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论文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艺术导论影视鉴赏论文以《雨果》为例《雨果》是导演马丁.斯克塞斯的第一部3D作品,根据布莱恩.瑟兹尼克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是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儿童题材电影,更是一部向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乔治.梅里爱致敬的影片。
影片制作成本高达1.7亿,在奥斯卡中获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音效剪辑、最佳混音、最佳视觉效果共11项提名。
斯科塞斯说:“我想在电影中展示出一种真实感,那种像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可以触摸的3D的感受。
所以我觉得现在3D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手段。
”斯科塞斯成功的实现了他的想法,影片充分发挥了3D的优势,电影画面极具纵深感,人们在3D特有的包围感中享受着这一视觉盛宴。
影片一开始由齿轮到巴黎街道,然后飘飞的雪花,高空俯瞰下的城市,最后镜头穿过大街小巷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入巴黎梦帕纳斯火车站钟表盘空隙后的雨果。
高耸钟塔中迷宫般重叠的齿轮连锁转动,雨果穿梭在车站墙内狭窄的通道之间,烟雾吞吐,警察的杜宾犬发怒追逐雨果,雨果在人群中灵活的躲闪,翻过桌子冲过胯下,乔治珍藏的箱子被打翻图画漫天飞舞构成连续的画面,神奇的“造梦”玻璃摄影棚,以及早期电影拍摄场景等等。
所有这些画面细节在3D的特效下的真实与美轮美奂让人惊叹,同时也体现出影视技术在电影发展中的重要性。
出演影片的有奥斯卡影帝本.金斯利、萨莎.拜伦.科恩、小演员阿沙.巴特菲尔德和科洛.莫瑞兹,此外还有裘德.洛、雷.温斯顿、克里斯托弗.李、海伦.麦克洛瑞、弗朗西斯.德.拉.图瓦等。
雨果的饰演者阿沙.巴特菲尔德的透明蓝色大眼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看到玩具老鼠时的期望,被店主抓住时的惊恐,摆脱追捕时的灵巧小心,注视机器人时流露的对父亲的思念,乔治夸奖肯定他时的开心和成就感,被乔治收养时的感激和温暖……雨果的眼神传达的感情色彩对影片的情节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那一抹幽蓝色深摄人心,把人带入情节发展中去。
第1篇:论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是人们现代生活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就是因为影视具有吸引人们眼球和情感的艺术感和文学性,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情感的需要。
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文学的统称,再现的是源于生活和社会的现实描述,反应的是人类原生态的社会写照和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电影或者是电视,文学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这样说,在影视艺术里文学是必备的核心因素,影视离不开文学,文学也因为影视而繁荣和更具可读性。
一、影视艺术的内涵分析所谓影视艺术就是电影和电视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曾说:“在作为电影世界支架的空间——时间复合体(或空间——时间连续)中,只有时间才是电影故事的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构件,空间始终是一种次要的、附属的参考范围。
”[1]苏联的瓦斯菲尔德说:“电影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无论是天文学的时间或形象的、蒙太奇的时间——总是在空间里,在一定的纪实性的或假定的环境里实现的,影片的结构便是一个空间——时间的范畴。
”[2]从上述两位权威学者论中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表现,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屏影像,在空间的表现过程中展开画面形象,让作品在多角度和多方位得到表现,得到平面式和立体式艺术效果。
这门艺术主要反应的是电影、电视和网络视频等流动媒体的艺术效果。
电视艺术来源于电影艺术的启发和创新,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新生视觉与听觉的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和繁荣昌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影视文学的内涵分析所谓影视文学就是电影文学和电视文学的统称。
它们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不断把传统的语言文字、历史记载、传奇故事、小说、舞蹈、歌剧、诗歌、戏剧、散文等进行二度创作和形式创新,并以“声”、“画”形式展现文学内涵。
影视文学虽然不及传统的文学形式历史悠久,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并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影视艺术概论范文影视艺术是一门涵盖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艺术形式,拥有广泛的观众群体和影响力。
本文将围绕影视艺术的定义、历史演变、艺术特点和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影视艺术是一种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介形式表现和传达的艺术形式。
影视艺术通过影像、音响和剧情等元素的组合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
影视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成果,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观众的观看和审美需求。
其次,影视艺术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影和20世纪初的电视。
