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明工笔画技法_工笔画常见问题50问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3
《李晓明工笔牡丹技法解析》工笔牡丹设色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典型的艺术特征逾越于其他绘画艺术,像一枝绚丽的花朵盛开在中国画坛之上。
工笔花鸟则是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科属,起源于盛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元时期。
而这本书中则介绍了工笔花鸟画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分支——工笔牡丹。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
牡丹1990年被定为中国的国花,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观赏性花卉。
笔者从事工笔牡丹的绘制20多年,曾多次赴洛阳、菏泽、亳州等地为花写照,勤观古今工笔牡丹名作,笔耕不缀,对工笔牡丹的绘制略有心得。
特编辑此册工笔牡丹设色技法,供喜爱工笔牡丹的朋友们研习借鉴基础技巧篇一、关于用线工笔画中,线是画面的灵魂。
我们在评论到某个画家的工笔作品的时候,经常会说:“这个画家的笔力不错。
”那么,究竟什么是“笔力”呢?所谓的“力透纸背”又该如何理解?绘画或书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视觉艺术”,所谓的“力度”其实就是画面上的线条带给人们的一种视觉联想。
譬如:铁线描就比游丝描感觉凝重、斧劈皴就比披麻皴感觉有力、苍涩的线条就比光洁的线条感觉粗糙。
传统绘画中,各种笔力的运用来源于持之以恒的训练,来源于画家对纸张颜料性能的掌握,来源于对手中画笔的控制能力。
而当代画坛肌理盛行,也就是将创造这种视觉效果的技巧步骤化、技术化了而已。
这种带有制作意味的技巧难度,显然要低于传统的笔墨技巧难度。
所以,作为一个工笔画家,锻炼好自己的线条能力是必须要过的一关。
用线,首先要考虑中锋,只有中锋行笔,笔锋才会始终在笔划的中央行进,所以中锋画出的线条两边都是光洁的,线的顺滑和力量感觉都较好。
侧锋的线则如图谱所示,一边光洁一边毛涩,其力度感觉较之中锋线条相比要单薄许多。
只有在一些需要皴擦的部位或者是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侧锋线条。
工笔画常见问题20问,回答的太精彩了!1、生、熟宣纸正反面怎样区别?答:宣纸的正面光滑无纸筋,否则就是反面,如果是云母宣,带银点点(云母)的就是正面。
2、动物丝毛方法有几种?答:主要有三种方法即单笔丝毛、散锋丝毛、和扁锋丝毛,都是利用线进行绘制。
(1)单笔丝毛,即用小叶筋笔笔笔勾出,画面细腻、生动,但也容易板。
唐坚多用此法。
(2)散锋丝毛:单笔丝毛较累,也容易板,所以就又有了散锋丝毛,即用狼毫笔,把笔毛打散,丝毛,这样一笔下去,会有很多线条产生,乱中取胜,变化丰富,但不好控制。
王申勇多用此法。
(3)扁锋丝毛:动物长毛地方多用此法,即把笔压扁,均匀的画出线条,比较流畅。
如狮子的鬃毛。
3、画鸟用白粉打底后再用白粉丝毛,刚丝上还有点效果,干了就几乎看不到了,怎样画能出效果?答:白粉丝毛,首先最好有底色,这样白色容易显现,另外,物体的周围最好能用其他颜色烘染一下,使白色更加明显。
还有,用色不要过浓,过浓容易板滞,无法行笔,也不要过淡,过淡则没有覆盖力。
如果经济能力可以的话,用蛤粉或者珍珠粉之类的丝毛,那两种颜色干了后特别白。
4、怎样画白色鸟(孔雀)的丝毛?答:先用很淡的白色在鸟白色部位正反两面均匀平涂一遍,干后在正面用其他色托染,白毛处留出,待其他部位多次染到位后,用尖细的狼毫沾很浓(稀稠以流畅合适)的白色单笔分组丝出,毛的精细、走向都和神韵动态有关,最后在反面平涂一遍白,干了以后应该很亮的。
5、怎样选择工笔画用笔?答:成都送仙桥西岭画廊与叔祥笔庄所售黑貂笔画白描,选用大的一种,此笔大小合适,能含一定水分,不至于在画长线时半途干枯形成飞白,且此笔挺健,提笔之际,毫尖基本还原如初,十分自如。
