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22
数字X线摄影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在基于影像的医学诊断中,为了从图像中挖掘出尽可能多的诊断信息,必须进行影像质量控制。
影像算法是影响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介绍数字X线摄影的影像算法,认识提高影像质量的措施及步骤。
方法数字X线摄影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按需求进行适当的变换,对图像的某些特征,如边缘轮廓、对比度进行强调和锐化,突出某些有用的信息,去除或消弱无用的信息以便于显示、观察或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字X线摄影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调整影像算法,提供给医生满意的图像。
结果影像的算法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好的影像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影像质量,从而保证诊断质量。
结论数字X线摄影的影像算法,必须要速度快,成像质量优良,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关键词:算法;降噪;增强;评价Quality Control of Digital RadiologyAbstract: Objective In the image-based medical diagnosis, it requires to first study better im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 for mining diagnosis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Image quality control must be carried out.Image algorithm is an importance factor affecting image quality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 image algorithm of United-imaging DR, understand the measures and steps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Method Quality assurance of Digital Radiology through a series of technical means to improve the visual effect of the image, improve image clarity.Appropriate transfor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such as edges, contrast and sharpening stressed, prominen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remove or reduce the useless information for display, observation or analysis and further process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ll aspects of United-imaging DR, image adjustment Algorithm of image is provided to the doctor satisfaction. Result Image algorithms seriously affect the image quality, image algorith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image qua lity,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mage diagnosis. Conclusion Quality as surance of DR is not only fast, but also good imaging quality, fully meet the clinical needs.Key words: algorithm; noise reduction; enhancement; evaluation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CT、DSA、MRI、SPE-CT、PET等全新的影像成像技术进入医学领域,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信息,提高了影像诊断水平,同____________时实现诊断信息数字化,为逐步建立数字化医学影像家族的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诊断学系统奠定了基础。
放射线X线影像质量控制标准
一、优质片影像标准
(一)密度:最大密度2.43,最小密度<0.25,诊断区密度
0.252,灰雾度<0.25
(二)层次:四肢骨小梁锐利,与皮质界限分明,能分辩骨髂、肌肉、脂肪、及关节囊; 胸部能分辩肺野与纵隔、胸壁及软组织; 腹部能分辩肾脏外形、腰大肌、腹壁脂肪线; 脊柱能分辩颈椎与软组织、胸椎与肺野、腰椎与腰大肌、尾椎与臀部软组织,椎体边界锐利,能分辩骨小梁;头颅能分辩颅板与颅腔、颅腔志岩部、蝶鞍、颅骨与窦腔的层次。
(三)摄影体位正确:①观察部位的组织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②重点组织界限清楚,无非观察的组织阴影重叠;③脊柱应含相邻近关节,肋骨应含1或l2; ④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而无失真。
(四)无技术操作缺陷:左右标志明确,分格界限清楚,无体外阴影,无污片、划片、粘片、水迹、指纹、漏光、静电阴影。
二、良级片影像标准:优级片某一项不足,但对整体影响不大为良级。
三、差级片影像标准:优级片中二项以上不足,而影响整体影像质量,但尚能诊断。
四、废片影像标准:不能作出诊断为废片。
1。
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精选 5 篇)第一篇:放射科图像质量控制标准放射科 X 线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高质量的图像资料,能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客观、真实的影像信息,直接影响疾病诊断。
对 DR 图像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可以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
根据《河南省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控标准。
(一)、甲级影像标准:1、体位要求:(1)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2)照射野范围适当,一般不超过检查部位要求范围的 10%;(3)图像画面布局合理。
2、模拟照片:密度适当,对比度、锐利度好,层次丰富。
3、数字影像: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指数在推荐范围内。
4、标记准确、齐全。
5、图像无伪影。
(二)乙级影像标准:按甲级影像标准,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但不影响诊断者。
(三)丙级影像标准:按甲级影像标准,有两项或三项不符合要求,尚不影响诊断者。
(四)废像:影像不能满足诊断,需重新拍摄者。
附:影像评级达标要求1.三级医院:甲级影像率>50%,废像率<2%2.二级医院: 甲级影像率>40%,废像率<3%3.一级医院: 甲级影像率>30%,废像率<4%放射科 CT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1.扫描摆位是否标准;2.扫描视野(过大、过小);3.扫描范围(过大、过小);4.肺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吸气、屏气;5.胃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饮水充盈胃部;6.咽喉部扫描是否告知患者禁止做吞咽动作;7.敏感部位是否注意放射防护;8.扫描参数设置是否合理;9.重建算法设置是否合理;10.增强扫描造影剂剂量设置是否合理、延迟时间设置是否合理;11.窗宽、窗位设置是否合理。
放射科 MR 图像质量控制标准1.扫描序列、扫描参数选择是否合理。
2.扫描 FOV、扫描层厚、扫描间隔选择是否适当。
