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了德国的柏林墙
- 格式:pps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3
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的标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成为了时代的转折点,而柏林墙的倒塌无疑是其中之一。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不再是分隔东西柏林的冰冷屏障,这一时刻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为世界带来了全新的格局。
柏林墙的建立本身就是冷战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
随着美苏之间的冷战加剧,东德政府于 1961 年修建了柏林墙,试图阻止人员的自由流动。
这座墙不仅是一道混凝土和铁丝网构成的物理障碍,更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意识形态对抗的象征。
在冷战的漫长岁月里,柏林墙两侧的人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
东德在苏联的影响下,实行计划经济,强调集体主义;而西德则在西方阵营的支持下,发展市场经济,注重个人自由和竞争。
这种差异导致了双方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明显差距。
然而,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苏联在长期的军备竞赛和经济体制僵化的压力下,逐渐力不从心。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改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在东德内部,民众对生活现状的不满日益增加,要求改革和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9 年,大量东德民众通过各种方式逃往西德,东德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最终,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东德政府宣布开放柏林墙。
柏林墙的倒塌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冷战期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世界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
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这种对抗的缓和和终结,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柏林墙的倒塌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东西德的统一消除了欧洲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分裂因素,促进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交流。
欧盟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新的动力,为欧洲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再者,柏林墙的倒塌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柏林墙倒塌:东西方统一的象征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这道分割东西方的象征性墙壁不再存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隔阂开始逐渐消散。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仅是一道水泥混凝土墙体的崩塌,更是东西方关系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世界迈向更加统一和和谐的方向。
一、柏林墙建立及其意义柏林墙的建立可追溯到1961年,这道墙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东德人民逃离东方的社会主义体制。
随着冷战加剧,东西方势力对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东德政府决定通过建墙来遏制人口流失。
从法律和道义上看,柏林墙的建立是对人民权利的严重侵犯,被世界公认为囚禁。
然而,这道墙的存在也意味着东西方世界之间对立和分裂的现实。
二、柏林墙的倒塌与东西方统一柏林墙的倒塌是东西方统一的象征,意味着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为一个国家。
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结束了数十年来的分离,更开启了东西方国家交流合作的新时代。
东德人民通过和平示威和抗议,向世界展示了对自由和统一的渴望。
柏林墙的倒塌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对人权和自由的更大追求,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胜利。
三、柏林墙所带来的影响1. 经济一体化:东西德统一后,西方国家对东方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促进了两个德国的经济融合。
东部地区的战略发展计划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改革等领域的发展。
这种经济一体化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了繁荣。
2. 文化交流:柏林墙倒塌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复。
东方的艺术、音乐、电影等开始进入西方世界,西方文化也渗透到东方。
这种文化互动不仅促进了两个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处,也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地缘政治平衡:柏林墙的倒塌使得世界的地缘政治平衡发生了巨大变化。
伴随着墙的倒塌,东欧的共产主义体制崩溃,苏联解体,东西方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改变。
随着德国的统一,东西方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逐渐淡化,国际局势迈向更加和平稳定的方向。
四、柏林墙之后的挑战与机遇柏林墙的倒塌虽然给世界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调整。
德国柏林墙倒塌的时间轴1961年8月13日,德国柏林墙的建立标志着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的明显对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柏林墙终将倒塌,为德国统一和世界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详细描述德国柏林墙倒塌的过程和相关事件的时间轴。
1989年11月9日,历史上著名的“柏林墙倒塌之夜”,德国柏林墙成了当晚世界的焦点。
然而,这一事件的背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以下是德国柏林墙倒塌的时间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被占领,并被分割为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的占领区。
柏林也被分割为东柏林和西柏林。