电影的历史可追溯到1895年,由于它具有真实感和动态的特点,很快就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电视的历史相对较短,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实验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迅速普及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电影和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传播和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
影视艺术对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影视艺术可以通过影像和故事向观众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主题和情节常常与社会现实相关,通过影视作品可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引起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影视艺术还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
各国各地的电影和电视作品中常常融入当地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和推广者。
最后,影视艺术还可以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情感的享受。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电影和电视作品来放松身心、感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关于影视艺术的作文1500字英文回答:Film and television art is an important form ofartistic expression tha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ety. It combines various elements such as storytelling, acting, cinematography, and music to create a visual and auditory experience for the audience. Through films and TV shows, we can explore different cultures, emotions, and ideas.Firstly,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provides entertainment and escapism. It allows us to temporarily escape from our daily lives and immerse ourselves in different worlds. For example, when I watch a comedy film, I can laugh and forget about my worries for a while. This kind of entertainment is essential for our mental well-being.Secondly,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has the power to educate and raise awareness. Documentaries, for instance, can shed light on important social issues and inspireviewers to take action. They can provide a platform for marginalized voices to be heard. For example, the documentary "Blackfish" exposed the mistreatment of killer whales in captivity, leading to a public outcry and changes in animal welfare policies.Furthermore,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has the ability to evoke emotions and create empathy. When we watch a well-acted scene, we can feel the characters' joy, sadness, or fear as if we were experiencing it ourselves. Thisemotional connection allow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relate to others. For instance, the film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portrays the struggles of a single father trying to provide for his son, evoking feelings of empathy and compassion in the audience.In additi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can serve as aform of cultural exchange. Through foreign films, we can learn about different customs, traditions, and perspectives. For example, watching a Bollywood film can introduce us to Indian culture and music. This cultural exchange helps to promote diversity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differentsocieties.中文回答:影视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视艺术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年月日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三傻大闹宝莱坞》摘要: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兰彻与好朋友法涵、莱俱在皇家工程学院四年的学习与生活。
“三人帮”中兰彻和莱俱都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
