高(不含锌)(≥15年) C5-Ⅰ很高(工业):高盐度和恶劣大气 的工业区域 200 低(2~5年) C5-M 很高(海洋):高盐度的沿海和近岸地带280 中(5~15 年)320 高(≥15年) 建筑塔机虽然工作环境具有多样性,但绝大多数多工作在城市和工业大气环 境(包括沿海和内陆区),所面临的腐蚀环境多在C3级以上。可以按 ISO12944-2中C3至C4腐蚀环境来设计防腐涂层; 涂层系统的耐久年限(即从涂装后至腐蚀程度不超过Re3级的时间):如果要 求为2-5年(在ISO12944 标准中属于短期)从上表看出,涂层总干膜厚度应 在120-160微米以上。 推荐塔机涂层系统: A、标准型,用于国内外C3 级腐蚀环境下的短期防护或C2 级及以 下腐蚀环境的中期防护,干膜厚度120微米及以上。 工序使用涂料涂装方式及道数漆膜厚度(μm) 表面处理喷砂或抛丸清洁达Sa2.5 级,去除焊渣,磨平焊缝及尖锐边缘,用溶剂清除表面油污,用清洁压缩空气或干净刷子去除灰尘,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底漆H-06 环氧防锈底漆无空气喷涂1道≥40 面漆B-04 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无空气喷涂2道≥80 合计:/ / ≥120 B、加强型,用于国内外C4级腐蚀环境下的短期防护或C3级及以 下腐蚀环境的中长期防护,干膜厚度160 微米及以上。 工序使用涂料涂装方式及道数漆膜厚度(μm) 表面处理喷砂或抛丸清洁达Sa2.5 级,去除焊渣,磨平焊缝及尖锐边缘,用溶剂清除表面油污,用清洁压缩空气或干净刷子去除灰尘,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底漆H-06 环氧防锈底漆无空气喷涂2道80 面漆B-04 脂肪族聚氨酯面漆无空气喷涂2道80 合计:/ / ≥160

油漆处理通用工艺守则模板

油漆处理通用工艺 守则模板

油漆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1. 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油漆处理的各种涂漆要求及所需涂漆材料和操作工艺。 本守则适用于本企业通用工业减速机之表面油漆处理、对于顾客有特殊 要求的油漆处理按顾客的要求进行。 2. 油漆材料 2.1 底漆: 酚醛类底漆、环氧类底漆、氯化橡胶类底漆。 2.2 中层漆: 防护底漆、连接底漆。 2.3 面漆: 醇酸类面漆、聚氨酯类面漆、氯化橡胶类面漆。 3. 设备及工具 3.1 手提砂轮机、锉刀、钢丝刷、铜丝刷、刷帚、 1-2#铁砂皮、 200#水砂纸。 3.2 手推车、工作台、挂具。 3.3 喷枪、空压机、吸风装置。 3.4 烘房 4. 工艺流程 被涂工件验收合格—前处理—喷涂底漆—干燥—刮腻子—干燥—喷涂中层漆—干燥—喷涂面漆—固化—检验合格后转半成品库( 或下道工序) 。 5. 前处理 5.1 被涂工件在前处理前, 必须彻底清除毛刺、包砂、飞边、焊渣、飞溅物等表面缺陷。 5.2 根据要求经过喷丸或喷砂处理的工件, 要再进行清理工序、表面应洁净、 干燥、无杂质、油污、尘埃。八小时内涂上配套底漆。 5.3 不经过5.2、 5.3 条款的工件, 前处理也必须采取措施实施, 如果用”三合 一”金属表面处理液, 去油、除锈、磷化。前处理后的工件应无油污、无锈迹,

