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八大山人赝品画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3
3·15打假鉴真|八大山人“真赏”印《临艺韫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八大山人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宗师,他的书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但自清代以来,八大山人的伪作就层出不穷,特别是民国时期,造假尤为猖獗,给后人研究他的书画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困难,所以研究八大山人传世书画的真伪,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八大山人一生书画用印甚多,其中“真赏”一印的出现和使用,与他晚年的诸多真迹、精品有很大的关系。
八大山人用印繁多据统计,八大山人一生书画用印多达90余枚,早期的刃庵、释传綮印、个山、法堀、耕香、灯社、一笑而已、净土人,中期的八还、八大山人、个相如吃、驴、可得神仙、浪得名耳、夫闲、白画、禊堂、涉事、口如扁担、画渚、在芙山房、黄竹园,晚年的真赏、遥属、何园、拾得,这些不同时期的书画常用印,对鉴别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早期用印,基本是1680年以前的作品,如《传綮写生册》《梅花图三开》《墨花图卷》;中期的用印,是1680—1700年间的作品,如《个山杂画册》《墨笔杂画六开》《安晚图》《河上花图卷》等;晚期用印,基本是1700—1705年,其去世前几年的作品,如《双鹰图》《双栖图》《松柏同春图》等。
《仿董巨山水》(2011中贸圣佳秋拍5635万元)关于八大山人如此多书画用印的来源与创作者,笔者以为大体分两类。
一种是有些印章是八大山人的朋友所刻,如早期的“西江弋阳王孙”“怀古堂”“释传綮印”。
另一类,就是八大山人自己所刻,这类印的印文大多与八大书法极为吻合,这类印有“驴”“可得神仙”“在芙山房”“个相如吃”“何园”“涉事”“禊堂”“白画”“真赏”。
就“真赏”一印的印风看,似是八大山人晚年自己所刻,因为印文的风格与八大山人所书《禹王碑》的鸟虫篆法和《石鼓文》的笔法都非常相近。
八大山人受家学影响,他的祖父朱多炡就精研古篆,“杂以古字”,所以八大山人也喜欢古篆,他的很多印章中的印文,明显是自己所书。
书画赝品的识别方法在书画收藏中很多人被赝品所欺骗了,所以我们要学习点甄别赝品的方法,常见的赝品有什么识别真假方法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书画赝品的识别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赝品造假方法包装一:采用现代技术“合影”近几年,笔者在一些拍卖会的预展上,常会看到某名家与该幅拍品的合影,拍卖行采用此方法的用意是为了证明该幅作品是画家真迹。
前不久,笔者一外地的朋友曾请我安排沪上一位画家去办展销,我问他如果画家不去是否可以,他说展销期间买画的人都想与画家合影,如果画家不去,买家怕买进的作品不可靠,这样将严重影响画家作品的销路和价格。
朋友的一席话也向我透露了市场的一个信息,买家非常看重画家与买家及作品的合影。
而推销赝品的人为了以假乱真,他们会利用现代照相技术将画家与赝品进行合成,买家如果仅凭照片来判定作品真假是很容易被欺骗的。
包装二:请名家在赝品上题跋一般在拍卖场上,只要有大名头或鉴定家的题跋,买家都会踊跃竞投、志在必得。
在买家眼里,花巨资购买这类作品可靠、放心。
记得中国嘉德曾推出过傅抱石的力作《丽人行》,画上就有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大师精彩的题跋,最后该作以1078万元成交;同样,2002年上海敬华秋季拍卖会上,明四家之一仇英的《受天百鹿图》有大书画家、鉴赏家吴湖帆的题跋,结果以198万元拍出,创当时仇英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卖家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向买家证明该作品是真迹。
那么,为何会出现名家或鉴定家在赝品上题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持有赝品的人出钱请名家或鉴定家题跋,而名家或鉴定家受到金钱的驱动而题跋;二是鉴定家走眼。
从以往的经验看,任何一位鉴定家都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因为鉴定字画不是依靠仪器,只能凭主观经验。
所以,鉴定家走眼也就在所难免。
包装三:真假混合共同出版过去,我国出版名家画册是比较严格的,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为画家出画册。
需要指出的是:在拍卖场上,买家对拍品是否被发表和着录非常看重,一般拍品只要被着录和发表过,往往会拍出相当理想的价位。