兰彻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
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关键词:教育、理想、竞争、友情很久没看过这种让我哭笑不得的影片了,片中穿插的现实与回忆,几个人的友情,都让我感动的没话说。
像风一样自由,像兰彻一样。
这本来是一部励志悲喜剧,抨击了填鸭式教育和等级式教育对学生的摧残,批判了家长对孩子的独权教育,唾弃了追名逐利者,同时弘扬了友谊,讴歌了现代爱情,又始终鼓励着血液里流淌着热情、冲动、迷惑、恐惧的优秀青年们大胆的追随心底最真实的梦想,勇敢的去追逐,终将一切顺利。
虽然影片在很多地方有些显得夸张,但作为一部影片,它很好的表达了它的思想,友情,亲情,爱情都很感人。
可以说包含了人情味,看多了美国片,看看这部节奏轻松,对白智慧风趣的电影,在哭笑之间领悟了许多。
兰彻作为一个大学的新生,他的第一天到来就给学长辈来了个下马威,接着是在院长“病毒”的致辞上让他下不了台,他的到来仿佛在平静的湖水里抛下了一颗石子,每个环节他都敢于突破常规。
“病毒的鸟巢迎来了自由之鸟”。
兰彻并不是想吸引人的注意,他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
他才思敏捷,,反驳权威,用自己的方式演示给他人看‘事实的真像’。
终于有一天“病毒”对他忍无可忍了,他拖着兰彻上了讲台:‘你以为你比教授都聪明吗,那你来上一课!’。
兰彻一言不发地在黑板上写了“法涵化”,“莱俱化”:‘30秒钟你们定义这两个词’。
结果同学们疯狂翻书,以求成为“第一个找到答案的人”。
影视制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从影视制作技术的角度来看,影视制作技术拓宽了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空间,这表现在影视制作的程序、方法与发行等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影视制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影视制作研究毕业论文范文篇一一、影视制作的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策略为了使影视制作技术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应当使影视制作的艺术与数字化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得影视制作更深入人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应当不断地提高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制作人员对数字化技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技术的指导和艺术的创造灵感下不断地完善影视制作的质量,丰富影视作品的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制作人员要对影视制作的数字化、计算机化以及制作设备的高度集成化有所认识,使得制作环节以及制作工种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在影视制作领域实现数字化技术,需要多门专业知识以及影视制作的多个部门之间形成紧密的配合。
由艺术家和数字化技术人员相互配合,首先由艺术家制作故事版或者是分镜头剧本,之后由数字化技术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是模型模拟真实的影视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最高效的拍摄场景使用方案,并在拍摄现场设置灯光照明、场面调整和摄像机运动等拍摄细节的问题,避免在拍摄现场出现设备浪费,场地使用时间过长和场地使用成本过高的状况,之后由数字化技术人员对影视制作的后期进行数字合成,实现最佳效果的影视制作效果。
为了不断地提升制作人员的数字化技术掌握水平与艺术水平,在培养专业人才的时候要求制作人员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也就是在艺术领域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要求制作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二维以及三维的动画制作和非线性编辑。
从事录音工作的制作人员应当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掌握必备的录音工程技术的知识,同时,英语素质和计算机素质也是要同期加强的,因为当前集影视制作的多数专业化软件都是以英文版本的形式出现的,在熟悉整个软件的使用过程以及阅读设备说明书的时候都需要制作人员的英语专业素养。
一影一生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而电影里却有众多人生。
从我们开始参与这个世界,伸手试着触摸它赠予我们的欢愉、新奇、痛楚、残酷,我们开始知道自己的手好短,摸来摸去只是身边的人,脚下的事,我们开始伸长了脖子试图看看我们不知道的那些圈子,看看那些世界,看看自己触不到但老想一睹为快的别样生活。
好奇心驱使我们想办法寻找不一样世界里的面貌、声音、色彩。
无论它显现历史还是幻想未来。
知道真实的难以融入,我们企图把握最大限度的真实。
就在这时有人开始表达故事,他先用文字写下来,让人们幻想,而这远不够,所以一群聪明的人开始手舞足蹈的表现出面貌,用服装、用肢体、用眼神或笑容。
可他们在说什么?听不到让我们总感觉是层重重的隔阂,像电影世界的聋子。
我们不满足如此沉寂的世界,生活就该有声音、有对话、有音乐。
表达的人看出人们的期待,开始给手舞足蹈赋予听觉的交流。
一直到黑白不足以刺激变成彩色,平面不足以融入变成3D。
这一群花尽心血不断找着更出彩的表达方式的人就是电影人。
他们穷其技艺满足好奇的搜寻,慰藉悲悯的人性,添入欢乐的活力,揭开丑陋的伤口。
两小时左右的观影历程,却往往让我们觉得获得了多活两三年的体验,它是浓缩了的世界,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们看到演员的表情骄傲或失落;看到服装表现阶级、时代和生活水平;看到如画的景色,仿佛跟着眼睛去旅行;听到声音颤抖或愤怒。
它们就是生活的映射人类的感情和劳作。
哪怕幻想力表现的如何天马行空,现实的映射依然像骨髓一般存在。
现实的喜忧参半,不同背景和特定典型,倒映在电影里就是类型片。
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在非故事片名下还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教片、风光片等。
这些类型基本都是某一部成功的片子大受欢迎之后,电影制片商竞相按照它的模式进行摹仿的结果。
从那里我们看到我们向往的不同人生,满足好奇、求知。
人的局限是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而电影突破人生的局限表现众多人生,这就是它的魅力。
