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及分离工艺研究
槐米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
其中,芦丁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具有重要的医药、保健和化妆品等应用前景。
本文针对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和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芦丁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实验材料:鲜槐米,浸提剂改性乙酸乙酯,乙醇,氯仿,芦丁标准品。
实验设备:电动磨、超声波清洗器、恒温水浴、滤纸、玻璃过滤器、烤箱、冷冻离心机。
二、实验步骤
(一)槐米粉的制备
取适量鲜槐米,洗净晾干,用电动磨将其磨成细粉,并通过40目筛后存放备用。
(二)芦丁的提取
将10g槐米粉加入100mL改性乙酸乙酯中,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提取1小时,离心5000rpm,取上清液置于烤箱中,温度为60℃,使其蒸发干燥,得到槐米提取物。
将得到的槐米提取物溶于乙醇,放入分液漏斗中,用氯仿进行液液分离,收集上层乙醇相,用玻璃过滤器过滤,静置后收取沉淀,用乙醇重结晶,得到纯的芦丁。
三、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通过改性乙酸乙酯的超声波提取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提取槐米中的芦丁,且分离出的芦丁为白色固体,与相应的标准物质具有相同的紫外光谱。
四、结论
本文所述提取芦丁的方法简便、快速,能够得到高纯度的芦丁,为槐米中芦丁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提取工艺中的超声波清洗器和过滤器是较为常见的实验室设备,因此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可操作性。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精制和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制备芦丁,供药用。
2.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3.熟悉重结晶技巧。
4.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法)。
也可利用芦丁在冷水中溶解度小,在热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进行提取。
2. 芦丁的分离原理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溶剂加热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放冷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作进行分离)。
也可采用醇溶水沉法进行精制。
3. 芦丁的鉴定原理(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三) 实验内容1. 用碱提法、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槐米中芦丁。
2. 用酸沉法和冷却过饱和法分离芦丁。
3. 溶剂重结晶精制芦丁。
4. 薄层色谱法和显色反应鉴定芦丁(四)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 实验药材槐米20g。
2. 仪器:磁力加热搅拌器、旋转蒸发仪、粉碎机、500ml烧杯,1000ml烧杯,50ml 烧杯,250ml园底烧瓶、500ml园底烧瓶、10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锥形瓶、50ml 锥形瓶、研钵、移液管、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层析缸等。
3. 试剂:硼砂、氧化钙、HCI、三氯化铝、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甲酸、滤纸、PH试纸等。
(五)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1. 芦丁的提取(2)方法二(水提取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注意小心沿侧边放入磁子),加水200ml,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煮沸30min,(设定温度为105°C,当加热到103°时,观察到:液体开始沸腾,有气味,有泡沫产生。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通过芦丁结构的鉴定,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
溶解度:1:8000;热水1:200;冷乙醇1:300;热乙醇1:30;冷甲醇1:100:热甲醇1:10.槲皮素:黄色结晶,mp313℃-314℃,能溶解于冷乙醇,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等;难溶于水,实验室以稀硫酸水解,乙醇重结晶制得。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芦丁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显弱酸性,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芦丁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三、药品材料槐米、石灰乳、盐酸、广泛PH试纸四、实验操作芦丁的的提取和精制芦丁的提取:取槐米20g置500ml烧杯中,加入沸水400ml及1g硼砂,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保持微沸30分钟,并随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趁热用双层纱布滤过,收集滤液,药渣再用200ml水按同样的操作再提取20分钟,合并两次滤液。
浓缩至1/2体积,滤液在60℃-70℃再用盐酸调至PH4-5,静置一周,析出芦丁。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碱溶液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收率稳定,且操作简便。
在提取前应注意将槐米捣碎,使芦丁易于被热水溶出。
槐花中含有大量粘液质,加入石灰乳使生成钙盐沉淀除去。
PH应严格控制8-9,不得超过10,。
因为在强碱条件下煮沸,时间稍长可促使芦丁水解破坏,使提取率明显下降。
酸沉淀时PH4-5,不宜过低,否则会使芸香苷成烊盐溶于水,降低了收率。