八大山人晚年画价考辨.doc八大山人晚年画价考辨八大山人在疯癫还俗后,居住在南昌,直到他80岁去世。
在这20多年中,八大生活的主要来源是靠替人作画或卖画度日,而这也是促使八大晚年艺术迅速成熟与驰名天下的一个客观的社会成因。
我们现在所见到八大的绘画作品种,有相当多的是润笔之作,这从他晚年的书画题材中可以看出端倪。
从一些传世画作上的题跋也不难看出,当年八大山人的画价其实很低廉。
与现在动辄千万元的价位,不可同日而语。
晚年开始涉足山水画在1680年之前,八大山人的艺术声誉并不突出,他的影响主要在定居南昌之后。
从其流传的作品也可以看出,1680年之前的作品较少,他的主要作品多是在晚年的20多年中创作的。
在《个山小像》跋文中,八大说此后要做一个艺僧,而作于1681年末到1682年初的《古梅图》的跋文中说,八大山人意欲放下一切,要“更买墨花庄”,以手中一支笔为生。
此后,他通过一些客居江西的徽商,如吴镜秋、方鹿村、程京萼等,作品流传到徽州、金陵、扬州等地,使他人不出江西,却名满天下。
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题材。
除了花鸟画之外,开始涉足山水。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画于1681年的《绳金塔远眺图》。
他初期山水画作品数量很少。
在1690年之后山水画作品才逐渐多起来。
“天下之最能愤者莫如山水”(廖燕语),八大山人在此时开始创作山水画,也是因为山水最能体现他心头之愤,最能发泄出自己对“癫狂”之后辛酸生活的不满。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水画更能适合收藏家的需要。
清初的书画市场,山水画价格要较花鸟画高。
八大山人既然耍靠卖画维持生计,就不得不考虑当时的社会时尚以及订件人的审美观念。
八大山人亦因为这种风气的影响,晚年画山水渐多,且多以董其昌为基础,上溯倪、黄,走的路子和王原祁相近。
对八大70岁至80岁的作品统计发现,山水画的比例和花鸟画差不多各占一半。
祥瑞题材花鸟画增多八大山人晚年卖画的另一个重要证据,表现在花鸟画题材的变化。
就是祥瑞题材花鸟画的增多。
八大山人书画及其辨伪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明史》作17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
他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他原名统,号彭祖。
祖父弋阳王孙多铣,爵封奉国将军,善诗歌,精书画。
父谋墓鸟也是一位善山水、花鸟的画家,画风师法明代沈周、文徵明、周臣、陆治。
八大山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很有书画艺术涵养的朱门豪宅,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艺术熏陶。
他为人聪颖,8岁即能作诗画画。
青年时代曾中考为诸生(秀才)。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时,八大山人19岁。
朱统是他最早的名字。
入清后隐姓埋名,于清顺治五年(1648)23岁时剃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顺治十年(1653),其28岁时,正式在耕庵老人颖学敏禅师那里“正法”受戒,即传授佛法。
顺治十三年(1656)31岁时,颖学敏另建耕香院于奉新县新兴乡的芦田,隐住其间,原来由他主持的进贤县钦风乡介冈的灯社,便交弟子刃庵传綮继席嗣法。
以后八大山人曾患过癫狂之疾。
顺治十八年(1661),他又重新回到南昌,蓄发结婚,长期隐居于南昌的几处寺庙里,过着清苦的生活。
八大山人性格倔强,不屈于权贵,从不把自己的书画作品作为谋取名利的手段。
一些权贵找他作画,往往遭到拒绝,而贫困之人找他作画,则有求必应,表现出强烈的爱憎。
八大山人有口吃病,在他的书画作品中,经常有“个相如吃”的签押,这是他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有口吃病自比。
康熙二十三年(1684)59岁时署名为八大山人,直到80岁去世。
八大山人工书,善画花鸟、山水,尤以写意花鸟著名。
他的绘画艺术清新秀美,造型夸张,笔简意赅,放纵不羁,画风豪迈沉郁,构图奇险,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把写意文人画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深受人们喜爱。
他一生勤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在他去世后的三百年来,失传的作品很多,而伪赝之作却层出不穷。
正如吴昌硕在《八大山人孤松图》所题:“八大山人画,世多赝本,不堪入目……”(《八大山人画集》)。
如何辨别书画艺术品的真伪随着书画收藏的玩家越来越多了,现在的书画市场也会出现赝品和假书画,了解其作伪和识别作伪的技巧很重要,避免受骗,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下啦小编为你推荐的如何辨别书画艺术品的真伪,希望对你有帮助。