3.增强扫描时,对比剂剂量设置、延迟时间、扫描期相是否合理。
4.后处理重建图像是否充分显示检查部位和病灶。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节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X线四肢摄影检查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证。
所以,下文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证。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志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6.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
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o~170o(女多为165o,男多为170o)。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lOOcm。
x线检查(摄影)主要流程及注意事项X线检查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骨骼和组织情况。
X-ray examination is a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 used to observe the bones and tissues inside the body.X线检查的主要流程包括患者就位、调整X线仪器位置、拍摄X线照片和保存图像。
The main process of X-ray examination includes patient positioning, adjusting the X-ray machine, taking X-ray images, and saving the images.患者在接受X线检查前需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取下,避免影响X线成像效果。
Patients need to remove metal objects from their bodies before undergoing X-ray examination to avoid affecting the imaging effect.X线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正确的站立或卧倒在X线检查床上,以确保拍摄的部位准确。
During X-ray examination, medical personnel need to help the patient stand or lie down correctly on the X-ray examination bed to ensure accurate shooting of the area.医师或放射技师会告知患者何时屏住呼吸,以防止呼吸造成X线图像模糊。
The doctor or radiologic technologist will instruct the patient when to hold their breath to prevent breathing from causing the X-ray image to blur.X线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离开检查房间,避免长时间接触X射线。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放射影像检查,如X射线、CT、MRI等。
影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减少误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本质量控制方案的目标是确保放射科影像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医生能够准确、迅速地做出诊断。
三、质量控制方案的内容1. 设备质量控制1.1 日常设备校准每天开机前,放射科技师应进行设备的日常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校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像质均匀性、线性度、切片厚度等。
1.2 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维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灯管更换、滤光器更换、冷却系统清洁等。
2. 影像质量控制2.1 影像质量评估每天对进行的影像进行质量评估,主要包括图象的分辨率、对照度、噪声、伪影等指标的检查。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质量控制记录表中。
2.2 影像质量监控建立影像质量监控系统,对每次影像检查进行监控和分析。
当发现影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在质量控制记录表中。
3. 人员培训与管理3.1 人员培训对放射科技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影像质量控制知识、辐射防护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人员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技师的考核评估、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等。
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与监督1. 实施将质量控制方案纳入放射科的日常工作流程中,确保方案的全面执行。
每位放射科技师都应了解和遵守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监督建立质量控制方案的监督机制,由质量控制小组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组织质量控制会议,总结经验,改进质量控制方案。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放射科职业病X线检查质量手册
职业健康检查X线摄影质控手册
1、操作指标
(1)X光机(DR)操作技术指标:选用小焦点,时间选择: <0.1S,电压选择: 100-125KV,采用自动曝光控制(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手动曝光),曝光应在充分吸气后屏气状态时进行;
(2)摄影距离:靶一片距离 1.80米;
(3)摄影体位:胸片检查为后前位,受检者应将胸壁紧贴摄片架,双脚自然分开,双臂内旋转,使肩胛骨尽量不和肺野重叠,其它体位摄片按要求进行;
(4)衣着要求:穿纯色纯棉衣服,去除身上佩饰、膏药等外物。
防护采用标准防护。
2、摄片操作和图像处理、打印
(1)PACS系统上登记受检者信息,确认无误,在DR设备上刷出受检者信息列表,再次确认检查信息;
(2)在摄影前,根据尘肺胸片质量要求设定图像处理参数;(3)图像处理应在生成DICOM格式影像文件之前进行,不允许对DICOM 格式的影像文件进行图像处理;不应使用降噪、边缘增强等图像处理技术;
(4)应保留图像处理原始数据。
(5)打印应遵循质量控制(QC)程序,符合DICOM的灰阶图像显示标准。
—1 —。
(完整word版)X射线照片质量控制规程X射线照片质量控制规程1. 引言X射线照片质量控制是确保X射线照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规程旨在规范X射线照片的质量控制流程,提高照片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质量控制内容2.1 X射线照片质量控制的对象X射线照片质量控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X射线设备的质量- 照片的准确度- 照片的可靠性- 照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2.2 质量控制方法2.2.1 日常巡检定期对X射线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并记录巡检结果。
主要巡检内容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2.2.2 校准定期对X射线设备进行校准,确保照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应由合格的专业人士进行。
2.2.3 照片检查对X射线照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符合要求。
检查应由具备相关经验的人员进行。