2、提取过程中加入硼砂作用:保护芦丁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芦丁不受损失。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与分离摘要:利用芦丁在沸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将其在沸水中进行提取,而芦丁与其他水溶性化合物可借助聚酰胺柱色谱予以分离。
关键词:槐花米;芦丁;槲皮素;提取;分离;鉴定1 引言芦丁(Rutin )又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 L 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含量可达12-16%),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芦丁是由槲皮素(Quercetin )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 )〔葡萄糖(Glucose )与鼠李糖(Rhamnose )组成的双糖〕脱水形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3分子结晶水,熔点为174~178℃,不含水的芦丁熔点为188℃。
含2分子结晶,熔点为313~314℃。
水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不含结晶水的槲皮素熔点为316℃,它们的结构式如下:OHOHO O OHO OOH OHOH OHOH CH 2CH 3OH O O OH芦丁(Rutin )O OHO OH OHOH槲皮素(Quercetin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本实验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芦丁。
2 实验内容与步骤2.1仪器与试剂仪器:紫外灯 蒸馏装置一套 250mL 烧杯(一只) 500mL 烧杯(两只) 100mL 三角瓶(两只) 纱布 色谱柱(Ф1.5×30cm ) 玻璃板 硅胶G 板试剂:甲醇 70%工业乙醇 槐米 层析用聚酰胺(60-100目) 芦丁标准样2.2 芦丁的提取将粉碎好的槐米10g 倒入500mL 烧杯中,加沸水150mL ,煮沸1h(在煮沸的过程中可补加水),趁热用纱布过滤,残渣加入100mL 水,再煮沸30分钟,共进行两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放置,冷却,即有大量黄色沉淀生成,抽滤。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精制和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制备芦丁,供药用。
2.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3.熟悉重结晶技巧。
4.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法)。
也可利用芦丁在冷水中溶解度小,在热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进行提取。
2. 芦丁的分离原理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溶剂加热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放冷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作进行分离)。
也可采用醇溶水沉法进行精制。
3. 芦丁的鉴定原理(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三) 实验内容1. 用碱提法、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槐米中芦丁。
2. 用酸沉法和冷却过饱和法分离芦丁。
3. 溶剂重结晶精制芦丁。
4. 薄层色谱法和显色反应鉴定芦丁(四)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 实验药材槐米20g。
2. 仪器:磁力加热搅拌器、旋转蒸发仪、粉碎机、500ml烧杯,1000ml烧杯,50ml烧杯,250ml 园底烧瓶、500ml园底烧瓶、10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锥形瓶、50ml锥形瓶、研钵、移液管、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层析缸等。
3. 试剂:硼砂、氧化钙、HCI、三氯化铝、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甲酸、滤纸、PH试纸等。
(五)实验步骤1.提取(水提取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水200ml,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煮沸30min,趁热过滤。
残渣同法操作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放置冰箱中析晶,待全部析出后,减压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芦丁结晶,抽干,得粗制芦丁,干燥,称重,计算得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学院:生命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16111001学号:1120102458姓名:王倩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精制和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制备芦丁,供药用。
2.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3.熟悉重结晶技巧。
4.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的基本原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法)。
2.芦丁的分离原理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乙醇水溶液加热溶解后,趁热抽滤,向滤液中加冷水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作进行分离)(醇溶水沉法,即醇-水重结晶法)。
3.芦丁的鉴定原理(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三) 实验内容1. 用碱提法提取槐米中芦丁。
2. 用酸沉法和冷却过饱和法分离芦丁。
3. 溶剂重结晶精制芦丁。
4. 薄层色谱法和显色反应鉴定芦丁(四)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 实验药材槐米20g。
