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同型半胱氨酸论文高血压论文: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检测hcy 水平对预防和早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干预和早期治疗有重大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是能量代谢和机体许多需甲基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产物。
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who/ish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选择60例高血压患者,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
均为深圳第一健康体检对象。
各组均剔除糖尿病、脑梗死、肾损伤、甲状腺功能损伤等疾病,近期内均未服用叶酸、vitb12和、vitb6。
1.2方法所有对象清晨空腹采血,1h内分离血清。
采用雅培公司提供的化学发光试剂盒,批号为10052up00 ,运用化学发光方法,在雅培i2000型化学发光仪上检测,具体操作按标准程序进行。
1.3 hcy参考值范围:5.08 -15.39 umol/l 。
高于15.39 umol/l 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的相关性韩青【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循环的代谢产物,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伴有Hcy升高的高血压被定义为"H型高血压",其治疗应同时降低血压和血浆Hcy水平,H型高血压的治疗对我国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是目前降低Hcy的最有效方法,但其能否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仍存在争议.%Homocysteine( Hcy ) is a metabolite of methionine cycle, and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 risk factor of cerebr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insion with elevated plasma Hcy is defined as H type hypertension. Lowering both blood pressure and plasma Hcy level is recommended in H type hypertension therapy. And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of stroke in our countr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decrease homocysteine level is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 supplementation,but whether it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s still controversial.【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8【总页数】4页(P1447-1450)【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H型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作者】韩青【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无锡,21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据估计至少有25%的成年人死亡与高血压相关[1]。
同型半光氨酸对不同类型高血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同型半光氨酸(HCY),作為心脑血管新的危险因素,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多项研究表明:(HCY)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本文从HCY 与高血压,HCY与妊高症,HCY与老年人高血压,HCY与H型高血压,HCY 与中青年超重和肥胖高血压HCY与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HCY与绝经后女性高血压,HCY与高血压危险分层等方面对高血压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标签:同型半光氨酸;不同类型高血压;影响及临床意义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不仅引起对心脑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还引起心脑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最终导致高血压相关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不断上升。
当前国内外无论在高血压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高血压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知识。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一项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胧胺酸血症,已引起了学术界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同型半胧胺酸(HCY)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关系十分密切,现综述如下。
1 HCY与高血压有人研究我国6大城市高血压患者HCY水平变化。
结果表明,男性患者HCY 增高者占91%,女性患者占63%,平均为75%。
此提示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并发高HCY,此说明高血压和高HCY密切相关[1]。
2 HCY与妊高症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妊娠期因为孕育胎儿的需要,孕妇代谢需求增加,叶酸及B族维生素摄入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吸收障碍等原因,致使血浆HCY水平升高,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是导致妊高征的原因之一。
检测孕妇同型半胱胺酸和胱抑素C值对预测妊高征患者是有临床意义的,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均有参考价值[2]。
3 HCY与老年人高血压王凯,王大宇等,对天津滨海新区老年人高血压与血脂及同型半胱胺酸相关性研究显示:老年人高血压与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存在密切相关性[3],建议对高血压患者应给予综合干预,在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情况,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前言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病因而引起的高血压,占据了高血压患者中的绝大多数。
现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影响血压水平,并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究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的来源和作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硫氨基酸,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来源包括蛋白质分解和蛋氨酸代谢。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包括遗传因素、营养与环境因素等。
同型半胱氨酸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和细胞增殖等生理过程;•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炎的发生;•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早期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后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高血压发生的概率呈正相关。
具体来说,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越高,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也越高。
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项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每增加5μmol/L,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3%。
此外,同型半胱氨酸还与其他心血管病有关,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等。
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如何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机制:1.促进动脉硬化: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壁的脂质沉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动脉硬化。
2.损害内皮细胞: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氧化应激作用和细胞凋亡作用,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的不良反应。
3.影响一氧化氮水平: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抑制一氧化氮释放,产生血管紧张素II,引起心血管制衡失调。