磷化层均匀。工件所有部位无死角, 干燥后方可油漆。 6. 刮腻子 凡无技术、工艺、出口产品及顾客不允许刮腻子的要求, 油漆工件基本上都必须经过刮腻子这道工序。 6.1 粗刮腻子。填平金属表面凹陷处, 待干燥( 如烘干: 80°C, 4 小时) 。 6.2 细刮腻子。砂平打磨后, 二次嵌腻子。待干燥( 如烘干: 80°C, 2 小时) 6.3 水磨: 用200#水砂纸砂磨( 未刮腻子处切勿水磨) , 待干燥。 6.4 补嵌腻子: 填平补齐, 待干燥。 6.5 细砂: 用400#水砂纸最后将工件仔细地砂磨光滑。 7. 干燥 7.1 烘干: 按本工艺守则及其它有关工艺守则规定的要求执行。 7.2 自然干燥: 根据天气、温度、环境、场地等情况, 进行自干控制。 8. 油漆 8.1 各类产品油漆的选用。 8.1.1 工矿产品及出口产品。 8.1.1.1 底漆: 环氧富锌底漆二度, 漆膜厚度30μ×2( 干膜) 。 8.1.1.2 中层漆: 环氧云铁中层漆二度, 漆膜厚度40μ×2( 干膜) 。 8.1.1.3 面漆: 聚氨酯面漆二度, 漆膜厚度40μ×2( 干膜) 。 8.2 颜色规定 8.2.1 若顾客无特别说明, 电阻箱用银灰色, 电缆卷筒、中心集电器、供电坑等用桔红色。 8.2.2 顾客对油漆颜色有特殊要求时: 8.2.2.1 顾客提供色卡或样板。

F(H)级低压绕组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守则

摘要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文件 0EE.926.034-2005 代替0EE.926.034-2004 F(H)级低压电机绕组真空压力浸漆、烘 干工艺守则 2005-03-14发布2005-03-15实施

F(H)级低压电机绕组真空压力浸漆、烘干工艺守则 1范围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低压电机绕组进行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的操作规范和设备参数的选定,适用于F (H)级低压电机有绕组定子铁心和绕线转子铁心进行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的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0EE.629.001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存放、转序工艺规程 3材料及劳动保护用品 JF-9801H6 F级浸渍树脂、H9110/35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H9150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稳定剂、固化剂、专用稀释剂、棉纱、揩布、100目以上铁丝网或尼龙网、塑料布、耐油胶皮手套、棉手套、防毒面具、口罩。 4设备、工具及测量器具 4.1设备 真空压力浸漆设备、高安全节能型台车自驱动式干燥箱、防爆吊车、浸漆架、接漆盘、平车、搬运圆桶小车、漆槽、外设输漆管路。 4.2工具 刮刀、溶剂盆、手电筒、活搬子、长钩、刷子、各种承重量的带钢丝绳的吊钩、软吊索。 4.3测量器具 秒表、Bg —4#杯、烧杯〔250ml〕、温度计〔0~100℃〕、水银温度计〔0~250℃〕、500V兆欧表、1000V兆欧表、2500V兆欧表。 5工艺准备 5.1检查设备、工具、测量器具和材料是否齐全、符合使用要求。 5.2准备 5.2.1JF-9801H6 F级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或新漆将罐中漆的粘度调整至30s~60s〔23±2℃Bg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 5.2.2H9110/35 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调整待用漆的粘度至30s~40s〔23±1℃Bg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准备好漆槽,接好外设管路。 5.2.3H9150 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或新漆调整待用漆的粘度至50s~70s〔23±1℃Bg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 5.2.4新漆入罐 当罐内漆量不足,需要加入新漆时,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外设管路采用抽真空方法将漆桶内的绝缘漆抽入罐中;二是使用专用吊钩将漆桶平吊到浸漆罐的壁沿上,打开桶盖,将绝缘漆直接倒入浸漆罐中。 5.3检查工件