2. 仪器:磁力加热搅拌器、500ml烧杯,1000ml烧杯,50ml烧杯,250ml圆底烧瓶、500ml圆底烧瓶、10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锥形瓶、50ml锥形瓶、研钵、移液管、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层析缸等。
3. 试剂:硼砂、氧化钙、HCI、三氯化铝、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甲酸、滤纸、PH试纸等。
(五)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1. 芦丁的提取(1)方法一(碱溶酸沉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0.4%硼砂水溶液200ml,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微沸后,关闭加热开关,保持搅拌状态,加石灰乳(1.5g氧化钙加入10ml水研成乳液)调PH8~9,加热微沸30min(在沸腾过程中未用冷凝管,使水蒸发掉一部分,浓缩使之后沉淀易析出),并保持溶液PH8~9,趁热过滤,药渣(第二次提取)再用0.4%硼砂水溶液200ml煮沸半小时(此时不需加石灰乳),合并两次滤液(总体积约400ml),放冷(60~70℃),小心逐滴滴加浓盐酸,同时快速搅拌调制溶液PH3,在冰箱中放置(过夜),沉淀。
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槐米中芦丁的实验报告槐米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中餐和糕点中。
近年来,人们开始对槐米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其中,槐米中的芦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芦丁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本实验旨在探究槐米中芦丁的含量及其对人体的潜在益处。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首先,我们收集了新鲜的槐米样本,并将其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我们使用乙醇作为溶剂,将槐米粉末浸泡在其中。
经过搅拌和过滤,我们得到了槐米乙醇提取物。
接下来,我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槐米乙醇提取物中的芦丁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槐米中的芦丁含量为每克10毫克。
这一发现表明,槐米是一种富含芦丁的食材。
实验二:芦丁的抗氧化性质芦丁被广泛认为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人体对抗自由基的侵害。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2,2-联氨基二苯基-1-苦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来评估芦丁的抗氧化能力。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表明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其次,我们进行了DNA损伤实验。
通过将DNA暴露在过氧化氢的作用下,我们模拟了细胞内自由基对DNA的损伤。
然后,我们添加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并观察DNA的损伤程度。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显著减轻DNA的损伤,说明其具有保护细胞核酸免受自由基攻击的能力。
实验三:芦丁的抗炎作用芦丁还被认为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细胞培养技术,将人类巨噬细胞暴露在炎症刺激物(如细菌脂多糖)的作用下。
然后,我们添加不同浓度的芦丁溶液,并观察细胞的炎症反应。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其次,我们使用小鼠模型进行了体内实验。
我们给小鼠注射炎症刺激物,并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芦丁。
结果显示,芦丁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的炎症反应,表明其具有抗炎作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槐米中富含芦丁,并且芦丁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与鉴定一、摘要:芦丁是一种分布广泛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减弱和渗透性增强所致的出血,芦丁还可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并具有抗菌和抗放射作用。
国外主要用作食品、化妆品的添加剂和着色剂。
文献报道的槐米中提取芦丁的方法较多。
本实验通过煮沸槐米与水的混合物得到粗芦丁的水溶液,然后利用硅胶色谱柱法得到产物芦丁。
关键词:槐米芦丁硅胶色谱柱层板二、引言芦丁(Rutin)又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L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含量可达12-16%),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形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3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 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本实验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芦丁。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
能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低血管的脆性,缩短流血时间,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
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紫外灯蒸馏装置一套 250ml烧杯(一只) 500ml烧杯(两只)100ml三角瓶(一只)纱布色谱柱(Ф1.5×30cm)玻璃板(5×20cm 3片 2.5×7.5 8片)【试剂】硅胶层析用聚酰胺(60~100目)甲醇 70%工业乙醇槐米芦丁标准样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芦丁的提取将粉碎好的槐米12g倒入500ml烧杯中,加沸水150ml,煮沸1h(在煮沸的过程中,可补加水),趁热用纱布过滤,残渣中加入100ml水,再煮沸30min,共进行两次,将两次滤液合并,放置,冷却。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精制和鉴定之南宫帮珍创作(一)实验目的要求1.制备芦丁,供药用。
