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无答案)第40课时 第5章 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1)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5课时实验基本操作(3)【学习目标】1、复习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用法。
2、掌握药品的取用和加热的操作。
【学习过程】【自主先学】阅读课本P1401、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
如粗盐提纯、如水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使用仪器:;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②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2、蒸发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
使用仪器:;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③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合作互学】活动一、液体过滤1、过滤的作用是什么?这一点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原理相同?2、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3、过滤前,最后将待滤的液体静置沉降片刻,这样做有什么优点?4、如果过滤后液体液体仍然浑浊,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5、如果过滤后液体液体仍然浑浊,应该怎么办?活动二、蒸发1、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什么时候停止加热?活动三、洗涤玻璃仪器1、加热后的仪器能否立刻洗涤?为什么?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展示交流〗找几位学生通过自学后独立演示上面的三个实验。
学习小组内部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问题的看法,并形成统一答案。
老师随机抽取两组的同学到讲台上阐述你组答案,并接受同学质疑。
【践行活学】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A. B. C. D. E. F.⑴写出仪器的名称:B C 。
D F 。
⑵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①配制溶液时,常用容器来溶解物质。
②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离时所需用到的仪器是。
③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④将固体反应物放入集气瓶中燃烧,所用的仪器是。
第45课时第5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第3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2)【学习目标】回收利用非金属【学习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1、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等物质发生复杂的氧化反应的结果。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和等物质存在时会加速铁的锈蚀。
2.在钢铁表面、、等都可以达到防锈目的。
3.在有酸或盐存在的条件下,会加速钢铁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4、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
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展示交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
活动二非金属的回收利用〖合作互学〗阅读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回收废旧钢铁,既节约了大量的又减少了。
2、回收利用非金属的有点:。
〖展示交流〗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适当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总结【检测评学】〖达标训练〗1、金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金属资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职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力开采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用B.提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率C.在金属制品上刷漆、涂油等防止金属腐蚀D.用特种塑料代替金属制造机器的零部件2.有①汽车②机器上的齿轮③门把手④铁轴⑤锯条等几种常见的铁制品。
下列各种防止生锈的方法,各适用于哪种器件?(1)在表面刷漆或喷漆;(2)在表面涂上机油;(3)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4)使其表面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3、右图中铁钉会从______处先锈起,这是因为该处________________4、铁的合金有______和_______,钢的含碳量在________之间,碳的含量越高,钢的硬度越______(填“大”或“小”),钢剑由于年代已久,表面出现一层________色的__________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填化学式),铁锈是由铁跟_________________ (填名称)发生反应生成的.5、某学生用图示装置测定生铁中碳的含量(假定生铁中不含有其他杂质),试回答下列问题:①A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减少实验误差,A装置加入药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氢气密度为ρg/L,称取生铁a g.完全反应后量筒里的水为b L,则此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④如果此生铁中混有少量锌,则测得结果__________(填写“偏大”、“偏小”或“无影响”).6、长期使用的水壶底部结有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较准确测定水垢中氢氧化镁的含量,实验小组分别取三份同样的水垢样品各7.00g,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连续进行三次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装置B的质量变化记录于下表分析上面实验与数据后回答;(1)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克11、为测定某地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以下实验;向装有10.0g石灰石样品的烧杯中,加入47.2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表:(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求:(1)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3)将反应后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进行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多少克水可以得到5%的氯化钙溶液?12、称取铜、锌混合物10克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克稀硫酸,剩余固体3.5克。
九年级化学全册导学案(沪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化学与材料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应用(2)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提出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3)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材料化学的学习,了解各种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学习重点、难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2)废弃的材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危害(3)通过探究性实验掌握几种纤维、聚乙烯与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三、教学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演示实验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四、预习导航:.材料大致分为、、、四类;请各举一例、、、。
2.合成材料一般包括、、三类。
3.人造纤维是以和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合成纤维是以、、、和空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造而成的。
4.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问题是指造成的污染。
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是。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屏幕演示动画: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