书画作伪手法有哪些1、画工做仿真品时,有时把名家的真品放在玻璃台面底下,利用灯光反射进行拓绘;或用大门幅的玻璃纸铺在原作上,逐笔细描,然后再将描好的玻璃纸铺在灯桌上面,覆以宣纸,用笔画在宣纸上。
没有这种条件的,或笔下“过得硬”的,干脆挂在墙上描摹,而后题钤印,堂而皇之地随行入市。
除了“统体”作伪外,还有以下伎俩:换款。
利用现成作品,擦去或挖空题款和印章,而后加上其他不相干的作者名款。
添款。
即在原来没有落款的书画作品上,添上名家名款,使作品陡然间成了“名人之作”。
半真半假。
以一段真的题跋,接上一段假画,或利用真款四周留有余纸,加绘假画。
还有的把原画放大,增加尺幅面积,如利用假画把册页放宽或拉长。
2、有的移贴手法更为精妙,鉴别时不重新装裱,其真伪就很难被发现。
上海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幅古代山水画,专家曾多次对这幅作品进行鉴定,均被确认为真迹,何况上面还有黄宾虹的题记。
直到6年以后,当博物馆重新翻裱,裱糊师将宣纸揭下一看,题款和画幅整个脱离开来,变成了两半,这才知道此画有假。
对一些古旧作品的赝品,售假者通常会在假画上加盖伪造的著名鉴赏家的鉴定专用图章,甚至有专门为鉴定这幅画而做的题跋。
3、还有的造假者通过拍卖公司或画廊将其成交单进行一翻填写后,俨然一份可以上市买卖的真凭实据。
有人甚至伪造其他国家的一些买卖文件,然后再以“回流”的形式进入中国书画市场领域。
某些造假者还与一些书画家的亲朋甚至后人结成同盟,串通起来坑害消费者。
上海某画院有一名画师,是某位国画大师的直系后人,多年来在国内画坛小有名气,但近年他年老了,笔力渐渐不济,便有人跑来与他合作,将画好的画让他做题跋,变成他的画作上市出售,竟照样供不应求。
古字画辨别字画材质辩伪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
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辩别方法。
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辩伪的常识。
纸娟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做旧色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做旧色的颜料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
如藤黄、花青、赭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
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
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
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熏,日晒。
用黄蘖、烟叶、茶叶、栀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
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有聚合现象)。
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
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等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
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做旧色的方法1、直染法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
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拉染法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
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浸染法是针对绢帛而言。
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
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
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托染法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
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天价八大山人画作真伪存疑2010年秋拍,八大画作抢眼依旧,总计成交34件,总成交金额高达3.76亿元,每平尺均价逾200万元。
但和往季拍卖一样,个别高价成交画作的真伪再度引起了业界人士质疑。