1949年:德国分为两个国家,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东德成立后,开始出现大量东德公民流向西德的情况。
1961年:8月13日,东德政府开始兴建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前往西德,并阻止西柏林居民进入东柏林。
墙壁由铁丝网、混凝土和观察塔组成,分割了柏林市的东西两部分。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柏林,并发表了著名的“我是柏林人”演讲,表达了西方国家对柏林墙建设的强烈不满和对德国人民的支持。
1985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开放政策,引起了东欧国家的政治变革。
1989年:5月2日,匈牙利开放边境,允许东德居民通过匈牙利前往西德。
这一举动引发了东德民众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柏林墙的怀疑。
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放宽出国旅行规定,但消息并未经过正式宣布,引起了东德民众的困惑和不确定性。
当晚,成千上万的东德公民涌向柏林墙,要求穿过边境。
士兵们面对人潮,无法抵挡,墙壁被打破,民众自由通过。
11月10日:柏林墙倒塌后的第二天,人们涌入墙外,用锤子和镐头拆除围墙。
欢呼和狂喜的声音回响在柏林市中心。
1990年:德国东西部重新统一,东德和西德成立了一个统一的德国政府。
这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德国的统一。
德国柏林墙倒塌的时间轴所记录的事件表明,柏林墙的倒塌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政治变革的结果。
回顾柏林墙倒塌的历史瞬间一、背景介绍二、柏林墙建立与分裂的意义三、柏林墙倒塌的原因与时间节点四、历史瞬间:柏林墙倒塌的纪实五、倒塌后的影响与合并进程加速六、对世界的启示与未来展望一、背景介绍1989年11月9日,难以置信的场景在柏林上空上演——柏林墙倒塌。
这道曾经分割东西德两个国家和代表冷战时代分裂图景的混凝土结构,在那一刻轰然崩塌,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本文将回顾柏林墙倒塌的历史瞬间,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二、柏林墙建立与分裂的意义柏林墙建立于1961年8月13日,标志着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之间紧张关系不可挽回地升温。
这堵混凝土巨制划分了东西两个部分,让家庭和朋友分隔两地,让人们无法自由进出。
柏林墙的建立正式宣告了东西部德国的分裂。
柏林墙作为历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边界,不仅代表了身体与心灵的严重割裂,更凸显了冷战时代中东欧国家和苏联之间的政治对峙。
作为一种物理障碍,柏林墙从根本上压制了人民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愿望,并成为全球目光聚焦的焦点。
三、柏林墙倒塌的原因与时间节点自1961年建立以来,柏林墙始终是一个民众情绪高度敏感的词汇。
然而,在20世纪末期,一系列变革性事件使得分割两地民众联系岌岌可危。
首先是1989年内外因素共同触发下的大规模反抗浪潮;接着是不堪负担导致东德经济瓦解;最后是苏联政权衰落及其在东欧国家势力减退。
这些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整个欧洲局势,也为柏林墙倒塌埋下了伏笔。
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政策的变化,容许公民出境旅行,导致数千人涌入柏林城市间的边界检查站。
面对巨大的民众压力和混乱局势,东德士兵最终决定开放柏林墙。
从此,柏林墙作为代表分裂和威权的象征被消弭于历史之中。
四、历史瞬间:柏林墙倒塌的纪实1989年11月9日晚上10点多,在不可思议的气氛中,东德政府宣布即刻放松限制并开放边境。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并迅速蔓延至社交媒体、电视和报纸上。
柏林墙的倒塌东西德国的统一柏林墙是二战结束后,冷战时期最具象征性的分隔物之一。
它将东德和西德分隔开来,东德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西德则是资本主义国家。
然而,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突然倒塌,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开创了东西德统一的新篇章。
一、柏林墙的建立与分裂柏林墙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1年8月13日,当时东德政府为了阻止居民逃往西德,决定在柏林兴建一道隔离墙。
这道墙被称为“反法西斯保卫墙”,但实质上是为了限制人民的自由。
墙的建立导致德国整体处于分裂状态,东德和西德的人民无法自由交流和互动。
二、社会主义的破败柏林墙的建立使得东德实行社会主义的道路越发艰难。
与西德相比,东德的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也无法与西德相比。
东德政府在经济上的失败和镇压人民的举措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破产。
三、东欧剧变的影响1989年,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相继爆发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开始逐渐崩溃。
这些剧变对东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东德的人民也开始表达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渴望自由的心声。
四、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11月9日,数千名东德民众涌入柏林墙附近,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面对人民的压力,东德政府最终决定放开柏林墙,实行对外开放。
这一消息传到全世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
柏林墙的倒塌成为冷战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五、德国的统一柏林墙的倒塌为东西德统一打开了大门。
经过长达两年的谈判和努力,东德和西德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实现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欧洲国家之一,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六、统一后的挑战和困境然而,东西德统一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东德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转型,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福利系统也需要重建。
统一后,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东西德的融合和发展,尽管困难重重,但统一后的德国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
七、东西德统一的启示东西德统一的历程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分隔和分裂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困苦,唯有统一和合作才能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发展。
德国柏林墙的倒塌与统一在 20 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德国柏林墙的倒塌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