涂装通用工艺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涂装施工过程中涂装施工原则、涂装前处理施工操作规程、调漆通用技术要求、喷涂、刷涂、刮灰与打磨操作规程、整车与典型零部件涂装工艺流程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酸洗磷化、电泳、抛(喷)丸、粉末喷涂、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等成套设备和流水线的设备操作规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769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T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2942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3 涂装施工原则 3.1 涂装施工人员应经基础知识和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3.2 涂装作业应满足GB 6514、GB 7692和 GB/T 12801要求;施工环境、原材料、工具设备及操作工的劳动保护没达到要求不得施工。 3.3 前处理及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涂装施工,底漆不合格的零件不得打密封胶或刮灰处理。 3.4 零部件在涂装施工过程中不得交叉污染,离地高度应大于500mm。 4 涂装前处理施工操作规程 4.1 薄板件涂装前处理 4.1.1所有薄板件

后续要求加工且未预处理的零件表面经除油、打磨、除锈、去氧化皮处理后喷涂预处理车间可焊型防锈底漆,漆膜厚度为20~25μm。 4.1.2 对于油污或锈蚀较为严重的零件,应在零件进入抛(喷)丸前进行人工除油或打磨处理,除油剂首选水溶性清洗剂,也可选用200#溶剂汽油;除锈用80目砂纸或0#砂布。 4.1.3漆烘干后,应用120~180目砂纸仔细打磨一遍,缝隙处应挤涂焊缝密封胶保护(碰焊件可预先打好碰焊胶);有缺陷的地方,可填补原子灰刮平。 4.2 中厚板结构件涂装前处理 4.2.1中厚板结构件涂装前处理可采用板材预处理或结构件总成后抛丸处理的方式,达到GB/T 8923中Sa2.5级标准;此时,零件表面均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表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 4.2.2 板材预处理后应立即喷涂H06-88车间底漆(线型环氧快干底漆),漆膜厚度10~15μm;零件焊接成型后,应对焊逢烧损部位进行喷丸处理。 4.2.3 结构件总成抛(喷)丸处理的零件,应将零件内外积存的钢丸或砂粒彻底清理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和200#溶剂汽油清除零件表面的灰尘和油污。 4.2.4 对于不许抛丸和油漆的公差配合面、螺纹等,进抛(喷)丸室前应用橡胶堵头、夹板、保护套等工具严密保护。 4.3 机加工件涂装前处理 4.3.1 为增加底漆与机加工面的附着力,机加工件涂装前推荐采用磷化处理或喷砂处理。 4.3.2 对于只能采用人工处理的机加工件,以及局部加工或电镀后局部需做油漆的零件,应除油后用80目砂纸打磨处理,达到GB/T 8923中St3级标准,并迅速喷涂35~45μm厚的EP底漆(多功能合金底漆)。 4.4 粉末喷涂及耐热耐油漆前处理 4.4.1 液压系统、气路系统钢管、贮气筒及支架、挡泥板、工具箱、液压油箱、弹簧类、支架类、各类阀体外表面及罩壳等小型结构件推荐采用喷塑处理。 4.4.2 所有需喷塑或涂耐热耐油漆的零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油、除锈及磷化处理,并彻底干燥;磷化膜重为2g/m2~5g/m2,应符合GB/T 6807要求。 5 调漆通用技术要求

YZR电机电工各工序工艺规范

电工各工序工艺规范 YZR系列电机电工各工序包括裁绝缘、绕线、铁心检查、嵌线、接线、整形、半成品试验、转子绕组打无纬带、压集电环、浸漆烘干、压入机座、装配、出厂试验、喷漆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按其工艺规范进行操作。 1.裁绝缘工序 绝缘材料采用F级DMD(F-DMD或称6641)和聚酰亚胺薄膜(6050),规格及结构如下:

绕线之前操作者应按规定型号在“绕组数据表”中查到该型号的线规、匝数、并绕根数等,选准绕线模,选准电磁线,并用千分尺测量其线径,准确无误后方可绕制。电磁线的线径应是其裸线径,其双向漆膜厚度及最大外径见下表之规定,电磁线的型号F级应选用155级改性聚脂漆包圆铜线QZ(G)-2/155,或按H级选用聚酰亚胺漆包圆铜线QZY-2/180. 线圈绕制时,导线应在线模槽中顺序排列,不要交叉;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匝数准确无误,不要忘记每个极相组之间都应套上粗细合适的F级丙烯酸脂玻璃漆管2740。 在绕完整模之后,用绳带将每槽线把扎牢,保持好绕制形状。线圈绕制后,其首件必须送质检员做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绕制。 3.铁心检查工序 穿入绝缘之前应仔细检查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是否有磕碰损伤,压装是否整齐,定子铁心的扣片是否高于铁心外圆,铁心槽内有无高片、焊渣、油污等,定子压圈和转子压圈处的焊渣是否清净。所有这些不良现象全部排除之后,用压缩空气彻底吹干净,方可穿绝缘嵌线。