影视艺术学研究论文[内容提要]艺术与技术合流、电流与电视联姻之后,将会出现两个新的学科生长点——影视技术学与影视艺术学。
这种组合不是一种简单的相加,它应该意味着一次触及本质的学科变革,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描绘成一种“范式变化”。
本文简要回溯了影视各自独立成为艺术并形成学科的历史,指出正是在电影电视为争得艺术地位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的过程中,电影艺术学与电视艺术学的学科范式逐步得以确立,如何在整合的基础上构件超越原有范式的影视艺术学的新的学科范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即旨在从学术层次探讨电影与电视作为艺术的结合,并给这种结合以学理上的论证。
[关键词]影视艺术学范式变化整合理论重构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系在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成立,名曰“影视艺术与技术系”,乍一听,这名字稍嫌冗长,读之也觉拗口。
不过因为她是在理顺了各方面关系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运作的,而且她依托于广播学院及其所属电视学院这一强大后盾,所以组建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将原来分属不同系别的四个相关专业——表演专业、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和动画专业结合,组成一个新系,这更多涉及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比较易于解决,因此,虽然两年多的筹建时间不算很短,但一个全新的艺技系毕竟顺利地诞生了。
而从学术层面探讨电影与电视作为艺术的结合,则显然比单纯的一个系的挂牌成立困难得多。
能否及早给这种结合的产物——这个诞生于千禧年的幸运儿——以学理上的论证,也许会关乎她日后的顺理成章。
一艺术与技术携手、电影与电视联姻之后,将会出现两个新的学科生长点——影视艺术学与影视技术学,要使这两门学科成为真正规范的常规科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之所以称之为新的学科生长点,并不是指这两个学科的名称是新的(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已被屡屡使用过),而是因为这种组合不是一次简单的相加,它应该意味着一次触及本质的学科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将其描绘成一种“范式变化”。
“范式变化”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因(ThomasKuhn)定义并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⑴意指学术研究的全套方法及其态度正被另外一套方法及态度取代。
西华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导论》课程——《过往》影评院系: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年级:12级3班学号:************姓名:***《过往》影评(分析各个角色面临的处境及心理现实)《过往》是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一部被笼罩在浓厚的沉重和压抑色彩下的影片,带有浓厚的感情氛围,《过往》讲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纠葛,集中讨论婚姻与情感本身,真实细腻。
剧中每个角色都面临着不同的处境,有着不同的心理现实,它们彼此衔接,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最终结束。
《过往》讲述了一对夫妻经过四年分居生活后,丈夫艾哈迈德在法国妻子玛丽娅的要求下,从德黑兰来到巴黎正式办理离婚。
从短暂的巴黎之行中,艾哈迈德看到了妻子与女儿露西之间冲突不断。
艾哈迈德在妻子玛丽娅要求下愿意帮助其改善关系,可是不小心卷入更为复杂的家庭纠纷,同时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
原来玛丽娅急着要结婚是因为已有两个月的身孕。
女儿露西之所以那么讨厌母亲的新男友萨米尔并非是因为她不希望母亲再嫁,而是因为自己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
萨米尔妻子因自杀未遂变成了植物人,而她的自杀原因也随着剧情的发展越来越蹊跷……一封邮件成了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
两个来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人试图重新开始一切,却因为过去的阴影始终无法迈向前方。
使得整个故事交接与过往与现在之间。
作为本片女主公的玛丽娅同时面对两个男人,一个自己准备离婚的前夫——艾哈迈德,一个准备结婚的新男朋友——萨米尔。
玛丽娅要告别过去,决心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在告别过去迎接现在的过程中,她的女儿露西却成了她的阻碍,因为露西对萨米尔的讨厌和所做的对不起玛丽娅和萨米尔的事使得露西不愿意自己的妈妈和萨米尔结婚,所以一次次和玛丽娅做对,这样让玛丽娅感到很头疼担忧。
然而另一方面萨米尔昏睡的妻子还像一个植物人一样躺在医院,不知道何时会醒来,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担忧。
面临的这些问题、情况都给玛丽娅带来各方面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为了让自己能暂时的缓解心情的沉重放松一点,一个从不抽烟的玛丽娅喜欢上了抽烟消愁。
百姓中打滚的贺岁喜剧导演——简谈冯小刚及其贺岁片的艺术特色学号:1045425姓名:杜文娟专业:中药学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冯小刚个人简介和其主要作品。
简述了冯氏电影的欲望表达,对生存、生命的反思,京味语言,明星策略等主要艺术特色,不同阶段的电影作品主题,人物选择的不同和特点。
重点介绍了“冯氏贺岁片”具有人文关怀、独特的喜剧表现力和艺术创新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平民化冯氏电影贺岁片喜剧正文:一个电影导演,他用20年的时间去关注中国人下的现实生活。
在商业上,他一路高歌猛进,创造了一连串的票房高峰,以至于独孤求败。
他的电影总能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并撩动人们内心的情感波澜。
只有真心才有真情,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