这一标志性的时刻不仅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也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林墙始建于 1961 年,它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对峙的产物。
当时,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割为东柏林和西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旨在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
这堵墙高达数米,布满铁丝网和瞭望塔,成为了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柏林墙存在的近三十年里,东德和西德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德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以及自身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
而东德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经济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西德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20 世纪 80 年代末,苏联的改革和东欧国家的剧变,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与此同时,东德国内的民众对于经济状况和政治体制的不满日益加剧,要求改革和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在民众的压力下被迫开放。
那一天,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涌入西柏林,与久违的亲人相拥而泣,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柏林墙的开放标志着德国统一的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然而,德国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东德和西德政府就统一的方式、时间和条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和协商。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决定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
1990 年 10 月 3 日,德国正式宣告统一。
这一天,德国各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
统一后的德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整合、社会融合和政治体制的调整等。
在经济方面,东德的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重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
西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来帮助东德地区的发展,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东德地区的失业率一度居高不下,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拆除柏林墙除了以巴隔离墙,世界上其实还有几座非常有名的隔离墙,德国的柏林墙就是其中之一,蚯蚓曾经有一篇专题文章介绍过。
今天,蚯蚓又看到一些关于纪念柏林墙20周年的文章,不少照片很有历史价值,很有一种再次和大家分享的冲动,那就再做个专题吧。
自从1961年柏林墙建起之后,这座水泥墙就将东西德分割开来。
建墙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东德人逃往西德。
终于在1989月11月9日,数以万计的东德人走上街头,拆毁了围墙,柏林墙倒塌了,象征着东西方冷战的终结,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
同一场景,埃伯尔特大街和勃兰登堡门,上图拍摄于2009年7月14日,下图拍摄于1977年。
勃兰登堡门,2009年与1989年柏林墙查理检查站附近的变化。
如今已变成一条商业街,上图拍摄于2009年7月14日,下图拍摄于柏林墙拆除之前。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大量流入西德,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换成真正的墙。
柏林墙封锁线上注明的查理检查站,是当时东西柏林间盟军军人唯一的出入检查站。
1961年8月13日,东德政府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发布命令沿着边界建立围墙。
1961年8月15日,东德用柏林墙隔离边境后的第三天,一名19岁的东德守卫舒曼抓住最后的机会,飞身越过铁丝网。
这张老照片是1962年1月的,显示了一条被东德警察发现的地道,这条地道一直通向西柏林的法国占领区。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
1963年6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到访西德。
1964年9月13日,受西柏林市长邀请到访的马丁·路德金,站在柏林墙前若有所思。
直到1980年,东德修建的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已达1369千米。
1989年11月9日,君特·沙博夫斯基在直播的国际记者会中宣布“即时”取消所有外游限制。
1989年11月9日,东德人驾驶着“特拉贝特”小轿车穿过柏林墙,受到西柏林人欢迎。
柏林墙的拆除触动一、柏林墙的历史和背景柏林墙是二战后由东德建造的分隔墙,它于1961年开始修建,并在28年后的1989年被拆除。
柏林墙不仅成为东西方之间分裂和对抗的象征,也带来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二、墙壁引发的政权剧变柏林墙成为东德政府控制和压制人民的象征。
整个国家被紧闭,公民自由被剥夺,并受到严密监视。
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对于东德政府不满情绪的积聚,最终演化为大规模示威和反抗活动。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政治改革,并取消了出口钳制人民自由的措施。
这使得许多东德人通过这两个国家逃离到西方国家。
大量移民流失加剧了东德内部局势不稳定。
三、入关放行开启新时代西方国家对于东欧地区发生革命事件保持警惕,因此许多欧洲国家采取了谨慎的政策。
但是,在民众不满情绪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挤满了柏林墙。
最终,东德当局无法阻止民众涌入西方柏林。
1989年11月9日,东德领导人根据误解的消息发布了一个声明,宣布民众可以通过旅游签证出境。
这一举措意在缓解社会紧张气氛,然而由于管理混乱和过度的压力,边境关卡宣布放宽,并允许公民自由穿越。
四、历史改变的时刻本应仅仅是一项针对个别居民政策的调整,却迅速引发了东德人民对于更多自由和机会的渴望。
几小时内,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柏林墙,并开始敲击、挂上旗帜甚至攀爬墙壁。
这支庞大而决断的人群给国际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新闻报道迅速传遍全球。
这意味着柏林墙拆除不再只是一个国内事件,而是一项具有全球关注的历史变革。
五、象征分裂的墙面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不仅象征着东西方之间的隔阂结束,也代表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这一事件带来了许多国家之间合作、和解和政权转型的机会。