穿绝缘时,槽绝缘和层间绝缘伸出铁心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垫端部绝缘时,一定要垫到槽绝缘和层间绝缘的上面。嵌线时导线应按绕线时的自然顺序嵌入槽内,在槽内不得有交叉,端部导线排列要整齐、美观,绕组两端部长短应一致。安放槽楔时,伸出铁心两端的长度应整齐一致,槽楔在槽内应有适当的紧度,不得歪斜和松脱,不得高于铁心表面。将槽绝缘压在槽楔下面,不得张开和撕裂,更不得高于铁心表面。 5.接线工序 定子和转子的极间接线、星点接线及引接线接线,都要盘绕在绕组端部的顶端。接线要正确,布线要整齐,分布要尽可能均匀。特别是转子接线更应三相均匀,以避免在校平衡时出现明显不平衡现象。定子引线应绑扎在靠近出线盒的位置(即定子铁心键槽附近);转子三个引出线根部的绑扎位置应与转子挡尘板三个出线孔的位置相适应,分布要均匀。所有绑扎都要牢固美观,不得松散无序。所有接线经检查无误后,均用铜焊焊牢,并套包粗细合适的丙烯酸脂玻璃漆管(2740)作绝缘保护。 6.整形工序 当接线检查正确无误后,重新将端部绝缘垫到位,将绕组进行整形。定子绕组借助整形胎进行整形,绕组外圆应小于压入机座胎内圆,绕组内圆应大于定子铁心内圆。转子绕组进行手工整形,须考虑到转子打无纬带的厚度,将转子绕组外圆整形到合适的高度。端部整形要做到圆整、厚薄一致、整齐美观;每组导线都要理顺,不得有散开的零散导线。整形完好之后,修剪端部绝缘,修剪后的端部绝缘应高出绕组3-5毫米,但不得高于铁心。应特别注意跳线的归属相序,跳线不得跨越相间绝缘跳相。整形之后端部绝缘不得滑脱位移,如有位移一定要修复好。待半成品试验检查无问题之后,用聚酯绑扎带将端部逐槽进行绑扎,绑扎应牢固、

焊接工艺规范与操作规程完整

焊接工艺规范及操作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对本公司特殊过程――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铁塔结构、桁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柱框架结构等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工程中,钢材厚度≥4mm的碳素结构钢和低和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适用的焊接方法包括: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及相应焊接方法的组合。 2.本规范引用如下标准: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3.焊接通用规范 3.1焊接设备 3.1.1 焊接设备的性能应满足选定工艺的要求。 3.1.2 焊接设备的选用: 手工电弧焊选用ZX3-400型、BX1-500型焊机 CO2气体保护焊选用KRⅡ-500型、HKR-630型焊机 埋弧自动焊选用ZD5(L)-1000型焊机 3.2 焊接材料 3.2.1 焊接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应具有钢厂和焊接材料厂出具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其化学成份、力学性能和其它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3.2.2 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低合金钢焊条》(GB /T5118)的规定。 3.2.3 焊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及《碳钢药芯焊丝》(GB/T10045)、《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17493)的规定。 3.2.4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设计规范流程