为了理清真相,本刊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位书画专家,在结合八大山人研究最新成果同时,对秋拍中高价成交的八大画作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考量,为收藏爱好者详解鉴定八大山人画作的要诀真经。
作为清代最为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八大山人在中国书画史上盛名独具,画作长久以来受到各路藏家的追捧,价格居高不下,也因此成为造假者的首选对象。
据专家推断,目前市场内的八大山人画作真伪参半,堪称赝品聚集的重灾区。
近年来,随着八大山人画作在拍场上的高歌猛进,“八大热潮”高烧不断,相关的研究著作、论述文章层出不穷,为当下藏家鉴别真伪,提供了很多重要依据。
目前,鉴定界普遍认为,鉴定八大画作的关键点在于款识和印章,需要收藏者较为全面地了解八大山人各期绘画的风格特色、款识变化和用印特色。
翻查雅昌艺术网可见,在201 0年秋拍中,共有6件画作新进入八大山人成交排行榜前十位,通过对这些画作的具体分析,不难让人感觉到,在拍场上购买八大山人画作,可谓暗礁重重,危机四伏。
款识:乙酉春日写,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白) 何园(朱) 真赏(朱)。
鉴藏印:马登瀛印(白) 海峤所藏(朱) 南海陈仙洲藏(朱)。
在西泠拍卖2010年秋拍中以1.18亿元成交。
八大山人在59岁的时候,开始使用八大山人的落款,在不同时期书写此四字落款时,有明显区别,据刘建业先生在《八大山人作品辨伪实例》一文中指出:在最开始的六个月中,八大山人四个字互相独立,没有连笔。
且八字写为一撇一捺。
到了该年8月,“八”字写法变为“><”字写法就不复见了。
“八”字以两点的书写方式从作者69岁一直使用到77岁。
自78岁康熙癸未(1703)年始,“八”不用提点法书写,改为一撇一捺,与刚开始使用“八大山人”时的写法一样,这种写法一直持续到作者辞世。
警惕张⼤千造假⼋⼤⼭⼈画作2019-08-252010秋拍,以过亿元成交的中国古代书画中,最出⼈意料的是西泠拍卖推出的⼋⼤⼭⼈《⽵⽯鸳鸯》⽴轴。
估价3500万元⾄5000万元的这幅精品,在各路藏家的追捧下,⼀举冲上亿元⼤关,以1.18亿元成交价创造了⼋⼤画作新纪录。
与此同时,数件⼋⼤⼭⼈画作也借助当下古代书画市场这波上涨⾏情,刷新了⼋⼤画作成交价前⼗位的榜单。
近⽇本刊记者⾛访了南京博物院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张蔚星先⽣,就⼋⼤⼭⼈画作近期的拍场⾛势及鉴赏要点进⾏了探讨。
设⾊⼋⼤假画泛滥查阅雅昌艺术⽹编制的⼋⼤⼭⼈国画个⼈指数可见,⼋⼤书画⾃2009年秋拍起涨势明显,在上拍数量提⾼近⼀倍的情况下。
每平尺均价由100万元区间,跃升⾄2010年秋拍的200万元。
⾯对这样的⾏情变化,张蔚星认为,⼋⼤⼭⼈⾃1993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之时,就成为明清书画板块的交易热点。
作为清代最著名的花乌画⼤家,他和同为清四僧之⼀的⽯涛,长时间活跃在市场的⾼端。
特别是近⼏年,由于⽯涛⼭⽔精品上拍数量的减少,⼋⼤⼭⼈画作⼀枝独秀。
精品⾼价层出不穷。
随着中国的艺术拍卖市场进⼊资本时代,在⼤量热钱涌⼊的状况下,⼋⼤⼭⼈书画价格的这次跃升不⾜为奇,⽽且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快速上涨的态势不会停歇。
虽然,⼀直贵为拍场的旗帜性标杆,但“拍假”的消息却不时与⼋⼤⼭⼈画作发⽣关联。
在2010秋拍中获得⾼价成交的⼋⼤⼭⼈画作依然存在类似问题。
张蔚星认为西泠、翰海、嘉德等知名⼤拍卖⾏秋拍推出的⼋⼤书画是值得信赖的,但个别拍卖⾏中的⼋⼤书画问题则很明显。
张蔚星说,在传世⼋⼤画作中,设⾊的仅占很⼩⼀部分,⽽且⼋⼤设⾊主要⽤赭⽯,很少量地⽤⼀些花青⾊。
⽽现在部分拍品⼤都违背⼋⼤设⾊作画的规律,破绽明显。
据传,历史上仿造⼋⼤最为著名、⽔平最⾼的张⼤⼲,在30⾄40岁之间,仿制了⼤量的⼋⼤⼭⼈画作。
源于个⼈阅历的浅显,笔墨功⼒的⽋缺,他当时仿制的⼋⼤画作⽐较单薄,缺乏厚度,为了进⾏弥补掩盖,张⼤千采⽤了设⾊的⽅法,并且有意地扬长避短,将画作引向⾃⼰擅长的复杂⾯貌。
五种方法教您怎样辨别书画的真伪收藏书画,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问题,鉴定书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明白的。
不过也并非传说中的那样高深莫测。
没有特别的窍门,需多看真品、多研究假画里面的门道。
名家字画收藏,需要注意以下五点内容。
一、备些字画工具书书画鉴定,需多学书画这方面的知识,如《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美术大辞典》。
这些工具书可以帮助收藏者查到名家的印章与落款等有关信息。
二、勤作比较鉴定一幅书画的真伪关键在于比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查真伪那就要多做比较。
所以平常的时候,生活中遇到赝品,也可以拿着赝品去与真迹作比较,从中找出作伪的小破绽。
三、看名家原作通过多看名家作品的原貌,从各个途径寻找关于画家成长过程中用的纸墨、用色、印章、笔法、落款这些方面。