他就是冯小刚。
一.冯小刚及其作品简介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冯小刚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
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近年主要电影作品有:《甲方乙方》、《集结号》、《大腕》、《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
连续四年获得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三届百花奖、一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导演作品:1994 北京人在纽约》与郑晓龙合作,《永失我爱》成为导演处女作,1995《情殇》电视,《一地鸡毛》电视,1996《冤家父子》电影,1997《甲方乙方》与葛优合作的第一部贺岁电影,1998《不见不散》电影,1999《没完没了》电影,2000《一声叹息》电影,2001《大腕》电影,2002《关中刀客》电影,2003《手机》电影,2004《天下无贼》电影,2006《夜宴》电影,《集结号》电影,2009《非诚勿扰》2009年贺岁大片,《风声》担任总监,2010《唐山大地震》电影,《非诚勿扰2》电影,2011《温故1942》电影。
出演作品:1986《凯旋在子夜》,1987《便衣警察》美工、小偷,1995《阳光灿烂的日子》,1996《冤家父子》,1997《甲方乙方》钱康,2000《爸爸》,2001《谁说我不在乎》,2003《卡拉是条狗》,2004《功夫》鳄鱼帮大佬,2005《童梦奇缘》流浪汉,2007《破事儿》客户主管,2009《建国大业》,2010《苏乞儿》神偷,2011《让子弹飞》汤师爷,《最爱》,《东北一家人》客串第12集。
广告作品:2004豪爵广告片(衣柜篇、鲜花篇),2006一汽马自达W AGON轿车电视广告,雅虎广告,2007“北京向上看”公益广告,中国人寿(姚明代言期间所有广告片),2009斯巴鲁森林人广告,2010百事可乐,2011百姓网代言人。
二.冯氏电影的创作特色(1)欲望表达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
冯小刚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导演。
他始终把目光投向喧闹的现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一个市民导演”。
他的电影以平民的视角,表现市民理想,最大限度的满足市民阶层的心里欲望和消费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电影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喝彩。
(2)对生存、生命的反思假定式的游戏情节中透露出了对生存、生命的反思。
冯小刚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整个市民文化在贺岁片中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谑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
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处理都贯穿他创作的始终。
冯小刚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构建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世界。
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和《天下无贼》是一个智力游戏,《手机》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游戏。
在冯小刚的电影中,无论是将工作游戏化(《甲方乙方》)、爱情游戏化(《不见不散》)还是社交游戏化(《没完没了》),实际上都只是冯小刚的一种“游戏人生”的生存态度的展示。
纵观冯小刚的电影,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三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人的卑微的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代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
在贺岁片喜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小刚所追求的对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
(3)京味语言游戏调侃的京味语言。
《不见不散》中刘元装瞎是用诗一般的朗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可是这一切却随着被揭穿后的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庄谐相生的幽默。
而“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善意而温和的揶揄。
《甲方乙方》中川菜厨子“守口如瓶”的“打死我也不说”彻底消解了英雄的崇高含义。
(4)明星策略明星策略:不变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
冯氏贺岁片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针对最佳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冯小刚一马当先地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的制作策略。
而且不论在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运作,他都始终注意依从商业生产流程,针对中国市场特色,迎合普通民众的心理趣味和道德倾向。
在1995年以来电影市场持续低迷、国产片一派萧条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票房神话。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电影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唐山大地震》在中国的高票房是有目共睹的。
冯小刚可以说是中国贺岁喜剧的鼻祖,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基本上是每年一部贺岁片。
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
