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MS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RAMS的动车组牵引供能系统可靠性分析摘要:高速动车组列车作为当下最流行的出行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集中与动车组列车上,如自动诊断、信息化控制等,为动车组车辆运行安全帮助。
利用动车组实时故障数据,完成动车组列车的RAMS分析研究,能够更加系统的对整车情况进行系统的认知。
本文基于RAMS研究现状分析动车组牵引供能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动车组;RAMS;牵引供能系统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行业也在突飞猛进。
截止到2018年,我国拥有铁路客车约73000辆,其中动车组列车约2935组23480辆。
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快,运行里程长,运行环境更为恶劣,所以保证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动车组列车是当今科学技术的代表,集机械、电气、网络、牵引、制动、通信等高新技术于一体,装备设计各类系统及复杂的设备,各专业要求严格系统十分复杂,对于可靠性的管理成为确保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
本文针对动车组牵引供能系统,完成RAMS可靠性指标分析,构建合理的故障管理和处理流程。
2.RAMS研究现状RAMS于1999年在欧洲标准中最先体现,指代的是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以及安全性,而我国结合国内技术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国家标准GB/T21562-2008,明确RAMS为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可靠性指的是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产品能过够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主要元素包括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和能力。
可用性是指在某时刻,可维修产品具备或保持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指标主要通过可用度表述,包含固有可用度、达到可用度、使用可用度和正点率等。
维修性理论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从故障后改善处理的“事后维修”到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我国动车组列车普遍采用预防性周期性维修与特殊故障集中维修结合的方式完成。
安全性顾名思义指的是不引起人身物质的重大损伤。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迅速发展,牵引变电所作为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对于确保高速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采用风险评估方法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首先,对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进行可靠性分析。
牵引变电所是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核心设施,对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需要对牵引变电所的关键设备和系统进行评估。
常见的关键设备包括变电设备、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可靠性分析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故障率、失效模式和失效后果进行评估,从而确定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水平。
其次,基于可靠性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和评估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系统安全的潜在影响。
常见的风险来源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设备老化等。
风险评估可以使用风险矩阵、事件树、故障树等方法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估不同风险对高速铁路系统的威胁程度。
针对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和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高速铁路运营环境的特点。
高速铁路系统具有运行速度快、负荷大、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对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和风险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高速铁路系统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维护和管理策略的优化。
通过对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策略进行优化,可以提高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并减少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密切关注牵引变电所的故障和事故数据,并结合可靠性评估和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故障诊断和预防。
此外,还可以通过现场检查、设备检测和维修记录等手段,对牵引变电所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的可靠性分析与风险评估是确保高速铁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摘要: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是支撑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RAMS(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评估作为一种全面评估和改进供电系统性能的工具,对保障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RAMS评估,分析供电系统的潜在风险和故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铁路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引言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作为现代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高速列车运行至关重要。
供电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停运、延误,甚至事故发生。
因此,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进行RAMS评估,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RAMS评估概述2.1 RAMS评估的含义RAMS评估是指对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进行量化和定性评估的过程。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能力;可用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内可提供正常服务的能力;维修性是指系统修复和维护的方便程度;安全性是指系统在异常情况下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能力。
2.2 RAMS评估的方法RAMS评估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测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
理论分析主要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预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实测数据分析是基于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了解系统的实际性能和存在的问题。
仿真模拟是通过模拟系统运行过程,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
3.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内容与方法3.1 RAMS评估内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靠性评估、可用性评估、维修性评估和安全性评估。
其中,可靠性评估重点考虑供电设备的故障概率和故障恢复时间;可用性评估主要评估供电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服务水平;维修性评估考虑系统的维修便捷程度和维修效率;安全性评估关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能力。