染色用上述叔祥笔庄售纯羊毫笔,此笔柔软,多层染色不易将底色翻起。
画中题款用大红毛,瘦金书不一定必须用尖细之长锋,略丰硕一些反而力度好些.6、关于如何执笔和运笔?答:执笔无定法,无论如何握法都不要紧,但使食指与拇指轻轻捏住笔杆,中指轻轻靠在食指,不必死死苛求如书法之执笔法。
【国画步骤】李晓明工笔画法教程工笔画家李晓明香玉绘制步骤步骤一、香玉是白色花头,花瓣晶莹通透,适合加强光影效果的体现,边缘部分最好能融入背景,采用深色底色绘制较为合适。
花瓣勾线要流畅细腻,转折要自如。
叶子用线则挺拔有力,枝梗要修长。
步骤二、背景整体平涂头青,花头平涂淡白粉,正叶平涂青绿色(草绿加少许酞青蓝),反叶及花茎、梗、花籽平涂淡草绿。
柱头平涂白粉,花房外层包衣平涂赭石。
干后,纸张整体打湿,用底纹笔洗刷,将背景色湿染入花头越一半左右,上方面积稍大。
步骤三、花头用淡檀香色(藤黄加朱磦加少许三绿)统染,正叶统染花青,反叶统染草绿色,花药平涂藤黄,花丝及猪头平涂浓白色。
步骤四、背景用头青加入酞青蓝继续平涂,要涂均匀,7-8次为宜。
花头继续分染檀香色,墨气稍重。
正叶分染墨青色,反叶分染草绿,嫩叶分染朱磦。
梗和花茎分染草老绿色,花茎用染高法处理,要注意掩映关系的表现。
步骤五、花头提染白粉,边缘浅,中间浓。
最外层的花瓣要分染淡蓝色(酞青蓝加三青),要染出花瓣薄如蝉翼的质感。
正瓣更不极淡的桔黄色分染,花房包衣分染赭墨,花丝及柱头根部分染曙红。
正叶亮部罩染头绿,离我们近的几片叶子头绿要浓一些。
底层的叶子则整体罩染淡墨。
反叶、梗和花茎的亮部提染重一点的四绿色(三绿加白色)。
步骤六、花头暗部大面积统染极淡的墨褐色,最暗处直接提染淡墨,外缘的花瓣亮部可继续提染白粉,不用贴紧外轮廓,留半厘米左右染开,体现花瓣本身的凹凸变化。
正叶整体罩染翠绿色,并用重墨勒主筋,淡墨勾细叶脉。
反叶、梗、花茎等勒染胭脂。
花丝淡曙红多次勒染,花药淡桔红色(朱磦加少许曙红)多次勒染。
简述:本作描绘了深浅二色的牡丹,配上两支活泼可爱的粉蝶飞舞其间,构图简约、合理,出枝、穿插疏密有致,是一张具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牡丹小品范例。
在用色上追求一种“古艳”的效果,通过仿古底色的刷制,尤其是那种模仿古旧绫绢纹理的肌理制作,既保留了工笔重彩的华贵艳丽,又体现了古色古香的传统神韵。
工笔画常见问题(下)46、我画了一副白牡丹,可花头怎么看都没有立体感,花辨象平铺在画上。
您能详细的讲解一下您是怎样给白牡丹一遍遍上色吗?谢谢!!答:你的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分染不足的缘故,一般来说花瓣的根部颜色深,尖部颜色浅,还有您在染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花瓣互相之间的掩映关系,一般下层的比上层的颜色要深一些,尤其是在被盖住部位的附近颜色一定要深一些才能衬托出上层花瓣。
47、作画的时候需要先上板吗?我试过不上板直接画好象容易皱也容易积水,那如果先上板,该如何操作?答:我不上板,主要嫌麻烦,其实如果用厚实一点的熟宣没有那么容易积水和起皱的。
上板当然最好,勾线时又好勾,染色时也不会积水。
就是过程繁琐了一些,过稿也麻烦,因为沾了水的铅笔痕迹擦不掉。
1、准备一块比画稿还要大10厘米以上的画板。
2、将画稿正面均匀的刷上一遍清水,等待干……3、大约5成干的时候将画稿反面的四边都涂上浆糊,尽量撑平,正面朝上贴在画板上。
4、由于纸吸水后膨胀的原因,完全干后肯定很平啦,可以勾线上色了。
5、绘制完成,用美工刀+透明塑料尺沿四周将画面切割下来。
48、工笔画可不可以染色完成后再勾线?答:你的作画方法很多初学的朋友都在采用。
(就是不先勾墨线,设色完成后才勾线。
)对这样的作画方法我不是很赞成。
因为最后勾线的缺点如下:1、那时候因为已经有了色彩的限制,所以你的线条必须要紧紧贴住原形,这样勾出来的线条肯定不会很灵活。
这和过稿时的勾线不一样,过稿虽然有底稿,毕竟没定型,你勾线的时候还是可以根据运笔的情况做局部发挥的。
2、这样勾出来的线条色彩很呆板,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和画面脱节的情况。