2.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纵。
3.熟悉重结晶技巧。
4.了解和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一些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
(二)实验的基来源根基理1.芦丁的提取原理利用芦丁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呈酚酸性,能在碱水中溶解的性质,可用碱性溶剂进行提取,提取液加酸后可沉淀析出(碱溶酸沉法)。
也可利用芦丁在冷水中溶解度小,在热水中溶解度大的性质进行提取。
利用芦丁结构在冷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热乙醇中溶解度大,以及在热水中溶解度大,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性质分离。
芦丁用溶剂加热溶解后,趁热抽滤,滤液放冷后能析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如不纯可再重复操纵进行分离)。
也可采取醇溶水沉法进行精制。
(1)利用吸附薄层色谱的分离原理,芦丁与芦丁对照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展开,显色,以达到鉴定芦丁的目的。
(2)通过专属的化学显色反应(如三氯化铝显色反应),确定芦丁的成分类型(黄酮类)。
(三)实验内容1.用碱提法、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槐米中芦丁。
酸沉法和冷却过饱和法分离芦丁。
3.溶剂重结晶精制芦丁。
(四) 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1. 实验药材槐米20g。
2. 仪器:磁力加热搅拌器、旋转蒸发仪、粉碎机、500ml烧杯,1000ml烧杯,50ml烧杯,250ml园底烧瓶、500ml园底烧瓶、100ml量筒、50ml量筒、100ml锥形瓶、50ml锥形瓶、研钵、移液管、减压过滤装置,布氏漏斗,抽滤瓶、层析缸等。
3.试剂:硼砂、氧化钙、 HCI、三氯化铝、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甲酸、滤纸、PH试纸等。
(五)实验步调1.提取(水提取法)称取槐米粗粉20g,在研钵中研碎后放入500ml烧瓶中,加水200ml,用磁力加热搅拌器加热煮沸30min,趁热过滤。
残渣同法操纵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放置冰箱中析晶,待全部析出后,减压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芦丁结晶,抽干,得粗制芦丁,干燥,称重,计算得率。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提纯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芦丁提取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及过滤等基本操作。
3.学习芦丁及槲(hū)皮素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Rutin)亦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其中以槐花米和荞麦叶含量较高,槐米中含量高达12~16%,是提取芦丁的最佳原料。
芦丁有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临床上用作毛细血管止血药和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近年来,芦丁及槲皮素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
芦丁属黄酮苷,其结构如下:芦丁为淡黄色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结晶水(C27H36O16· 3 H2O),熔点为177~178 ℃,无水物熔点为190~192 ℃,难溶于冷水,微溶于冷乙醇,可溶于热水和热乙醇中。
此外,还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及石油醚等溶剂。
易溶于碱性溶液中呈黄色,酸化后又析出。
本实验利用芦丁在冷热水和冷热乙醇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提取与精制。
芦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液度:水CH3OH CH3CH2OH 吡啶冷0.0013 l.0 0.36 8.5热0.55 11.2 3.5 易溶芦丁的紫外吸收波长(CH3OH溶液):λmax = 259mm,266nm sh,299nm sh,359nm。
槲皮素(Quercetin)是芦丁水解得到的黄酮苷元,是芦丁药用功能的主要部分,大多数黄酮类物质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槲皮素为黄色结晶,含两分子结晶水(C15H10O7·2 H2O),熔点313~314 ℃,无水物熔点为316 ℃。
可溶于甲醇、乙酸、吡啶、丙酮、乙酸乙酯等溶剂,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石油醚。
在沸腾的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为4.4 ,在室温下乙醇中的溶解度为0.35 。
可利用槲皮素在冷热乙醇中的溶解度差进行提纯。
槲皮素的结构式如下:槲皮素的紫外吸收波长(CH3OH溶液):λmax = 259nm,266nm,299nm ,359nm。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一、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通过芦丁结构的鉴定,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芦丁: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
溶解度:1:8000;热水1:200;冷乙醇1:300;热乙醇1:30;冷甲醇1:100;热甲醇1:10.槲皮素: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晶水),能溶解于冷乙醇(1:650),易溶于沸乙醇(1:60),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等;难溶于水,实验室以稀硫酸水解,乙醇重结晶制得。