3.2 RAMS评估方法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可靠性分析、故障树分析、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维修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研究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成为确保高速铁路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进行研究,探讨其重要性、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及其重要性高速铁路的运行速度较快,列车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确保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高速铁路运行的关键之一。
可靠的供电系统可以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确保列车高速运行的安全性。
二、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现有问题1. 系统故障频发:当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存在故障频发的问题,这给列车运行稳定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故障可能导致列车停运、延误等问题,对乘客出行和铁路运输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2. 故障诊断困难:目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故障诊断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故障往往发生在复杂的供电系统中,诊断起来非常复杂和耗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判断和处理。
三、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为了提高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诊断准确性,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 引入智能化技术: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帮助系统自动分析、检测和诊断故障。
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对供电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提前识别潜在故障,降低故障的发生概率。
2. 清洁能源的应用:传统的供电系统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容易出现故障。
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3. 系统监测与维护:通过建立完善的供电系统监测与维护机制,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维护。
定期检查以及预防性维护可以大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四、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故障诊断准确性,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 加强系统监测与预防:建立有效的系统监测与预防机制,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以下简称“供电系统”)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方法、流程及实际应用,以期为提高我国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概述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主要负责为列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其构成包括牵引供电系统、电力调度系统和设备维护系统等。
该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高速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RAMS评估方法及指标1. 可靠性(Reliability):指供电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评估方法包括故障率分析、寿命预测等。
2. 可用性(Availability):指系统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提供服务的能力。
评估时需考虑系统的备件储备、维修响应时间等因素。
3.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指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运行的能力。
评估时需关注系统的模块化程度、维修人员技能等。
4. 安全性(Safety):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能力。
评估时需考虑系统的防灾减灾措施、应急预案等。
四、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流程1. 收集资料:收集供电系统的设计资料、运行数据、维修记录等。
2.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的资料,建立供电系统的RAMS评估模型。
3. 分析评估: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供电系统的RAMS性能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4. 结果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和运维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五、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实践应用以某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为例,通过RAMS评估,发现该系统在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其安全、可靠、高效的供电系统成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关键。
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评估是衡量供电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RAMS评估,分析其重要性,并探讨有效的评估方法。
二、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概述高速铁路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电力调度系统和辅助供电系统等组成。
其作用是为列车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三、RAMS评估的重要性RAMS评估是对供电系统性能的全面考量,包括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供电系统进行RAMS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供电系统的性能,保障列车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四、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方法1. 可靠性评估:通过分析供电系统的结构、设备性能、环境因素等,评估系统的可靠性。
采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找出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可用性评估:评估供电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
通过分析系统的备份策略、维修策略等,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3. 可维护性评估:评估供电系统的维护难易程度。
通过分析设备的结构、布局、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提出改进设备的可维护性建议。
4. 安全性评估:评估供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
采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等方法,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五、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实施步骤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的、范围和要求。
2. 收集资料:收集供电系统的设计资料、运行数据、维修记录等。
3.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的资料,建立供电系统的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