如果是开始勾线的,作画过程中渲染时会连着线条一起渲染,做肌理时也会连着线条一起做肌理,这样出来的线条和画面融为一体,自然也耐看多了。
为什么很多人都这样画呢?主要是很多人都尝过线条被色彩完全盖住的苦头,尤其是重色的物体,线条几乎完全被盖在底下了。
解决的办法:1、“色不碍墨,墨不碍色”,难度大,工序繁琐,很多人掌握不了。
工笔牡丹、粉红牡丹、李晓明夜光白(1-3)画法!(含视频和图文教程)李晓明夜光白画法 1李晓明夜光白画法2李晓明夜光白画法 3工笔扇面牡丹画法——粉红牡丹步骤一:因花色浅用淡墨勾花,重墨勾叶,用笔要流畅有力,枝干用中墨色。
步骤二:花瓣从里向外用曙红加酞青蓝分染。
叶用花青分染,要留出白线,然后再统染一遍。
老干用中墨皴擦。
步骤三:花瓣用白粉从外向里分染,然后再用曙红加酞青蓝从里向外罩染。
叶用草绿分染,要有深浅变化。
柱头、花梗、花萼、叶柄用浅草绿分染。
步骤四:花心深处及花瓣根部用胭脂提染,叶用三绿、三青分染,颜色要薄,要染出深浅变化。
柱头、花梗、花萼、叶柄及反叶用四绿分染,老干用淡赭墨罩染。
步骤五:用白粉勾花丝,藤黄加白粉点花蕊,叶子主脉用花青加胭脂提,用草绿勾勒柱头、花梗、花萼、叶柄及反叶,用淡赭石和胭脂分别提染部分叶尖。
老干用浓墨点苔,最后盖章。
局部图文教程:工笔牡丹画法本素材摘录自《工笔线描画谱牡丹》,陈军绘,天津杨柳青画社2014年出版,节选网络共享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购买正版图书!牡丹的结构花芽: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
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
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花苞:牡丹的品种很多,不同花形的花苞,外形也是有差异的。
花冠:花瓣是构成花冠的主体,其鲜艳美丽、多姿多彩,是描绘的主要部分。
根据花瓣的数量和层次多少,可分为单瓣和重瓣两类。
初开的花冠,花瓣全露于外,这时的花瓣排列整齐,色彩学生,不露花蕊。
此时花的整体外形不能画得过圆,有缺裂是它的特点。
盛开的花瓣开合不定,形态更美,最且入画。
牡丹线描画稿画牡丹常用颜色调色表注:表中用色比例为参考数值,实际调色时还要根据画中所需颜色进行调配。
粉红牡丹花画法步骤步骤一:淡墨勾花瓣及小叶,勾线时注意停顿、转折变化。
李晓明工笔牡丹墨紫设色步骤与技法
第一步
中墨勾花、老干,重墨勾叶,淡墨勾反叶、叶柄、花茎。
淡花青统染花瓣、正叶叶面。
反叶的根部用淡花青小面积分染。
老干用淡墨青皴染结构。
梗正面平涂淡花青。
茎顺着一边留水线分染淡花青。
第二步
花头继续用花青统染,花房、反叶、梗的反面平涂汁绿。
托叶平涂檀香色。
反叶用墨绿扩大面积分染,靠近主筋的地方留水线。
茎用墨绿罩染后平涂汁绿。
梗正面用花青勒1遍,外边缘留1条水线。
正叶用花青继续分染,顺叶筋的部位留水线。
水线要留在叶子偏亮的那一面。
老干平涂赭石。
花房用花青分染。
蕊片平涂白色。
第三步
花头用墨青继续分染,染足后在花瓣边缘留水线平涂墨红(墨+曙红)。
正瓣比反瓣要多平涂1次。
花房用胭脂提染顶部,蕊片淡曙
红复勒。
正叶罩草绿,1次不足可再罩1次。
芽孢、托叶用胭脂提染。
反叶薄罩淡草绿后用淡胭脂从尖部淡淡的分染2次。
茎、梗的亮面微提染淡胭脂。
老干亮面皴染淡三绿。
第四步
花瓣整体罩染胭脂两次,遇到颜色有些闷的地方用淡墨青醒染,中墨复勾线条。
正叶中墨复勾主筋后用浓胭脂勒主筋根部。
反叶、梗、芽孢、茎用淡胭脂复勒同时勾出细叶脉。
正叶细叶脉用淡墨青勾。
老
干重墨局部皴擦暗面后,中墨散锋点苔。
粉黄色立粉法点花蕊,白粉勾花丝。
浓白色细笔提染蕊片边缘。
工笔画技法:工笔画常见问题50问(中)19、如何留水线,什么时候留水线?在染色的时候在墨线和颜色之间会有一条很生硬的痕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避免呢?答:如何留水线是一个比较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没有直接的图片或者视频指导,光靠言语恐怕很难解释清楚。