4.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标志物水
平变化观察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伴随着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相关,并且其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
本文将观察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性血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心脏病、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而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壁的内膜层,对血管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损伤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的发展和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硫氨基酸,其水平升高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密切相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已成为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观察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对于揭示高血压发病机制、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一组高血压患者及一组正常对照组,采集其静脉血标本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如血浆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等)、心血管风险因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等。
并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这些标志物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血浆中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而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也呈现显著的变化。
具体表现为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的水平升高,而一氧化氮水平下降。
心血管风险因子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存在相关性。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同型半胱氨酸观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其中脑出血是最常见且危险的一种。
随着人们对高血压并发症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在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病人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常常显著升高,这一发现引起了研究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病人同型半胱氨酸的观察研究。
▲什么是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是体内蛋氨酸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体内氨基酸半胱氨酸脱氢酶合成。
它在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参与体内抗氧化反应、DNA修复等,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相关。
相对于血压正常的人群,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往往显著增高。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严重形式,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发病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病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往往明显升高。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释。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的增加所致。
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由于氧化反应增加,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进而使其水平升高。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能与内皮功能异常有关。
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弹性降低,导致血压增高。
内皮功能不良还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导致其水平升高。
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活化也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有关。
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活化和血小板聚集增加,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同型半胱氨酸释放增加。
减少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可能对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出血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研究表明,通过规范饮食结构和适量补充富含半胱氨酸的食物,可以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改善生活习惯,减轻精神压力和恶性循环的影响,也是减少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之一。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同型半胱氨酸观察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高血压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当然,高血压也很容易导致许多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肾功能障碍、脑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等。
其中,高血压导致的脑缺血和脑出血是最常见、最危险的两种疾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非常大。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有毒的氨基酸,其水平与几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力衰竭、糖尿病和肾脏疾病。
与高血压相关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与多种生理和代谢的异常有关。
首先,在高血压的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较高,而且这种升高是持久的,这就与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其次,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可能反映了硫氨酸代谢的异常,包括蛋白质摄入不足、缺乏必需氨基酸、胆碱缺乏、模拟性食品中硫代硫酸盐的摄入等多种因素。
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也可以通过加速内皮细胞凋亡、增加血小板活性和细胞凝集等机制,促进血管损伤和需要治疗的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心血管健康造成影响。
脑出血是高血压并发症的一个主要表现,与许多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缺血、脑动脉瘤、脑损伤、老年人血管硬化等。
同型半胱氨酸在脑出血的预后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与脑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患有脑出血的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普遍较高。
而且,这种高水平极可能是损伤血管壁、加剧脑出血的发生和加重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此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患者不仅出现了脑出血,而且还伴随着其他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这意味着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使脑出血患者变得更加危险和复杂。
结论总之,高血压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与脑卒中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在高血压患者中,过高的同型半胱氨酸已被证明增加了血管损伤和脑出血风险,并对脑出血的预后和治疗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定期测量同型半胱氨酸并及早清除这种有害物质,有望在高血压患者中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同型半胱氨酸观察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而同型半胱氨酸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与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对同型半胱氨酸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同型半胱氨酸观察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对身体多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