4. 进行评估: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高速铁路系统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一、引言高速铁路系统作为现代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离不开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
供电系统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速铁路系统的运行安全、运输效率和用户体验,因此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1. 定义指标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可靠性指标(Reliability indices):反映供电系统从故障中恢复到正常运行的能力。
- 可用性指标(Availability indices):反映供电系统提供正常电力输出的能力。
- 故障率(Failure rate):反映供电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频率。
- 平均寿命(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反映供电系统连续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
2. 可靠性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 FTA):通过分析系统故障事件与故障逻辑关系的树形结构,识别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基本事件,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计算。
- 可靠性块分析(Reliability Block Diagram, RBD):将系统划分为若干可靠性块,通过不同块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计算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 可靠度增长方法(Reliability Growth Models):通过分析历史故障数据,预测和估计供电系统在设计和运维过程中的可靠性。
三、供电系统的优化设计1. 多级供电系统多级供电系统能够减小供电过程中的电压降低,提高电力传输效率和系统容量,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增加中间转换站和合理设置无功补偿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2. 多源供电系统多源供电系统可以在某一供电源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供电源,保证高速铁路系统的连续供电。
合理选择供电源的位置和备用供电源的可靠性,以及设置自动切换设备和开关,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研究》篇一摘要: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成为了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评估是衡量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必要性、方法及实际应用,为提高我国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综合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高速铁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效率和旅客的出行安全。
因此,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进行RAMS评估,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分析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必要性,探讨评估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二、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的必要性1. 可靠性: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列车正常运行的基础。
通过RAMS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系统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2. 可用性: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可用性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效率。
通过RAMS评估,可以优化系统配置,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减少因维修和故障导致的列车运行延误。
3. 可维护性:通过RAMS评估,可以了解供电系统的维护需求和难度,为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提供依据,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
4. 安全性: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是保障旅客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RAMS评估可以识别系统中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高速铁路供电系统RAMS评估方法1. 理论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分析,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进行理论分析。
2. 实证研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和故障记录,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发表时间:2018-08-21T14:20:24.8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殷子浩[导读] 摘要: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大规模兴建使高速铁路的供电可靠性倍受关注。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供电段青海省西宁市 810006)摘要:我国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大规模兴建使高速铁路的供电可靠性倍受关注。
目前国际上将传统的可靠性评估扩展为对系统可靠、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全面评估。
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随着我国铁路高速客运专线大力建设和既有线的提速,对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安全可靠问题愈显突出。
如何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是摆在电气化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设备制造等部门面前重要课题。
一、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网络结构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电压等级由110kV上升到220kV,目前每个高铁牵引变电站由2个220 kV变电站采用主、备用方式供电接入大电网。
以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将大电网N3按网络层次分为多级,其中N1网络由直接为牵引变电站供电的220kV变电站及线路组成,N2 网络由与N1网络中变电站互联的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和发电厂以及线路组成。
在实际运行中,为确保高铁的安全稳定运行,高铁牵引变电站最高负荷可能仅有为其供电的 220kV变电站 (即 N1网络中的变电站) 容量的 1 /3不到,而 N1网络中的每个变电站又互联多个 N2网络中的变电站,高铁负荷占N1和N2网络中变电容量的比重就更小了。
显然,在高铁负荷占全网负荷百分数和牵引变电站数量占全网变电站数量百分数都非常低的情况下,盲目地在大电网环境下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静态安全可靠性分析评估,不仅效率低、复杂度高,而且意义也不大。
以牵引变电站和N1,N2网络组成的 N4网络为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N4网络以外的大电网节点运用蒙特卡洛抽样法,将其可靠性参数等效到 N2网络中来,这样既保证了可靠性评估的正确性,又简化了网络结构。
基于RAMS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
作者:姜保林
来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第10期
摘要:提出了基于 RAMS 的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深入研究系统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性。
通过对牵引供电外部电力系统、牵引变电站及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参数计算,完成了对整个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RAMS
中图分类号:U223.2
0 引言