四、了解作伪的手法想要提高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那就需要多学习书画鉴别真伪的知识以及多去了解作伪者的手法。
传统的作伪形式主要有临摹、模仿、改添款等几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的高科技越来越发达,赝品仿的越来越逼真。
因此,学习鉴定书画真伪的人要紧跟着市场的发展,因为制作赝品的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五、请教专业人士收藏书画的行业里有很多专家。
由于书画范围很广,以近现代举例,画坛上分为很多派别:长安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等,每个画派涉及画家有很多人,如果要全面了解这些画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律是绝不可能的,即使是收藏界里懂行的人一般也只能局限于某一时期的部分画家。
因此,在辨别书画真伪时要有针对性的去请教专家。
注:收藏书画时应多注意,不要给自己带来损失哦!。
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真伪鉴别珠山八友瓷板画收藏与真伪鉴别“珠山八友”的作品就成为权贵富豪、商贾文人和广大民众的抢手货,成为收藏家们追慕的奇珍。
但在解放后至七十年代的三十余年里,由于诸多原因,对“珠山八友”宝贵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保护和研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导致流失和损毁,一度成了文物领域中很少有人问津的“冷门”。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收藏明清官器十分难觅的困境中,逐步把目光转向“珠山八友”瓷画,至今已成为文物收藏领域的“热门”。
此件藏品为珠山八友十位大师瓷板画壹组,十位大师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细,山水秀逸,人物传神,花鸟富有生气。
最为难得的是每个人都一副,能全部齐全,实属罕见,具备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景德镇瓷板画始于明清时期,发展到“珠山八友”时代,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已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
“珠山八友”对传统文人画与传统瓷艺,采取兼容并蓄的现实态度,将陶瓷的商品化与艺术化融为一体。
他们各人的性格、阅历、修养、气质都有所不同,在选择题材、描写景物、表现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长期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仲南的萧疏,邓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许人的荒寒,田鹤仙的朴茂,毕伯涛的隽永,汪野亭的苍润,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绮丽,刘雨岑的韶秀,堪称是异彩纷呈,显现出“珠山八友”瓷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珠山八友”的作品就成为权贵富豪、商贾文人和广大民众的抢手货,成为收藏家们追慕的奇珍。
但在解放后至七十年代的三十余年里,由于诸多原因,对“珠山八友”宝贵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保护和研究,没有引起社会的重视,导致流失和损毁,一度成了文物领域中很少有人问津的“冷门”。
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收藏明清官器十分难觅的困境中,逐步把目光转向“珠山八友”瓷画,至今已成为文物收藏领域的“热门”。
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在瓷板的绘画上面达到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如何鉴别八大山人赝品画
时间:2014/9/13
近年来,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各地拍卖会
上不断爆出八大山人的山水作
品以数千万计的天价成交的信
息。
八大山人死于公元1705年,而
清代中期就有人刻意制作八大
山人的赝品,当前市场上八大山
人的假画更是花样百出、源源不
断。
近几年来价值300万元以上的八大山人书画,有60%以上是历代(包括当代)制造的假画,尤其是山水作品,是八大山人赝品的重灾区。
说八大山人赝品花样百出是有事实根据的,以下几种类型值得大家警惕。
添款冒充八大山人死后百年还有画?