铝合金通用焊接工艺规程 1 使用围及目的 围:本规是适用于地铁铝合金部件焊接全过程的通用工艺要求。 目的:与焊接相关的作业人员按标准规作业,同时也使焊接过程检查更具可操作性。 2 焊前准备的要求 2.1 在焊接作业前首先必须根据图纸检查来料或可见的重要尺寸、形位公差和焊接质量,来料不合格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2.2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将残留在产品表面和型腔的灰尘、飞溅、毛刺、切削液、铝屑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 2.3 用棉布将来料或工件上的灰尘和脏物擦干净,如果工件上有油污,使用清洗液清理干净。 2.4 使用风动不锈钢丝轮将焊缝区域的氧化膜打磨干净,以打磨处呈白亮色为标准,打磨区域为焊缝两侧至少25mm以上。 2.5 焊前确认待焊焊缝区域无打磨时断掉的钢丝等杂物。 2.6 钢焊和铝焊的打磨、清理工具禁止混用。 2.7 原则上工件打磨后在48小时没有进行焊接,酸洗部件在72小时没有进行焊接,则焊前必须重新打磨焊接区域。 2.8 为保证焊丝的质量,焊丝原则上用完后再到焊丝房领用,对于晚班需换焊丝的,可以在当天白班下班前领用,禁止现场长时间(24小时以上)存放焊丝。 2.9 在焊接作业前,必须检查焊接设备和工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焊

前应检查焊机喷嘴的实际气流量(允差为+3L/min),自动焊焊丝在8圈以下,手工焊焊丝在5圈以上,否则需要更换气体或焊丝;检查导电嘴是否拧紧,喷嘴是否需要清理。导电嘴不能只简单的采用手动拧紧,必须采用尖嘴钳拧紧。检查工装状态是否完好,若工装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工装管理员进行核查,并组织维修,禁止在工装异常状态下进行焊接操作。 2.10 焊接前必须检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作业区要求温度在5℃以上,MIG焊湿度小于65%,TIG焊湿度小于70%。环境不符合要求,不能进行焊接作业。 2.11 焊接过程中不允许有穿堂风。因此,在焊接作业前必须关闭台位附近的通道门。当焊接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开台位相近处的大门,则要立即停止施焊。如果台位附近的空调风影响到焊接作业,也必须将该处空调的排风口关闭,才能进行焊接作业。 2.12 对于厚度在8mm以上(包括8mm)的铝材,焊接要预热,预热温度80℃~120℃,层间温度控制在60℃~100℃。预热时要使用接触式测温仪进行测温,工件板厚不超过50mm时,正对着焊工的工件表面,距坡口表面4倍板厚,最多不超过50mm的距离处测量,当工件厚度超过50mm时,要求的测温点应位于至少75mm距离的母材或坡口任何方向上同一的位置,条件允许时,温度应在加热面的背面上测定,严禁凭个人感觉及经验做事。 2.13 按图纸进行组装,点焊固定,点焊要满足与焊接相同的要求,不属于焊接组成部分的点焊要尽可能在焊接时完全熔化(图纸要求的点焊

浸漆工艺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号: 浸漆工艺规范 适用于凡立水V-1380FC 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审: 批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内部电机常用的绝缘浸漆材料、设备与工具、工艺准备、工艺过程、质量检验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人员和环境要求 2.1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2.1.1从事浸漆生产的工人和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考核,取得操作合格证和检验资格证书后,方能进行操作和产品检验。 2.1.2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浸漆设备、烘烤设备的简单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 2.1.3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消化工艺文件和相关标准资料,读懂图纸,严格按工艺文件或工艺标准进行操作。 2.2环境要求 2.2.1 浸漆材料贮存间及浸漆间应保持清洁、整齐,保持通风状况良好。相对湿度在60%以下,温度在10~35℃。 2.2.2 浸漆间严禁烟火,防止明火,以免发生火灾,必须配备消防器材。 3、材料 3.1 S级(240℃)绝缘凡立水VIKING V-1380FC 傑地有限公司 3.2 稀释剂T-6600 傑地有限公司 4、设备与工具 4.1 真空浸漆机 4.2 鼓风式烘箱 4.3 温湿度计