冯小刚不同于香港喜剧演员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从他生平看出,他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从小热爱美术、文学,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了北京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早期的冯小刚拍摄过一部文艺片《一声叹息》,根据王朔小说《狼狈不堪》改变,这部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囊括5项大奖。
他拍摄这部片子就是为获奖而去的,在获奖后他也说,“一部电影获得如此多的奖项,充分反映了中国电影的实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前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大多是历史题材,反映的是中国落后、愚昧的一面。
而这部影片是以现代题材获的奖,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电影和当代中国的认识。
”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从《甲方乙方》的姚远,到《不见不散》中的刘元,《大腕》中的尤优和《没完没了》的韩冬,这些人物中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而韩冬则是一个没有公司的跑运输的司机。
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的人物,但或许正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游离感吸引了中国观众,毕竟当下生活才是离我们最接近的。
除去《夜宴》,后来的几部电影他的镜头仍然是对准了有特殊身份的小人物,《手机》中的严守一是《有一说一》节目的主持人,还有了婚外恋;《天下无贼》中的王薄、王丽夫妇则是小贼,因为被傻根感动而走上保护他的路程,同时又启动了人性的回归之路;甚至《集结号》中的谷子地也只是一个战争场上曾经被遗忘的九连连长;《非诚勿扰》的秦奋则是靠着一些不靠谱的发明而致富的学无所成的海归。
观众在观看这些影片时,看到的不仅是秦奋、韩冬等人身边的任何事,其实还有自己身边的你我他,只是人们不承认而已,他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小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但是如果过于真实,就会成为纪实片,这样违背了他作为商业导演的本质,影片也会边缘化,观众也许并不待见。
所以,他就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近乎荒诞可笑而又绝对虚构的方式表现这些让人捧腹的场景,或许他只是在规避现实,但也许也正如他说的只为“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
三.“冯氏贺岁片”的艺术特色审视“冯氏贺岁片”的艺术品位,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独特的喜剧表现力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
“冯氏贺岁片”以人文关怀来陶冶和净化观众的心灵;以独特的喜剧表现力和艺术创新更新观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觉,从而实现对观众的携引。
1.“人文关怀”的主旨表达有不少评论者将“冯氏贺岁片”斥为“媚俗”之作,认为他的电影“都脱不了一个‘俗’字,都是迎合一部份城市市民似不足似不满的似睡似醒的心态,对准这类市民装钱的腰包,而制作出的俗不可耐的欺世梦幻。
”不可否认,冯小刚的贺岁片有俗化的东西,但那种认为“冯氏贺岁片”俗不可耐,代表着影视文化的蜕变的观点,也不能说就是对的。
冯小刚的贺岁片具有通俗性但并不庸俗,并非单纯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满足人们潜意识里的各种欲望,而是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后,有一些思索,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冯氏贺岁片”有着鲜明的平民化特征,用平民视角展现平民生活,在对普通人生活的展现中,又饱含着对他们的关怀。
这种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他们生存境遇的关注以及用真情对他们心灵的抚慰。
先来看看导演对小人物生存境遇的关注。
冯氏贺岁片虽然都是一些假定很强的故事,但细节之中却包含着真实,这些真实的细节真实地再现了平民的生活处境。
如《甲方乙方》中因无钱买房而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妇的困境,是现实中很多老百姓都面临的困难,现实中的人们不会都有一位患病的妻子,但买房难对每个平民来说都是深有体会的。
《不见不散》中出国在外的刘元、李清,为了生存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不乏卑微和困苦。
现实生活中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尽管有不少功成名就,但相信更多的人仍在艰难的打拼之中,他们有梦想却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
《没完没了》里的韩冬以替人开车为生,辛苦了一年却因雇主的恶意拖欠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钱。
《大腕》中的尤优也面临下岗失业。
这些小人物充满尴尬和困境的生活正是对现实的反映,只是冯小刚用艺术的手段对它们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夸张变形带来了喜剧的效果,但冯小刚不是只停留于嬉笑的层面,而是用一种理想的方式解决了小人物的困境,用他们之间的真情和善良来对抗现实的残酷和无情,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
这种慰藉首先表现在对小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他们虽然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缺点,但也被赋予了很多可亲可爱的品质。
对于实际的矛盾,冯小刚未必能够解决,但他在自己的影片中用真情使观众得到了精神的陶冶和升华,让他们在卑微而琐碎的生活中体验到人间的关爱。
“真正的电影艺术应该满足人们的高级需要……唤起人们的爱心、同情心和对于未来的希望,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和人格”,在这个意义上,冯氏贺岁片可以说是触及到了真正的电影艺术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