一些毫无历史知识和艺术鉴别能力的人,见八大山人作品价值上涨,就四处搜寻无款无印的老画,随意添上八大山人的款识,钤上照像制版的伪印(这种塑料伪印,在旧货市场上20元就能买来)大摇大
摆地拿到市场上去,蒙骗那些同样不懂八大山人作品而又期望一夜致富的收藏者。
有一幅可称“开门见山”的假画,作伪者在一幅晚清无名款的画上填上了“八大山人”的名款。
可笑的是,作伪者连八大山人的生卒年都没搞清,居然写上了乾隆的年号,岂不知“八大山人”在乾隆登基前31年就死了。
这种画蛇添足的伪款可作画坛一大笑话。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不填年款只加名款的伪品,比这幅赝品更具欺骗性。
所以特别提醒收藏家们,不要看到有八大山人名款的作品就盲目购买。
加跋伪证名家会弄错明亡的时间?
俗语说“有名书画重题跋”,初涉藏海的爱好者自己鉴赏能力不够,就常常想买一些有名家题跋的作品。
假画制造者抓住了这个机会,往往制造一个大名头的跋语附加到伪画上,“扯大旗作虎皮”,用以欺骗投资者。
有一幅几年前一家拍卖公司推出的重要拍品,在画上加了一段民国期间著名学者德彝的长跋,这段跋语以学者身份考证了画面上八大山人的一个花押款。
跋语以半文言写成,用了一些典故,使人望而生畏不敢怀疑。
这位作伪者尽管读过一点史书,却只是一知半解,竟然把明朝亡国的3月19日误为3月9日,跋中的这个破绽是德彝先生不可能出现的,以此暴露了长跋是伪跋。
从这个事例看,收藏者想不上当,必须先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
近几年出现的伪画,不少是仗着唬人的题跋骗取信任的,应当引起充分注意。
要牢记八大山人年谱
八大山人一生使用的印章有数十方,晚年常用的“何园”、“黄竹园”、“拾得”等印使用率较高,很多藏家都知道这些印鉴。
作伪者把这些常用的印钤在伪画上。
但他们没有深入了解这些印件的启用年和废用年,结果露出了破绽。
例如近年出现的一幅摹制水平很高的伪画,无论从题诗的书法或绘画的风格上,均达到乱真境地。
但其落款年代是壬申,即1692年,钤有“何园”印,而据大量文献考证,八大山人使用“何园”印最早是1685年。
这幅画上的壬申年(1682年),八大山人尚未启用何园的名号。
对这类伪画的鉴别,必须熟悉八大山人用印规律。
因此,要鉴定八大山人作品的真伪,首先要熟读八大山人年谱,否则是无法应付这些伪作的。
易拍国际主要以玉石器鉴定、材质检测、玉器拍卖征集、私下交易为主打的、集鉴定、拍卖、交易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我们有一对一的专业服务团队,对我们藏友的玉石器藏品提供准确、可靠地市场运作,让您不再为藏品如何出手而忧虑。
为了实现藏家的交易成功,我们每年会在上海、韩国等举办专场的古董拍卖与展销会,为广大藏友的玉石藏品提供多元化的宣传渠道。
让藏家获得理想的收益,是我们公司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公司发展,更是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