2.3 质量控制指标2.3.1 设备指标- X射线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应保持在95%以上。
- 照片的准确度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
- 照片的清晰度应达到可辨识度的要求。
2.3.2 照片指标- 照片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 照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应满足工作需求。
3. 质量控制流程3.1 系统建立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
3.2 巡检和校准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照片的准确性。
3.3 照片检查定期对照片进行检查,确保照片的质量和效果达到要求。
3.4 数据分析定期对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措施。
3.5 完善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控制措施,完善质量控制流程。
4. 质量控制记录对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包括巡检记录、校准记录、照片检查记录等。
5. 责任和要求凡涉及质量控制的人员都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保证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6. 标准和规定质量控制应依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7. 总结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X射线照片的质量和效果,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引言概述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影像质量的关键步骤,对于确保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方案,包括常见的控制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设备校准和维护1.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校准,包括X射线机、CT机、核磁共振仪等,以确保影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1.2 定期维护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检查零部件是否完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1.3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每次维护的内容和日期,以便追踪设备的维护情况。
二、影像采集和处理2.1 选择合适的参数:在进行影像采集时,选择合适的参数,包括曝光时间、管电压、滤光器等,以确保影像清晰度和对比度。
2.2 避免伪影:在影像处理过程中,避免出现伪影,如伪影、伪影等,确保影像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3 定期校准影像处理软件:定期校准影像处理软件,确保软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避免影像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
三、辐射剂量控制3.1 限制辐射剂量:在进行放射科检查时,限制辐射剂量的大小,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3.2 优化辐射剂量:优化辐射剂量的使用,尽量减少辐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3.3 定期监测辐射剂量:定期监测辐射剂量的使用情况,确保辐射剂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四、质量控制标准4.1 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影像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4.2 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标准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改进。
4.3 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标准: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标准,以适应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五、人员培训和质量保证5.1 培训医护人员:对放射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影像采集和处理技术等,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5.2 定期考核人员技能: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确保他们的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5.3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确保影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节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X线四肢摄影检查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证。
所以,下文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证。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志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6.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
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o~170o(女多为165o,男多为170o)。
【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lOO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Δ”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肩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
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
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lOO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评价标准】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m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下肢X线摄影跟骨——轴位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2.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曲。
3.摄影距离为90~lOOcm。
4.中心线向头端倾斜35°~45°,经第3跖骨基底部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为防止跟骨投影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入方向三者应保持一致。
2.病人踝关节背屈时,可借助绷带牵拉。
3.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
背屈角度大,中心线倾角可减小。
中心线倾角大小的原则是:垂直跟骨长轴与台面夹角的角平分线。
【评价标准】1.跟骨投影其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2;2.距下关节应显示。
【质控要点】1.足底与胶片垂直;2.中心线35°~45°向头通过第3跖骨基底部。