一般来说,水线主要功能:区分色彩、保留墨线、体现物体厚度、装饰效果等。
您如果从以上几点去理解水线就容易掌握多了。
墨线和颜色之间生硬是填色不够仔细所致吧?颜色厚要做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
颜色薄直接覆盖墨线也可以的。
20、请问仿古底色是如何配置的,还有在仿古底色上画白花总是不那么白,为什么啊?答:一般来说仿古底色是用藤黄+朱膘+加墨调和成的。
白色花头用国画的白色先淡淡的平涂一层,然后用浓白粉一次性的染出来效果最好。
白色染的次数多了底色容易上翻而且色彩也容易灰。
这个过程对初学者来说有点难度,因为白色薄了盖不住底色,厚了不好分染开。
染色之前最好先在有底色的纸上多试验几次。
21、在构图方面应该注意那些问题?我在用墨分染时为什么墨有时会拉不开没有浓淡变化看起来很闷?在染牡丹绿色叶子时绿色是用调的好还是用藤黄染一次再染花青?答:1、构图是国画的基本技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造型更重要。
因为,造型可以借助复印、过稿等手段来获得。
而构图如果也同时借鉴的话就变成了抄袭了。
构图主要是留白(画面分割)和重心(动态线)这两方面。
中国古代一句最经典的话就可以代表构图的本质(就是“攒三聚五”。
)这也就说明了构图不能平均,尤其忌讳对称,要用“心理平衡”来取代“物理平衡”。
另外,画面的“动态线”也就是画面的走向这点也必须要注意。
其实,现在的国画已经很少有人用标准的古典折枝构图了,构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以参考西画的一些有关构图的理论。
2、墨色拉不开有两种可能,一是水笔(用来渲染的那支)水少了,二是色笔墨浓了。
画工笔不能急躁,古人说的“三矾九染”可不是开玩笑的说法,到了一定的境界后你自己就会在画面中找到非常丰富微妙的变化了,也就是画子开始“耐画”了。
定义与特点定义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以精细的笔法和丰富的层次感为特点,注重形象的逼真和细节的描绘。
特点工笔画在绘画过程中,注重笔法的运用和墨色的渲染,追求画面的细腻和色彩的丰富性。
同时,工笔画还强调构图的严谨和形象的生动,通过精细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历史与发展历史工笔画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在唐宋时期,工笔画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宫廷和文人雅士喜爱的艺术形式。
发展随着历史的变迁,工笔画逐渐融入了民间艺术的元素,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
在现代,工笔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还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工具与材料工具工笔画的绘制主要使用毛笔,根据笔锋的长短、软硬和形状的不同,可以绘制出不同的线条和墨色效果。
材料工笔画通常使用宣纸作为绘画材料,宣纸质地柔软、吸墨性强,适合表现工笔画精细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变化。
此外,还需要使用墨、颜料等绘画材料。
03了解工笔画中常用的线条类型,如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掌握不同线条的特性和表现效果。
线条的种类与特性学习工笔画中线条的基本笔法,包括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以及如何通过运笔的变化表现出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等。
线条的笔法掌握工笔画中线条的组织原则,如疏密有致、粗细相间等,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对象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