其中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和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提示同型半胱氨酸可能与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主要路径包括转硫化途径和氧化途径。
正常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通过转硫化途径与半胱氨酸结合生成半胱氨酸,然后通过鸟氨酸和甲硫氨酸转化为半胱胺。
而在转硫酶缺陷、生物氧化和二硫键形成不完整等情况下,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积累并被释放到体外。
大量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加与血管炎症、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小板和白细胞活化、血管内皮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疾病发生相关,而这些因素都是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风险。
目前,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并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从而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型半胱氨酸还可以通过其降解产物甲硫氨酸来参与维持血管内皮功能的稳定。
甲硫氨酸是氮杂环己烷环硫醇类化合物,可以刺激血管松弛,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具有增强血管舒张、抗血小板和抗白细胞粘附等多种功能,从而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的稳定。
增加甲硫氨酸水平可以对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产生保护作用,减轻血管损伤,促进血管功能的恢复。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同型半胱氨酸观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出血。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蛋白质代谢产物,它与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时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关系。
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其主要特征包括收缩压大于140mmHg和舒张压大于90mmHg。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脑出血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非蛋白性氨基酸,其在体内主要通过蛋白质代谢产生。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展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能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等。
研究发现,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时,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这可能是由于脑出血引起脑部组织缺氧和炎症反应,导致蛋白质代谢紊乱,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和代谢增加。
研究还发现,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脑出血的严重程度越大,预后越差。
为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减少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风险,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
合理控制血压是预防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关键。
通过生活方式修改和药物治疗,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适度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和摄入富含叶绿素、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合成和提高其代谢。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血压、适度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预防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发生。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其他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机制。
H(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的诊治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3亿多人,而其中大部分病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而且对容易引发脑中风的‘H型高血压’更是知之甚少。
“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非常高,这些人的存在无疑是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态势和致残的重要因素。
为此,全国医务届高度重视高血压,尤其是H型高血压的防治工作,认真学习防治知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同时,对高Hcy 的患者应及早检出,积极用药干预,这将有利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节约并控制医疗费用等资源,减少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切实提高公众的健康生活质量。
H型高血压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最新科研发现,它是一种在高血压基础上又合并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英文缩写Hcy)升高的特殊类型高血压,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双高型”高血压。
这种高血压引发脑中风的风险较单纯性高血压要高出5-8倍,比正常人高出28倍。
在杭州举办的“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根据我国2万余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结果,再次向公众明确发出警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远高于冠心病,而高血压又是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这其中,75%的高血压病人是H型高血压,即伴有Hcy水平升高的高血压,(>10umol/L) 此类人罹患脑卒中的可能性更大,因此,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提出,高Hcy为脑中风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学术界对“H型高血压”的命名强调了高血压与高Hcy血症的双重危害,当这两者并存时,其协同危害绝非1+1=2,而是1+1>2,好比火上浇油。
同型半胱氨酸的危害堪比“胆固醇”,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来源于食物中蛋氨酸(甲硫氨酸)的分解代谢。
1932年被外国DeVgneaud发现,所以还有一个洋名字叫Hcy,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异种,在旁链部分硫醇基(-SH)前包含一个额外的亚甲基(-CH2-)。
人们经常食用的肉食(特别是猪肚、脑髓、猪肝、猪肾等动物内脏),这些物质摄入人体后,分解出一种称为甲硫氨酸的物质,再进一步分解的产物就是同型半胱氨酸。
H型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致病机理、检查人群、参考值及临床意义H型高血压是一种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的原发性高血压(>10umol/L)。
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血液Hcy升高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能够让四分之三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死亡风险增加数倍。
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医院的住院必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的体检常规项目。
导致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包括:遗传缺陷、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生活方式等原因。
同型半胱氨酸致病机理Hcy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血管,它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二者导致的损伤阻塞血流通路;Hcy还破坏正常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引起心脏病发作及中风风险。