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材料的一些知识(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生阅读课本234页及图9-8交流讨论说说图中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2.交流讨论通过人类社会利用金属材料的顺序的分析,觉得与哪些因素有关?3.交流讨论防止金属材料腐蚀的措施及在使用金属材料适应注意哪些问题?4.交流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学习任务二:合成材料.学生阅读课本236页合成材料包括什么?纤维包括什么?2.探究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性质纤维种类灼烧情况受酸溶液的影响受碱溶液的影响棉花(纤维素)纯羊毛(蛋白质)化纤布(合成纤维)3.探究实验塑料是聚乙烯还是聚氯乙烯4.阅读238页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可能解决污染的合理措施?学习任务三:复合材料阅读239页划出有用信息.通过交流总结什么是复合材料?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复习课复习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以及常见金属与盐的反应。
3.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4.了解生铁和钢的冶炼。
5.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善金属特性的重要作用。
6.知道钢铁锈蚀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7.了解石灰石的应用。
8.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9.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知识梳理例题精讲例1能用于实验室制取H2,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解答:选项A:关闭弹簧夹后,固、液不会分离,A错误;选项B:关闭弹簧夹后,球形漏斗内H2压强增大,把酸液向下压,能使固、液分离,B正确;选项C:Zn粒在瓶底,因此不可能使固、液分离,C错误;选项D:导管在液面以下,H2无法导出,D装置错误。
本题答案应选B。
点评:正确选出发生装置有时是挺难的,像本题就难选。
D装置本身不正确,应排除,A、C装置都无法使固、液分离,也应排除。
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A、C虽然都无法使固、液分离,但类型不一样,A装置只要将弹簧夹装在左边的导管上就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例2 为探究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试验:①锌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请补充一个试验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并作出结论。
解答:由①②两个实验可得出“Zn的活动性强于Cu”的结论;由③这个实验可得出“Zn的活动性强于Fe”的结论。
显然,还需要比较Fe和Cu的活动性强弱。
补充的实验可以是:将Fe浸入稀H2SO4中,现象为:有气体产生,结论是:Fe的活动性强于Cu;也可以是:将Fe片浸入CuSO4溶液中,现象为:有红色物质覆盖在Fe片表面,结论是:Fe 的活动性强于Cu。
点评:设计实验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中考热点,能够有效地考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同学们一定要学会求解此类题的方法。
第47课时第六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2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溶解时会伴随能量的变化2.知道某些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及其运用。
3.了解水溶液的凝固点、沸点与水凝固点、沸点的差异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活动一〗上节课核心知识回顾(自主巩固):1.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冰加到水中B.植物油加到水中C.碘加入酒精中D.面粉加到水中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3.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A.可溶解于水B. 可以溶解油污C.有乳化功能D. 可以稀释油污〖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物质溶解时会伴随能量的变化1.说一说:具体实验方案,需要的仪器及其作用2.实验-----活动与探究: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做: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测温度是否改变;药品:食盐、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3个、药匙、温度计填表:实验: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合作展示(1)学生自主阅读组内讨论,形成共识(2)学生展示与交流:实验结论(3)投影--学生自主阅读P7部分内容:4.知识运用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A. 氢氧化钠B. 食盐C. 蔗糖D.硝酸铵、〖活动三〗:探究部分溶液的导电性?1.问题情境:做水的电解实验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它们真的能导电吗?根据什么现象判断溶液能导电?2.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按照P7做实验)填表:3.学生汇报与交流实验结果4.学生自主学习物质能导电的原因:(阅读课本P7-8内容)(1):金属棒能导电的原因:(2)上述部分溶液能导电的原因:(3)上述部分溶液能导电的原因:5. 学生组内讨论,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第49课时第六章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2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2、掌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学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过程:〖活动一〗上节课核心知识回顾(自主巩固):1.溶液的组成〖活动二〗学习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溶质质量分数1.问题情境1:请你比较一下:下列哪个糖水更甜。
A组糖水B组糖水2g 10g 2g 10g5g 10g 5g 100g2.请你比较一下:下列糖水还是第几个更甜吗?完成表格,用数据说话:3.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12内容,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自学例题公式:4.知识运用:个人先独立完成。
(1). 把50g氯化钠溶解在150g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把500g糖水溶液蒸干,得到120g蔗糖,求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 在500g水中需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才能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4). 50g蔗糖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多少克,需加入水多少克??5.交流讨论合作展示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
〖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1.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公式2.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检测与评价〗:一、计算题:1.现要配制50千克15%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2.在300g30%的食盐水中,再加入700g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在100g水中需加入多少克氢氧化钠才能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4.10g蔗糖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多少克,需加入水多少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思我学】议一议: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仔细观察课本第8-9页上的8张图,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他们的主要用途。
【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二、方法指引1.我国在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像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期,掌握了炼钢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制火药这两大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项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另外瓷器制造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
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
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2.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课方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课方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教案(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目标:〔1〕知道为何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加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四周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建立环保意识和可连续展开意识。