线条的组织与表现了解墨的种类、性能及墨色的基本调和方法,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墨色的基本知识学习工笔画中墨色的基本笔法,如点染、积墨、破墨等,掌握如何通过运笔的变化表现出墨色的层次和韵味。
墨色的笔法探讨墨色与色彩的关系,学习如何在工笔画中运用墨色衬托或调和色彩,达到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墨色与色彩的关系构图与布局构图的基本原则掌握工笔画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宾主关系、开合关系、呼应关系等,了解如何通过构图营造出画面的意境和氛围。
常见的构图形式学习工笔画中常见的构图形式,如“之”字形构图、对角线构图、三角形构图等,了解不同构图形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李晓明工笔画技法工笔画常见问题50问这是李老师在网上公开的答疑,目的是传承中国文化,给工笔画初学者以指导,与爱好者分享,并请心存感谢!DD1、画工笔花鸟通常需渲染几层?答:很多初学的朋友经常喜欢问我,你的叶子染几遍,花头染几遍等等。
其实,染色还是为画面效果服务的,只要关系能染足,色彩也不显得脏,没有到达厚的拖染不开的地步,即使是一次,也是可以的。
染色遍数过多的话,画面还可能会“腻”了,反而没了应有的神采。
2、粉红色花头先平涂白粉后分染曙红时不流畅感觉很涩,颜色过度不均匀,出现水渍。
有一片叶子在平涂绿色时平涂了二遍,刚涂了就发现怎么办?干了才发现怎么办?答:1、花头平涂白色厚了,所以染色的时候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白色平涂的时候厚度如牛奶那样就可以了。
2、干了只有洗。
刚涂用水分较少的水笔吸去,不均匀是肯定的了,无甚好的解决办法,工笔画的绘制过程中细心是必须的。
3、在练习画线时有手有点发抖,用什么办法能练习不让手法抖。
在练习画线时应多注意些什么?答:勾线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初期能将线条勾勒的流畅、粗细自如就算合格了,最好能用废旧的宣纸做一段时间枯燥的练习(如长、短、粗、细各方向各种弧度的勾勒),反复多练手自然就能稳定了。
4、我的熟宣是用宣喷胶矾水制作而成的,设色的时候刚画上去颜色很漂亮可干了以后就灰了,我很苦恼。
老师,这是为什么呢?答:应该是纸没有做好的关系,制作熟宣胶矾水的搭配非常讲究,一般不建议自己制作,最好能买现成的熟宣使用。
你出来的色彩灰了应该是胶重了的缘故。
另:最好使用桃胶。
你不是用普通的胶水吧?5、画工笔花鸟用什么纸和笔最好?答:1、笔:勾线方面用美工描笔、大衣纹、红圭、七紫三羊等长锋描笔都可以。
染色方面可使用常见的兼毫大白云,勾线笔有2枝就可以了,染色笔可多备几枝,红绿色和白色、黑色最好都有单独的笔来调色,免得染色时候颜色互相窜了,脏了画面。
2、纸张:用安徽产的比较厚实一点的云母熟宣即可。
太薄的蝉翼等不适合初学者使用,因为其遇水后极易起皱,且多次渲染纸张易起毛。
过稿方便倒是其优点。
6、有一个问题,就是胶水是放多少为合适呢,多了好,还是少点好?是不是画叶子和花都必须掺如胶水呢?答:如果不是重彩,不用刷胶水固定。
如果必须刷,矾水为主,胶水少许的加一点点就可以了。
矾水的浓度也不能过,以舌尖尝之,略有涩味即可,过浓刷后,干了后画面上会起一层白霜,画子就毁了。
7、在染大红色花时,墨色打底,上曙红的时候是不是连基部都平涂上红色吗?还是从边缘向根部染?要是平涂的话我为什么染的都看不出层次来了呢?答: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再用淡墨分染,将里面的层次“醒”出来。
然后再薄薄的罩一层曙红。
还有一种就是我常用的手法。
我觉得比较省事。
1、先用比较浓的曙红平涂底色,当然不能浓的连墨线都盖住了,干后用矾水固定。
然后按照正常的程序分染,染足后再罩一层中等浓度的曙红,如果觉得闷可再用淡墨渲染一下,最后再罩一层薄薄的曙红统一画面的关系。