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芦丁分子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显弱酸性,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芦丁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
三、药品材料槐米、石灰乳、盐酸、广泛PH试纸四、实验操作芦丁的的提取和精制芦丁的提取:取槐米20g置500ml烧杯中,加入沸水400ml及1g硼砂,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保持微沸30分钟(注意保持PH8-9),并随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趁热用双层纱布滤过,收集滤液,药渣再用200ml水按同样的操作再提取20分钟,合并两次滤液。
浓缩至1/2体积,滤液在60℃-70℃再用盐酸调至PH4-5,静置一周,析出芦丁。
五、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碱溶液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芦丁,收率稳定,且操作简便。
在提取前应注意将槐米捣碎,使芦丁易于被热水溶出。
槐花中含有大量粘液质,加入石灰乳使生成钙盐沉淀除去。
PH应严格控制8-9,不得超过10,。
因为在强碱条件下煮沸,时间稍长可促使芦丁水解破坏,使提取率明显下降。
酸沉淀时PH4-5,不宜过低,否则会使芸香苷成烊盐溶于水,降低了收率。
2、提取过程中加入硼砂作用:保护芦丁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芦丁不受损失。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二)一、实验目的1、掌握芦丁水解生成苷元的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分离。
实验一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概述
槐米系豆科植物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槐米)。
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赤血痢下,风热目赤,痛疽疮毒,还可用于预防中风。
近年来被用作治疗高血压的辅助药物。
药理实验证明,槐花米具有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抗炎作用,解痉、抗渍疡作用,影响脂质代谢,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槐花米中主要含有黄酮苷,皂苷、甾醇和鞣质等成分,其中芦丁(Rutin)含量最高,达12~20%。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芦丁(rutin):C
27H
30
O
16
·3H
2
O,浅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8℃(含三分子
水);188℃(无水物)。
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quercetin):C
15H
10
O
7
·2H
2
O,黄色结晶,mp313~314℃(2分子结
晶水),316℃(无水物)。
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二、实验部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芦丁的制备,掌握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原理和操作。
2、掌握酸水解将芦丁生成槲皮素的方法。
3、掌握芦丁与槲皮素的鉴别方法,聚酰胺薄膜的操作方法,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芦丁的提取原理:芦丁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酸性,故用碱提酸沉法。
2、芦丁的分离原理:芦丁在沸水中溶解,在冷水中析出。
3、芦丁的鉴定原理:芦丁与槲皮素分别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苷与苷元,用Molish反应可以进行鉴别,也可以利用聚酰胺的氢键吸附性质进行定性分析,Rf值也应不同。
(三)实验药材、仪器与试剂
1、药材:槐米50g(每组)。
2、仪器:电炉子、不锈钢锅、量杯、1000ml烧杯、冰箱、滤纸、PH试纸、减压抽滤装置、锥形瓶、玻璃漏斗、纱布、电子天平、聚酰胺薄膜。
3、试剂:0.4%硼砂水溶液、石灰乳、2%硫酸溶液、浓盐酸、蒸馏水、镁粉、浓硫酸、甲醇、90%乙醇、1%三氯化铝醇溶液、醋酸镁乙醇液等。
(四)实验方法
1、芦丁的提取:(碱提酸沉法)
取槐米50g,加0.4%硼砂水溶液400ml至小锅中,加热煮沸,用石灰乳调节PH=9,加热微沸30min,随时补充失去的水分及控制PH值,四层纱布过滤,药渣再重复处理一次(不用调PH值)。
合并两次滤液,用浓盐酸调PH=3,放入冰箱中析晶。
2、芦丁的精制:(水重结晶法)
(1)抽滤:用虹吸法先除去上清液,再进行抽滤,可更换滤纸。
(2)精制:取全部芦丁粗品,加入蒸馏水800ml,煮沸至全部溶解(15min),趁热抽滤,放入冰箱析晶。
3、芦丁的水解:(酸水解法)
取芦丁1g,加入2%硫酸150ml,小火加热微沸30min,注意观察现象:溶液由浑浊变澄清,逐渐析出黄色结晶,抽滤,得到槲皮素粗品。
剩下的芦丁要妥善保管,下次课还要带来。
4、鉴别反应
(1)称槲皮素重量,计算水解率。
(2)薄层色谱鉴定
样品:自制芦丁及槲皮素的1mg/ml甲醇溶液。
(每组称取20mg)
对照品:芦丁及槲皮素对照品的1mg/ml甲醇溶液。
展开剂:90%乙醇溶液
显色:喷三氯化铝溶液,紫外光(365nm)观察荧光。
实验结果记录:观察斑点颜色,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
(3)显色反应
①Molish反应:取芸香苷及槲皮素样品分别1ml,加入3%α-萘酚溶液1滴,振摇,沿壁滴加浓硫酸1ml,观察现象。
②盐酸-镁粉反应:分别取样品1ml,加入浓盐酸2-3滴,再加入少许镁粉,观察现象。
③纸片反应:取一张滤纸,分别滴加样品1滴,在上面再滴加三氯化铝溶液1滴,观察现象。
(同理,再用醋酸镁显色)
(五)注意事项
1、提取时控制小火加热,微沸即可。
2、加热完成后要放冷抽滤。
3、用石灰水调节芦丁提取溶液的PH,既可以达到碱提取芦丁的目的,还可以除去槐米中含有的大量粘液质。
但钙离子浓度及pH值均不宜过高,否则多余的钙能与芦丁形成螯合物沉淀,同时黄酮母核在强碱性条件下易被破坏。
4、用HCl调PH时,应注意PH不要过低,因为PH过低(PH2以下)会使芦丁形成钅羊盐而使已形成的沉淀重新溶解,同时黄酮母核也会在强碱性条件下被破坏,导致收率下降。
5、Molish反应中加入浓硫酸后不可振摇。
6、纸片反应待溶液干燥后观察荧光效果好,否则荧光颜色淡或没有。
(六)思考题
1、如果碱或酸加过量会对实验有何影响?
2、加石灰乳和硼砂分别有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