1、通过氧化和亚硝化反应对血管内皮产生毒性;2、刺激血管以及心肌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3、促使心肌细胞钙超载,易引发心肌缺血、梗死等病理变化;4、酰化反应参与致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5、干扰谷胱甘肽合成;6、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进而影响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Hcy检查人群①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②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③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④有黄瘤或黄疣者;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⑥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
Hcy参考值空腹血浆总Hcy水平正常值为5~15umol/L理想值<10umol/L高于15umol/L被认为是高Hcy血症将高Hcy分为轻、中、重度,其空腹血浆浓度分别为15~30、31~100及大于100umol/LHcy临床意义1、HCY与心血管病高Hcy血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轻度、中度Hcy水平升高可使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性增加4 ~6倍,血浆总Hcy 水平每高5μmol/L则CHD危险性男性增加60%,女性增加80%2、HCY与神经系统疾病Hcy在脑卒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Hcy的升高是与中风有重要关联的危险因子。
h型高血压
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同时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或等于10umol/L,就可以称之为H型高血压。
在我国,75%的高血压患者是H型高血压。
H型高血压最凶猛,中风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高5倍,比正常人高25~30倍。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本来就有的物质,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如果它在血液中高于10umol/L,会对血管产生危害。
危害包括两方面,一是增强了血小板的凝聚性,血小板凝聚力越强,血液越容易凝结在血管壁,也就越容易在脑血管内形成梗塞;二是血管内皮容易损伤、硬化,当血管内皮损伤到一定程度,就会出血,最终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对血管造成的伤害是最直接、最致命的,当血管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中风症状。
临床发现:这种高血压病人比单纯高血压病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所以单独列出来。
现在科学已经搞清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血管有独立的致病作用,所以这个名词意义不是很大了。
控制h型高血压除了吃降压药,在日常饮食上也应该多加注意的,食疗也是可以降压的。
多吃鱼,绿色蔬菜,瓜果,适量的补钙,补铁,补充机体的水分,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产生。
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另外建议每天喝两杯九味草的舒蕥茶,含氨基酸,抗氧化,疏通血管,具有清理血管内的垃圾,疏通血管的作用,在不破坏人体本身调节能力下,安全有效的降低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检测中的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
方法:选举我院我科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75例来我院作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在测定的过程中注意对其他生化指标的探究,通过一系列数据对两组成员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高血压患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检测【中图分类号】r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20-02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半胱氨酸的异种,在旁链部份硫醇基(-sh)前包含一个额外的亚甲基(-ch2-)。
同型半胱氨酸是从s-腺苷基蛋氨酸透过两个反应步骤途径形成,并能回转成蛋氨酸,或经过转硫途径而回转为半胱氨酸或牛磺酸。
血清内同型半胱氨酸的高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简单的说,同型半胱氨酸对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长远而潜在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上很难观察。
生物化学的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影响半胱氨酸及赖氨酸的功能及结构,会使动脉的三个主要结构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衰退并影响它们的生长。
我们参考2006年的一项研究,在治疗上摄取维他命以减低同型半胱氨酸恢复破坏的动脉结构尚未有显著的成效,虽然整体死亡率并没有明显改变,但是有助于患有严重动脉衰竭的病人,中风个案下降了25%。
本文将对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作出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相关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到我院内科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在59岁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66.5±11.5岁,因存在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患者本身易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偏高,选取案例的时候应注意将此类患者排除。
H型高血压是最容易导致脑卒中(也称“中风”)的高血压,规范治疗H型高血压能显著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5月9日,“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重大科研成果在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重磅发布:降压药辅以叶酸能更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使用“依叶”(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相比单纯使用其他降压药,额外多降低脑卒中21%,H型高血压人群获益会更大。
这不仅是迄今我国研究者独立完成,最大样本量的一级预防研究,而且是一项完全遵照国际标准的大型、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研究揭示了中国高血压患者多发脑卒中的原因,并为中国特色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作为“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对20702例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病史的成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半的干预和跟踪。
从高血压到H型高血压、再到聚焦细分遗传特点的H型高血压研究,CSPPT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精准医学的精髓,不仅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心血管防治之路,而且为全球脑卒中预防开出了一张科学循证、靶点明确、疗效显著的“中国处方”。
“预防脑卒中,当务之急是重视…H型‟高血压!”霍勇指出。
同型半胱氨酸(简称Hcy)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有害的中间产物,血液中Hcy水平过高本身就会增加卒中风险。
更为危险的是,与正常人群相比,血压与Hcy同时升高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至12倍,最高可达28倍。
我国学者将这种“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
由于遗传背景及饮食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我国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水平偏低,继而导致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
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预计有近2亿为H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侯凡凡说,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是高血压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此项研究还探讨了服用含叶酸的降压药对高血压其他重要靶器官的损伤,如肾功能减退的防治作用等,为高血压肾损伤的一级预防提供了重要证据。
CSPPT所采用的试验用药,是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为“H型高血压”规范治疗用药的“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
作为国家I类心血管病化学新药,“依叶”同时降压和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研究结果直接证明了长期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压的同时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与降压药协同作用,额外多降低脑卒中风险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