4.4定子综合测试仪 4.5 调漆用具:浸入式蔡恩2#黏度计(Zahn Cup)、搅棒、秒表 4.6 盛漆器皿 4.7 净化绕组绝缘设备:吹风机(或空气压缩机、气枪) 4.8 清理工具:铲刀、刮刀、刷子、无尘布等 5、工艺准备 5.1检查所用材料、设备、计量仪和有关器具应符合使用要求; 5.2检查电枢绕组端部绝缘不应有损伤和脏污; 5.3用吹风机清理干净工件内外表面。 5.4常压预烘:将工件整齐的摆放在烘箱板上,放入烘箱,升温至115±2℃,时间60±5min,随箱降温至45±2℃。填写烘箱操作记录。 5.5调漆:用调漆工具将漆搅拌均匀,然后倒入盛漆器皿中,添加稀释剂进行调配(凡立水与稀释剂体积比为1:0.7~1),并用调漆工具搅拌均匀(大约1min至气泡消失)。将杯体浸入浸漆液中1~3min,使杯体达到热平衡,将杯体从被测液体中垂直提起,从杯体底面离开液面时开始计时,当出现第一个断点时停止计时,此时流出时间的秒数表示黏度值,环境温度≤20℃时黏度28~31s,环境温度>20℃时黏度25~28s,需测量两次,流出时间之差应小于5%. 调漆后及时清洗干净黏度计。填写操作记录。 6、工艺过程 6.1浸漆:把预烘好的工件摆放到浸漆夹具上,然后将夹具放入真空浸漆机中,盖紧盖子;打开真空阀,先抽真空度至-0.06MPa。打开浸漆管路阀门,将漆注入浸漆缸,漆面淹没工件10~20mm为宜。然后再提高真空度到-0.07~-0.08MPa,维持15~20min;解除真空阀,当真空值为0MPa后打开回漆阀,回漆至贮漆罐,将漆回净。 6.2滴漆:常压滴漆20~30min; 6.3常压烘烤:将工件横向放入鼓风烘箱,升温至110±2℃,时间40±5min,打开烘箱,用无尘布蘸稀释剂并拧至不滴水,擦拭一遍产品与烘箱的接触面。升温至130±2℃,时间1.5~2h。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则知识分享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 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主要承压元件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以及焊缝返修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则,常压容器的焊接可参照执行。 1.2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制D1、D2类压力容器的焊接(不包括有色金属的焊接)。 1.3本守则如与设计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文件为准。 1.4焊接时,除符合GB150、GB151、JB4710、JB473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守则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1.5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引用标准 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压力容器》 GB151 《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 《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 《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 HG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 GB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3. 焊接材料 3.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钢带、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2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按照材料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焊条药皮应均匀、表面无气孔、没有明显的裂纹、脱皮现象,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要求温度≥5℃、相对湿度≤60%,使用前对焊条按规定温度应进行烘干和保温,烘干后的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4h后应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对于焊工退回的焊条,库管员要做好标识,并按牌号、规格、代号存放,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对于二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黄色标记,对于第三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红色标记。 3.4焊条、焊丝、焊剂及气体的选用应根据NB/T47015规定或图样规定进行选择,对于非受压元件或图样中未注明的焊材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3.4.1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母材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材,不同强度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强度较低一侧母材要求选择焊材,即按“低匹配”原则。 3.4.2不锈钢焊接一般应选用与母材金属化学成份相近的焊接材料,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接一般选用铬镍含量高于奥氏体母材的焊接材料焊接。 3.5 焊工应根据焊接要求选用相应焊机,并注意直流焊机的极性连接。 4. 焊工及其钢印 4.1从事压力容器焊接作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焊工),应当按照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油漆管理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范标准守则

