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党建工作介绍PPT
- 格式:ppt
- 大小:347.25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最新的社区区域化党建社区区域化党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村、居、企等交织分布,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外来人口混合居住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工业园区、外来人口集聚区、城中村、园(工业园区)中村、拆迁安置社区等新型社会空间形态大量出现。
为探索符合社会发展新形态的基层党建新路子,区域化党建应运而生。
区域化党建主要是指整合村、社区、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党组织资源,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党组织组建动态化、党的活动开放化、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作用发挥社会化等举措,积极推动区域内党建工作的全面整合、积极磨合和有效融合,增强区域性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统筹发展、齐头并进,实现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
近年来,各地在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机制方面成效颇丰。
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上海市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基本实现基层区域性党组织体系、区域协商议事会或和谐共建理事会组织、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并统筹区域内村、社区、两新组织、流动人口党建工作,统筹区域内的社会治理、社会自治和公共服务事项。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浙江宁波北仑区所有区域化党建片区内均设有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站),同时,设有适宜区域性党组织和区域协商议事会或和谐共建理事会开展工作的办公场所。
在人员配置与服务职能方面,按照区域服务对象数量、管理范围和规模类别,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专门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功能设置,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开展一站式公共服务。
在社会治理的民主协商平台建设方面,深圳市全面推行社区综合党委+兼职委员的组织设置形式,区域协商议事组织(区域议事会或和谐共建理事会),有效吸纳区域各类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成员参与。
在开展基层党组织活动方面,一些地方区域内党员、党组织底数清晰,并组建党务工作者团队统筹驻区单位党建资源,带动区域内群团组织建设,实现党群工作区域一体化,采取统分结合方式开展党员教育,零散党员、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不断创新,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就如何加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党建创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山东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郁立强。
为有效解决社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右江区立足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龙景街道七塘社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东笋社区为试点开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
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理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党建活动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成立联合党委,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驻社区部分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一般为15~1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5人,通过召开全社区(包括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联合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联合党委直接受街道党工委管辖,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联合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驻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即既归联合党委管理又属本系统单位上级党组织管理。
驻区单位党员也实行双重管理,既归联合党委直接管理,也归所属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管理。
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由街道党工委行文任命,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联合党委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局面的形成,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组织基础。
区域化党建工作手册区域化党建,就是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为主线,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为保证,以党组织网格化为支撑,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不断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区域化党建主要表现为“六个联",即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中组部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十个化”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即:领导体制扁平化、运行机制规范化、党组织设置网格化、党组织活动方式多样化、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长效化、工作载体品牌化、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阵地建设标准化、经费保障制度化.1、领导体制扁平化.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必须形成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扁平化,就是打破条块分割、减少中间层次、缩短管理过程、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共享,推动组织结构由垂直式、单向式向扁平化、网络化发展,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协作化、社会化、一体化.具体模式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在市和城区,要成立地区党建联席会议。
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领导和指导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同时对街道、社区的领导体制提供一种支撑,使市、城区、街道、社区相互联动,相互支撑,相互配套。
二是在街道,实行“大工委制",把街道辖区内的所有党组织都整合起来,把一些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街道工委的委员或者副书记,通过这样一个体制,使他们加入到街道党组织,推动整个区域党建工作。
三是在社区,实行“大党委制",推行“一委一居一站"模式。
“大党委制”就是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加强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
医院区域化党建1.区域化党建格局是什么所谓区域化党建格局,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体系。
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在各种公共利益基础之上,党的政治领导功能体现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和管理中。
这是党自身组织体系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的战略性调整,必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分割到统筹的良性发展。
2.什么是区域化党建所谓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体系。
区域化党建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在各种公共利益基础之上,党的政治领导功能体现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和管理中。
这是党自身组织体系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的战略性调整,必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分割到统筹的良性发展。
3.什么是区域化党建所谓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体系。
区域化党建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目标为纽带,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在各种公共利益基础之上,党的政治领导功能体现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服务和管理中。
这是党自身组织体系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的战略性调整,必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封闭到开放、由分割到统筹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