踝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略偏下处。
2.足稍内旋,足尖下倾,下肢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3.摄影距离为90~lOOcm。
4.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lcm处,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
【评价标准】1.踝关节间隙呈…]‟中括号显示:上端为胫距关节面;内侧胫距关节面;外侧腓距关节面,仅上端关节面有少许胫骨影重选;2.距骨上缘水平线同胫骨切线,腓骨切线互成交角各为80o;3.胫骨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接续。
【质控要点】1.小腿平伸,足趾自然向上垂直,不内斜或外斜;2.中心线垂直通过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达胶片。
踝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
2.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使踝关节成侧位。
3.将内踝上方lcm处放于暗盒中心,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4.摄影距离为90—lOOcm。
5.中心线经内踝上方lcm处,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
膝关节——前后正位1.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
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
2.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3.摄影距离为90~lOOcm。
4.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膝关节不能伸直时,可采取后前正位。
2.检查髌骨骨折宜应选择后前正位。
【评价标准】1.膝关节间隙内外两侧等距约4~8mm,股骨内外髁关节面切线与胫骨相应关节面切线平行;2. 胫骨嵴分离呈“笔架”样;3.腓骨头与股骨仅少部份重迭;4.髌骨居内外髁中间略偏外。
【质控要求】1.由于胫骨关节面前缘高于后缘,内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3o,外侧关节面前后倾角约10o,因此体位设置应在股骨下方垫一小棉垫使股骨前缘约成13o角,这样,膝关节间隙呈切线垂直胶片;2.中心线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膝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暗盒。
2.被检侧膝关节屈曲成120°~135°。
3.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
4.摄影距离为90~lOOcm。
5.中心线经胫骨上端,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为使股骨内外髁保持投影重叠,可将小腿用棉垫或沙袋垫高。
【评价标准】1.股骨内外髁重迭;2.股骨与髌骨分离,髌股关节间隙清晰。
【质控要点】1.身体侧卧股骨下垫棉垫使股骨与胶片成6o角;2.跟骨下垫高使胫骨平行胶片;3.中心垂直通过髌骨下缘。
髋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
2.双下肢伸直,足跟分开,足略内旋,使两足尖内侧互相接触。
3.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4.暗盒上缘包括部分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
5.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lOOcm。
6.中心线经股骨头(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下2.5cm与暗盒垂直射入。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为保持病人的稳定,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两踝部。
2.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摆体位时,应牵拉病人患肢,即减少病人痛苦,又易达到体位标准。
【评价标准】1.髋关节面呈半圆形,股骨头约1/2与髓臼重叠;2.股骨颈完全显示,不与股骨大粗隆重迭,小粗隆可见。
【质控要点】1.由于股骨颈前旋18o,则应取下肢足内旋18o,可避免大粗隆与股骨颈过多重选;2.骨盆端正,两骼前上棘等高;3.中心线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下1英寸。
髋关节——水平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内旋。
2.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的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嵴,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
3.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
4.健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X线束射入。
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并向头侧倾斜,经被检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向垂直股骨颈射入暗盒。
6.摄影距离为100cm。
【注意事项】1.此摄影体位,适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检查。
但设备必须具备可水平摄影条件。
2.特别注意滤线栅的正确使用,包括正反面及栅条与线束的角度关系。
3.股骨颈骨折病人,下肢体位很难达到标准,可借助他人帮助牵引。
4.暗盒与滤线栅贴实,垂直床面,用沙袋或其他辅助物固定稳当。
【评价标准】1.股骨颈完全显示不变形,无股骨大粗隆重造影;2.股骨大粗隆与小粗隆相重迭。
【质控要点】1.为使投影正确应掌握二个平行面,即:中心线同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平行;胶片与股骨颈轴线(即:与骼前上棘同耻骨连线的垂直线)平行。
2.中心线与胶片垂直通过骼前上棘与耻骨联线中点垂直下5公分达胶片第二节颅骨X线摄影【适应证】1.头颅先天性疾病。
2.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
5.颅内压增高症。
【禁忌证】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颅骨——后前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4.暗盒上缘超过头顶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摄影距离为lOOcm。
6.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评价标准】1.两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显示,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2.岩部显示在眶内不与眶上缘重选,可见内耳道影。
【质控要点】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2.中心线垂直通过后枕粗隆。
颅骨——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
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颁略收。
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摄影距离为lOOcm。
.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入。
【注意事项】使用滤线器摄影。
【评价标准】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质控要点】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
颅底——颏顶位【适应证】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