最后的罩染是为了不让花头的墨气上翻,不可省略。
8、用仿古的熟宣染粉红的花头,用不用白粉打底色?我先用白粉打底,接下来用曙红分染时很容易染花!答:仿古宣纸上画粉红花头比较难画,我的意见是不用那么求花头的“亮”,还是按照正常在白纸上的步骤用淡淡的白色打底色,花头全部染完整以后根据需要用稍微浓一些的白色从尖部往回提染一下即可。
你染“花”了是因为打底色的白色厚了,所以颜色没法染开,你可在染色完成后才用白色往回倒染。
9、用绢作画,一般两面都上色,这样画出来的牡丹好象没那么呆板的样子,是不是因为两面上色了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如果不用绢而用蝉衣来画,是不是也可以两面上色?因为蝉衣也比较薄。
老师是不是也不常用蝉衣作画的?是不是因为蝉衣不够好呢?答:我一般是很少用薄的蝉翼或者用绢作画。
主要是怕裱在画板上麻烦。
工笔画的绘制中,很多时候反面的色彩衬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遇到和石色有关的情况下,因为石色做底色时,不容易在上面渲染开,底色也很容易上翻,所以,这时候反面衬色就成了比较好的选择。
蝉翼和绢相比其画面的表现力方面我觉得纸比绢好,但是如果想表现特别细腻的效果,还是绢合适。
因为绢的耐染性是非常好。
10、一幅画,花的颜色最多几种不会显得“花”呢?答:一般来说,一幅作品中花朵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色相变化,这是指主色调方面。
但是,红色的里面可以有曙红、朱砂红、粉红等变化,白色的里面也有檀香色、芽绿色等变化,所以,不是说固定的三种颜色,而是说大的色相变化上最好不要超过三种。
配色的主要诀窍就是“和谐”!一般来说,同类色搭配比较容易取得和谐。
如果确实需要用对比色的时候也尽量不要将两种色彩平均分配(包含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都不要颜色分布太平均或者色彩明度对比太过于强烈),前人说的“万绿从中一点红”就是绝妙的配色比喻。
还有一句谚语“红配绿,丑的哭,黄配紫,臭狗屎”也同样说明了互为补色的配色很难取得和谐。
11、我在看书时,书中提到石绿、石青,根据我的了解,石绿和石青都是一组色的总称,石绿包括头绿、二绿、三绿、四绿。
而石青包括头青、二青、三青等,我这个应该没错吧,但为何书上只提石绿或石青。
石绿或石青到底是一种色,还是一组色?如果是一组色,书中所提到的石绿或石青到底指别一种?答:石绿和石青准确的说是“组”色的称呼。
石绿是头绿、二绿、三绿等等的总称。
石绿颜料的制作过程中,颗粒粗的总是沉在底层,这层颜料色泽艳丽、覆盖力强,颗粒比较粗糙。
一般称为头绿、其上层的颜料颗粒细腻一些,色彩上也比较偏向于亮(白)一些,就称之为二绿,以此类推,越往上的色彩越细且越亮,就有三绿、四绿之称呼了。
头绿因为色彩粗糙、覆盖力强,并不适合渲染,一般都是做底色之用。
三绿以上的颜色可以用来配色和局部渲染。
石青色和石绿色的制作过程类似。
目前市面所售的锡管国画颜料中标明石绿或石青的通常都是三绿和三青,具体说明二绿、头绿等的例外。
12、请问您绘制工笔画用的是什么纸呀,我用的纸画次数多了就起毛毛,还容易破,好烦。
使绢画平时练习又太浪费了。
答:我用的是云母熟宣,安徽产的。
你估计用的是四川的夹江纸或者浙江的富阳纸了,那两处的纸张容易起毛。
买纸前记得用手指蘸点水反复的在纸上试验一下。
绢我几乎不用,设色上虽然可以画的很细腻,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熟宣的表现力丰富。
13、请教您一个问题,分染牡丹叶子是用墨好还是花青好些,用时各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答:牡丹叶子用墨还是花青来分染关键是看您想描绘什么色彩的叶子,一般来说偏暖的草绿叶子可以用墨来打底色,偏冷的翠绿叶子就要用花青来分染底色了,因为墨和花青一个属于暖一个属于冷,所以要根据具体画面色彩不同对待。
14、请问怎么把生宣做熟宣啊?答:一般情况下做熟宣意义不大。
一是难做,二是熟宣比生宣不贵多少,而且宣纸厂加工的质量好。
三是好的熟宣的加工工序你个人在家里是没法制作出来的。