4〕初步认识化学对促使科学技术展开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资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奉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察看思虑与比较,培育察看能力、思想能力和剖析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擅长思虑,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要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建立环保和可连续展开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建立环保和可连续展开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创建,〔〕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快速展开,对促使社会生产展开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第1页共146 页展供给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供给了〔〕;为人类战胜疾病供给了〔〕。
3、目古人类面对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展开。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第2页共146 页〔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几个兴趣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显现化学学科的奇特与魅力。
进而带着学生从现在起真实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显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研究,显现沟通: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议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现在世界面对的与化学有关或依靠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议论结束有小组共同显现议论结果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达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什么是化学1.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1.2.3.4.三、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四.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混合物与纯净物五、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一 .选择题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A.不锈钢 B.青霉素 C.农药和化肥 D.电话和电视机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石灰岩溶洞的形成B. 海水蒸发C. 山体雪崩D. 玻璃粉碎4.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石蜡熔化B. 木棍折断C. 汽油挥发D. 煤的燃烧5.判断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蓝色火焰B.放出热量C.蜡烛逐渐变短D.产生黑烟二.填空题1.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2.材料是 . 的物质基础。
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材料。
3.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
化学与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技术。
4.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节能与的开发.人类与的和谐共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1.2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一.常用化学仪器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药品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2)“节约原则”:(3)“处理原则”:(4)“安全原则”:2、药品取用(1)固体药品取用:a.取用仪器:b.“一斜.二送.三直立”:c.“一横.二放.三慢竖”:(2)液体药品取用:a.b.c.3.仪器洗涤标准:三、化学学习步骤:1.2.3.4.5.6.7.8.四、化学学习符号:1.元素:2.元素符号:3.化学式: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A.试管B.蒸发皿C.烧杯 D.量筒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具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B.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锅炉爆炸和煤气罐爆炸都是化学变化D. 没有明显现象的变化就不是化学变化二.填空题3.化学是一门以为特征的基础自然科学。
第40课时第5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1)
【学习目标】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合金
【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自主先学〗
你知道哪些金属?见过哪些金属?把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写在下表中
表5-1 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
活动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合作互学〗交流与讨论,完成下表
〖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形成统一答案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
教师适当归纳总结
活动三:联想与启示
〖合作互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3、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内部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你对问题的看法,并形成统一答案。
老师随机抽取两组的同学到讲台上阐述你组答案,并接受同学质疑。
活动四:合金
〖合作互学〗回答下列问题
1、合金是
2、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它是由、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3、世界上最常见、应用很广的钢和生铁就是由、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4、生铁和钢的区别:生铁的含碳量:;钢的含碳量。
〖课堂小结〗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总结
【检测评学】
〖达标训练〗
1.常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金属是()A.铁B.铜C.锌D.镁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不一致的是( ) A.铜导电性好作导线B.铝密度小作飞机材料
C.金延展性好做成金箔D.银导热性好作装饰品
3.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我国政府即将启动
“酱油补铁工程”。
这里的铁是指( )
A 铁元素B铁单质C四氧化三铁D氧化铁
4.铜具有独特的导电性能,是铝所不能代替的,在今天电子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个古老的金属
又恢复了它的青春。
铜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下列物质中不会用到铜的是( ) A.计算机主板B.印刷电路板
C.食堂IC卡D.造房子用的钢筋
5.请从铜、锌、银、铝、汞、钨等金属中选取合适的答案填入下面空格中:
(1)用于干电池的是;
(2)广泛地应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是;
(3)白炽灯中灯丝通常用的是;
(4)温度计中银白色的液体是;
(5)热水瓶内胆壁常镀一层银白色物质中是。
6.利用金属的有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车的尾部经常有一条铁链拖到地面上,这是利用铁的________性;
(2)铁和铝都可以用来制作炊具,这是利用它们的________性;
(3)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____ _ ___________;
(4)联合国卫生组织为什么推荐使用中国的铁锅____ ___;
(5)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要考虑哪些因素______ _______ 。
〖拓展提升〗
7.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Fe B.Si C.O D.Al
8.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
9.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很高的熔点B.良好的导电性C.很大的硬度D.银白色的光泽
10.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
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5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下列用途做法你认为合理的( )
A.用铝锅长时间盛放菜肴B.用铝合金制作飞机的机壳
C.在炸油条中加入明矾[KAl2(SO4)2·12H2O] D.真空食品用铝箔长久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