油漆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本守则规定了油漆处理的各种涂漆要求及所需涂漆材料和操作工艺。 本守则适用于本企业通用工业减速机之表面油漆处理、对于顾客有特殊 要求的油漆处理按顾客的要求进行。 2. 油漆材料 2.1 底漆:酚醛类底漆、环氧类底漆、氯化橡胶类底漆。 2.2 中层漆:防护底漆、连接底漆。 2.3 面漆:醇酸类面漆、聚氨酯类面漆、氯化橡胶类面漆。 3. 设备及工具 3.1 手提砂轮机、锉刀、钢丝刷、铜丝刷、刷帚、1-2#铁砂皮、200#水砂纸。 3.2 手推车、工作台、挂具。 3.3 喷枪、空压机、吸风装置。 3.4 烘房 4. 工艺流程 被涂工件验收合格—前处理—喷涂底漆—干燥—刮腻子—干燥—喷涂中层漆—干燥—喷涂面漆—固化—检验合格后转半成品库(或下道工序)。 5. 前处理 5.1 被涂工件在前处理前,必须彻底清除毛刺、包砂、飞边、焊渣、飞溅物等表面缺陷。 5.2 根据要求经过喷丸或喷砂处理的工件,要再进行清理工序、表面应洁净、干燥、无杂质、油污、尘埃。八小时内涂上配套底漆。 5.3 不通过5.2、5.3 条款的工件,前处理也必须采取措施实施,如果用“三合一”金属表面处理液,去油、除锈、磷化。前处理后的工件应无油污、无锈迹,磷化层均匀。工件所有部位无死角,干燥后方可油漆。

凡无技术、工艺、出口产品及顾客不允许刮腻子的要求,油漆工件基本上都 必须经过刮腻子这道工序。 6.1 粗刮腻子。填平金属表面凹陷处,待干燥(如烘干:80°C,4 小时)。6.2 细刮腻子。砂平打磨后,二次嵌腻子。待干燥(如烘干:80°C,2 小时)6.3 水磨:用200#水砂纸砂磨(未刮腻子处切勿水磨),待干燥。 6.4 补嵌腻子:填平补齐,待干燥。 6.5 细砂:用400#水砂纸最后将工件仔细地砂磨光滑。 7. 干燥 7.1 烘干:按本工艺守则及其他有关工艺守则规定的要求执行。 7.2 自然干燥:根据天气、温度、环境、场地等情况,进行自干控制。 8. 油漆 8.1 各类产品油漆的选用。 8.1.1 工矿产品及出口产品。 8.1.1.1 底漆:环氧富锌底漆二度,漆膜厚度30μ×2(干膜)。 8.1.1.2 中层漆:环氧云铁中层漆二度,漆膜厚度40μ×2(干膜)。 8.1.1.3 面漆:聚氨酯面漆二度,漆膜厚度40μ×2(干膜)。 8.2 颜色规定 8.2.1 若顾客无特别说明,电阻箱用银灰色,电缆卷筒、中心集电器、供电坑等用桔红色。 8.2.2 顾客对油漆颜色有特殊要求时: 8.2.2.1 顾客提供色卡或样板。 8.2.2.2 顾客提供油漆。 8.2.3 油漆工、检验工使用的色卡与顾客提供的色卡相一致。