如云母、蝉翼宣等。
如果您是为了特别的绘制效果而要自己制作的话。
可以用矾水(明矾,自来水厂用的,化工店有售)+胶(桃胶最好,没有就买骨胶,再没有就用化学胶水+淘米水好了。
)用底纹笔把生宣透刷一遍,等它自然阴干即可。
若还有点渗化就只好再刷一次。
总之,很繁琐,建议直接购买熟宣。
15、我买了一些颜料是片状的不知道怎样溶开?答:是不是苏州姜思序的那种?那儿出的产品本身就含有胶在里面,所以不用兑胶就可以使用的。
将块状颜料放在小碟子里面,兑入水,等颜料软化一点以后将多余的水分倒了,然后用手指在小碟子中将颜料慢慢的磨细就可以使用了,最好用专用的、带盖的色碟来调制颜料,否则干了就不好用了。
16、我对构图掌握的不好,老影响着我。
我不知道怎么去掌握它,老师你是否能给我一些资料学习?答:构图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我早期构图方面主要看的书是王伯敏编著的《中国画构图》以及李长白、李采白编著的《白描花卉写生》,里面也说了不少构图的知识并编成了口诀便于记忆。
您可去书店查看有没有类似的书籍。
17、请问牡丹花蕊的点法,我用藤黄点,干后很薄很暗,为什么?答:这种现象是色彩薄了的问题,用长锋的勾线笔,色彩上用藤黄调和白色,加的水越少越好。
同时,点花蕊的笔要吸满颜色,一直吸的饱和到要滴下来的模样才可以开始去点,就是常说的“立粉”画法。
如果在颜色中略加一点胶水,干后花蕊的体积感会比较强。
18、我画了一幅工笔牡丹,可是画完后发现构图很满,不知道题款的地方,想问一下,题款有什么要求?它的位置再什么地方好?是不是题款不能题在物体上?答:可以题穷款,或者只盖名号章即可。
题款一般来说不要题在画面“出气”的地方,而应该题在“背荫”处。
或者,你的书法特别好并且画面有一块空特别大,你也可以题在那块空白处。
至于题字是不是不可以题在物体上,我觉得不是必然。
我个人还很喜欢题字在叶子上呢,盖章也是。
这样会打破画面的物体轮廓,并且因为题款或者印章处在描绘对象的最顶层,视觉上稍稍增加一个层次呢。
当然,这只是个人习惯而已。
19、如何留水线,什么时候留水线?在染色的时候在墨线和颜色之间会有一条很生硬的痕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避免呢?答:如何留水线是一个比较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没有直接的图片或者视频指导,光靠言语恐怕很难解释清楚。
一般来说,水线主要功能:区分色彩、保留墨线、体现物体厚度、装饰效果等。
您如果从以上几点去理解水线就容易掌握多了。
墨线和颜色之间生硬是填色不够仔细所致吧?颜色厚要做到“墨不碍色、色不碍墨”。
颜色薄直接覆盖墨线也可以的。
20、请问仿古底色是如何配置的,还有在仿古底色上画白花总是不那么白,为什么啊?答:一般来说仿古底色是用藤黄+朱膘+加墨调和成的。
白色花头用国画的白色先淡淡的平涂一层,然后用浓白粉一次性的染出来效果最好。
白色染的次数多了底色容易上翻而且色彩也容易灰。
这个过程对初学者来说有点难度,因为白色薄了盖不住底色,厚了不好分染开。
染色之前最好先在有底色的纸上多试验几次。
21、在构图方面应该注意那些问题?我在用墨分染时为什么墨有时会拉不开没有浓淡变化看起来很闷?在染牡丹绿色叶子时绿色是用调的好还是用藤黄染一次再染花青?答:1、构图是国画的基本技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造型更重要。
因为,造型可以借助复印、过稿等手段来获得。
而构图如果也同时借鉴的话就变成了抄袭了。
构图主要是留白(画面分割)和重心(动态线)这两方面。
中国古代一句最经典的话就可以代表构图的本质(就是“攒三聚五”。
)这也就说明了构图不能平均,尤其忌讳对称,要用“心理平衡”来取代“物理平衡”。
另外,画面的“动态线”也就是画面的走向这点也必须要注意。
其实,现在的国画已经很少有人用标准的古典折枝构图了,构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以参考西画的一些有关构图的理论。
2、墨色拉不开有两种可能,一是水笔(用来渲染的那支)水少了,二是色笔墨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