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动力心脏,需要为机车提供持续可靠的电力供应,为行车提供通信用电等,是整个高速铁路的核心组成部分。
此外,由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复杂,受自然环境及机车运行情况(如频繁起停)影响大,故障的发生率较高。
据统计,因牵引供电
系统和电力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导致铁路运营中断的事故,占所有铁路事故的一半以上。
如果事
先对牵引供电系统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进行完整而确定的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将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我国电气化铁路的传统设计过程中,虽然对列车涉及系统可靠性的因素进行了校核,但均比较被动且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定量的评价标准。
RAMS 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的简称,在铁路行业应用为 IEC6227 : 2002 标准,但该标准在我国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评价中并未得到系统的应用。
目前学者多进行分散性研究,并未给出定量的评价模型和方法,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的系统性评价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基于 RAMS 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综合考虑外部供电及 10 kV 电力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的 RAMS 评价可划分为 5 个层次(图1):①S1 外部电力系统;②S2 牵引站;③S3 接触网;④S4 牵引供电系统;⑤S5铁路电力系统。
如果将 S2 看作外部电力系统的一个负荷,S1 的可靠性评价结果可以作为 S4 的评价依据,本文主要针对 S4 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1 外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
综上所述,失电概率、失电频率、电力不足期望、电量不足期望 4 个指标是考核外部电力对某个牵引变电站的可靠性评价指标,铁路丧失通过能力概率指标由前面推导得到。
当外部电力系统的结构确定后,I1~I8 便成为常数。
当系统元件的可靠性参数变化时,可利用以上公式计算出供电点的可靠性指标,以此来评价外部电力系统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指标的评价分析,可以确定影响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进而改进这些薄弱环节或者元件的可靠性参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 牵引变电站的可靠性评价
2.1 可靠性指标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的一次侧一般由2 条 220 kV 线路供电,采用无桥接的接线方式,互为备用。
参照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牵引变电站主接线系统的主要元件由变压器、断路器、母线、隔离开关、互感器、保护等组成,元件可靠性指标包括以下几项。
(1)故障率λ(Failure rate)。
指元件(系统)t 时刻之前正常,在 t 至∆t 期间发生故障的概率。
(2)修复率μ(Repair rate)。
指元件(系统)在起始至 t 时刻处于故障状态,在 t 时刻以后每单位时间里完成修复的概率。
(3)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指元件(系統)从正常工作至首次故障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无故障工作时间的期望值。
(4)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r(Mean time to repair)。
指元件(系统)从故障到完成首次修复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是修复时间的期望值。
(5)可用率 A(Availability at time)。
指元件(系统)从起始时刻至 t 时刻工作正常的概率。
2.2 计算实例
下面以某高铁牵引变电站的可靠性评估为例计算。
可以将主接线图(图 2)中的元件进行合并简化,按照 1 至 7 构成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最小割集法求取各负荷点的故障(表 1)。
牵引站主要元器件可靠性参数如表 2 所示。
不考虑外部影响因素,以年为时间单位统计,牵引变电站 4 个负荷点的供电可靠性参数均为:λ = 4.03 次/年,A = 99.98%,r = 83.47 h/年。
如果将变压器的故障修复时间减少 50%,那么整个系统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也将减少50%,由此可见,牵引变压器的可靠性对系统的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
3 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接触网系统由接触线、承力索、吊弦、绝缘子、定位器、补偿装置、电联结、斜拉线、腕臂、支柱 10 个关键设备组成。
假设设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那么系统便是各关键设备等效串联的集合,任何一个关键设备的失效都可能造成系统瘫痪。
考核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参数为系统故障率(λ)、系统可用率(A)、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 )。
利用故障树理论将接触网系统的失效归纳为 6 个顶事件:接触悬挂失效、定位装置失效、支柱及基础失效、支持装置失效、附加装置失效、补偿装置失效。
其中接触悬挂失效的故障树分析如图 3 所示。
同理可列出其他 5 个顶事件的故障树示意图,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每个顶事件由各种底事件造成,利用最小割集法求出造成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从而根据各种底事件的发生概率求得顶事件的概率。
系统各个事件既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若考虑到事件间的关联性,将无法定量考核系统的可靠性。
文中假定各个顶事件的发生无任何关联,通过公式求得接触网系统的可靠性参数。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高速鐵路基于 RAMS 的综合评价方法,引入了牵引供电系统外部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参数,并推导计算过程。
利用最小割集法求得计算牵引变电站的可靠性参数,并举例
计算。
结果表明,变压器的可靠性对系统的可靠性起决定性作用。
最后应用故障树法求得接触网系统可靠性参数,完成系统的可靠性定量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小瑜,吴俊勇.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J]. 电网技术,2007(11):27-32.
[2] 程林,何剑. 电力系统可靠性原理和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 Melo A, Pereira M.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reliability indices with respect to equipment failure and repair rate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1995,10(2):1014-1019.
[4] 杨媛,吴俊勇,张小瑜. 外部电力系统对高速铁路供电的RAMS评估及其灵敏度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20):98-102.
[5]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1562-2008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IEC 62278 : 2002)[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收稿日期 2018-03-22
责任编辑孙锐娇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reliability based on RAMS, and studies in depth the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system. By calculating the reliability parameters of traction power supply external power system, traction substation and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it completes the reliabil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whole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reliability evaluation,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