F(H)级低压绕组真空压力浸漆工艺守则

F(H)级低压电机绕组真空压力浸漆、烘干 工艺守则 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F(H)级低压电机绕组真空压力浸漆、烘干工艺守则 1 范围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低压电机绕组进行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的操作规范和设备参数的选定,适用于F (H)级低压电机有绕组定子铁心和绕线转子铁心进行真空压力浸漆、烘干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0EE.629.001 生产过程中零部件存放、转序工艺规程 3 材料及劳动保护用品 JF-9801H6 F级浸渍树脂、H9110/35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H9150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稳定剂、固化剂、专用稀释剂、棉纱、揩布、100目以上铁丝网或尼龙网、塑料布、耐油胶皮手套、棉手套、防毒面具、口罩。 4 设备、工具及测量器具 4.1 设备 真空压力浸漆设备、高安全节能型台车自驱动式干燥箱、防爆吊车、浸漆架、接漆盘、平车、搬运圆桶小车、漆槽、外设输漆管路。 4.2 工具 刮刀、溶剂盆、手电筒、活搬子、长钩、刷子、各种承重量的带钢丝绳的吊钩、软吊索。 4.3 测量器具 秒表、Bg — 4#杯、烧杯〔250ml〕、温度计〔0~100℃〕、水银温度计〔0~250℃〕、500V兆欧表、1000V兆欧表、2500V兆欧表。 5 工艺准备 5.1 检查设备、工具、测量器具和材料是否齐全、符合使用要求。 5.2 准备 5.2.1 JF-9801H6 F级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或新漆将罐中漆的粘度调整至30s~60s〔23±2℃ Bg —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 5.2.2 H9110/35 F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调整待用漆的粘度至30s~40s〔23±1℃ Bg —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准备好漆槽,接好外设管路。 5.2.3 H9150 H级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浸渍树脂 浸漆前,用专用稀释剂或新漆调整待用漆的粘度至50s~70s〔23±1℃ Bg — 4#杯〕,每周一次取样测凝胶时间。 5.2.4 新漆入罐 当罐内漆量不足,需要加入新漆时,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外设管路采用抽真空方法将漆桶内的绝缘漆抽入罐中;二是使用专用吊钩将漆桶平吊到浸漆罐的壁沿上,打开桶盖,将绝缘漆直接倒入浸漆罐中。

焊接工艺通用工艺守则.docx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主要承压元件焊条电弧焊、埋弧焊以及焊缝返修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则 , 常压容器的焊接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制D1、D2类压力容器的焊接 ( 不包括有色金属的焊接 ) 。 本守则如与设计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文件为准。 焊接时,除符合 GB150、GB151、JB4710、JB473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守则外,还应符合图样的规定。 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引用标准 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压力容器》 GB151《管壳式换热器》 JB4710《钢制塔式容器》 JB4731《钢制卧式容器》 HG20584 《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TSG Z6002— 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GB/T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 HG20583《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 GB985《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及尺寸》 GB986《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3.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钢带、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按照材料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与

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焊条药皮应均匀、表面无气孔、没有明显的裂纹、脱皮现象,并存放在干燥的仓库内, 要求温度≥ 5℃、相对湿度≤ 60%,使用前对焊条按规定温度应进行烘干和保温,烘干后的 焊条应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低氢型焊条一般在常温下 4h 后应重新烘干,烘干次数不 宜超过三次,对于焊工退回的焊条,库管员要做好标识,并按牌号、规格、代号存放, 使用前应进行烘干,对于二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黄色标记,对于第三次烘干的焊条应在焊条夹持端的截面用记号笔涂红色标记。 焊条、焊丝、焊剂及气体的选用应根据 NB/T47015规定或图样规定进行选择,对于非受压 元件或图样中未注明的焊材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母材抗拉强度等级选用相应强度等级的焊材,不同强度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焊接应按强度较低一侧母材要求选择焊材,即按“低匹配”原则。 不锈钢焊接一般应选用与母材金属化学成份相近的焊接材料,不锈钢与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接一般选用铬镍含量高于奥氏体母材的焊接材料焊接。 焊工应根据焊接要求选用相应焊机,并注意直流焊机的极性连接。 4.焊工及其钢印 从事压力容器焊接作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焊工),应当按照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 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考核合格,取得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后,方能在有效期间内担任合格项目范围内的焊接工作; 焊工应当按照焊接工艺指令卡和通用焊接工艺卡施焊并且做好施焊记录,检验人员应当对实 际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检查,检验记录列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应当在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焊缝附近的指定部位打上焊工钢印(不锈钢除外),并做好记录, 不锈钢设备的焊工钢印应在排版图上记录。 公司焊接负责人应当建立每个持证焊工技术档案。 5.焊前准备 焊前必须检查和熟悉所焊产品的图样、工艺和有关技术要求,明确焊接钢种,所用焊接 材料牌号、焊接规范及操作要领。 检查所焊工件的装配质量,包括坡口型式、角度、钝边、间隙及错边量是否符合要求并 对坡口表面进行清理,除去焊缝两侧 20~30mm范围内的油污、锈蚀,不锈钢焊缝两侧 100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