柏林墙拆除后,东德政府失去了其人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顶礼膜拜的信任。
人民对于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诉求日益增长,此后数月内,在波鸿等城市举行了一系列大规模抗议活动。
这些活动最终促成了1990年由东德各地选举组成重新统一的议会。
撕裂了德国的柏林墙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
原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有302座瞭望台称十五层防线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幻灯片制作:汪锦昌柏林墙:剑拔弩张三十年。
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柏林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时代》周刊封面的柏林墙。
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被铁丝网隔开的西柏林市民。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
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西柏林看到的另一侧的东德警察和士兵在Spree河中的柏林墙,因为东西方的边界是划分在河与岸中间的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由处于分界线的楼内逃往楼外的西柏林•经过一番努力,东柏林妇女终于由属于东德的楼内进入了属于西德的街道(楼上窗内的为东德警察)。
街道在西方,楼房属于东方。
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们逃跑到西柏林西柏林人远远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亲人招手•西柏林人只能远远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亲人招手。
(1961)向东柏林的亲人招手•登台眺望亲人居住的地方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的“望乡台”。
柏林墙倒塌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柏林墙倒塌:冷战时期的重大事件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冷战时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柏林墙,这座曾经分隔了德国、分裂了欧洲的混凝土屏障,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它的威严,成为了历史的遗迹。
这一事件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柏林墙的建立始于冷战的紧张局势。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分别由苏联和西方国家控制。
随着东西方阵营之间的对抗加剧,苏联为了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于 1961 年开始修建柏林墙。
这堵墙高达 36 米,由混凝土浇筑而成,顶部还设有铁丝网和瞭望塔。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柏林墙成为了冷战的象征,也成为了东德人民心中的一道伤痛。
然而,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苏联的改革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动荡,使得东德的局势也变得不稳定起来。
经济上,东德面临着严重的困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与西德的差距越来越大。
政治上,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要求改革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背景下,1989 年10 月,东德政府举行了一系列的示威活动。
11 月 9 日,东德政府宣布放宽对东德公民前往西德的限制。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柏林,人们纷纷涌向柏林墙。
在激动的人群面前,柏林墙的关卡被迫开放,人们开始拆除这堵象征着分裂和压迫的墙。
那一刻,人们欢呼雀跃,相拥而泣,庆祝着自由的到来。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仅是德国统一的前奏,更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
它意味着东西方之间的对抗开始缓和,世界格局逐渐从两极向多极化转变。
对于德国来说,柏林墙的倒塌为统一铺平了道路。
1990 年 10 月3 日,东德正式并入西德,德国重新实现了统一。
统一后的德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际层面,柏林墙的倒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变革。
苏联在内部改革的压力和外部形势的影响下,逐渐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撕裂了德国的柏林墙
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
原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有302座瞭望台称十五层防线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幻灯片制作:汪锦昌
柏林墙:剑拔弩张三十年。
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柏林分别被美、英、法、苏划分为四块占领区
•《时代》周刊封面的柏林墙。
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
《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被铁丝网隔开的西柏林市民。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
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
西柏林看到的另一侧的东德警察和士兵
在Spree河中的柏林墙,因为东西方的边界是划分在河与岸中间的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由处于分界线的楼内逃往楼外的西柏林
•经过一番努力,东柏林妇女终于由属于东德的楼内进入了属于西德的街道(楼上窗内的为东德警察)。
街道在西方,楼房属于东方。
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们逃跑到西柏林
西柏林人远远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亲人招手
•西柏林人只能远远地向他们在东柏林的亲人招手。
(1961)
向东柏林的亲人招手
•登台眺望亲人居住的地方
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的
“望乡台”。
西德市民进入东德是很困难的,1965年,部分西德
市民等待进入另一侧。
1965年,根据协议,部分西柏林市民进入东德与其家人共渡新年
想看看墙的另一侧
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夕,柏林墙虽然已经有些缺口,但东德士兵还在坚守着岗位,图为西德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与之交谈。
翻越柏林墙
祭奠翻越柏林墙的死难者
摧毁柏林墙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